2歲寶寶了總是用手打人是什麼心理?還喜歡不喜歡的就扔就摔,怎麼糾正?

無理小丫頭


打人是一種攻擊性行為,往往是兩歲左右的兒童,特別是男孩的常見行為。

我家寶寶2歲3個月,只要大人不能及時滿足他的要求就大哭大鬧,還愛打人。興奮了打人,生氣了打人,有時候甚至毫無來由地也打人。不僅在家這樣,在外面也這樣,弄得我成天給人家道歉。

我向心理醫生諮詢後,得到的解析:

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而言,打人只是一種表達感情、情緒的方式。這種行為叫作攻擊性行為(或稱侵犯性行為),是兒童社會性發展過程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人生來就具有一種內在的攻擊傾向,比如嬰兒生氣、情緒發作時,會把東西往地上扔;想喝水了,媽媽晚來了幾分鐘,寶寶會一把推開水瓶……當出現爭端或為達到某種目的向父母示威時,兩三歲的寶寶通常採用踢打對手的方式。

但隨著生理、心理的發展,如果加以正確引導,攻擊傾向可以轉化為成長過程中的力量,轉化為勇敢、忍耐、堅毅等積極的品質。

阻止孩子打人行為出現的最好方法應該是防患於未然。父母應該仔細觀察是什麼促使孩子產生了打人的慾望,然後搶先有所行動。先回想一下,自己的孩子在什麼情況下會打人。

打人事件發生時,父母不要有過分強烈的反應。大喊大叫,或者打孩子的這些反應,對打人行為可以說是一種變相鼓勵。父母過於強烈的反應恰恰是向孩子表明了攻擊是解決衝突和引起注意的一個非常恰當的方法。

鼓勵他說出打人的原因。也許他說不清楚,大人要幫助他表達清楚,然後幫他分析。避免過長的訓導和講道理,因為這會使孩子一頭霧水,不知所云了。

強制性地讓孩子表示道歉並不可取。換一種做法,比如你直接向被打的小朋友道歉,並且表示你的關心,效果就會很好,因為你的行為給孩子做出了一個典範。

另外,父母的態度要堅決,並前後一致。比如說,當孩子打人的時候,父母不能這次還無所謂呢,下次就生氣了。

父母平時也要經常注意表揚孩子好的行為,提高他的自信心,讓他感到被愛、被注意。他能力強了,事情做好了,高興了,自信心強了,也就不會去打人了。


史說心理


這是正常的,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

2歲左右的寶寶一般愛哭、愛鬧、性格有明顯的特徵傾向。

寶寶愛愛打人,尤其是兩歲左右比較突出,但有的孩子卻不是這樣明顯,主要原因是家庭環境影響所致。

2歲左右的孩子,意識和認知比較強,但礙於語言表達跟不上思維的發育。所以,會喜歡用最直接的方式發洩出來。

朋友家孩子想要吃東西,媽媽遲一會拿就會哭鬧著打媽媽。而她看到我家孩子很多事情自己做的時候,自己收拾東西,她非常驚訝,後來我通過觀察發現,是這位媽媽平時對孩子太溺愛,什麼都積極地滿足孩子,一旦因為心情不好遲延一會,孩子立馬就會鬧騰。平時,她媽媽對她所做的覺得理所當然,從不會感謝媽媽!

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情緒不穩定,愛打人,愛摔東西,父母一定要反省自己,多少是與父母和家庭環境影響有關係。

父母對孩子溫柔而堅定,不要因為父母的不確定和情緒化影響了孩子,如果父母隨著心情對待孩子,沒有原則,孩子就會屢次試探父母,哭鬧著想要改變父母的行為。

不要強化孩子的行為,在孩子打人和摔東西的時候,父母要告訴孩子這是不好的,可以嘗試用語言表達。而且,父母說了以後再不要多次嘮叨,要用行為表現出來,讓孩子意識到打人是不對的。媽媽要堅持一下,讓孩子意識到,並且鼓勵孩子以後改正。如果習慣下去,會影響孩子後面的性格,會很任性。


三城一郭


作為一個10歲孩子的媽媽,當年是自己帶的孩子,我女兒小時候也有伸手打人,摔東西的習慣。之所以寶寶會有這樣的行為,我想有以下幾點原因:


1 以前寶寶出現過這種行為,大人沒在意。不但不會制止,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是寶寶活潑可愛的表現,習以為常不覺得這麼做有什麼錯,都說隔輩親,尤其爺爺奶奶帶孩子,更是縱容溺愛。

