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海钟声
历史小说和影视剧题材中,往往将康熙九子夺嫡视为康熙朝的重要事件,因史书中关于康熙朝的允祥记载不详,所以允祥也便自然被归入胤禛党的行列,甚至给年轻的允祥安置了一个“侠”的性格,以彰显人物性格。那么历史上真实怡亲王允祥又是怎样的人呢?
第一,清廉节俭
如果在清朝的王爷中选择最为勤俭的,怡亲王允祥估计能进前三名。我们知道,清朝的王爷是有赏赐庄园,特别是亲王级别的王爷,他们的财产十分丰厚,所以这些王爷的生活十分奢侈。
但怡亲王允祥确有所不同,雍正帝曾说“怡亲王于皇考时敬谨廉洁,家计空乏,举国皆知。”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得出两个信息,一是怡亲王允祥在康熙朝为皇子之时,不是很受宠,因为他的所得物都应该与皇帝的赏赐有关,但他家计贫乏,可知康熙皇帝没怎么照顾过这个儿子;二是允祥这个人本身就很清廉,未曾跟朝中大臣同流合污,收受贿赂。
雍正即位之后,按照国制,对他的兄弟们也予以分封,每人给钱粮23万两,而允祥辞而不授 ,后来推脱再三,拿了13万两。其他的官物一样未取。可见怡亲王对于钱财之时看得很淡。正因如此,雍正帝十分欣赏他,并对他极为重视。给他加官进爵,让他掌管朝中要务。
第二,为雍正朝鞠躬尽瘁
怡亲王允祥是雍正十分重视的大臣,允祥是否为雍正的四爷党成员,史书中是没有记载的,历史小说、影视剧多将他们归于一党,是因为后期怡亲王受到了雍正的青睐。实际上,允祥之所以能够得到雍正的重视,主要还是他对清朝的忠诚。
自被雍正授命为总理事务王大臣以来,允祥掌管户部,亲自勘察水利,提出很多治理水患的措施;管理各项钱粮调动事务,因他公正廉洁,使得雍正朝的财政收入大增,一改康熙朝国库赤字的情形。雍正七年,又受命为军机大臣,直至劳累过度,雍正八年五月去世。
允祥是雍正的左膀右臂,所以怡亲王去世之时,雍正伤心过度,得了一场大病。
怡亲王身后得到了异于他人的殊荣。除了配享太庙之外,雍正亲自素服一个月,并规定朝中大臣不可宴请宾朋。不仅如此,还将“胤”字加于他的名字之上,特赐他谥“贤”字,并以“忠敬诚直,公勤廉明”八字加于谥字之上。可见怡亲王在雍正心中地位之重。
史海烂柯人
总的来说,十三爷允祥的地位与《雍正王朝》里的地位是一样的,但是他的经历是完全不一样的,那我们来说说,历史上真实的十三爷是怎么样的。
允祥在军队里并没有那么高的威望
在《雍正王朝》里面,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步军衙门,很多人都是十三爷带出来的,十三爷在军队的威望很高,所以十三爷在雍正继位,还有八王议政逼宫的时候,起的作用很大。
但其实上,在军队里面威望很高的人是大阿哥,而并十三爷,也就是将大阿哥的经历安给了允祥,允祥生于康熙二十五年,电视剧第一集康熙四十六年,这个时候允祥只有二十一岁,自然不可能有那么丰富的军队经历。
雍正能够继位,在军队上面,主要还是依靠九门提督隆科多,还有川陕总督年羹尧的帮助。
允祥的武艺怎么样?
清朝皇子除了文化课之外,还必须学习满族传统的射马射箭,允祥在这一方面是学得比较不错的,精于骑射,并且百发百中,另外,允祥也十分勇敢,有一次狩猎的时候,突然跑出一只老虎,被允祥利刃杀之。
另外,允祥还是个文武全才,棋琴书画,对联,是样样精通,雍正继位之后,很多朝政是由允祥处理的。
允祥与雍正的关系怎么样?
