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薔薔
因為喜歡寫點東西,所以看到這個問題,“兒童哲學啟蒙”在這裡也班門弄斧一下,還請各位大佬們不吝賜教指正。
先聲明一點,如果把“文筆好”僅僅看成是“遣詞用句”的技巧,那就有點以貌取人的嫌疑了。
畢竟,一篇好的文章,或是一部好的書作,定時神形兼具之果,缺一不可。
不僅如此,形神還得相得益彰,彼此搭配,否則就有給人不倫不類、形神相斥之感。
所以,界定文筆好與不好,既要看看文之神,也要瞅瞅筆之形,二者兼具才會讓人覺得下筆有神,且筆驚風雨,心生感慨,思緒萬千。
這或許是“文筆好”的高段位表現。
既然“文筆好”是“形”和“神”共同決定的,那題主就是間接在問這“形”和“神”是練出來的還是看書多的結果?
實際上,“多練”和“多看書”是兩個不同範疇的概念,二者並不是對立關係,而是彼此可以相互“囊括”和“重疊”,比如——
多練包括多看;
多看也是多練。
所以,正確使用“二者”都和這“好文筆”正相關。
舉個例子,假設看書就是輸入的過程(實際上它不止是簡單的輸入過程),練就是輸出的過程(實際上它也不僅僅是簡單的輸出過程),我們對寫作駕輕就熟的程度,至少離不開不斷反覆練習的次數,因為沒有人會指望摸一兩次車就能變成駕駛高手,畢竟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可是,即便有了這二者,想有個神形兼具好文筆,你依然會覺得缺少點啥?
這是因為食材也準備好了,爐火也燒旺了,做好這鍋飯還缺一個好廚師,但一定不是哪個隨便的廚師。
換句話說,知識在每個人身邊都擺著,每個人也都操練過了,但之所以不是每個人都行,就是因為人有思考的差異。
所以,正確的思考×(輸入過程+輸出過程)≈好文筆。
就到這裡,題主可能會問為什麼是“約等於”呢?
那是因為我們還沒有把興趣、情感因素、作者的認知侷限、讀者認知因素(市場因素)等考慮到我們的創作中。
而且,還有很多因素也會促成文筆好壞,本文不能盡述。
所以,好文筆是一個人包括思想在內的綜合素養決定的,絕非一兩項技巧或因素使然。
但毋庸置疑的是,帶著思考學習、生活和操練,人人都能成作家!
兒童哲學啟蒙
誰能想到,一個從小學到初中,幾乎所有作文都是母親說一句,我寫一句的人,今天竟然會以碼字為樂?
一開始,學看圖寫話,四格漫畫,我真的只能憋出四句話…
再後來,作文要求600字,我儘量多用“了、的、啊、呀”這樣的字濫竽充數。網上評論要求15字算什麼,我600字都能湊出來。
再往後,800字作文…我已經混到了語文考試前面60分幾乎全得,作文40分基本放棄的程度。
老師說,別的同學書寫差要扣分,你這個書寫分我都不忍心扣。
家長老師痛心疾首,明明語文成績不錯的一朵美男子,竟然在作文上敗得這麼慘。
你說怎麼辦!?
直到有一天,我迷上了看書…其實是上課悄悄看小說。
敲黑板!
敲黑板!
敲黑板!
這裡就要正面回答題主了!
看書,要講方式。
我以前答題說過,學習分為輸入和輸出。
看書就像聽老師講課,是被動的輸入式學習。
不管看小說,還是看名著,你不能光看。
我看書的時候,會做筆記,把自認為好的段落、句子、詞語勾畫或者抄寫下來。
如果說看書是基本的輸入,那麼這種記錄就是從輸入到輸出的一第一次轉換,會加深一層印象。
這個方法,是從考試打小抄總結出來的。以前考試,連夜加班做小抄,抄一遍之後發現,我竟然已經都記下來了。
再次寫作文的時候,就會盡量去套用這些句子。
這是輸入到輸出的第二次轉化,印象再次加深。
這個階段,作文已經有一些不小的改變了。我覺得自己真是個天才,以前純粹是被埋沒了,沒發現自己的創作才華。誰在中二的年紀還沒有把創作衝動當做創作才華過?
