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雨淋溼雙眼
山海經所說的是歷史遠古時期,也就是說書寫這部書的當時,也不當時的事情,是比它還要遠很多年的事,也就象聊齋那樣都是後人整理改編而成的,
風吹麥浪老閆
題記:
你總是隨手把銀簪插在太陽上面,萬道光芒蓬鬆著你長髮的波瀾,我聞著芬芳跋涉著無限遠,只為看清你的容顏……
《山海經》是一部記錄世界史前原始文明的全人類共同記憶,她主要講述了從冰河期過後(至今大約在15000--5000年前),也就是從“失樂園”開始,人類再次走出非洲進行大遷徒直到中土的一路所見所聞。她共有十八篇,後人大體分為《山經》五篇,《海經》十三篇 ,其中《海經》又分《海外經》四篇、《海內經》四篇,《大荒經》五篇。《山經》五篇近2.9萬字,講述遷徒沿途(包括現在世界各國)的山川地理、動植礦物、各路神仙、祭祀儀式等等;《海經》約9千字,其中《海外經》主要是講現在國外的見聞,《海內經》主要是講國內的見聞,《大荒經》主要是講國內外交叉的見聞。
《山海經》是對人類進入文明三大標誌時期最原始的記憶和保留:一、用火燒陶;二、動物訓化植物栽培、三、語言文字產生。
一、用火燒陶。用火和製陶是人類社會最早特有的技能之一,考古發現大體從地中海直到仰韶地區,在地球中緯度橫向1萬公里出現彩陶文化帶,它在陶器上畫水紋和打格手法一致,並且越到後面越精緻,這種現象不是偶然產生的,它具有傳承性(特別是由於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黃土高原孕育,最終中國成為世界瓷都)。隨著人類用火技術的提高,對各種礦物質進行提煉成為可能,人們就需要對其進行記憶以便找到礦產資源,《山經》主要是對這個過程的口口相傳及記錄。由於《山經》的記憶,人類才能進入青銅文化和鐵器時代。
二、動物訓化植物栽培。人類生存需要不斷攝取外界的能量和蛋白質來源,當他們“失樂園”後就要一路劈荊斬刺,從他們遇到的種種動植物身上獲得補充,他們把打不過的、追不上的、逮不著的,看不住的等等動植物通通給予神化,發揮最原始的想象對它們進行誇張描繪以求得對無法實現的心理安慰,進而把未知的世界都歸結為神,通過舉行各種祭祀儀式以求得它們的保佑。他們把一批訓化機會成本較低的動植物,最後培養成現在人類食物的主要來源。如:牛主要來自北非和印度,山羊、綿羊來自兩河流域,馬主要來自中亞和烏克蘭,驢主要來自埃及,羊駝主要來自美洲,犛牛主要來自西藏,水牛及各種小型動物(雞狗豬等)來自中原,再如植物中的古粟(黃米、小米、大米)來自黃河流域,小麥、大麥來自西部兩河地區,它們都是隨人類遷徒而來,現在的玉米、土豆、花生、菸草等是在明代中期才進入中國。還有對古地理山川河流沿途分佈及龍圖騰崇拜產生的原因都可以在書中看到出處,它是以九曲黃河作為母親河的共同紐帶,把分佈在黃河兩岸不同部落的圖騰各取精華而組成(可以說沒有黃河的災禍就沒有中華各民族融合的先決條件)。各種怪異動植物和神仙鬼怪在《海內經》、《海外經》、《大荒經》有大量描述也就順理成章。
三、語言文字產生。全世界的語言可以說最先是在同一個部落(伊甸園)有共同發音的,隨著人群的遷徒擴散才出現變音。如對人類的來源追問的表述西方是夏娃,中國是女媧,發音基本一致,還有很多,限於篇幅就不多廢話。全世界的文字起源可以說都是象形文字,如埃及楔形文字和中國的甲骨文等。拼音文字的出現是後來在地中海一帶各部落之間為了交流方便,各自放棄原先使用的象形文字而根據發音記錄,所以它們需要藉助邏輯推理才能明白各自要表達的意思。由於人類先有語言後有圖畫文字,所以《山海經》原本是圖畫連環冊,後來才加上文字說明。可惜的是,原圖畫丟了,說明留下了,據考證直到晉朝以後才根據文字說明和作者的想象給予補上圖冊的,那已經不是原圖了,它跟世界各地留下的原始巖畫差別很大就可略知一二。
古人由於信息量不足和交流不充分及對大地理認識的侷限性,歷史上真正給《山海經》作注的人屈指可數,連司馬遷這樣的頂級高手也不例外。在當今大地理大信息量的網絡時代,只要我們把人類文明史再拉長一點點儘量接近原貌,再把我們的眼界放寬一點點落在地球儀上,我們再來讀《山海經》就會一拍三嘆,啊,原來她是我們祖先的一部遷徒路線彙總說明圖。
我就引用ai 子衿《我眼眸中的朝陽》作為我每次讀《山海經》的儀式吧:
讀詩之前 需要淨手 就如在雪峰面前 合十 點一盞燈 切開黑夜的憂傷 我用詩歌迎接黎明 你呀 是我風中的一聲嘆息。。。。。
注:
1)如果人類沒有共同祖先那麼我們就沒辦法解釋人類沒有生殖隔離這個難題。