电视剧里面有一点,是很真实的,那就是雍正与允祥的关系十分好,雍正比允祥大八岁,允祥的算术还是雍正交的,而每次随康熙到塞外狩猎的时候,两兄弟都是形影不离的。
再加上允祥支持雍正,还有允祥在内政上面的出色才干,才会被封为铁帽子王爷。
允祥并没有被圈禁十年
电视里,允祥被圈禁十年,一直到雍正继位的时候,才放出来,但其实上,允祥并没有被圈禁这么久,主要是生重病了。
总的来说,允祥并不是一个侠王,但是一个贤王。
历史简单说
在清朝皇帝里,康熙后妃人数是最多的,仅陪葬在景陵的就多达55人,有如此多的妃嫔,其儿女就更不在少数了。
据记载,康熙的儿女也多达55人。 而胤祥的母亲章佳氏,在宫中的地位也不是最高的,她去世时,胤祥只有14岁,只得交由其他嫔妃代为抚养,而抚养他的妃嫔,正是胤禛的母亲。这种阴差阳错的安排,正好使得胤禛和胤祥二人自小感情深笃。
长大后的胤祥也很受康熙的宠爱,原因是: 1、康熙为胤祥取名字,取的是《礼记·中庸》中的“国家将兴,必有祯祥”一句,因此可以看出,康熙对这个儿子是寄予厚望的。
2、胤祥温文尔雅,十分乖巧。据说,有一回康熙在宫廷里召见自己的儿子们,要走的时候,诸皇子纷纷上前恭送康熙。
而胤祥因为年幼,根本没法凑到最前面去,所以他只能趴在地上,对着父亲走过的痕迹,边嗅边往前爬。这种恭顺和孝敬,让康熙得知后非常感动。
3、胤祥文武双全。胤祥自幼饱读史书,因此具有非常高的文学造诣,而且他精于骑射,曾经手持利刃与猛虎搏斗,其英武勇猛可见一斑。 至于《侠王》则是电视剧中对他的看法。
在正史中,胤祥在康熙废太子后,曾经短暂的被其圈禁起来。但很快,康熙又把他放了出来。但此后的十几年中,胤祥的行为一直未有历史记载。
有人猜测,胤祥是为胤禛“背锅”而遭到康熙圈禁的。如果这一点属实的话,那胤祥被称为侠王,乃是当之无愧的。
深夜聊斋
由于文学影视作品的宣传揄扬,怡亲王允祥有了一个豪情万丈、侠肝义胆的人物形象,这与允祥真实的历史形象是有差别的。
真实的允祥,与其说是一个侠王,毋宁说是一个贤王,他的贤与八阿哥广鹜声气、锋芒毕露的贤不同,更多表现在谨慎低调、韬光养晦等方面。
允祥在雍正朝担当重任,地位尊崇,但是细考他的作为,大多是偏于行政管理而非决策,对他涉及的事务,很多时候允祥比雍正帝本人考虑得更为周详细致,同时每当有提高他官爵地位的事情或者有所封赏的时候,允祥总是第一时间婉言拒绝。
兄弟君臣,允祥与雍正帝既是兄弟,也是君臣,在雍正朝特殊的政治环境下,允祥其实无从展露侠气,因为无论是以然诺许人,还是以节气为本,都与集权皇朝的画风不符,而允祥这么一个职位,更像是雍正帝的一个大管家,需要的就是巨细靡遗的认真精细、谨慎忠诚,而不是豪迈豁达与扶危济困。
谈古论金
拜知名作家高阳和二月河所赐,十三爷胤祥被塑造成了一代侠王,又经过当年大热的《雍正王朝》、《李卫当官》、《步步惊心》等电视剧的刻画,胤祥的侠王之名算是深深的刻在了观众的脑海之中。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十三阿哥胤祥在康熙晚期是很不受待见的。
早年的胤祥,处境还可以。康熙非常欣赏他的才华。六次南巡,胤祥就随行过四次。可以这么说,康熙对胤祥寄予了厚望,把他当做太子胤礽的肱骨重臣在培养。在当时的政坛上,年轻的胤祥意气风发,前途看似无限。但谁也没想到,危机突然降临。
康熙四十七年,胤祥和大阿哥,太子一同随康熙出塞。因为帐殿夜警等事,导致太子胤礽被废。从一废的处理结果来看,大阿哥被终生圈禁,皇太子被废,十三阿哥终康熙朝失宠。这三位阿哥都被卷进了这场政治事件。
