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王王俪
在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之后,虽然他登上皇位 ,但是朱元璋心里十分清楚,开国之初,朝政并不稳定,在民间依然存在很多潜伏的隐患,处在这个阶段让朱元璋对外界的事物十分敏感多疑,他十分担心会有人来抢夺自己辛辛苦苦得到的皇位。当时朱元璋改组锦衣卫,锦衣卫当时遍布全国,四处搜查是否有威胁大明政权的信息,可不通过刑部,直接处理,当时锦衣卫听到了一些和尚口中的话,就将这些话告诉给朱元璋,大意是:皇帝的位置,小和尚能坐,大和尚自然也能坐。
朱元璋听到了这句话之后非常的气愤,他也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朱元璋曾经因为家中贫困而出过家,他在寺庙中当过和尚,后来他成为了大明王朝的统治者,所以小和尚自然就是说朱元璋,而大和尚是谁就让朱元璋感到疑惑了,难道有哪个和尚要和自己抢皇位吗?后来李善长经过了多番的查探后,了解到这个老和尚就是智嗔大师,智嗔大师所在的地区就是江浙一带,他在当地的声望极高,也是很多人口中的菩萨,听闻这个消息后也让朱元璋回想起一段往事。
原来朱元璋曾经在1366年在江浙地区和张士诚展开了一场激战,但是后来因为张士诚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拥护,所以张士诚一方占据了上风,正因为如此让朱元璋一方损失了大量的将士,朱元璋后来取胜后就决定将当地的百姓都杀死,以此来泄恨。就在要动手之际,智嗔大师及时赶到了,并劝朱元璋不要杀人,这些百姓都是无辜的。
朱元璋认为自己在打仗自然是要杀人的,就像和尚吃素一样,如果智嗔大师可以吃肉,他就答应大师不杀人。智嗔大师马上就抓起来肉开始大吃口,结果朱元璋只能手下留情,饶了那些百姓。经过此事后,当地百姓就将智嗔大师视为菩萨一样尊敬和膜拜。
想到这里朱元璋就决定要除掉智嗔大师,他以诵经超度牺牲将士的名义邀请全国的大师进宫,智嗔大师就在此列。后来朱元璋让大师们都作诗一首,然后他评出一篇好的给予重赏。智嗔大师在众人的劝说下勉强作诗一首,但是后来为了挑他的错处,锦衣卫就将诗句中的“朱”改成了“殊”。这一改就有讽刺朱元璋为非作歹的嫌疑,所以朱元璋借此要杀掉智嗔大师,智嗔大师很清楚自己无法活着出宫了,索性自杀了事,朱元璋达到了目的,就下令厚葬智嗔大师。
历史课课代表
朱元璋曾经也当过几年的和尚,当了和尚也没得个安生,为了吃一口饭,拿起了破碗过起了沿路乞讨的生活。
不过,和尚可不是随随便便剃个光头便能够当的,古代入私塾读书需要给老师所谓的束脩,当和尚也不例外。
当时朱元璋的爹娘刚刚病逝,如果不是刘继祖好心地送了一块地给他,他连爹娘也安葬不了,所以更不用说给皇觉寺送“束脩”了,他可没钱!
最后,他的一个邻居——姓汪的老妪看他实在太过可怜,看不下去了,咬咬牙为他准备好了礼物,然后让她儿子送他去了皇觉寺,他这才得以顺顺利利剃度成了皇觉寺里的一个小沙弥,从而勉强活了下来。
后来,他当了皇帝,为了感谢这个老妪对自己的恩情,还给她的儿子封了世袭的从仕郎,虽然只是一个从七品的闲散小官,可对老妪一家而言却也已是一场富贵。
1344年,朱元璋在汪氏老妪的帮助下去皇觉寺当了光头小和尚。
1368年,此时朱元璋已经打败了自己的对手——陈友谅和张士诚,在应天登基称帝!
