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叙事架构、人物塑造、情感表达手法解读《无名之辈》的魅力

有关这部电影“叙事风格”的解读有很多,但这样不仅会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千篇一律没有新意。所以为了挖掘本片的精髓,就必须从多种角度来进行解读。@未果探寻

《无名之辈》是一部由饶晓志执导,陈建斌、任素汐、潘斌龙和章宇主演的一部荒诞喜剧片,于2018年11月份上映。属当年的一部黑马电影,获得8亿票房,豆瓣分8.3分,成为2018年评分最高的华语电影。

影片聚焦于一群小人物,通过一直想成为辅警的马先勇和因为哥哥酒驾瘫痪的毒舌女马嘉祺、从小城市出来幻想做大事的“眼镜”和“大头”、做项目失败逃跑的老板高明为四条叙事的主线,将小人物生活中的各种辛酸苦辣都让观众体会到,也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感受到他们的心酸与无奈。

观影之后我查看了很多影评,发现大多数人都是从“叙事风格”和“故事内容”两个方面进行解读,而这显然不能凸显出本片最有价值的部分。今天我将从叙事结构和人物塑造等角度来挖掘本片的精髓。最后在第三部分,我会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故事情节来谈谈导演情感表达两种常用手法。

  • 叙事结构:多条故事线索并行,多条线索经过彼此碰撞、交叉,产生对照、关联和影响,增加了影片的深度与广度。
  • 人物塑造:利用荒诞的喜剧形式,彰显片中“无名之辈”的无奈悲剧的命运
  • 情感表现手法:设置多种情节隐喻,促使人与人之间的和解,结局得到升华
从叙事架构、人物塑造、情感表达手法解读《无名之辈》的魅力

01 从叙事结构分析,通过四条叙事主线,从真真的视角运用插叙的手法,喜剧性情节一度在紧张氛围下加强故事的戏剧张力与故事质感。

影片开头用真真的视角,通过插叙的方法,警察追问真真是抢劫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来营造悬念,将观众成功带入剧情。

在观影的过程中,我想很多观众和我一样感受到导演对小人物的人文关怀与这部影片给予的社会意义。虽然居中的人物都有各自的艰难,但他们总是越挫越勇,不曾言弃。这里我就分为四个部分来进行解读:

1、当梦想与现实背道而驰,马先勇因自己的失误,被罩上了悲剧的人生底色。

十多年前,马先勇经过诸多努力,终于如愿当上了协警。但好景不长,因队长结婚,高兴喝多了酒,酒后又开车,不料出了车祸,老婆当场身亡。

马先勇失去妻子后接连又丢了工作,一心想做协警的他,却只找到了一个保安的工作。生活上不如意,过得一贫如洗,面临女儿的学费他只好用一包李子来“贿赂”老师。不懂与女儿沟通,女儿失去自尊后,开始当着全校学生的面打她。

在我看来,主人公马先勇的命运无疑是悲剧的,当他想“戴罪立功”将捡到的枪上交时,却发现手上的真枪竟不知何时被调换成了一把玩具水枪,从而开始了他的寻枪之路。面对重重苦难,他总是迎难而上,从不退缩。因为这也是为了完成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不是完整自己的人生。

从叙事架构、人物塑造、情感表达手法解读《无名之辈》的魅力

2、“眼镜”的到来,将马嘉祺从痛苦深渊中解救

十多年前的那场车祸,马嘉祺失去的不仅是大嫂还有自己除脖子上而外的身体,因为哥哥酒驾导致了马嘉祺的瘫痪,一个正值如花似玉年纪的女孩,就此失去了自理生活的能力,她能不怪她哥哥吗。

她或许每天都在等死,终于她等来了这一天,两个“悍匪”从窗户翻进了她家里,她给出了他们两个选择,一是开枪杀了她,他们就能平安出去;二是就在这里跟她过一辈子。三人就此僵持多时,最后因马嘉祺小便失禁,他们回过神来想要帮她,而马嘉祺却拼命保护自己的尊严,他们这时才懂得了原来活着本就不容易。

在我看来,导演之所以将马嘉祺塑造成一个瘫痪女,其目的是为了突出人生的不可预计。也许人生本就是残酷的,尽管马嘉祺失去了自理生活的能力,但最后在烟火中,她也看到了的生的希望。

从叙事架构、人物塑造、情感表达手法解读《无名之辈》的魅力

3、“眼镜”和“大头”:抢来的“幸福”都是假的,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才是真

“眼镜”之所以叫“眼镜”是因为他小时候,捡到了一条死掉的眼镜蛇,他却在伙伴中告诉大家是他杀死了一条眼镜蛇,从此便有了“眼镜”的外号。他和大头一样来自乡下,两人有着不同的追求。眼镜想做大事,得到别人的认可。大头想有了钱后,回到乡下和心上人真真结婚。