寶寶的模仿能力很強,看見別的寶寶這麼做,ta會有意識的模仿。

2 打人亂扔東西是想引起大人的注意。每個寶寶都有個體差異,比方我們常見的寶寶哭啼,就是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的表現,可能是餓了、渴了、身體不舒服或者單純的只是想引起大人的注意。


以上行為很多寶寶會有,父母,尤其是新手父母也不必過於焦慮,正確的引導孩子的行為,並給予及時的反饋。比方說,孩子喜歡打人,當ta有這樣行為時,大人要立即制止,並用你的表情,動作告訴ta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很多父母看到這裡可能會說,孩子還小不懂,那這就是太不瞭解孩子了,兩歲的孩子就有了自我意識,ta能從大人的表情動作判斷出,你是否喜歡ta這麼做,並影響ta以後的行為選擇。所有,家長在這個時候態度很關鍵,給寶寶正確的反饋,告訴ta你對ta的行為的贊成或反對。


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深遠的。身邊有愛打人或摔東西的寶寶,跟對方家長溝通,這樣默不作聲的做法引發的嚴重後果,對方不認同,你就要遠離這樣的家長和孩子了,以免自己的孩子受到不好的影響。


秦人素素


親,這是正常的。這是孩子的必經階段。之前我對孩子打人這個事情很苦惱。

我家寶寶兩歲半,也會有打人的情況,也叛逆,每次打我,我都會問他,打媽媽對不對,他會認真的搖頭,說不對。

首先他會發出打人的行為,是他的觀點得不到認同,他認為他的東西被佔有,他不想分享,因此他條件反射發出攻擊。

總是提醒他這樣是不好的,他慢慢就會知道一些,而且會改正一些,現在他一般會打他爸,但是不會打我,高興的時候會和我聊天,和我說“媽媽,打人是不對的,對不對,好吃的要分享”。其實他並不理解這句話,但是他在努力。

我家兩歲半,特別叛逆,你讓他東,他就西,之前不高興也會摔東西,但是改了一段時間也好了。只要我們家長端正態度,不溺愛,他就會向好的一面發展,放心!


amanda育兒記


朋友的女兒是個2歲的小萌妹,可是最近朋友很苦惱,因為女兒總是冷不丁地就給哥哥一巴掌,然後哥哥就會跑過來告狀。其實在我女兒2歲這個階段時也會經常出現這樣打人的一個現象,孩子在這個時期其實也處在一個混亂的階段。


這個時候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知道“我”是獨立的自我,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很多事情的,並想要嘗試自己去探索這個世界。

那2歲寶寶總是用手打人是什麼心理?


1、孩子還不會正確表達自己


可以說這個時期的孩子打人並不是有意地,也就說是無意識的。如果你打他一下,他絕對要打你回來,或者就算是你不打他,他也很愛打你。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不會表達自己的想法,也不會表達自己的情緒,有時候喜歡你也打你一下,想跟你玩也打你一下,這個時候的打就是表示友好的意思。

2、想引起他人的關注


有時候孩子打人只是想引起別人的注意,比如父母,可能平時對孩子的關注和陪伴不夠,孩子想要得到父母的關愛,或者想要父母陪他玩一下,也會可能出現打人這樣的舉動。


2歲的寶寶打人父母應該怎麼做


1、不批評不指責


其實2歲的寶寶打人並不是一件多麼嚴重的事,父母不要覺得寶寶打人就是不對而過分嚴肅對待,父母的過激反應反而會強化孩子打人的這一行為,他可能反而會覺得打人的話父母就會跑過來,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


因此,面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打人,不要生氣也不要批評指責,可以選擇用忽視的態度來面對。

2、幫助寶寶搞清楚自己情緒


但忽視並不是讓父母對孩子打人這一行為無動於衷,而是忽視孩子的行為,但是重視打人背後的情緒引導。


父母可以蹲下來擁抱孩子,溫柔的擁抱可以讓孩子冷靜下來。然後詢問孩子是不是想跟那個哥哥玩,或者是不是想要媽媽陪你一會兒,如果是喜歡哥哥那可以輕輕地摸一下哥哥,哥哥也會很喜歡你。


3、引導寶寶學會用語言正確的表達


2歲的孩子也剛剛會說一些簡單的詞句,這個時候父母可以引導孩子用語言去表達自己的想法,比如想要玩那個玩具就可以說“要玩”,如果是玩具被哥哥姐姐搶走了,可以說“這是我的”。


有的孩子打人就是跟人打招呼,那我們可以跟孩子說“你是不是想跟他玩,那我們可以跟小朋友打招呼”,從這裡也可以教孩子學會正確的交往方式。

2歲寶寶喜歡扔東西怎麼糾正?