有才華,就會主動去寫。
漸漸地我發現,純粹的套用、搬運那些句子已經滿足不了我的才華,我已經能把它們化用,變成我自己的語言了!
這是輸入到輸出的第三次轉化。
注意,我自己從純粹的抄襲者,變成能寫出自己的東西了。
再往後,一句一段的出彩再次不能滿足我,我也有了喜歡的作家,於是踏上了模仿的道路。
有了喜歡的作家,喜歡的風格,就大膽去寫,去模仿,喜歡碼字的人,誰不是從模仿起步的呢?
這是輸入到輸出的第四次轉化。
越寫越多,越寫越愛寫,只要你不是一個滿足現狀的人,慢慢地總會形成自己的風格。
上面是我的故事。
有的同學看了可能會說你特麼這不是抄襲麼?
怎麼說呢,一開始確實是,但那是用在校園作文裡,沒什麼商業用途,大概也算不上侵犯知識產權。所以題主如果想用這種方法,就自己在家練筆,不要發表出來。
所以題主明白了麼?
讀書是基礎,是被動式學習,是輸入。而動詞寫是主動式學習,是輸出。
兩者缺一不可。
也可自話
墨上小築
文筆好不是天生的,我認為需要四點結合:一,多讀書。二,每天勤於文字總結與寫作,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不是作家,不可能天天寫作,但是可以就自己所在行業、工作、家庭等進行文字梳理總結。三,勤于思考。四,勤於與高手學習交流。
當然,還有五七七八個點,我只是簡單說出上述四點。我自己就是這麼做的!
千萬不要認為文筆是作家文人的事……許多人就是這樣想的,導致事業、工作、能力、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無大的提升,原因如下:
一,文字總結本身就是思想提升的過程。我發現,很多時候,我腦子裡只想到了一個點,等到下筆成文時,居然四個點。
二,文字總結久了,口才才是真正提升。你去口才班訓練一輩子,可能只學會一些套路,並不能卓越,卓越的條件是口才就是腦才。
三,文字能力有助於推動事業。我總愛講這個對比案例。毛澤東厲害還是蔣介石厲害?答案不統一,但事實上是毛的成果大。毛的文字能力強,有了總結高度,農民運動,持久戰,等等,以至於有了毛澤東思想大集,有了這麼強大的能力,影響力可以打破空間、時間的限制……全球範圍內都有人研讀,上下數千年還在……
第三點已經超越了,指出了文字的空間、時間能力,由於可以延升一百種優勢!
陳天哲
閱讀是學習。當我們閱讀名家經典之時,就會知道世界上什麼樣的文章是好的、什麼樣的文筆才能打動人。大量的閱讀,會讓人的視野開闊,見識深刻。在作者個人心中,自然而然會形成“好”的標準。
舉一個例子,如果閱讀量不夠,可能會認為郭敬明、劉同等青春文學作家的文筆是好的,是值得學習的,但如果你心有萬卷書,自然可知他們的文筆乃是下乘,不值得學習。郭敬明“四十五度仰望天空”為何至今仍被人取笑呢?就是在於他的文筆矯情與虛假。真正的情感不是這樣表達的,他完全是“為賦新詞強說愁”。
當你有了文筆好壞的概念的時候,你的寫作自然會朝著心中的標準前進。前些天,參加作家阿乙的讀書活動。阿乙是閱讀量非常龐大的作家,短篇小說集《鳥看見我了》《灰故事》都是我所喜歡的。他的文筆凝練,尤其是動作寫得流暢,令人驚歎。
