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Vlog:微紀錄新探索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社會都參與到了這場群防群控的人民戰爭之中。在此特殊時期,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影視劇紀錄片中心紀錄頻道自2月3日起,推出9集系列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該系列短視頻打破了傳統的紀錄片生產模式,採用每集5分鐘的Vlog(視頻日記)微紀錄體裁,以“日記”的方式,由主人公用第一人稱拍攝、講述。片中,醫護人員、普通市民、媒體工作者、外地援助者、外籍人士等武漢疫情的親歷者,通過其個人視角記錄一個個真實的“武漢故事”,讓人們看到了普通民眾在抗擊疫情過程中綻放的情懷和力量。

紀錄片的重要功能之一是關注社會現實、記錄時代發展變化的印記。從這個角度來說,紀錄片和新聞報道有共通之處,但新聞報道更注重反映事件、傳遞信息,使民眾消除不確定性,以準確判斷、安排生活;而紀錄片注重的並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們在事件中的生存狀態和生命體驗,因而更為關注個體的情感、心態和表達。《武漢:我的戰“疫”日記》是特殊時期下紀錄片生產“新聞化”運作的一種探索和創新。其採用的具體方式是互動敘事、交互生產。央視紀錄頻道突破性地與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共同徵集作品,並向有潛力的視頻作者定向邀約,由身處武漢的Vlog作者們提供內容,再由紀錄頻道剪輯、合成、播出。雖然都是來自業餘作者的內容,但每一個Vlog作者的背後,實際上都有專業導演智慧和心力的投入。這種UGC(用戶生產)+PGC(專業生產)融合的方式,使視頻內容既真實鮮活、來源廣泛、提供迅捷,同時又經過一定的專業策劃和打磨,保證了成片的製作品質和價值表達。

Vlog這種個性化、小而輕的表達方式富有真實感和人情味,也易於在注意力碎片化的時代傳播分享,便於大小屏聯動、全網傳輸、全域覆蓋,實現最大範圍的受眾抵達。那些來自武漢最基層的個體故事,包括醫護人員的敬業堅守、普通家庭的真情實感、外籍人士的樂觀幽默以及由AI語音合成的“攝像頭”擬人化講述,在各類信息龐雜、焦慮不安的特殊時期裡快速傳遞給觀眾,予人以鼓舞人心的力量和慰藉,促進了全國觀眾與武漢這座城市的情感互動。這種利用新媒介形態做出的模式創新,既體現出新聞生產的高效率,也兼具了紀錄片的質感和溫度。

(作者為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