2歲寶寶喜歡扔東西,不管喜歡的還是不喜歡的都扔,其實這是孩子的空間敏感期來了。2-3歲的孩子,他們會覺得扔東西是一件很好玩、充滿樂趣的事情,或者扔東西對他們來說更像一個遊戲,他們會在這個反覆扔的過程中得到認知上的發展。


而且在扔的過程中,如果能夠得到父母的配合,那他們就會像找到一個“發洩口”一樣,在扔的過程中滿足了他對父母感情的需要,建立了足夠的安全感,那可能孩子就不會再扔了。


但是孩子喜歡扔東西,父母也要注意一下事項:


1、不要強化孩子扔的行為


孩子愛扔,可以扔,但是不要鼓勵孩子或者用物質強化孩子扔的行為,比如說有的父母會逗孩子說“你扔到那裡我就給你糖”,這樣有可能會把孩子扔東西的行為往一個壞的方向引。

2、孩子扔東西時要保證安全


有些東西怎麼扔都可以,但是有些比較危險,扔對人或者對自己可能會產生安全隱患的,那就不要給孩子扔。比如易碎的、尖銳的物品,父母要先收起來,放到孩子看不到或者拿不到的地方。


而且可以告訴孩子,什麼樣的東西可以扔,什麼樣的不可以,這不光是為了孩子安全著想,更是為了建立孩子的一個底線而進行的教育。


3、如果孩子扔東西是為了發洩,一定要阻止


如果孩子是有目的地把東西扔想他人,是純屬為了發洩或攻擊,那一定要阻止孩子,並告訴他“不可以這樣做,會傷害別人”。而且孩子第一次有這樣的行為,父母一定要態度堅決地制止,讓他知道這樣的行為是不被允許的。


我是沐之雨,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沐之雨


這是孩子必經得一個過程,或許是他喜歡這個人才打,或許是討厭這個人才打,或許是他心裡不舒服想發洩等。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不能一概而論。

記得我兒子是一歲半左右,見誰打誰,周邊的小朋友都不敢和他玩,有時候他手裡拿東西,就直接過去打人,有的家長說:“你家孩子有暴力傾向”有的家長說“怎麼是這樣的孩子,咋打人呢”還有的說:“是不是爺爺奶奶溺愛的了,你管不住他打人呀”當時我也很煩躁,我自己帶的孩子,沒有爺爺奶奶的溺愛,我們兩個也不是很寵他,沒有事事都以他。為什麼才一歲多就這麼“玩劣”我當時就是這樣想的,有一次他打了來店裡的小弟弟,我當時就問他,為什麼打人,然後批評可一番,可第二次還是犯。有一次他手裡拿了蒼蠅拍打了鄰居的小妹妹,我順手就打了他的小手,他哭得很傷心,我沒有安慰他,哭了很久,等他哭完了,我才和他說話,然後問他我打他疼不,他點頭,我在問他你打小朋友,小朋友也和你一樣會疼,所以你還能打人不?他搖搖頭。我緊接著告訴他,打人是不對的。


又過了一段時間也就是一個周,我發現他打人時會有猶豫,然後看到他準備打人時,我會及時喊停,就這樣,一個月後我發現他不再打人了,而且遇到打人的小朋友會說:“打人是不對的,你不能打人”。現在兒子兩歲多了,即使很生氣也不會動手打人,人人都說懂事,乖巧。其實孩子動手打人也是有原因的,家長要細心觀察,然後教育他改正。

在這裡我建議你可以和孩子一起看《小手不是用來打人的》這個繪本,它富有趣味而且也具有教育意義。


果果的媽咪


我是中國首批註冊營養師,也是兩個小暖男大錢&小白的媽媽,歡迎關注我~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我們的煩惱就從每天吃啥變成了情緒管理,群裡總是有媽媽問我,「菜媽,我家孩子一不高興就扔東西怎麼辦?手裡有啥扔啥,碗都打碎倆了」、「菜媽,我家娃情緒很激烈,一不如意就要大喊大叫,咬人打人,我該怎麼辦?」

今天菜媽就跟大家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先來分享下我們家的情況,我雖然不是學心理和教育的,但我也是兩個男孩的媽媽。