在活動裡,他有個觀點我很認同,就是在寫作過程中,以名家為學習對象,會起到“取乎其上,得乎其中”的效果。簡單來說,就是我們以高標準要求自己,即使達不到名家的水平,但水準也不會差到哪裡去。所以,怕就怕以低標準要求自己,且不去閱讀、不去學習,最終文筆不好而不自知。杜甫有句詩:“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也是同樣的道理。
當然,也有許多天才作家,他們年紀輕輕就文筆斐然,才華令人嫉妒。殊不知,他們幼功很好,兒童時就背誦過名詩名文,感受著文字的韻律與魅力,及至寫作時,就自然而然地使用上了。
總而言之,我認為文筆好事閱讀與練習共同的結果,兩者缺一不可。
輝城啊
好的文筆,紮實的文字功底,“看”和“練”是基礎,是積累,但最關鍵的還是對人和事物敏銳觀察,精於發現,善於分忻,能將普通的平凡用自己的思維創造和文字的精美組合來譜寫出一章獨特的文字交響曲。
文筆好,文字流暢新穎,來自平時的“看”和“練”,來自生活語言的修飾和規範,來自內心精神世界的光明和健康,更是來自對自然景物和自己生活的熱愛。
好的文字作品不必要用多麼華麗眩目的詞彙,密不透風的框架結構,高談闊論的理論依據,矯揉造作的邏輯虛設。
是簡單明瞭,老少易懂,是接近生活讓人熟悉,是貼近人心讓人親切,是被人接受讓人喜歡,是充滿正能讓人受益。
凡是人們看了不嫌廢話囉嗦,不覺空洞無物而被接受,喜歡,感覺親切,受益,就是文筆不錯,文字被尊重的運用了,你也被人認可了。
無言嘍
一日去一朋友家玩,此友是大機關的筆桿子,已出版了二十部書籍。入室小敘,他領我去工作室旁小倉庫參觀,八九個平方放滿了他的草稿和習作,各種紙章,筆記本密密麻麻的寫滿了文字,他自嘲,字字血,紙紙淚,估計沒有一噸也有八百斤的手稿,我知道此友只是初中畢業當兵,靠自學苦練才成為大機關的一號筆桿子。我想練是他成功的基礎,沒有數量難有質量,有了一定的數量就會有質的提高和飛躍,他說他的寫作能力是他用紙張挑(擔子)出來的,不勤學苦練,大膽實踐,持之以恆的不懈努力難有他現在的成就。決心與行動是一對雙胞胎。一個挑字反應了在他成功的道路上有多少艱難險阻和曲折彎路,有多少打擊和失敗,付出了多少辛勤的勞動!很巧隔日又去一位同學加戰友家看新房,此公現是省作家協會常務理事,市文聯常務副主席。出版發表了十多部大塊頭,曾經擔任過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部隊戰士復員,高中沒有畢業,沒有上過大學。一進家門到處都是書櫥書架,最大的房間也專門做了書房,家裡各類書籍七萬餘冊,記得上學時他語文成績並不突出,但確實從小就愛看書,什麼都看·還愛吹他看過書籍中的各類趣事,他告訴我,當兵回來先去電視臺做記者,最後一直做到了臺長。讀書學習是他長久的習慣,後來一直搞文字工作也沒有費多大周折。我想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功夫在詩外吧!多年讀書學習的習慣,雖然他沒有成為專家,但是成了雜家,天文地理,文學藝術,醫藥衛生,棋琴書畫,吃喝玩樂,體育教育,工程機械,他樣樣都懂,門門都會,所以觸類同通,融匯慣通,厚擊薄發,水到渠成。想想這兩位雖然各有特色,都有成就,我覺得合二為一更是如虎添異,十八般武藝,輪番上陣,通俗·美聲,戲曲,逐個登場,那更是文章的閃光之處!