回到京城后,因为太子胤礽被废,导致众皇子面对储君之位蠢蠢欲动。康熙不得不对皇子强势打压。除了老大和老十三之外,八阿哥也被严重警告,九阿哥挨了一顿臭骂,十四阿哥被打个半死。令人吊诡的是,康熙后来复立了太子胤礽,同时给十四阿哥以上的成年皇子一一封赏爵位,四阿哥因为曾为太子奏事,不但封为亲王,还获得了康熙帝的夸奖。
但是,这次封赏却将大阿哥和十三阿哥被排除在外。不封老大很正常,谁让他尽干没脑子的事呢?但是不封十三阿哥就很让人奇怪了。迄今为止都是个迷……
不仅如此,在这次封赏后。康熙帝在写给三阿哥胤祉和十四阿哥胤祯的联名奏折上,曾批语道:
胤祥乃不大勤学忠孝之人,尔等若放任之,必在一处遇着他,不可不防。老皇帝对胤祥很失望。从此之后,胤祥再无一次出现在康熙扈从名单中,再无陪伴康熙出巡记录。康熙后来的几次封爵,也都跟胤祥没有关系。导致胤祥终康熙一朝,都只是个光头阿哥,什么爵位也没有。康熙六十大寿时,众皇子人人有赏,还是没胤祥的份。胤祥在一夜之间失去了康熙对他的所有宠爱……
康熙为什么这么对胤祥,史书上并没有相关的记载。由于他的遭遇实在他具有戏剧性了。于是小说家和文学家的阴谋论也随之产生。坊间纷纷猜测,胤祥应该是犯了什么大错,才惹恼了康熙,因此失宠。
小说家在《雍正王朝》中杜撰出了所谓的“十年圈禁”的说法,说胤祥不在正史中出现,是因为被康熙圈禁了十年。
阴谋论者则将胤祥的失宠和四阿哥胤禛关联在一起。说当年康熙也准备将雍正圈禁,十三阿哥挺身而出,顶下了全部罪名,保得四阿哥无事。
以上都是小说家和阴谋论者的说辞,历史上是不是如此,还有待研究,但是肯定不是以上两种戏说。
据某些历史学者的研究,胤祥当时病了,他的右腿上生了一块白疮。这疮非常奇怪,用了各种办法都医不好,不能如正常人一样行走。因此,胤详便不再陪同康熙出巡,也就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之外。
胤祥虽然接近隐形,但他却没有放弃争储的希望。他定期给康熙上请安奏折,希望得到康熙的关注。同时,他也在积极的经营自己的小势力,拉拢众人,收买人心。但是越来越差的身体让胤祥清楚地意识到,储君之位是不会交给一个身体有残疾的人的。于是,胤祥便转而支持四阿哥,和胤禛来往密切,成为了铁杆的四爷党。
雍正继位后,胤祥一扫此前低调,迎来他的人生最高峰。雍正将他这个没有任何爵位的光头阿哥,连跳数级直接晋升成为了怡亲王。在政坛上,他也从原来的闲杂人等,一跃成为四大总理事务大臣之一。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光头阿哥,迅速成为了当时政坛上炙手可热的实权人物。
至于胤祥到底是不是侠王,我觉得用雍正评给他的谥号“贤”,更合适一点。毕竟电视剧里面的胤祥,太过于戏剧化。而历史上的胤祥,却是雍正改革的坚定拥护者。在当时能敢于站在雍正一边,对天下的读书人和官绅开战,这也是需要勇气的。
另外再说两点
其一、胤祥并没有领兵征战的经历
十三阿哥的定为,是偏文官的。虽然他的骑射本事也很不错,但是没有带过兵,反倒是雍正带过兵。康熙二征讨噶尔丹时,雍正随康熙出征,掌管正红旗大营,虽然没有参加战斗,但也算上前线了。胤祥则没有经历。
其二、胤祥的生母地位非常的低贱
小说《康熙大帝》中,胤祥的生母是喀尔喀大汗的公主,电视剧《雍正王朝》中也说他的外公是喀尔喀蒙古大汗。其实,胤祥的生母章佳氏是满洲镶黄旗的包衣奴才,出身于一个普通的满族中级军官之家,家族并无背景。