朱元璋因为自己曾经当过和尚,所以对和尚多少也有一点好感。
当时有一个高僧叫释来复,便因为颇得朱元璋的赏识,从而被任命为僧官——从八品的僧录司左觉义,奉命主持凤阳圆通寺,这对于一个和尚而言不可谓不荣耀。
此外,释来复也是一个颇有才学的诗僧,所以朱元璋也经常让他写一些应制诗,也算得上是一个御用文人了。
但是,释来复风光的背后,也隐藏着危机。
这一日,朱元璋突然让人去告诉释来复,说是要在钟山上的崇祷寺中设宴,请释来复吃一顿饭。
释来复听说皇帝要请自己吃饭,自然也是满口答应,皇帝请自己吃饭,说明自己还简在帝心,弄不好一顿饭吃完,自己的屁股便能够再往上挪一挪呢?
于是,释来复便兴匆匆地赴宴去了。
释来复一到崇祷寺,便被太监带到了一个偏殿,只见殿里早已经准备好了美酒佳肴,很是丰盛。释来复心里也颇为自得,皇帝能用这么丰盛的菜肴款待自己,说明皇帝仍然很看重自己呀!
释来复走入偏殿后,朱元璋已经端坐在高位上了,他急忙一个跪拜:臣僧录司左觉义拜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笑呵呵地点了点头,然后对释来复说:左觉义到底是方外之人,不用拘礼,快坐下吧。
释来复听了朱元璋的话,可不敢飘飘然,在皇帝眼里,哪有什么方外之人?所以,他还是拘拘谨谨地坐下,静静地等着皇帝的吩咐。
皇帝让他吃,他才能吃,他才敢吃。
释来复眼看着朱元璋津津有味地吃着,心里也在打鼓,皇帝突然请自己吃饭,绝对不可能只是吃饭而已,可是,皇帝到底是为什么请自己吃饭?释来复一直没想明白这事,所以也没什么胃口吃饭。
这时候,朱元璋见释来复没怎么动筷,心下一动,便问:左觉义可是觉得这饭菜不合胃口?
释来复哪敢这么说,所以急忙摇头说:不是,不是,皇上赐宴,臣心中很是感激涕零,每思及此,便觉得皇恩浩荡,一时之间,竟忘了下筷,还望皇上恕罪。
朱元璋听了释来复的话,点了点头,可却不相信这是他的真心话,不过倒也不好追究,所以想了想,便说:哦?左觉义素有诗才,不如作诗一首助助兴,如何?
释来复知道,皇帝看似在和自己商量,可实际上自己却没有拒绝的余地,所以点头说:皇上既然说了,臣便试作一首,给皇上助助兴。
说罢,释来复沉吟片刻后,缓缓从口中吐出了一首诗:
祗园花雨晓吹香,手绾袈裟近御床。
阙下紫云随雉尾,座间红日动龙光。
金盘苏合颁殊域,玉碗醍醐出尚方。
稠叠屡承天上供,每惭无德颂陶唐。
释来复原以为自己这首诗会得到皇帝的拍案叫好,谁知皇帝在咀嚼了一番之后,竟然愤怒地拍案而起,怒斥道:好你个释来复,竟敢咒骂朕!
释来复一个哆嗦,跪了下去:皇上恕罪,臣不敢呀,臣真的没有咒骂皇上呀!
朱元璋却不容分说地继续斥骂:哼,你不敢?你在诗中说什么“金盘苏合颁殊域”,殊域二字可是在为蒙元鸣不平,在说朕得国不正?殊者,歹朱也,可是在说我朱家江山将亡?好狗胆!
释来复听了朱元璋的解释,心中更是不停地打着寒颤,头也不停地磕:皇上,臣冤枉呀,臣冤枉呀,臣真的不是这个意思呀,皇上!
朱元璋却没听释来复的解释,叫来了两个侍卫,然后摆了摆手:拖出去砍了!
释来复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因为一顿饭、一首诗丢了自己的脑袋。
实际上,不论释来复是不是因为这个“殊”字而丢的脑袋,他也注定会成为朱元璋下手的对象。
朱元璋在当了皇帝之后,可谓是想尽了办法去维护和巩固自己的江山,想让朱家的江山能够长长久久地传下去。
所以,朱元璋最不能容忍的便是谋逆之事,很不幸的是,释来复虽然只是一个和尚,但是最后却也卷入了“胡惟庸案”中,胡惟庸可是涉嫌造反的人,释来复卷入这场风波之后,又岂能躲得过去?
