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下,“跑道”養殖加州鱸優勢凸顯,這樣管理才正確

加州鱸“跑道”養殖該如何管理
“跑道”養殖概述

池塘內循環流水“跑道”養殖,是一種將池塘分為流水養魚區和循環水淨化處理區,在“跑道”中高密度圈養吃食性魚類、將外塘作為淨水區的循環高效養殖模式。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19年,我省已建成運行800餘條“跑道”,且呈每年以倍速增長趨勢,發展前景廣闊。現開展養殖品種包括加州鱸、草魚、鯽魚、黃顙魚等品種。與傳統常規池塘養殖模式相比,具有水資源利用效率高、節地高效、養殖水質好、操作方便等優點。


疫情影響下“跑道”養殖的優勢

疫情防控期間,由於無法組織大規模專業捕撈隊伍,傳統養殖池塘無法正常捕撈售賣,一定程度上影響老百姓“菜籃子”工程中水產品的正常供應,而“跑道”養殖捕撈僅需3~4個人即可完成,且可實現分批定量捕撈。“跑道”模式養殖的加州鱸體形優美、色彩鮮麗、口感緊實、風味鮮美,經檢測顯示肌肉中EPA和DHA較傳統池塘含量高,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可以滿足優質水產品供應。

往年春節之後,“跑道”養殖的加州鱸陸續上市,而自去年12月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後,由於疫情管控,部分道路交通受阻或不暢,無法正常流通,我省“跑道”養殖同樣面臨水產品銷售困難、銷量下降等問題,且隨著溫度回升,發病風險增大,新一輪養殖工作計劃受存魚未銷售影響而無法正常開展。為此,提出以下應對策略。

一確保做好疫病防控工作

各養殖園區要積極做好各項防疫措施,及時做好園區的消毒工作。禁止與生產無關的人員進入養殖園區。每日對養殖生產工具等進行消毒,養殖管理人員應帶好口罩,定期對養殖水體進行全面的消毒,淨化生產環境、減少疫情傳播。

二“跑道”加州鱸養殖管理

目前,“跑道”養殖的加州鱸基本已達到上市規格,養殖戶要根據疫情形勢和市場行情,必要時聯繫當地相關政府部門協助在就近農貿市場和超市出售,以儘早起捕上市,降低養殖風險,為下一輪養殖奠定基礎。對一時未能出售的水產品,重點要加強水質病害管理,確保安全生產。

疫情當下,“跑道”養殖加州鱸優勢凸顯,這樣管理才正確

1. 加強水質管理近期,春季低溫陰雨和氣溫驟變易導致水質惡化,應定期使用生石灰或其他消毒劑定期消毒,殺滅有害細菌;定期用微生態製劑調節水質,常用的微生態製劑有光合細菌、枯草桿菌、芽孢桿菌、乳酸桿菌以及EM製劑等。
2. 合理增氧推水由於“跑道”養殖密度較高,要保證養殖槽內的溶氧含量不低於4mg/L。定時開啟“跑道”內的推水增氧機、底增氧系統外塘增氧和,減少魚類應激反應。
3.科學投餵管理由於冬季水溫低,加州鱸攝食減少,春節後投餵量不應過多或者頻繁,可根據天氣情況或攝食量減量投餵,每天投餵1次即可,後面隨著水溫升高可逐漸提高投餵量及投餵頻次,做到科學投餵。同時要保證餌料質量,配方合理,營養全面。

疫情當下,“跑道”養殖加州鱸優勢凸顯,這樣管理才正確

4. 加強病害防控

今年冬季水溫較往年偏高,水體中病菌和寄生蟲等有害微生物不易死亡,隨著春天氣溫逐漸回升,3月份後加州鱸易被真菌、細菌等感染,易發水黴病、腸炎病、爛鰓病等疾病,對此養殖戶要給予充分重視,做好預防工作。

對發病水槽可採取下列相應措施:

潰瘍綜合症:發病魚塘選用含碘消毒劑或者苯扎溴銨溶液0.1~0.15 mg/L(以有效成分計)等全池潑灑,同時加強飼養和水質管理。

諾卡氏菌病:在水體消毒基礎上,內服氟苯尼考、恩諾沙星、鹽酸多西環素等國標漁用抗生素治療,每天 1 次,連用 4~5天,同時加強飼養和水質管理。

腸炎病:主要由產氣單胞菌引起,發病時,投餵磺胺嘧啶,每50千克魚每天用藥5~7克,連用3~5天。也可用大蒜素拌餌投餵,同時加強飼養和水質管理。

病毒病:採用免疫增強劑拌飼料連續投餵5天,停10天再喂 5天, 喂藥期間每隔3天投餵一次伴有保肝藥的膽汁酸,同時每畝使用三氯異氰脲酸粉250g與硫酸鋅粉50g混合全池連續潑灑,1天1次,連用2天。

寄生蟲病:對車輪蟲、斜管蟲定期用安全無毒的樂暢桉樹精油提前防控。

三新一輪養殖生產管理

依據疫情情況,積極準備,做好新一輪養殖準備工作,重點做好苗種投放準備,放苗前消毒曬塘,“跑道”設施檢查維修,苗種“跑道”馴化等工作。

1. 苗種準備

由於當前物流運輸不便,首先積極聯繫本地加州鱸苗種企業,選購活力強、體質好、規格均一的加州鱸苗,對於本地聯繫不到的,可通過電話、微信、互聯網等聯繫外地苗種企業進行溝通預訂,待物流運輸恢復時,及時進行苗種投放,以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對養殖生產的影響。

疫情當下,“跑道”養殖加州鱸優勢凸顯,這樣管理才正確

2. 消毒曬塘在水槽內成魚售賣完時,由於今年是暖冬,可用生石灰或氯製劑對水體進行全塘消毒,以充分殺滅水體中有害微生物,確保養殖生產順利進行。放養前保持水深1.5米以上,同時進行肥水培水工作。
3. “跑道”設施檢查維修在魚苗投放前,應檢查養殖設施的的磨損情況,對需要更換或維修的螺絲、攔網設施、水管、底增氧、遮陽布等設施進行維修或者替換,對增氧泵、推水泵、底排汙泵等進行檢查維修,確保功能正常,同時檢查槽體變形情況,進行及時補救修正。
4. 苗種“跑道”馴化苗種投放前用3%~5%的食鹽水浸浴15-20分鐘,以殺滅體表細菌及寄生蟲,切斷傳播途徑。馴化初期,鱸魚攝食量較少,游泳能力差,可在“跑道”前端架設一臺小型水泵,微水流逐漸誘導,開啟底增氧確保水槽內溶氧充足,此時可不用推水或間斷性推水,水流速度不宜過大。在馴化過程中,主要採用底部增氧,初期每隔2小時打開推水機10分鐘,隨著鱸魚攝食量的增加,適當增加開啟推水機的頻次和延長運行的時間,15天后,隨著鱸魚攝食速度加快、攝食量增大,適當延長推水機時間,逐步訓練鱸魚“頂水”,以適應“跑道”養殖環境。馴化期間可採用伴餌投餵Vc、杜仲葉提取提取物等免疫增強劑,同時注意馴化期間水體消毒工作,確保馴化較高的成活率。

疫情當下,“跑道”養殖加州鱸優勢凸顯,這樣管理才正確

本文轉自浙江省淡水水產研究所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加州鱸魚前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