在看重出身的满人社会,胤祥的母亲章佳氏地位并不高,入宫时仅为最低贱的庶妃。胤祥十一岁时,章佳氏病逝,死前没有得到任何的封号,死后也只是象征性的追封她为敏妃。胤祥娘家的地位之低,跟八阿哥有的一拼。
Mer86
在《清史稿》的记载之中,十三爷允祥是一个忠诚且有才干的人。《清史稿》对于允祥在康熙年间的记载不多,多半记录的是雍正年间允祥的事迹,其中有这样几件事反映了允祥的个性。其一是雍正登基之后命允祥总理户部事务,显见雍正皇帝对允祥的信任和重视,在此期间,允祥还再三推辞雍正皇帝赐予的赏赐,反映了他谨慎忠诚的一面。后允祥又被任命去总理京畿地区的水利,从他的上疏和奏议来看,允祥在这项工作上表现也比较出色,反映了他于处理政事方面的才干。除此之外,雍正皇帝还专门赐了允祥“忠敬诚直勤慎廉明”这八个字,可见允祥在雍正皇帝心中的形象。从这些事迹来看,十三爷允祥应当是一个对国忠诚、办事谨慎且廉明的人。
而关于允祥“侠王”的称号,这一说法最早来自于知名文史作家二月河先生的《雍正王朝》,后来这部著作又经过改编制作成了电视剧,成为经典之作。在原著和电视剧中,十三爷允祥被刻画成了一个敢爱敢恨、恩怨分明、讲义气且重情义的侠义之人,故有了“侠王”这样一个称号。《雍正王朝》这部作品当然有与史实不符或者戏说的成分,因此关于十三爷允祥是否真的做过那么多侠义之举,我们不能仅从这部作品入手去寻找答案,而是应从《清史稿》和《清实录》这些基本史料之中寻找有关十三爷允祥的事迹。正如上文论述的那样,根据《清史稿》的记述,十三爷允祥在处理政务、治理水患乃至军事领域都展示了自己卓越的才能,是一个忠君爱国、谨慎廉洁的人,与雍正皇帝堪称明君贤臣的典范。至于其他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的刻画和描述,则属于在历史基础上加以想象和铺陈的结果,需要我们谨慎对待。
国家人文历史
“十三爷”胤祥忠肝义胆的形象,被《雍正王朝》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历史上的十三爷,前半生可谓风云变幻,更突出了他的“侠”字,而后雍正继位,这位“十三爷”才声名崛起,叱诧一时,今天,丫丫就为大家揭晓“十三爷”胤祥是怎样的人,他又是为什么被称为侠王的:
替雍正受罚,圈进宗人府十三年
争夺帝位时,相比党羽遍布朝廷的皇太子胤礽跟手下能人众多的八爷胤禩,雍正手下信得过的人并不多,年羹尧算一个,十三爷胤祥算一个。
历史记载,皇十三子胤祥曾被圈进宗人府,那时正是雍正夺位最激烈的时刻,具体什么原因我们不得而知,而从雍正后来给予胤祥的悼词以及加上雍正即位后对胤祥的种种变现来看,这次胤祥被圈进,其实是跟雍正有极大关系的,胤礽事发,雍正被牵扯,那么就得有人替他背锅,于是胤祥自告奋勇前去顶嘴,宗人府十三年的生活胤祥守口如瓶,“士为知己者囚”,为了自己的大哥心愿受罚,无怨无悔,一个“侠”字,当之无愧。
雍正继位后的十三爷胤祥
雍正刚登基,在其他阿哥要么贬要么罚要么圈进的同时,册封胤祥位和硕怡亲王,而且古代一旦帝王登基,他的众兄弟的名讳都是要改的,然而,胤祥是唯一一个皇帝继位而不需要改避名讳的人,雍正本名胤禛,其他王爷阿哥都改为“允”,唯独赐“胤”给十三爷,不必改。
而且此后,在雍正的安排下出任议政大臣,总理朝政,掌管户部府库,整治吏治,配合雍正推行新政,追缴各部亏空,使康熙末年空虚的国库为之充盈。朝廷出兵西北,粮草物资供应千头万绪,“十三爷”出任首席军机大臣从中调度,出色地完成了后方支援前线的任务。