即便“胡惟庸案”过去了10年,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最终也因为受到胡惟庸案的牵连而丢了命。
释来复这个和尚也没有例外,1391年,释来复被翻了“胡惟庸案”的旧账,最终被凌迟处死。
宁糊涂
问题中的高僧叫释来复,他是元末明初的和尚,平日里好吟诗作画、舞文弄墨,所以在当时也认识一批达官贵人,民间众学子也对他极为敬仰。
朱元璋与他也认识许久,对他的文学也是很敬佩,两人平常也会坐在一起喝茶聊天。朱元璋更对允许他以僧人的身份做官,并赐予他金襴袈裟。
然而伴君如伴虎,在释来复晚年之时,却因为一件事,导致他丢了性命。
在释来复七十多岁时,朱元璋邀请他进宫吃酒席,而释来复感动之余,便写了一首诗送给朱元璋,以表感恩和顺便拍朱元璋马屁。
此诗是这样写的:
阙下彩云明雉尾,座中红芾动龙光。
金盘苏合来殊域,玉碗醒醐出上方;
稠叠滥承天上赐,自惭无德诵陶唐
这首诗的意思是,歌颂朱元璋创造了一个盛世,其用词精雕细琢,诗中马屁炉火纯青。然后朱元璋看到后不但没高兴,反而勃然大怒,说到:“汝诗用殊字,是想说我歹朱吗?”
接着又说到:“无德诵陶唐,是说朕无德,虽则欲陶唐诵我而不能吗?你这算什么高僧,竟然如此大胆。”
朱元璋说完这些话,立即招来士兵,下令将高僧打入打牢,凌迟处死。带事情结束后,朱元璋担心民间文人抨击他,便安排了个“胡惟庸同党”的罪名来给自己开脱。
然而,这件事真的只是因为诗中带有“ 殊 ”字而把释来复凌迟了吗?
当然不是,我们看到朱元璋貌似杀人从不眨眼,但历史上的朱元璋每次动手都是有自己目的的,他虽然残暴,但不滥杀无辜。而这件事的背后还藏有其他原因。
所以,释来复的死因有另外几点:
其一,作奸犯科
《释鉴稽古略续集》中记载,有人举报释来复表里不一,明面高僧,暗地里其实坏事做尽:
“且今之罪,报也,人神共怒,为集金帛、构是非,要虚名。今之罪也,在奏愆匿愆,观喜怒,乘颜色及盗众僧用。”在这次举报事件中,释来复被人举报不务实、贪虚名、不受色戒、盗用寺庙财产等十几条罪状。虽然这件事后来没有明确说明如何解决的,但他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是落下了一大截。
其二,结党营私
在文章前头我写过,释来复因为其文采不错,所以认识的达官贵人比较多,不管是皇帝还是文臣武将,再到民间文人等,他都认识。
而这样的人的最容易拉帮结派,做皇帝的也最怕这样的人,一旦他动了私心,很容易一呼百应,这对造反起家的朱元璋来说就是一颗潜在的炸弹,不管他会不会造反,死人比活人信得过。
所以,朱元璋为预防万一直接杀了了事,朱元璋把他跟胡惟庸扯在一起其实是一厢情愿了,释来复其实跟胡惟庸不认识,只是跟胡惟庸团队中的某些人关系比较近而已。
其三,朱元璋的玻璃心
朱元璋作为历史上命运最为坎坷的皇帝,做过放牛娃、当过乞丐、和尚,虽然后来他当了皇帝,但这是一辈子都无法修复的伤疤,这些过往造就了朱元璋的易碎的玻璃心。
这种自卑心就容易导致朱元璋凡是都往坏的方面想,就比如释来复写的诗中带了一个“殊”字,让他心里的伤疤又一次被揭开。
也因此朱元璋暴怒的认为释来复在说他得位不正、无德等,然而事实上人家并没有这种想法。朱元璋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文字狱了。
事实上释来复其实就是被朱元璋冤杀的,不管是“殊”字还是结党,都是朱元璋个人臆想,人家其实只是写首诗来表示感谢你请我吃饭而已。
大国布衣
朱元璋宴请高僧,高僧只说了个“殊”字,朱元璋为何就将其处死?