說起孩子有這些扔東西,打人等過於激烈的行為,相信每個爸媽都遇到過。我個人覺得不論是扔東西還是打人,最常見的原因有兩個:

  • 想要引起別人的注意;

  • 不知道應該怎麼處理。


比如有的時候我在做事,弟弟本來自己玩的好好的,突然“啪”地一下把玩具、繪本各種東西都扔到地上。你讓他不要扔了,他仍然我行我素。

其實這時候最有用的方法很簡單,就是放下任何你正在忙的事情,用心陪孩子一段時間。他們這樣的行為並不是所謂的「無理取鬧」而只是想引起爸爸媽媽們的注意。

還有的時候,弟弟看到哥哥在玩東西,也會伸手去拿。而哥哥會下意識地啪地打他手,甚至用力推開弟弟。

一開始家裡人會下意識地指責哥哥,「你怎麼這麼小氣,怎麼可以打弟弟呢?」但是這樣說沒有絲毫幫助,弟弟大哭,哥哥也大哭。因為這不解決根本問題。

後來我才意識到,其實大錢也是第一次當哥哥,並不知道遇到這種情況要怎麼處理。


之後再有類似的情況,我會做三件事:


停止衝突 → 肯定情緒 → 告訴他應該怎麼做。

比如我會先拉開他們倆人,然後對哥哥說,「是不是弟弟搶你玩具,你有點生氣,不開心了?」一般他會點頭。

「其實弟弟也不知道應該怎麼做,下次你不想給他的時候,不要打他。你可以告訴他,我現在在玩這個。然後你找一個其他玩具給他,你覺得怎麼樣?」

其實多給與孩子關注,肯定孩子的情緒,給他們提供正確的應對方法,我覺得就能解決一大部分這種事情啦。

育兒及營養知識,請關注我喲,我會每週2、4定期、1、6不定期在頭條號上發佈育兒的圖文信息,當然有問題也可以直接在文章下面留言或者私信我,我看到會盡快回復噠~


菜媽和錢爸


我家寶寶快3週歲了,在她2歲多時也經歷過這個階段,老愛扔東西,玩著玩著就會拿手上的東西打人,告訴她不可以這樣,可她就是不聽,還嘻嘻哈哈的,特調皮,為此我真的好頭疼!後來在網上查閱了不少相關的資料,慢慢地才將問題得以解決,孩子現在基本上已經改掉了那些壞毛病。

一、寶寶為什麼愛打人,還愛扔東西?

1.愛扔東西,是自我意識的出現和自主性的展現。

自我意識是把自我當作明顯的、可辨別的存在的意識,它的出現建立在感知自己和他人之間區別的基礎上。15-18個月開始萌芽,20-24個月開始發展。孩子把感知自己和他人的反饋信息相結合,指導自己的活動。

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認為,18個月-3週歲的兒童處在人格發展的第二個階段,即自主與害羞和懷疑階段,這標誌著從外部控制向自我控制的過渡。

隨著兒童對世界建立基本信任感和自我意識的出現,學步期兒童開始有了自己的判斷。 “可怕的兩歲”其實是兒童自主性帶來的一種正常表現。

兒童必須驗證,自己對外部世界有控制力,他們有強烈的意願去嘗試自己的想法、實踐自己的行動及自己進行判斷。這些其實並不是他們對於照料者的倔強反抗,而是為了獨立而進行的健康努力。

如果說一歲前,兒童通過吃手、咀嚼等來感知外部環境;到了二歲,扔東西是他拓展自己與外部世界的接觸、感知邊界的開始。二歲的兒童還沒有能力來認知和辨別,哪些是可以扔的,哪些不能扔,或是應該扔在這裡,而不是扔在那裡。




2.愛打人行為是模仿習得 。

這個階段的兒童,開始建立和其他兒童的關係。在交往時,常出現搶自己夥伴東西,搶不到就打人的;或是當自己的需求無法得到及時滿足時,用力哭鬧的情況。 孩子動手“打人”的內在原因是模仿習得。

0~3歲孩子最重要的學習方式就是模仿。父母對孩子用“打”的方式,本身就是一個不好的示範。父母是孩子學習的“鏡子”,他只習得你打人的行為,並不具備能力分析你的“打”有什麼含義。這樣他只能學到,如果交流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通過“打”來解決。

這時父母不能急躁,自己也跟著發脾氣,責罵兒童,甚至進行體罰。 如果這個時候父母僅責罵兒童,不給予兒童接納、安撫,不給予兒童靈活的建議,兒童會感覺遭到了委屈、不公平,又無法表達清楚自己的生氣,就會用哭、鬧及破壞行為來表達自己的需要和不滿,並逐漸固化。



二、父母該如何應對?

