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女5505
溫韜-歷史上危害最大,最沒有職業道德的盜墓賊。
溫韜是五代時梁國人,據說出生時時剛好有匪星殞落在昭陵所在地區的嵯峨山,迷信者遂傳將給唐皇陵帶來一場災難的人物出世了。溫韜在長安做了七年行政長官,關中地區幾乎所有唐朝皇陵,就是溫韜趁戰亂,在這一時間內動手掘掉的。
說他是危害最大的盜墓賊,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1、盜墓數量之多,在他任節度使的七年時間內,唐朝諸帝的18個陵寢竟然被他一一光顧,只剩下乾陵。溫韜也曾組織大隊人馬挖掘乾陵,不料三次上山均遭風雨大作,人馬一撤,天氣立即轉晴。溫韜不解其中緣由,但他也是心有餘悸,沒有再繼續挖下去,遂此絕了念頭。
2、溫韜給中國帝王陵墓帶來的破壞是災難性的,許多珍貴的文物讓其給毀了,所以史學界、考古界都認定溫韜是中國歷史上危險最大的一個盜墓者,有千古之罪。據說他在挖唐太宗的皇陵時,發現了很多的名貴字畫,但是溫韜這個人一個大字不識,他挑的那些字畫都是些不值錢的,但是值錢的卻被他給破壞了,當時王羲之的真跡《蘭亭集序》很有可能就在唐太宗的墓中,但是在溫韜的文物名單中卻不見這幅作品,希望這部真跡至今還保存完好,放在武則天的乾陵內。
說他沒有職業道德,是因為溫韜盜墓從來都不避諱人,公然大白天的就帶著軍隊的人挖墓,這也讓老百姓對他十分痛恨,因為在古代,挖人家的墳就是非常無恥的行為,但是溫韜不管那些,利用戰事為藉口公然挖皇陵。他以手中的“冥器”為敲門磚,不斷地改換門庭,以求獲得更大的權柄和官職。種種行徑讓人所不齒。
歷史小白兔
其實溫韜並不是盜墓業的首創者,比他早的多的盜墓者多得是,曹操就是其中之一,但是溫韜卻是公認的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盜墓賊,因為他在盜墓方面的“成就”真的是駭人聽聞,據說盜墓賊們都把溫韜當成祖師爺而供起來。
溫韜是五代十國人物,他並不是普通盜墓賊,而是手握重兵的節度使,無論是《舊五代史》、《新五代史》還是《資治通鑑》都對他的盜墓行為有明確的記載。溫韜在耀州當了七年節度使,而耀州就在關中地區,他利用職務及地利之便,帶兵盜掘了絕大部分唐朝皇陵,關中地區的十八座唐陵,除了唐高宗和武則天合葬的乾陵外無一倖免。
“華原賊帥溫韜聚眾,唐帝諸陵發之殆遍。”---《資治通鑑》
“韜在鎮七年,唐諸陵在其境內者,悉發掘之,取其所藏金寶,而昭陵最固,韜從埏道下,見宮室制度閎麗,不異人間,中為正寢,東西廂列石床,床上石函中為鐵匣,悉藏前世圖書,鍾、王筆跡,紙墨如新,韜悉取之,遂傳人間,惟乾陵風雨不可發。”---《新五代史·溫韜傳》
溫韜的所作所為給唐陵帶來了不可挽回的災難性的影響,唐陵中的很多珍貴文物或流落民間,或被毀,或下落不明,包括可能的《蘭亭集序》真本,他的罪行簡直罄竹難書。
溫韜除了盜墓被世人所唾棄外,他還是個奸險的投機分子,他一生在岐王和後梁之間反反覆覆,多次背叛主君,把狡詐善變玩的爐火純青,如此反骨之人當然最終也沒有得到善終。
“少為盜,後事李茂貞,為華原鎮將,冒姓李,名彥韜。茂貞以華原縣為耀州,以韜為刺史。梁太祖圍茂貞於鳳翔,韜以耀州降梁,已而復叛歸茂貞。茂貞又以美原縣為鼎州,建義勝軍,以韜為節度使。末帝時,韜復叛茂貞降梁,梁改耀州為崇州,鼎州為裕州,義勝為靜勝軍,即以韜為節度使,復其姓溫,更其名曰昭圖。”---《新五代史·溫韜傳》
總之,溫韜在歷史上的評價幾乎全是負面的,用臭名昭著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胖腸兒
傳說溫韜生下來時剛好有匪星殞落在昭陵所在地區的嵯峨山,很多迷信人物就開始說一個能給唐帝王陵帶來災難的人出世了。溫韜—原名李彥韜,五代時梁國人。
溫韜為官七年,趁戰亂時期,唐朝帝王陵墓幾乎都遭到溫韜的毒手,現在無論是民間野史記載還是官方記錄,溫韜盜帝王陵都是有明確記載的。
對於溫韜盜帝王陵的行為是極其可恥的,且不說給帝王陵墓帶來的毀滅性破壞,最主要是他把當時很多帝陵裡的文物以及很多字畫,帶出來之後都沒有保管好,遭到損毀,用現在考古界給他所定的罪名來說是——千古之罪!