先说结论:1、这事在史书上有记载,经吴晗考证过确有此事,可信度比较高。2、原来高僧本欲拍马屁,拍到马腿上了,触犯了朱老板的“痛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乱拍马屁会出人命的。3、朱老板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自卑且变态的人。
事情经过:有一个和尚叫来复,巴结朱元璋皇帝,他作一首谢恩诗,有“殊域”和“自惭无德颂陶唐”之句。朱元璋大生气,以为“殊”字分为“歹朱”,明明骂我,又说“无德颂陶唐”,是说我无德,虽欲以陶唐颂我而不能,又把这乱讨好的和尚斩首。(资料来源:吴晗著《朱元璋传》)
金盘苏合来殊域,玉盏醍醐出上方,稠叠滥承天上赐,自惭无德诵陶唐。——和尚叫来复的拍马屁之作
事情原由:这是一个拍马屁拍到马腿的案例。
和尚比较单纯,对朱老板不太了解。在那时,朱老板搞文字狱这事特别顺手。
为什么要有文字狱,这是一群武将怂恿朱老板,武将的意思是朱老板你得了天下,实际上这些文人太坏、心眼多,依仗自己有文化,经常有暗喻、讽刺的意思。文化程度低、害怕被聪明人欺骗、心理极度自卑的朱老板一听这些奏对,心惊胆战,说到心坎上了。他特别紧张,怕被人说的标签有:暴君、屠户、穷和尚、小叫花、反贼、强盗等等。
于是,朱老板注意各人上报的材料,越看越觉得是在骂自己。
比如:杭州教授徐一夔贺表上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朱老板一看,“‘生’者僧也,骂我当过和尚。‘光’是剃发,说我是秃子。‘则’音近贼,骂我做过贼!”,触犯了他的心里忌讳词语体系,安排立刻逮来杀了。
又如:德安府县训导吴宪为本府作《贺立太孙表》:“永绍亿年,天下有道,望拜青门。”朱老板认为,“有道”变成“有盗”,“青门”当然是和尚庙了。杀!
还如,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替海门卫作《谢增俸表》,有“作则垂宪”一句话,‘则’音近贼,杀了。
具体文字狱杀了多少人,不知道!!这样的案例估计写十万字的一本书写不完的,只能说朱老板的后半生全国累累白骨。
一个自卑的男人奋进成为开国皇帝,仍然改不了自卑的性格,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对于朱元璋而已,决定了数以万计别人的命运,只因为手中有生杀予夺的大权。
生在大明初年,绝对是生错了年代。
-END-
古今历史研习社
一
1368年,朱元璋定都南京,正式称帝。但这是天下并未完全完成统一,人心也并没有完全归附。到处都有反对朱元璋的势力存在,他们打着各种各样的旗号反抗大明。
话说有一天,朱元璋手下的锦衣卫从两个和尚的口中得到了这么两句话:天下的皇位,小和尚坐的,老和尚也坐的。因为朱元璋小时候曾经在皇觉寺出家,自然被当成小和尚。言外之意就是说,连朱元璋这样的小和尚都能当皇帝,那么得道的老僧自然也能当皇帝了。
在锦衣卫的严刑逼供下,还没等这两个和尚招供,就都死了。朱元璋刚当上皇帝没多久,但权力的春药已经让他超级迷恋皇位了。他根本没有办法接受有人敢于挑战他的皇权,那么他们说的这个老和尚是谁呢?
这个问题让朱元璋坐卧不安,当了皇帝的人普遍都有迫害妄想症,看着每一个人都像是来抢自己皇位的。如果不把这个老和尚找出来,只怕朱元璋是没有囫囵觉可以睡了。
二
李善长得知消息后,就向朱元璋汇报,这个人应该是智嗔大师。这个老和尚在江浙地区声望非常高,当地有很多人都把他当成活菩萨来敬拜。
经过李善长的提醒,朱元璋马上就想起这个老和尚了。早在1366年,朱元璋派大兵围攻张士诚,但张士诚在江浙地区深得民心。朱元璋在这一地区碰见的可以说是全民皆兵,这一场战争的残酷性就可想而知了。
在平江战役中,全城老百姓都帮助张士诚进行防守。朱元璋大军伤亡惨重,后来在徐达和常遇春几个月的强攻下才拿下了苏州城。城中军民5000多人被活捉,朱元璋决定杀死这些人,替死去的明军报仇。
这时苏州重元寺的智嗔大师闻讯赶来,劝朱元璋放下屠刀,立地为佛。朱元璋回答道:年少时我也当过和尚。和尚吃素,将军杀人,自古以来就是天道。大师回答道: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吃素杀人俱是无妄之名,和尚未必吃素,将军亦可不滥杀无辜。
朱元璋说:你若吃肉,我便不杀人。智嗔大师二话不说,抓起肉就往嘴里送,连吃了两斤。然后对朱元璋说道:贫僧已经吃肉,施主可否放下屠刀?