手機用戶坭瓦匠
一個好的作家,他們的觸覺靈敏,想象豐富,文筆才更好。跟讀書有關糸,跟經歷更是太多關係。
亨通永遠
我和你一樣,一開始也覺得多看書就能提高自己的文筆,
於是我選擇更加激進的方法——抄書。
我承認書中很多好句子的格式和表現手法,很是精妙!一旦借用,的確能為自己的文章增色不少。但有個前提,一定要語境適合,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我很喜歡用排比,覺得這種寫法能夠充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可一旦使用在乾貨文中,就會讓讀者覺得我是無病呻吟,抽風,甚至是神經質,直接取關。
我很迷茫,我一直在迫使自己多看書,甚至將整本書的好句子,好詞語背誦下來。
可結果,卻對我的文筆起不到絲毫作用!
我該怎麼做呢?
再告知大家方法之前,我們要先給好文采下一個清晰的定義:
什麼是好文采?當我們說一篇文章很有文采的時候,一般是指文章在閱讀過程中,能給人帶來耳聽目染的愉悅感,而這種愉悅感要建立在閱讀過程中能給讀者帶來的畫面感和節奏感,即:“看”和“聽”。
練習技巧一:讓自己的語言儘量簡單化,口語化。
過長的從句、過多的邏輯關係,繁瑣的形容詞,都會影響文章的閱讀速度,讓讀者喪失繼續讀下去的信心。 打個不恰當的比喻:為什麼,如今京劇很難被青年人接受?不是因為它不好,而是在演出過程中,一句話的節奏被拉的很長,青年人很少有耐心聽下去。
如何練?
將一個過長的句子,拆成幾個短句,由逗號隔開;
句子邏輯性太多,要儘量縮短,一句話表達不出來,就用兩句話,兩句不行,就用三句。總之將多層邏輯,變為單層邏輯,讓讀者從字面上就能很容易的理解內容。
不用太多的形容詞,尤其是連續不斷在一句話中使用形容詞,這樣會給讀者產生多層畫面感,加深理解的難度。
在提醒大家一下,在文章中多使用短句,這樣能明顯的提高文章的節奏感,音律感。想象一下我們平時是怎樣說話的吧!
練習技巧二:用文字在讀者心裡畫一幅畫
畫面感一直是好文筆的重要表現。通過你的文字給讀者營造極致的畫面感,會讓讀者產生代入感,提高閱讀質量,質量越高,肯定就代表文章越好了。
近幾年大火的盜墓題材小說為什麼暢銷,就是因為作者在畫面感營造上,下足了功夫。還有一個現象也能證明我說的話,這就是但凡盜墓題材小說被翻拍成電影或電視劇,大家吐槽最多的話題,就是場景和道具設計的不過關,沒有達到小說所描繪的樣子。
如何練?
推薦大家多用動詞、名詞,少用形容詞,
多抓一些事物的細節,比如環境細節、人物表情細節、外貌細節等等。
最重要的是善於用比喻的手法,可以將內容抽象化,也可以將抽象化的內容比喻成具體化的事物,加強讀者的理解力。
感謝你的閱讀,如果內容對你有用給,請多多點贊、轉發,收藏,如果有補充的見解或意見,也可以在評論、留言,我將第一時間與你答覆!
屹波讀書
兩者的原因都有。
但是看書不僅僅是看,還要記憶,理解,轉換為自己的知識。不是單純看過。就像現在的自媒體女王咪蒙,雖然對她的褒貶不一,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她總能抓住大眾的痛點,用犀利的語言來控訴這個現實中的世界。而她也說過能有今天,她曾經摘抄過好幾本的句子,堅持讀書,看到喜歡的好的句子,都會抄下來。所以說看書肯定是有用的,但是也要有方法,如果你只看看,當時覺得受益匪淺,但是你不去記,不去想,那樣你的收穫是很小的。
而紙上得來終歸淺,覺知事要躬行。所以多練是有好處的。只有你去練才能成為自己的。只有你練才能有更大的收穫,才能有提高。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文筆這東西也靠天賦,只有對世界有一顆敏感的心,只有有心去看這個美好又殘酷的世界,才可以用筆去刻畫出這個世界。
多看多練,去細細的感受這個大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