2)人類三亞種(黑人、白人、黃種人)是經歷1.5萬年左右自然選擇的結果,他們身上基因不同率僅佔不到0.3%。根據上海人類學家金力和世界各國的研究,距今20-30萬年的雲南元謀人和北京周口店人的基因圖譜跟我們現代人的相似度不到30%,他們是第一批走出非洲的直立人,在第四紀冰河世紀來臨時滅絕了。
3)冰河世紀前的兩極冰雪高度比現在厚1千米以上,也就是說海平面比現在低60——130米,現在所有的淺海原來是陸地,遷徒是沒有障礙的。
4)本文涉及多學科知識,就不一一列舉參考文獻和配圖,再說這個課題很大,只能點到為止。
5)本文是一家之言,對錯自己判斷,不喜勿噴就是。
山櫻美黛子
那麼根據文明的定義來說,《山海經》中存在著如下幾個上古文明。
01. 第一個是天空文明,也就是神職文明。
天空文明,主要是由於這個文明所在的地理位置。也就是《山海經》裡的有一中特定的文明,主要的組成部分是生活在天空的“帝”,而他們對應著所統治的最接近天空的高山區域。
這些高山,最著名的是崑崙山,其他有崇吾之山、鯗山、槐江之山、軒轅之丘、天山、青要之山、鼓鍾之山、講山、熊山、脫山、高前之山、畢山、禾山等多處 。在上古先民的心目中,“駿極於天” 的高山是離天最近的地方,天空文明應該居住生活於天上或者高山之上。仰望聳人云端的高山之巔,感覺山巔處就如同天上。《西山經》把帝又稱為“天帝 ” (住在天上的帝),其理由應當就在於此。
天空文明多有美好的生活環境,如有玉、有圃、有棋盤棋子、有像房屋一樣的大樹,有糧倉、有可以做酒的好水、有苑囿、有桑樹、有琴瑟、有洗浴之處、有仙藥、有可以登天的稱為“建木” 的大樹;還有各種服務者,如有為帝服務的五采鳥、有負責巡夜的天神。《山海經》 裡的天空文明的人還有妻室女兒。總之,人世間最高領袖所擁有的,天空文明也都擁有。
02. 第二個是大陸文明,也就是現實中的文明
《山海經》中究竟有幾個上古文明
《山海經》從黃帝大戰蚩尤到後面的大禹治水得天下,都是記錄的大陸文明的情況,以及對各處山川,各處河流的記錄都是現實中的文明的體現。
這個大陸文明有發展,也有消亡;有戰爭,也有和平的耕作。
03. 第三個是海洋文明
《山海經》中究竟有幾個上古文明
出於對未知環境的假象,上古時期的人們把海洋想做一個可以跟大陸文明具有同樣文明的制度體系。
在海洋文明中,存在著大量海神和海洋居民。《山海經》是描述海之神的。“北海禺強,人面鳥身,訊網蛇,踐兩青蛇。東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黃蛇,踐兩黃蛇,名曰禺號黃帝生禺級,禺級生禺魷處北 海,禺魷處東海,是為海神。南海渚中,有神,人面,珥兩
青蛇,踐兩赤舌,曰不廷胡餘。西海睹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亦蛇,名弇茲。“
從《山海經》開始,就有一種把陸地上的故事和理念移植到海洋上進行重構和再創造的敘事傳統。《山海經》所寄寓的“山海齊觀”的文化概念,也逐步地融入到歷史文化當中,成為一種民族回憶。
《山海經》給我們展現了一副粗野而多姿的海洋群神像,呈現了一個豐富神秘又使人嚮往的海洋世界,從中我們也可一窺原始初民的記憶裡蘊藏的海洋文化觀念。
04. 第四個是其他大陸文明
從《山海經》的地理資料上來看,不只限制於一個大陸文明的介紹。可見從那個時期開始就有了對外界大陸的探知。然後我們就可以簡單地看出來,《山海經》中所講述的上古文明是由系統體系的,對比我們現在的文明世界,基本上構成是一致的。
德善緣
《山海經》出自遠古文明。
如果文明是直線發展的,越早的文明應該越低級。
但其實不是的,文明有過輪迴。
遠古及有可能出現過高度發達的文明,或者滅絕了,或者移民了。
《山海經》極有可能是遠古文明留下的,古代人看不懂,傳記的時候照貓畫虎,描了個大概,神神叨叨的,跟神話似的。
從大禹時期開始,又經過伯益的口頭整理和加工,在巴蜀得到了進一步的傳播。當巴蜀文字產生後,便由幾個部分薈萃,用巴蜀文字寫成簡書;秦滅巴蜀後,《山海經》文本落入秦人之手,呂布韋及門徒在《呂氏春秋》中藉此大肆引用;到西漢中葉《淮南子》又肆意發揮。
《 山海經》現在最早的版本是經西漢劉向、劉歆父子校刊而成。晉朝郭璞曾為《山海經》作注,考證註釋者還有清朝畢沅的《山海經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經箋疏》等。 劉歆(最早可編者):(約前53-前23) 西漢末古文經學家、目錄學家、天文學家。字子駿,後改名秀,字穎叔。沛(今江蘇沛縣)人。漢皇族楚元王劉交五世孫,劉向之子。成帝時為黃門郎。河平中,受詔與其父總校群書,講六校傳記。劉向死後,劉歆復任中壘校尉。哀帝即位,王莽薦舉為侍中太史中大夫,遷騎都尉、奉車光祿大夫。