此后,十三爷胤祥便积极的活跃在清朝的政治舞台上,他的职务覆盖国家治理各个方面,革除积弊,推陈出新,使国家机器运转顺畅无阻,朝政管理井井有条。他的确是雍正得力的助手,难怪雍正讲“怡亲王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
为人低调谦逊,不居功自傲
与这些封赏名声相比,“十三爷”的“侠”更体现在他的为人处世方面,在公务事上,他代表的事雍正,代表的是大清,所以威严霸气难免,但是私底下,胤祥是很谦逊低调的,他并不会因为自己为朝廷为雍正办了多么大的事情,居功自傲。
作为清朝雍正时期“最牛”的王爷,他的封赏最多,而他拒绝的次数也是最多的,雍正本想拿亲王的俸禄23万两银子在给胤祥,但是胤祥坚决不要,最后只要了13万两。雍正又命令原来只归胤祥兼管的佐领人丁全部划归怡亲王府属下,又于亲王定额之外增加一、二、三等护卫共17员,仪仗中也增加豹尾枪、长杆刀各二,以突出他的与众不同。又特在亲王之外又加封一个郡王爵位,允许他在儿子中任意指封一人,这在清代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但是胤祥不接受,雍正也不好勉强,最后给他增加俸银10000两。
雍正多次为他封赏,胤祥死活不要,而且虽然胤祥手握重兵,但是他却十分安分守己,忠于雍正。
从这些可以看出:“侠王”二字,十三爷当之无愧。
丫丫说史
“十三爷”允祥忠肝义胆的形象深入人心是拜电视剧所赐,他历史上前半生风云变幻,在雍正继位后被委以重任而叱诧一时。作为雍正的同父异母兄弟,他凭借其才干和人品赢得了雍正的好感和信任,成为雍正年间治国的股肱,享有“贤”王的美名。
允祥自幼被雍正生母扶养,其实雍正长期和他生母失和,反而和其养母佟佳氏亲近,所以这不是他们俩先天会走更近的理由。更多的原因是允祥性情仁和,才能出众,既擅长行诗作文,又能尚武骑射,这些特点连康熙都十分看中。
早些年康熙南巡时五次中有四次携他而往,还命他单独去祭拜泰山,这在封建王朝意味着什么可想而知。雍正在潜邸时也是欣赏这位十三弟的才干和为人,和其他溜鸟走狗或心怀叵测的皇子不同,所以才和他多来交往,成为雍正暗中争嫡的帮手和将来治政的依靠。
在康熙第一次废太子时,允祥和皇长子被牵连而被一起圈禁,至于具体原因记载不详,只有将来雍正给予允祥的悼词里提及他是被皇长子陷害而拖下水的,其实明眼人都知道里面不会那么简单。
允祥站在雍正四爷这边,有些事他得出头,那事发后他就得替人背锅,他的圈禁雍正逃脱不了干系,允祥守口如瓶的“士为知己者囚”,能不让雍正感念其恩么,但他也付出了十三年销声匿迹的代价,这是允祥被称作“侠”和“贤”之所在。
雍正一登基就封允祥为和硕怡亲王,允祥突然活跃在雍正朝的政治架构里,从此像上足发条的机器不停地运转起来。
出任议政大臣,总理朝政,掌管户部府库,整治吏治,配合雍正推行新政,追缴各部亏空,使康熙末年空虚的国库为之充盈。朝廷出兵西北,粮草物资供应千头万绪,允祥出任首席军机大臣从中调度,出色地完成了后方支援前线的任务。
允祥掌管的事务覆盖国家治理各个方面,革除积弊,推陈出新,使国家机器运转顺畅无阻,朝政管理井井有条。他的确是雍正得力的助手,难怪雍正讲“怡亲王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允祥的低调,勤勉和谦逊,作为雍正的左膀右臂,朝廷的中流砥柱又贵为皇胄,有骄傲的资本。但他对待朝务和雍正关照的事宜,无论大小,事无巨细,都会悉心料理,谦逊恭敬,从不居功自傲。