1.孩子愛打人,要這樣做 。

首先,斷絕模仿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言傳身教的影響和重要性無須我在此多言,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之前有打過孩子的,先反省自己,覺得該跟孩子道歉的,就用“擁抱法”來為孩子減壓和減輕心理的傷害:把孩子擁在懷中,跟孩子真誠地說出自己的歉意,並告訴他你會感謝他原諒你,最後別忘了加一句:“我愛你寶貝!”

其次,孩子和其他人相處愛打人 。

和其他兒童的交往、互動,是兒童形成最初的邊界、更多的意識到他人的意圖和情緒的開始,對以後兒童形成正常的社會化有很多好處。 父母親可以暫時分開情緒激動的兒童,積極採用“暫停”的方法,溫柔地抱著自己的孩子,讓孩子渲洩完自己的情緒後,耐心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即使這個階段的孩子語言表達還不夠清晰。 同時告訴他你的感受,知道他很生氣、難受,告訴他一些靈活的建議。 孩子平靜後,可以返回去繼續和小夥伴玩、做遊戲。



2.孩子愛扔東西,要這樣做。

父母遇到這類行為時,首先要保護好孩子的安全,不要讓孩子接觸到危險的物品,同時保護家中的財物,其次,給孩子一些柔軟的,紙質的,不會傷害到自己和他人的物品,在指定的空間內扔東西,滿足孩子的大動作發展需求。 如果不是絕對需要,不要打擾孩子,讓他一個人探索。

另外,當孩子有愛扔東西的不良行為時,請用“123”法則來應對:

“1”第一步,表達自己對他行為的感受,如:“你把玩具隨便扔到地上了,媽媽很不喜歡你這樣!真的。”

“2”第二步,跟他溝通,比如:“如果你不想要這個玩具了,那你把它撿起來丟到垃圾桶裡面,如果你還想要這個玩具,那你就把它撿起來放好。”

“3”第三步,對孩子的改變給予鼓勵和讚賞,比如:“寶寶太棒了,媽媽很高興你能把它撿回來,玩具也感到很開心,因為你沒有選擇把它丟掉。”



同時父母親提出要求時必須一致,不要出現相互矛盾的信息,讓孩子明確的知道你的要求和期望。 家庭裡的成人撫養者們也儘量達成一致的教養認知和養育方式。


動情M


父母碰到寶寶第一次打人,心裡肯定很驚訝,特別是孩子無緣無故的打人,也許還會覺得不可理解,特別是打的還是媽媽的時候,媽媽心裡還會特別委屈,或者憤怒,覺得孩子‘不孝順’。


如果自己的孩子在1-3歲這個階段出現打人的情況呢,父母們先不要著急給孩子貼標籤,下定義,先觀察觀察,他打人的原因是什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打人是有多種原因的。


1、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不夠

有的小朋友呢,遇到喜歡的小夥伴,但是呢不會表達,可能就會動小手打人家一下,以表達喜歡。有的時候是在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時候,別的小朋友觸犯了遊戲規則,他又不知道如何說,也可能會動手打人。

這樣的情況下呢,父母們就要側重教孩子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多給孩子講故事,多聊天,提高他的表達能力。


2、孩子缺乏安全感

有的小朋友到了陌生的地方,有很多人,他保護自己的本能方式就是——先出手

有的小朋友是曾經受到過別的小朋友的攻擊,得到了不好的示範,這樣在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時候,也會攻擊其他的小朋友

這個時候呢,父母們要給孩子一個好的示範,多跟孩子強調朋友之間的友愛,什麼是正確的友好的表達方式。


3、父母在孩子面前打架,有肢體上的衝撞,或者父母經常打孩子,那麼孩子自然也學會了武力表達。

這種情況呢,就需要父母調整彼此之間的溝通方式,給孩子做個好的榜樣。


總之呢,孩子出現打人的情況,家長先不要著急訓斥孩子,先了解是哪方面原因引起的,在這些方面慢慢改善就可以。


另外對於孩子摔東西也是一樣的,先觀察原因,孩子是覺得好奇,還是就是單純的發脾氣。如果是好奇,那麼家長做一下正確的引導;如果是發脾氣就要弄清楚發脾氣的原因,再進行解決。


另外,我平時喜歡讀一些育兒書籍,給大家分享這方面的讀書筆記,感興趣的可以關注我哦


書之筆記


幾乎每個2歲大的孩子,都會時不時的耍一些脾氣,有的孩子敏感發脾氣的時間開始得更早。2歲的孩子,有很多難以對付的行為,比如打人、咬人,發脾氣、哭喊,扔東西等等。甚至有的孩子到了3、4歲,還喜歡用手打人、咬人,故意摔東西。

為什麼孩子總喜歡用手打人,是什麼心理或原因導致的?

