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的人經常說“隨喜”,這個詞是佛教用語,大家可能經常聽到見到,那“隨喜”究竟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隨喜”呢?
“隨”是隨順,不違背的意思;“喜”是歡喜,不恨,不討厭的意思。我們看到別人做好事,做善事,或者別人得到某種利益、好處,別人能夠離苦得樂,無論是看到還是聽到的,無論大事還是小事,我們都心生歡喜,不嫉妒,不討厭,因他種善因而喜,因他得善果而喜,這就叫“隨喜”。
隨喜,佛教用來專門對治我們凡夫一個很大的煩惱——嫉妒心。嫉妒心是與生俱來的,大家看現在幾歲大的小孩子,你分好吃的給他們的時候,別人多分一點,他心中的嫉妒心就毫不遺漏的表現出來了!所以在普賢十願裡有一願就是“隨喜功德”,專門對治我們的嫉妒心,不但不要有嫉妒心,還要明白大家好,其實就是自己好,別人開心,我們也要替別人開心,別人遇到好事或者做好事,就好像我們自己遇到好事和做好事一樣。開始我們可能不習慣,所以就要剋制自己的嫉妒心,努力做到形式上、心理上都隨喜別人,習慣成自然,慢慢我們的這個心就轉變過來了。
再進一步,別人做善事,不但我們要心生歡喜,還要盡心盡力幫助他做成善事,促使他圓滿完成這個願望,這就叫儒家所講的“成人之美,成人之善”,有多大能力就盡多大能力,實在能力不夠,無法幫忙,我們就用歡喜心讚歎,這叫隨喜讚歎,這叫真隨喜,也有同樣的功德。如果自己有力量幫忙,卻不肯幫忙,或者單單是不嫉妒,不憎恨,這還不能算是真正的隨喜。
為什麼要隨喜呢?
幫別人就是幫自己,成就別人其實就是在成就自己,能高高興興地容忍別人超過自己,盡心盡力去成全別人,甘心把自己當綠葉,而不是去障礙別人,打擊和諷刺別人。能夠這樣隨喜別人,別人也會同樣的隨喜你,這樣隨喜的功德就非常殊勝了。
在我們古代的教學,老師都是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超過自己,這叫“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如果自己的學生不能超越自己,那教育就算失敗了。所以社會能夠不斷進步,不斷提升,全靠教育的成功。我們現在人,嫉妒心很強,唯恐別人超過自己,教別人都要留一手,不能盡心盡力的去傳授,這叫吝法,在佛法上講,吝法要得愚痴的果報,法佈施得聰明智慧的果報,所以,這個嫉妒心,不但對自己沒有好處,對別人、對社會都沒有好處,一定要對治。
總之,這個嫉妒心,會使我們的心很難清淨,增添很多無謂的煩惱,對我們的修行是一個很大的障礙,必須要連根拔除,這就需要用“隨喜”來對治。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從一點一滴做起,看到出家人、修行人,看到別人放生,佈施,讀經,升職,發財,考上大學了等等,我們都心生歡喜,隨喜讚歎,慢慢的,我們這個心就會變得越來越清淨,越來越接近道心了。
閱讀更多 李罕誦經文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