溫韜在盜墓時,他選擇把那些珍貴的文物和華麗的裝飾品全部拿走。把那些著名的作品全部毀掉,比如他盜取唐太宗的陵墓時,把《蘭亭序》等眾多珍貴的名家書畫真跡作為陪葬品,帶進了昭陵。而令人諷刺的是,溫韜在把一批書畫作品帶出陵後,看上的卻不是價值連城的書畫作品,而是裝裱在外的華美綢緞和珍貴的裝飾品。他讓手下將上面的綢緞全部撕下來,而把作品扔了.導致許多重要的真跡毀掉
由於溫韜的盜墓導致眾多文物流落在外,而他只為了滿足自己私慾,毀壞的歷史文物不計其數,對後世研究古人人文歷史影響甚大。此等卑鄙小人,是罪大惡極,千古罪人。
帶你走進中國歷史長河
說起能在歷史上排上號的盜墓賊,可追溯到春秋末期伍子胥,盜墓不為錢財,掘楚平王之墓後,鞭屍三百,可謂最狠毒的盜墓賊;
三國時期,曹操設置“摸金校尉”,“發丘中郎將”二職,把盜墓專業化,可謂最專業的盜墓賊;
及至民國亂世,孫殿英派部隊包圍清東陵,用炸藥發掘地宮,可謂最現代的盜墓賊。
但論起發掘之廣泛,氣焰之囂張,影響之不可逆,上邊三位加起來,也比不過一個考古界和文史界公認的破壞之王,危害之王——五代時期的溫韜。
理由有三:
其一,發掘廣泛 :溫韜所盜陵寢之多,堪稱有史記載之最。在他任節度使的七年時間內,唐朝諸帝的12座陵寢被先後發掘。(並非網傳17座——惠陵遭盜,泰陵可能被盜,橋陵、景陵、光陵倖免於難。其他唐陵中乾陵未盜; 莊陵、溫陵尚未見被盜資料, 可定為未盜; 其餘唐陵不同程度被盜。)
其二,氣焰囂張:與其他盜墓賊月黑風高作樑上君子不同,溫韜盜陵時率領眾兵,在光天化日之下進行。在當時,破壞帝陵屬犯上作亂的十惡不赦之罪,對保護帝陵不力的瀆職者也給予嚴厲處分。但溫韜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盜陵,並將所盜物品編成名冊公諸於世。
其三,影響不可逆:溫韜不通文墨,陪葬的一應金銀珠寶收入囊中後把許多珍貴的名家紙墨毀壞殆盡。史學界推測,以王羲之的《蘭亭序》為代表的人類文化瑰寶,真跡至今不再出現,極有可能就是讓溫韜給破壞了。
溫韜,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年青時聚眾為盜。
後冒改姓名李彥韜投靠唐末地方藩鎮李茂貞,被任命為耀州節度使,創建義勝軍。
梁太祖朱溫圍困李茂貞於鳳翔,溫韜投降後梁,後梁改耀州為崇州,鼎州為裕州,義勝軍為靜勝軍,溫韜為節度使,他復改回溫姓,取名溫昭圖。
在做地方藩鎮的七年間, 溫韜率領手下對境內及周圍地區的唐代帝王陵墓大肆挖掘,盜取墓中寶物。
其中唐太宗李世民陵的昭陵被掘開後,從墓中石函鐵匣內獲取了大量前代名家紙墨,尤其是鍾繇(三國時期人物,王羲之潛心研究其書法)和王羲之(極有可能是《蘭亭集序》)的作品,悉數被溫韜所得。
唐莊宗李存勖滅梁,溫韜通過賄賂莊宗皇后獲得枕邊風支持,以許州節度使的身份歸順後唐,莊宗厚待溫韜,並賜溫韜姓名李紹衝。
兵部尚書郭崇韜說:“溫韜是個盜墓賊,罪不可赦!”莊宗說:“已寬幸於他,不可失信(殺他)。”但還是把溫韜遣返回了地方。