于是两人扛着把枪,来到大城市抢了一家手机店,后来却发现抢来的全都是模型手机。他们被命运捉弄了一番,什么都没有捞到,还变成了“抢劫犯”。最后马嘉祺给他们上了有关“尊严”的一课,三人相互救赎。

正如大头所说,或许这么多年来,眼镜早就忘了那条蛇本身就时条死蛇,他一直都活在自我欺骗之中,而马嘉祺失去尊严的那一幕实则是导演安排的定时炸弹,让他们认清现实,不要被虚假所迷惑。而最后,眼镜也为自己犯下的错 误承担后果,他经历了什么已经不再重要,马嘉祺出现在他生命里就已足够。

从叙事架构、人物塑造、情感表达手法解读《无名之辈》的魅力

4、高明:恶意前面是深渊,后面是座桥

高明是个房地产商,自己出不起工钱跑路,导致包工头陈五天天给他开追悼会。故事就是由这条线索为中心而四处发散展开。

高明给不起包工头工钱就跑路后,在路上他经过反思,认为自己应该回去认错,但小三却阻止他回去,因为现在回去肯定会被打,而且会真正失去他的儿子高翔。两人车上起了争执,高明差点将车开下悬崖,他们这才反应过来。

高明显然是明智的,他可以放下自己的尊严,但放不下自己的儿子。恶意的前面是深不见底的悬崖,而后面是一座桥,过了桥之后,会有更多可以走的路,会有更多的选择。

导演使用多个视角从不同的角度多次重复描述同一事件,好处在于现实世界是共时性的,而故事只能以传统的线性描述出来,这种手法突破了讲故事的障碍,最大程度地还原生活,还原真实世界。

结构上的混乱,进一步将冲突错乱感表现出来。多线性叙事将陈五、高明、马先勇、“头盔侠”、警方等各个势力有效地划分开来,将这一群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人迅速对立起来。当每一个线索汇聚一点时,喜剧性情节一直在紧张的氛围下加强故事的戏剧张力和故事质感。

从叙事架构、人物塑造、情感表达手法解读《无名之辈》的魅力

02 从人物塑造分析,在人性善与恶的碰撞中,看懂导演对人性的洞彻与哲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身处困境中的人,有一些会深陷其中,而有一些会积极向上。苦难在摧毁部分人良知的同时,也会激发出人性的光辉。这部分内容,我将从人性的攻击性、矛盾性、觉悟性三个方面来解读:

1、人性的攻击性:包工头陈五的利益受到波折,未采取正确的手段而误入歧途

【攻击性】承袭自动物界,人的大脑与延脑之间,有一“爬虫类脑”,能激发肾上腺素之分泌,藉以调动肢体能量,通常是用于自保。骄傲、自大、狂妄皆属此类。

陈五作为一个包工头,工作做了,老板高明却卷钱跑路了,下面还有十多个兄弟等着吃饭,他只能带着兄弟想办法。于是便天天给高明开追悼会。

他采用的手段太过极端,连高明的门卫马先勇也丝毫不放过,抓住就开始打他。后来发现高明后,立马带着兄弟去收拾他。陈五的利己主义到达巅峰。

影片中他是真正最嚣张的一个。影片最后被抓,也是在情理之外,意料之中。

从叙事架构、人物塑造、情感表达手法解读《无名之辈》的魅力

2、人物的矛盾性:眼镜从自私“悍匪”转变为无私平凡人,散发人性的光芒

【矛盾性】则源于人的结构,人有先天的生理机体,是为感性;又有后天学习的认知,是为理性。感性唯我,是私心;理性趋向时空的极限,是公理。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矛盾性又兼具互补性,任何一个人的心理状况,以及在人类团体中,每一个成员之意识行为,都有互补性的现象。

眼镜是众多人物之中较具代表性的形象。影片开始,他和大头逃避追捕误闯进了马嘉祺的家,自己声称“悍匪”杀人如麻,但当马嘉祺用“激将法”、“威胁法”让他杀掉她时,他却犹豫再三,下不了手。当马嘉祺小便失禁,叫他们不要靠近,并同意放他们走时,眼镜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当眼镜用毯子盖住马嘉祺的头部,并帮她换纸尿裤时,面对马嘉祺的哭喊,他内心深受触动,最终帮助马嘉祺做了她想要做的事,给予了她活下去的希望,最终眼镜愿意舍身帮助大头脱险。