三
朱元璋早有吞并天下之志,自然要以诚为本,说出去的话只能收回。于是他下令放过了这些俘虏,当地的老百姓感念大师的救命之恩,就纷纷为他塑金身,当活菩萨来敬。
南京和苏州距离并不太远,朱元璋很快也证实了这个消息。但杀人总是需要理由的,杀掉智嗔大师自然也需要一个借口。朱元璋就决定遍邀天下名僧,来南京为死亡将士超度亡灵,再找机会下手。
智嗔大师自然也在被邀请的行列,在做完法事后,朱元璋就请和尚们吃饭,赏赐他们重金。最后还搞了一个小活动,请他们以佛法为中心写一首诗,并最终评奖。
智嗔大师本来不想参与,但架不住其他人再三请求,就写下了一首诗:金盘苏台来朱皇,玉盏醍醐出上方;稠叠滥承天下赐,自惭无德送陶唐。
四
这首诗中规中矩,没有什么毛病,也顺便夸奖了一下朱元璋。但朱元璋坚决要杀掉这个和尚,锦衣卫就想了别的办法。他们修改了一个字,把朱加了一个偏旁部首,就变成了殊。
这下就变成了历史上最黑的文字狱。第二天朱元璋召见智嗔大师,大骂他是禽兽。大师不解,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朱元璋就把这首诗扔给他让他自己看,然后怒吼道:殊字是什么意思?难道是骂我们姓朱的是歹徒不配做皇帝吗?朕不配做皇帝,那就是你配做皇帝了。
智嗔知道自己死期已定,但要保持死的尊严。他就当场自杀身亡,以死明志。朱元璋看到这个情况,只好把他送回重元寺,花费重金将他下葬。
原来果真是伴君如伴虎。智嗔大师也是被迫无奈,汴玉何罪,怀玉其罪。最早得到和氏璧的汴玉无故被迫害数次,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有和氏璧,别人也想得到它,就只能治他的罪。
新知传习阁
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
这是清代翰林官徐骏在看书的时候,因风吹动书扰乱了自己雅兴而哼出来的诗句,也算是即兴而作了,不料却惹来了杀身之祸,因为雍正帝觉得他是在诽谤朝廷,就下令杀了他,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死得很冤。
文字狱在几千年的封建历史王朝里,出现过很多次了,很多皇帝都会因为文字杀人,当然也少不了杀伐果断的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他也是觉得文字有问题而多次动怒。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出身贫寒,在走投无路的时候还去了皇觉寺出家做和尚,可是在里面却也受到恶僧的欺负,吃喝都成问题,最后是靠着外出化缘才能填饱肚子。
在寺庙的那段时光对于他要怎么说了?
我个人觉得,对于朱元璋来说应该是噩梦,
因此在很多传说中,他都会和和尚过不去。
话说有一日,朱元璋宴请了一位高僧,也就是得道高僧来复,出家前的俗名是黄见心。
这个人才华横溢,关键是对政事也颇有见解,朱元璋就看上了,在明朝初建的时候曾经想过让他如朝为官,不过却被拒绝了。
朱元璋酒足饭饱之后,想着以前的事情心里还是暗暗不爽,于是就想着调侃下高僧,于是就指着他的胡须问道:”你既然已经看透世间俗事,为何却只剃头发而不剃胡须呢?”