所以,根據口頭文學用巴蜀古圖語文字寫成的《山海經》成書時間應是蒙文通先生斷定的在西周前期;用中夏文字雅言(漢語前身)編寫成的《山海經》成書時間則應是袁珂先生推測的戰國時期中葉。
我們常說,"滔滔河水向東流",而《山海經》中河水向西流彷彿是非常正常的,足足有30多條河流向西流。又如拿崑崙山來說,在《山海經》不同的章節中共提到了10多次,所描素的方位,一會在南,一會在西,一會在北,一會在海外,一會在海內,一會在更遙遠的大荒之中。
還有更不可思議的,在《山海經》中許多山上是光禿禿一片,沒有草木?在《山經》中記錄的約有550座,除去沒做具體描述的山外,在另外的464座大山中,共有98座山草木不生。這還不包括另有兩座山多木無草和另外一座山無木多草。
超級科學奶爸
要記住這樣的一個事實。那就是易中天所認為的文獻記載只不過是3700年左右,這是事實。凡是有文獻的都超不過3700年。但是有一個前提,凡是文獻都是文人寫出來的,是真是假全憑寫文章的人,隨心而欲。在傳統文獻中記載的事蹟多數都是假的,這是唯物主義辯證法得出來的結論。如果想在傳統的文獻中去找中國的真實歷史就等於是鑽木求魚。不然的話,西方的哲學家也不能說中國沒有哲學理念。西方的哲學家為什麼要這樣說?就是因為我國的傳統文獻記載的不符合唯物論的事實。因為唯物主義是以事實來說話的。可是我國傳統文獻有這麼多不符合實際的記載,但是並沒有人去加以辯證。這就是西方哲學家說中國人沒有哲學理念的原由。山海經本身就是一部虛假的著作。他既不符合遠古時期,也不切合高度文明時期。
程林4721
在上古人們信封神靈,對事物沒有科學和本質的認識情況下,人們會選擇用心靈寄託方式,去相信大自然,有鬼神存在,為了驅除疾病,人們會求神靈保佑,在死後去另外一世界,另外一個天堂,轉世投胎,這種封建思潮,一度困撓和影響了,中國古代科學技術進步。
豐收的季一個
毫無凝問 《山海經》是人類文明的起源之一,是中國古人的智慧結晶,是天人合一的必修資料,是人類認識自我,改造自我的寶貴經驗。人心並不難測,只要解決了三心二意的問題,一氣化三清的事並不難。遍觀世界,人類所造的廟宇,能反映出三心二意意境的唯華夏民族的《三清殿》,《大雄寶殿》等的也不例外,大到宮殿,小到戶院,都有這方面的知識線索,只要解決了三心中的二意問題,相對論的問題便可化解,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事就不在矛盾,統一論的世界觀也會被宇宙觀所代替,人的三觀問題一旦解決,其境界就是所謂的知行合一,元始天尊的身份就不在神秘,神話故事一看就懂,《西遊記》中發生的一切事情就會豁然開朗。
千百萬年
對於這個問題可以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最早接觸《山海經》還是在上學課本里魯迅的文章。下面就簡單介紹一下
《山海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奇書之一,據說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就有“山海圖”流行於世。《山海經》分《山經》五卷和《海經》十三卷,雖僅有三萬一千餘字,但其內容涉獵甚廣,從天文、地理、傳說、神話、宗教,到種族、動物、植物、礦產等,包羅萬象,體系龐大,堪稱我國古籍中的百科全書式的著述。然而,由於它所述多奇詭怪異,常被人斥為荒誕不經。
學會計2020
《山海經》的記載如果是真實的,那麼他應該是記載的是另一個時空的事!他不是遠古,古時候人們就找過《山海經》裡記載的地方,可惜沒有!更不是未來,因為裡面記載的風景也很原始,並不發達!所以只能是和我們重疊的另一個時空的風貌!和我們一個時間,並不是一個空間!
花狸貓mm
猴子玩鬧鐘,光知道擺弄,說不出門道來。山海經是猴子的玩意,是小孩子的圖畫,它不過大人君子們的刀筆的刻痕,之前的鬧鐘早被隔離了。鬧鐘彷彿是齊國木匠輪扁口中的匠心:輪扁先生雖然年近古稀卻還在做著這項工作,直到死了,這些技藝就會跟隨先生一起埋進墳墓。如此看來,古代聖人們的鬧鐘也早已隨他們一同去了。山海經是偉大實踐的某個角度留下來的歷史痕跡,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