在我看来,马嘉祺守护自己尊严的这件事为眼镜的人性回归提供了契机。他们这场“抢劫之旅”,让眼镜从利己主义逐渐变成了利他主义的成长历程。原来世上有比所谓尊严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活下去。当他去拥抱马嘉祺的那一瞬,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对生命的希望,对好好活下去的念想。

从叙事架构、人物塑造、情感表达手法解读《无名之辈》的魅力

3、人性的觉醒性:有时我们总会在一瞬间想明白很多东西,从而做出很透彻的决定

【觉悟性】是因人生各阶段不同,从经历中得到的认知。当人能意识到一个独特的中心-“我”,且以“我”利用经验,决定行为。

马嘉祺是在“临死”之前才原谅哥哥马先勇的。这么多年,马嘉祺一直用用自己的毒舌捍卫仅剩下的尊严,不知骂走了多少个保姆,一心只想寻死,这些都是她对生活的反抗,对哥哥的报复。

直到她后来做了自己想做的事,听了自己想看的音乐,看到了一幅最好的画,才发现原来活下去是一种最好的选择。在这个阶段里,她和眼镜相互救赎,双方得到了人性的回归。

在我看来,往后的日子即使马嘉祺活得再难,但她心里已放下了对哥哥的恨意,放下了执念。眼镜为他画的那幅画,代表着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从叙事架构、人物塑造、情感表达手法解读《无名之辈》的魅力

03 从情感表现手法分析,隐藏起“过去”的时间线,转而与现在人物的内心变化做对比,影片的许多桥段都是非常典型的情感表达手法,让故事充满吸引力的同时又得到升华

在我看来,这部影片虽然有很多喜剧的情节,但导演却设置一些温馨的桥段让影片得到升华,而这么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营造戏剧内核,更重要的是传达一些重要的情感。

从叙事架构、人物塑造、情感表达手法解读《无名之辈》的魅力

1、在遭遇危险时,是最能体现人性善恶,每个人的选择代表了他人生的价值走向

影片开始时,四条线索齐头并进,矛盾冲突在走向高峰时被一种不断加深的错乱感所裹挟,在完成叙述时边产生了惊人的效果。这种错乱感正符合片中几位主人公错乱的内心,强调主人公在跨越鸿沟之前无法掌握自身命运的疲惫与无力感。后来多条线索彼此碰撞、交叉,产生对照、关联和影响。才能让各自独立的故事称为一个整体——形成“结构”。 最终几条线索相较于一个点,也就是影片最后的那张烟花盛宴。

生死攸关之时,他们每个人都有想要自己守护的东西。两个父亲要守护他们的孩子,两个女人要守护她们的爱人,朋友要守护他们的朋友。

在我看来,如果没有经历命运的捉弄与痛苦的挣扎,那些父女们、爱侣们、朋友们相互之间的情谊不会变得这么弥足珍贵。正是因为这相互信任的情感,才得以让他们在充满苦难的生活里重新找回自信。

从叙事架构、人物塑造、情感表达手法解读《无名之辈》的魅力

2、不圆满中的圆满,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解,是真正的人生

影片最后,眼镜和大头在成功逃脱后被逮捕,马先勇成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深受重伤,这些情节为这部荒诞喜剧增添了一抹悲剧色彩。

影片中不仅涵盖了人们的悲欢离合,还有人物之间“过去的情感”与“现在的情感”之间的变化。多线的叙事,多而不乱,足见导演的深厚实力,而在细节的分寸总是把握的刚刚好,令人深感遗憾的同时,不忘留下些许希望。

  • 告白无回音的大头,收获了令人艳羡的情感,他们与爱情和解;
  • 不懂女儿心思,不与女儿沟通的马天勇知道了如何敷红肿的脸,他们与亲情和解;
  • 原以为朋友全部失约的高翔,最终看到了冲向“敌人”的朋友们,他们与友情的和解。

在我看来,导演之所以在最后让他们情感的归于和解,其目的是为了突出人生的真谛。这世上假的东西有很多,但真的东西也不少。也许人生就是冷酷的,但有些情谊终会给予我们一些温暖,不要丢弃希望。

写在最后:

《无名之辈》既没有哗众取宠的宣传,也没有流量明星,但却仅凭小制作成本一跃成为当年的一匹“黑马”,其背后的人文关怀与社会意义值得我们深思。在我看来,《无名之辈》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它精彩的多线叙事结构,还在于导演一个喜剧外壳讲了一个悲剧底色的故事,并融合了对人性丰富而又深度色思考。

影片的外部结构与内部节奏都以惊人的速度起头并进,观影的不适感进一步被叠化。最后结局哀而不伤,多种情感的和解为影片增添一抹温情与希望。因此,想要真正明白《无名之辈》这部影片,在故事内容与风格之外,还需要我们从导演对影片叙事结构和人物形象的刻画等方面去加以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