来复望着朱元璋不慌不忙答道:”剃头就是和尘事做了了解,而留着胡须是彰显男子汉气概。”
这番话下来,把朱元璋气得半死,因为他之前做和尚的时候可没有胡须了,不过他也不好发作,只是又叫来福作诗。
来福学富五车,不亏有诗僧的称号,随即就来了一首吹捧朱元璋的诗:
金盘苏合颁殊域,玉碗醍醐出尚方。稠叠屡承天上供,自惭无德颂陶唐。但是也就是这首诗,朱元璋下令杀了他。
诗里面有一个“殊”字,分开看就是:歹朱。
意思就是说来复要杀朱元璋了,肯定死罪。
只能说朱元璋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
故事讲完了,但是还得说明一下,那就是本故事来源于《廿二史箚记》,也就是说,这是野史不是正史了,估计又是杜撰的吧。
湘西小木鱼
朱元璋才是被黑最惨的皇帝,到处都是他一言不合就杀人的记录,俨然有史以来第一暴君,但清朝皇帝对他评价很高,这足以证明朱元璋被人黑惨了。
前面有人罗列出朱元璋杀人的各种奇葩记录,一句话、一个字、一首诗,甚至一个表情就能让他翻脸,这么一看朱元璋搞文字狱简直比康熙、雍正、乾隆还厉害,比秦始皇还残暴。
我们先说一下这个故事梗概。
明人郎瑛《七修类稿》记载,元末明初有个叫明天渊的人,曾在元朝做官,后来朱元璋慕名请辅佐自己,但被他拒绝,元朝被灭后,这位仁兄选择削发为僧,改名来复见心,但胡子还是留着以前的胡须,有好几尺长。
朱元璋听说以后,把他召来责问:
你不愿为我效力,出家为僧,我不为难你,可你只剃了头发,却留着胡须,这是啥意思?
朱元璋的潜意思是问:削发蓄须,不伺候我,你这是不忘旧主,对我大明有意见啊!
来复反应挺快,回答说:“削发无烦恼,留须表丈夫”,赶紧澄清自己。
朱元璋听了哈哈一笑,没事了,你走吧!
临走前,老朱下令赐食,请和尚吃饭,而对方照例要谢恩,来复本是文人,抓住机会卖弄了一下文采,写了一首谢诗,诗曰:
“淇园花雨晓吹香,手挽袈裟近御床;阙下彩云明雉尾,座中红芾动龙光。金盘苏合来殊域,玉碗醒醐出上方;稠叠滥承天上赐,自惭无德诵陶唐。”
这是一首典型的应制诗,平淡无奇,但老朱看了却起了疑心,大怒道:
“你这老贼秃,诗里用‘殊’字,是说我'歹朱'!说‘无德诵陶唐’,是说朕无德!大胆!”
殊是一个合字,左边一个“歹“,右边一个”朱”,歹,歹徒,歹毒,坏人也;朱,朱元璋的姓氏,歹朱合起来意思是“歹徒朱元璋”,这边是朱元璋恼火的直接原因。
这则史料并未记载是朱元璋下令将和尚斩首,反而说和尚是自己圆寂的。
来复一听,皇帝怒了,这回没跑了,竟然使出“绝世武功”,把筷子一扔,直接圆寂了。
“遂玉箸双垂,圆寂于丹墀之下。”
朱元璋简直就是后现代解构主义大师,居然能从简简单单一个字中读出对自己的大不敬,看来大臣们以后说话每个字都要字斟句酌,以免说错一个字掉了脑袋就太亏了。
关于这则记载的可靠性说法不一,很多认为朱元璋残暴嗜杀的人当然认定可信,因为老朱随便杀人的民间故事太多了,也有人认为这则故事是专门黑朱元璋的,比如明末清初大文人钱谦益(本是明臣,后投降满清)就说来复和尚是牵扯到胡惟庸案才被处死的。
亲爱的朋友,关于朱元璋因一字杀害高僧,以及他动辄杀人的故事,你们认为可信吗?欢迎留言讨论!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我们知道,在历史上要成为皇帝,无非就是2个方法。第一种是通过从上一任皇帝手中,继承皇位。第二就是通过造反或起义的方式,从前朝皇帝手中夺得皇位。这个办法相较于第一种来说,要困难得多,历史上除了那些开国皇帝之外,几乎没有几个人能真正造反成功。
虽然通过造反成为皇帝的人非常少,但并不是没有,像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以及明太祖朱元璋等,都是通过造反成为皇帝的。而在这些皇帝之中,又要数朱元璋的称帝之路最为艰辛,最为不容易。因为朱元璋和其它的皇帝不同,他的祖上并不是什么富贵之人,而是贫苦人家。但朱元璋最后却能一步步从社会的最底层走上至高无上的皇位,所付出的艰辛,常人难以想象。
