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朕這麼做是有苦衷的

秦始皇作為中國封建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人們對他的評論總是褒貶不一,其中最為後人詬病事件之一的就是在他在位期間,他做了一件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事——焚書坑儒。但是其中的真相真的如同史書中記載的那樣嗎?


秦始皇:朕這麼做是有苦衷的

秦始皇三十四年焚書令被下達,但是焚書令的所有內容實際上是由李斯提議的。除了秦的歷史記錄外,李斯要把史官所存的文書全部燒掉。他認為只有秦的記錄是有用的,過去戰國六國的史記、古代夏商周三代王的記錄等等對現實的政策都沒有價值。另外,李斯允許博士官收藏書籍,但民間所藏的詩(《詩經》)、書(《尚書》)、百家之書全部都要交到郡守府,由郡尉統一焚燬。李斯雖然認為博士可以各自學習諸子百家,卻擔心他們向外散播政治言論。


秦始皇:朕這麼做是有苦衷的


但是在焚書的過程中儒家的書籍並沒有全部被燒掉。在彙集各國歌謠的《詩經》中,夾雜著微妙的政治諷刺,李斯擔心這些可能會變成對秦朝政治的攻擊。《書》是讚美古代帝王的記錄,它彙集了從五帝到夏商周三代帝王的歷史。讚美古代政治就是對當今政治的批判。李斯因此建議,兩人以上集會議論《詩》《書》者要判處棄市刑(在市場上斬首示眾的死罪)。在人群面前斬首示眾是極其嚴酷的刑罰。“以古非今”者一族都要被殺死。官吏如果知情不舉,讓罪犯逃走,也要被判處同樣的罪名。自法令下達日起,三十日內仍不燒燬禁書的,要被處以用墨刺字的“黥刑”,送到邊境服築城的勞役。而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農書)並不在焚書的範圍中。如果有人想學習法令,就必須以官吏作為自己的老師。秦始皇同意了李斯提出的焚書令議案。他徵發多達八十萬人進行戰爭,雖然表面上看似驅逐了蠻夷,但實際上國家的負擔很大。李斯的提案就是要壓制批評戰爭的言論。


秦始皇:朕這麼做是有苦衷的


焚書令頒佈的第二年也就是秦始皇三十五年,秦始皇把咸陽諸生中蠱惑百姓的四百六十餘人挖坑活埋了。把這個事件稱作“阬儒”的,是已將儒學立為王朝統治思想的東漢人,《史記》中寫作“阬術士”(阬是本字,也寫作“坑”)。實際上被坑殺的對象並不只是儒者,而是包括儒者在內的諸生。諸生中有繼承孔子學問的人,但並不限於這些人。坑儒並不是為了打壓孔子學說本身,而是要將戰時體制下挑動人民不安情緒的人繩之以法。不可否認的是,這是殘忍的行為,但事實的真相與通常人們對“焚書坑儒”的印象有很大的差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