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生物質耦合發電可以不依賴補貼運營嗎?

用戶5848801171592


在全球低碳環保、綠色發展熱潮下,伴隨著可再生能源產業不斷髮展,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將可再生能源供熱納入了區域能源發展總體戰略與規劃。

  相對於其他秸稈利用模式,生物質發電一直是破解農村秸稈困局的最好模式。在國家可再生能源補貼政策的鼓勵下,生物質發電曾經火爆過一段時間,然而好景不長,隨著國能生物和凱迪的沒落,整個產業陷入了沉寂。

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佈《關於公佈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補助目錄(第七批)的通知》(財建〔2018〕250號),燃煤生物質耦合發電項目正式從國家補貼目錄中剔除

《通知》明確,現有農林生物質發電、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和沼氣發電國家電價支持政策之外的,包括燃煤與農林生物質、生活垃圾等混燃發電在內的其他生物質發電項目,不納入國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補助目錄,由地方制定出臺相關政策措施,解決補貼資金問題

作為扶持可再生能源發電產業的“電價補貼”政策,確實是產業初期發展的“生命之舟”。“電價補貼”源於2006年,已經航行了12個年,不僅即將到達預定水域,而且擠滿了乘客,甚至有超載之負。然而6月17日又印發的《關於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技改試點項目建設的通知》。

在《關於開展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技改試點工作的通知》開宗明義地指出,組織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技改試點建設,旨在發揮清潔高效煤電體系的技術領先優勢,依託現役煤電高技發電系統和汙染物集中治理設施,構築城鄉生態環保平臺,兜底消納農林廢棄殘餘物、生活垃圾以及汙水處理廠、水體汙泥等生物質資源(屬危險廢物的除外),破解秸稈田間直焚、汙泥垃圾圍城等社會治理難題。其中,政策中“生物質發電(包括農林廢棄物直接燃燒和氣化發電、垃圾焚燒和垃圾填埋氣發電、沼氣發電)”的內容描述表明其出發點就是廢棄物處理,看重的是其環境效益。

燃煤生物質耦合發電是一種比較成熟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通過現役煤電機組的高效發電系統和環保集中治理平臺,盡力消納田間露天直燃秸稈,規模化協同處理汙泥,實現燃料靈活性,降低存量煤電耗煤量,提升可再生能源發電量。與生物質直燃和生物質氣發電相比,具有一定的優勢。

然而,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一直存在爭議,最直接原因在於無法精確、有效地判斷哪些電是煤炭發出的?哪些電是生物質燃料發出的?所以很難監管。國家寄希望於通過此次試點可以明確相關標準確立。

 其實從生物質發電在中國興起之初,這個行業就存在著嚴重的投機。當初國能之所以興起,並非是為了靠發電盈利,給農民創收。而是炒作生物質發電概念,套取國家高昂補貼,與國外設備商勾結,賣成套生物質發電設備。 

國能生物質和凱迪生態最初在生物質發電產業的成功,引發了地方民營企業投資生物質發電的興趣。由於生物質發電地域性、排他性很強,許多民營企業依靠地方資源,通過政府關係審批了大量項目。  

但是分析投資生物質發電的這些投資商,他們很多以前從事的行業跟發電無關,大多都是門外漢,並沒有任何的技術和資金實力。他們之所以一跟頭扎進生物質發電產業,目的就是套取國家補貼。  

他們心裡都有一個明細賬,依靠發電來維持電廠的運維,等著國家補貼實現電廠盈利。有的生物質電廠為了降低建設成本,甚至採購的是二手改造的燃煤鍋爐和汽機,私下摻燒燃煤和其他固廢為燃料。  

很顯然整個生物質發電產業瀰漫著非常不健康的理念,尤其是國能生物發電帶壞了整個產業鏈。生物質發電之所以被從補貼優先發放的範圍中剔除,曾經的國能生物質發電集團難辭其咎。  

相對於風電和光伏,生物質發電在解決農林廢棄物環境問題、提高農民收入更為直接有效,而且發電也最為穩定,對現行的電網是非常有效的補充。生物質發電本是一個非常有前途的產業,可是生物質發電這本經書,卻被產業內的人給念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