唐明宗李嗣源即位後,把溫韜勒令歸田,第二年,流放於德州,賜死。
評價:
縱觀溫韜的一生,先後投靠三主,四次更名,比呂布有過之而無不及。首鼠兩端的做派讓他能在五代亂世中割據一方;膽大潑天的性格讓他在盜掘帝陵時富甲天下,但這也恰為他日後的結局埋下伏筆——
先叛梁後叛唐,“有奶便是娘”;掘皇陵發帝丘只為中飽私囊。
溫韜連枕邊人皇后都能通天賄賂,皇帝何嘗不明白,公忠體國是他,明日叛國作亂亦是他。
非常之時,海納百川,難免泥沙俱下;承平之日,臥榻之側,不殺溫韜,難以安枕。
至於對文物和文化的破壞,溫韜千古罪人已蓋棺定論,不會流芳千古,只能遺臭萬年。
在“遺臭萬年”這一點上,溫韜無疑是成功的。
石門歷史小學生
溫韜他出生的時候匪星殞落在昭陵所在地區的嵯峨山。他從一個沒有文化的山賊起步,成長為“響噹噹”的盜墓祖師爺,都源於他對權力有著超乎尋常的熱衷,溫韜為了竊取更大的權力,他以手中的“冥器”為敲門磚,不斷地改換門庭,以求獲得更大的權柄和官職。
溫韜用死人的錢財,為自己仕途鋪路的辦法,在戰火四起的五代,確實是非常行得通的,因為各國都需要錢財,來當軍費。可是後唐的明宗李亶繼位後,溫韜百用百靈的辦法,終於失效(因為後唐慢慢太平了),最後溫韜被唐明宗在山東德州下了大獄,御賜一杯鳩酒,結束了他的性命。
包括武則天在內,唐朝共有21位皇帝。其中9位皇帝的陵都在漢陵以北的北山山脈一帶,但其中17座都被盜掘了。溫韜給中國帝王陵墓帶來的破壞是災難性的,許多珍貴的文物讓其給毀了,所以史學界、考古界都認定溫韜是中國歷史上危險最大的一個盜墓者,有千古之罪。
陳小二do
溫韜在史料記載中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盜墓賊。
溫韜所盜陵寢之多,堪稱有史記載之最。在他任節度使的七年時間內,唐朝諸帝的18個陵寢竟然被他一一光顧。聽說還盜走了《蘭亭序》。
溫韜盜陵時一般都率領眾兵,在光天化日之下進行。在當時,偷墳掘墓是不赦的大罪,雖然五代時期中國社會動盪不堪,但在老百姓心中卻是難以原諒的。可見,此人甘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盜墓,並將所盜物品編成名冊公諸於世,其膽量之大為令天下所有盜墓者之楷模。
從史書上記載的溫韜的生平來看,這是一個狡詐善變的人物。他對朝代的更替看的很開,誰的勢力強大一些就依靠誰。不過在動盪的年代這也是不得已的生存之道。中國的死節之士歷代都層出不窮,只是溫韜不肯做罷了。
溫韜的毀滅,其根源還是他沒有掌握好度。早年盜陵的臭名,善變的性格註定為統治者不喜,也註定得不到好的結果。
棟棟說史
溫韜唐朝未期五代十國時期一員武將,效力於後梁官居魏博節度使,手握重兵顯赫一時。同時他也是我中華歷史上千古罪人之一,盜墓界的鼻祖。他膽大包天竟盜掘了唐朝十七座帝王陵墓,對中華民族文物國寶造成了巨大而毀滅性的破壞,危害最大。最終他也終遭惡報不得善終,被後唐明宗李嗣源誅殺,結束了自己罪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