而在朱元璋身披龙袍,成为权倾朝野的皇帝之后,便自然而然有了所谓的“帝王心术”,对身边的每一个人都非常不放心,一有“风吹草动”,就可能直接下令处死“嫌疑犯”。而且,在朱元璋成为皇帝期间,为了加强统治,他还大兴文字狱,有时牵连“罪犯”高达上万人,数字令人触目惊心。在当时的社会中一直流传的一个故事:朱元璋宴请高僧,高僧只说了个“殊”字,朱元璋就下令将其处死。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高僧究竟是什么来历。这位高僧名叫释来复,俗姓黄,此人学富五车、才华出众,朱元璋起义之前,本是元朝时的翰林学士。后来朱元璋称帝后,释来复便削发为僧,到寺庙做起了不问世事的和尚。
朱元璋称帝后,或许是因为他忘不了自己年少时吃的苦,于是有深深的自卑感,疑心病也十分的严重。他一度怀疑身边的一些当初跟随他一起征战天下的开国元勋有谋权篡位的心思,于是许多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武将都被他以各种名义处死。这就导致了明朝建国之初,朱元璋手下的能人志士短缺,听说有一位叫释来复的僧人十分厉害,于是朱元璋打算将其召进宫为己所用。
起初,释来复并不愿意为官,朱元璋也并没有过多为难他。但是朱元璋内心认为释来复拒绝自己或许是因为忘不了元朝旧主,便对释来复起了杀心,但他暂时还未找到好的理由足以处死释来复。于是,便将他放回去继续当和尚了。
此后,朱元璋便找了时机又一次召见释来复,并设宴款待他,席上全是御膳房所做的美食佳肴,释来复受宠若惊,感到十分的不好意思,便做了一首诗来称赞朱元璋。而后来的释来复,怎么也没想到,这首诗竟然会成了他的催命符。
这首诗的内容是:“金盘苏合来殊域,玉盏醍醐出上方,稠叠滥承天上赐,自惭无德诵陶唐。”这首诗本就是一首夸朱元璋的诗,但朱元璋有心杀释来复,于是就从这首诗的第一句中挑出了毛病:第一句有一个“殊”字,拆开来就是“歹”和“朱”,意即来复暗骂朱元璋是个歹人。于是一代才子释来复就这样被朱元璋赐了死罪。
但是史料记载中,说的是来复在还未被赐死时就已经知道自己死罪难逃了,于是把筷子一扔,不慌不忙地盘腿坐在大殿上,就这样圆寂了。但事实真相究竟是怎样,这件事情是否真的可信,我们也很难去了解了。
邓海春
问答题目发生在朱元璋身上的奇葩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不过想必读者已经对此见怪不怪了,因为一句话、或者因为一个行为,乃至于题目当中得一个字都极为可能成为朱元璋杀人的依据,这不题目中的这位高僧就曾经因为一首诗、一个字而被生性多疑的朱元璋给从“鸡蛋里挑出了骨头渣儿”,而且因为这一小小的端倪便被朱元璋凌迟处死。
“殊”字何意?分开来看,“殊”字变为“歹+朱”,按照朱元璋的“神分析”姑且时这样拆分开来理解的,这一字缘于一首诗,其实不能说朱元璋是因为“殊”字将这个和尚处死的,和尚被处死的缘由离不开他所作的那首诗:“祗园花雨晓吹香,手绾袈裟近御床。阙下紫云随雉尾,座间红日动龙光。金盘苏合颁殊域,玉碗醍醐出尚方。稠叠屡承天上供,每惭无德颂陶唐。”旁人读过此诗后,第一印象恐怕就是这个和尚在赞颂朱元璋对于大明的统治,但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如此小心翼翼地歌颂大明的诗句,却依然躲不过朱元璋的耳朵,依旧让朱元璋闻出了火药味儿,而且火药味十足。一时之间,空气里充满了杀气。