在雍正朝,允祥和同样是皇帝功臣的年羹尧和隆科多形成鲜明的对比,后两者虽居功至伟但狂妄自大,使雍正感到帝王的尊严受到伤害,帝王的权力遭到侵蚀,雍正能不惦记他们的性命么。而允祥处处注意保全雍正作为皇帝的威严,懂得盈过即溢的道理,雍正的赏赐能辞就辞,辞不了就将数量折半,朝廷加封其子为郡王,他也推脱不受。
雍正八年,允祥积劳成疾病倒不治过世,雍正失去了最可靠的兄弟和政治上始终如一的盟友,连续几天茶饭不思,寝食难安。雍正下旨将允祥配享太庙,恢复“胤祥”的名字,赐谥号“贤”,并御题“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命允祥后人世袭王爵。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看遍山川
历史上,十三爷胤祥之所以被人称之为“侠王”,最为主要的原因便是十三爷忠肝义胆,牺牲自己保全了雍正,因而得到了雍正极高的赞誉。
在康熙“一废皇太子”之前,十三爷胤祥,是最受康熙宠爱的普通皇子。
自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这十年之间,只要康熙离开北京,必将十三爷胤祥带在自己的身边,实际上康熙皇帝这是表明自己宠爱胤祥的同时,也是借助胤祥与太子之间的不和来牵制同行的太子,保全自己的安全。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第一次废黜了胤礽的太子之位,相伴而来的就是众位皇子为了争夺太子之位而展开的激烈争斗,这些皇子们都希望康熙能够就杀掉太子以绝后患的同时,自己也在努力争取到储君之位。在此期间表现非常活跃的大阿哥胤禔和八阿哥胤禩均遭到了康熙皇帝的严惩。
而此时的胤祥,作为雍正的支持者,也参与到了扳倒太子的行动之中,表现也是非常活跃,最终为康熙察觉,并对胤祥展开了审讯,要胤祥交代其同党,而胤祥此时是守口如瓶,一口咬定事情全部为自己所为,完全是“一人做事一人当”,最终为康熙所记恨,被康熙关在宗人府长达一年的时间。
然而,就是这一年的圈禁时光,成为了胤祥一生重要的转折点,胤祥在圈禁期间大病一场,身体状况是大不如前,同时至此之后,胤祥便不在得到康熙的信任与喜爱,几乎彻底从康熙晚年的政治舞台上消失了。直到康熙去世,雍正登基,胤祥才重新回到政治舞台上。雍正对自己的这位弟弟是非常的感激与钦佩,在登基的第二天就将胤祥册封为和硕怡亲王,胤祥的生母敏妃也被追封为敬敏皇贵妃,足可见雍正对其的重视。
其实试想一下,如果当初胤祥真的供出来自己和雍正是同党,那么雍正必然会遭到康熙严厉的惩处,也将同八阿哥胤禩一样,失去继位的资格,整个“九子夺嫡”的进程和结局也将发生改变,最终的结果很有可能对于十三爷变得更加有利,所以十三爷这是牺牲了自我,成全了雍正,可谓是真的“侠肝义胆”。
十三爷胤祥一生之中最为高光的时刻出现在雍正朝时期。
胤祥可以说是雍正是最为信任并且最为倚重的兄弟和大臣,雍正与胤祥完全可以堪称“千古兄弟君臣”的榜样。
雍正皇帝亲自评价胤祥为“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而胤祥也用自己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回报雍正。
在署理户部期间,胤祥积极追比欠款,是的国库迅速充盈起来;在与平定罗卜藏丹津及策妄阿拉布坦战事期间,胤祥居中调度,有效的保证的前线的供给;在治理水患、延揽人才、整顿吏治等方面,胤祥都成为了雍正好帮手。