每個孩子的行為背後都會有一種行為心理。孩子打人要麼被訓斥,要麼被溫柔以待,在過去沒有過多的解讀,但現在講究科學育兒,越來越多的爸爸媽媽們總想弄懂是為什麼?那孩子打人到底是一種什麼心理?

01、孩子打人是在表達自己的某種情感。《兒童心理學》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兒童不需要教就會發怒、害怕、高興,這些情緒是自然表露的,是人類遺傳的一部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天性就是關注自己的需要,不懂得在乎別人的感受,其表現非常自私。所以當有人讓孩子感覺到不高興時就希望通過“打人”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02、孩子喜歡用手打人跟其自身發育有關。孩子不高興了為什麼不用罵的,而用打的?為什麼喜歡用手打人,而不是用腳踢?這其實跟孩子的發育是分不開的。孩子的整個發育都是自上而下的,先從頭部開始,最後才到腳。而孩子2歲的語言能力還不強,有的孩子甚至才開始說話。即便說得很好,也不會合適宜的表達自己的情緒。

2歲孩子主要發育特徵:


  • 動作發育

跑跑跳跳、踢東西、攀爬,走路的姿勢接近成人,對身體的控制也更加熟練,可以倒著走,也可以轉大彎。孩子此時的注意力時間短,當你想跟他做遊戲時,它會立刻開始玩別的。這個年齡的孩子似乎一刻都安靜不下來。

  • 手部和手指能力發育

2歲大的孩子,手部已經非常靈活,可以輕鬆的擺弄細小物體,還會翻書,能用6塊積木搭高塔,脫鞋子,拉下比較粗的拉鍊等等。孩子的手腕、手指和手掌的協調能力也已經很成熟。可以轉動門把手,也可以一隻手拿杯子喝水,還能打開糖果的包裝紙。

  • 語言發育

2歲大的孩子,已經可以表達50個以上的詞彙。還會開始使用代詞,比如你,我,他等。但這個階段的孩子差異很明顯,有的孩子語言能力發育很好,有的孩子有語言理解或表達障礙,甚至發育遲緩等等,大人說什麼聽不懂,跟其他小朋友比起來又有些差距,當孩子無法表達時,就只能用打的。當然不是說題主的孩子語言發育不好,這只是針對個體差異而言。

如果孩子經常用手打人,我們要如何正確引導或糾正?

  • 當孩子第一次出現打人時,就要制止。如何制止?可以把孩子打人的行為當做一種遊戲來糾正引導,比如,孩子打你一下,你也打他一下,讓他感覺到疼,他又打你,你再打他,孩子感覺疼會自己停止這樣的遊戲。以後打人的行為,會有所改善。

  • 當孩子頻繁出現打人時,我們要及時提醒:打人是不對的。當孩子出現打人的行為時,有可能是孩子已經習慣了用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那我們可以及時幫孩子表達情緒,比如,弟弟的蘋果被姐姐咬了一口,這時弟弟非常生氣,舉手就打了姐姐一下。如果我們及時提醒,或者在孩子有情緒前幫助孩子表達情緒,比如,“姐姐吃了你的蘋果,你是不是很難過?”當孩子聽到有人理解他的情緒時,會停止攻擊,這樣就可以有效減少孩子打人的次數。

  • 陪孩子玩假裝遊戲,引導孩子主動養成好的習慣。 2歲的孩子認知發育不夠,這個階段特別喜歡玩假裝遊戲,大人可以利用此遊戲來引導孩子,並且告訴孩子亂打人,就沒有人願意跟我們玩,沒有人願意跟我們做朋友。小朋友一聽到沒有人陪他玩就會緊張,就會意識到打人是不對的。

很多人說,孩子打人不要過於敏感,現在孩子還小不能分辨。其實現在的孩子個個精得很,因此,我認為在孩子還分辨不清的時候,就要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以便養成良好的習慣。

我是花醒育兒,一個2歲寶寶的媽媽,持續分享0-6歲相關育兒知識。育兒先育己,記得關注@花醒育兒,育兒路上我們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