道出这首“反诗”之人名叫释来复,是明初名噪一时的得道高僧,但却也是个贪图利益之人,此人在不仅在修道上颇有成就,而且在文学上也是负有盛名。一方面朱元璋曾经当过僧人,另一方面因为释来复颇具文采,所以说朱元璋也对其高看一眼。现实中的朱元璋曾经封赏释来复担任明朝官员。不过释来复久居佛法之中,逍遥得道以外,自然不愿意多踏入俗世凡尘一步,不过好在朱元璋准许他可以“兼职”。
公元1380年,“明初四大惨案”之一的“胡惟庸案”爆发,此次事件涉及到宰相胡惟庸意图谋反,后被朱元璋察觉,朱元璋暴怒下令将胡惟庸极其党羽全部诛杀,此次杀戮之人高达三万多人。而朱元璋诛杀释来复的根本原因,也是因为日曾经涉及过“胡惟庸案”,只是当时罪名不足,释来复逃过一劫。如今虽然事情已过十余载,但是朱元璋却不是大发慈悲之人。面对此时此刻释来复这首诗:①“殊”字为“歹+朱”,意为“歹徒朱元璋”;②“无德颂陶唐”意为“朱元璋是无德无能之辈,不配歌颂繁唐盛世”。如此一来,朱元璋便也就顺势趁机抓住了这首诗的“释来复的小辫子”,即便释来复再怎么小心翼翼,到头来还是没能逃过朱元璋的杀戮。
“胡惟庸案”发生在公元1380年,而“释来复惨案”发生于公元1391年,这两个案件前后相差11年,但是释来复却最终没能洗脱“涉及胡惟庸案”的罪名。宋有宋公明题诗浔阳楼、苏东坡乱诗乌台案,明有释来复题诗乾清宫,朱元璋伺机除异己。无论怎么说,释来复都是刀俎之鱼肉,而煮元宵无论如何都是要操刀杀之的。
小镇月明
朱元璋可能是历史上被黑化最严重的皇帝,连他的长像都被黑成鞋把子脸流传后世,因为他大杀功臣,牵连甚广,后世对于被他杀的人也就有了各种说法!
关于这个高僧的故事,其实就是想说朱元璋大兴文字狱,野史中记载的朱元璋文字狱,大都在洪武十七年以后,而这些文字狱案例中大都是些相同的类型,比如说“生”谐音“僧”,“则”谐音“贼”,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在“谢增俸表”中有“作则垂宪”的话,福州府学训导林伯为按察使撰“贺冬至学”的“议则天下”,桂林府学训导蒋质为布按二使作“正旦贺表”的“建中作则”,朱元璋将其中的“则”都读成“贼”,把他们都一一处死!
杭州府学教授徐一夔在贺表中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朱元璋看后大怒,说道:“生者,僧也,骂我当过和尚,光是说我是秃子,则即贼,骂我做过贼”,于是将徐一夔杀了!
朱元璋宴请的这位高僧叫释来复,是元末明初临济宗名僧,也是著名的书僧和诗僧,与当时的文人名士交谊深厚,与公卿权贵也是来往密切,朱元璋也很欣赏他,曾经想让他还俗作官,来复婉言谢绝了,来复出家留着长胡子,朱元璋因此问他:“你不愿意来我这做官,要当和尚,我也不说了,但是你剃发留胡子这个怎么说? ”来复回答:“削发无烦恼,留须表丈夫”,我剃发是为了消除烦恼,留着胡子是彰显男子气概!朱元璋听了哈哈一笑,放过了他!
只不过朱元璋对于不为他所用的释来复还是起了杀心,再后来朱元璋设宴款待高僧来复,来复是出了名的诗僧,朱元璋便请他赋诗一首,于是来复就写了一首谢恩诗:
淇园花雨晓吹香,手挽袈裟近御床。 阙下彩云明雉尾,座中红芾动龙光。 金盘苏合来殊域,玉碗醍醐出上方。稠叠滥承天上赐,自惭无德诵陶唐。皇帝想杀你,你还想跑?朱元璋看到诗中“金盘苏合来殊域”这一句,就抓着其中的殊字作文章,说殊字分开就是“歹朱”,还有那句“无德诵陶唐”,你这是在骂我啊,于是下令将来复杀了!
不过高僧释来复之死,还有个说法,根据钱谦益的记载,来复是死于胡惟庸谋反案中,还是被凌迟处死的!
关于明太祖朱元璋的文字狱,最为盛传的就是前面说的“表笺之祸”,据说明初儒臣有数十人,因在其进呈的贺表格式和文字忌讳,触怒圣意,而枉遭杀身之祸。
至于朱元璋杀这些人是因为文字的问题还是因为政治的目的,因为史料的缺失,很多事情很难查证了,到现在也是争论不休,对于朱元璋这个历史人物,更是争议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