特别是在雍正四年之后,此时的雍正已经先后处死了年羹尧、隆科多、八阿哥胤禩等人,又将康熙朝遗留下来的权臣马齐等人排挤出了核心内阁,使得胤祥逐步成为了仅次于雍正的国家二号领导人,特别是在军机处成立前后,胤祥在协助雍正处理的大部分事务之中都发挥了主导性的作用。
所以,雍正在位期间,持续不断的推行新政,使得国家经济发展,吏治得以整饬,政局非常稳定,十三爷胤祥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十三爷胤祥最难能可贵的是他懂得如何与君向处,懂得进更懂得退。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十三爷可以说非常明白其中的含义,甚至可以说,十三爷已经做到了人臣能做的极致。
有一个最为典型的例子。
雍正陵寝地址的选择是由十三爷负责的,原本他为雍正选择了清东陵地区的九凤朝阳山,但是后来发现这一区域渗水,最终只得放弃,而他进而在河北易县为雍正另择了一块吉地来建设陵寝。
雍正对于十三爷为其选择的陵寝地非常的满意,再加上他与十三爷之间的感情,于是雍正让十三爷也葬入雍正的泰陵地区,但是这遭到了十三爷的极力反对,雍正看到此情此景只好答应了十三爷的请求,但是仍要求其在自己的陵寝附近地区找寻安葬地。最终十三爷找到了距离易县不远的河北涞水地区,将其作为自己的陵寝地,为了担心雍正改变主意,十三爷不惜用“吞土”的方式表明自己的决心,坚决不能同雍正合葬在泰陵,不敢有此僭越之举。雍正知道后是大为感动
雍亲王府
胤祥的“侠王”称号,不是历史记载,出自文学作品。真实的胤祥是个文质彬彬的读书人,也没有过从军的经历,所以,跟“侠王”有点远。如果说胤祥很有担当,有责任感,是比较恰当的,总归跟“侠”字难以沾边。
在胤祥身上,其实有一个不解的历史谜团,破解这个谜团,对了解真实的胤祥帮助很大。这个谜团就是,曾经被康熙宠爱的胤祥,为何一夜失宠?
祸连太子,一夜失宠
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大清帝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惊天大事:皇太子胤礽被康熙皇帝废除太子之位,并被圈禁宗人府。随着皇太子被废事件的发酵,相继有大阿哥胤褆、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十三阿哥胤祥等先后被圈禁,一时间,爱新觉罗家族,乃至整个大清帝国都笼罩在一片惶惶不安之中。
一年后,阿哥们除了大阿哥胤褆外,都陆续被释放,胤礽也被再次复立为太子。一年前的不快似乎都过去了,但实际上,让康熙皇帝晚年心力憔悴的“九子夺嫡”才刚拉开序幕。
关于这段精彩的清宫戏,现代影视作品多如牛毛,真真假假,史实难辨,不是本文的重点。这段历史中有一个很容易被大家忽视的故事,十三阿哥胤祥由最受康熙宠爱的皇子,一夜之间失宠,终其一生再也没受到父亲疼爱。甚至有资料说,他竟然一直被被囚禁到康熙驾崩,十几年就没见过父皇的面!
曾经的宠爱
爱新觉罗•胤祥的母亲是章佳氏,康熙帝的敏妃。敏妃生前深受康熙皇帝宠爱,胤祥自幼就表现得才华横溢,不但书读得好,绘画书法也属上层。康熙皇帝曾经有一次让众大臣专门来赏析胤祥和胤禛兄弟俩的书法作品,众人环视“皆钦服”。作为满清皇室,胤祥还继承了祖辈尚武的习俗,弓马骑射一流,是个难得的文武全才。
不光如此,胤祥是诸皇子德行最高洁的一位,他笃守读书人的“温良恭俭让”。史书上有一则体现胤祥孝心的小故事:有一次康熙接见诸皇子,那是他还很小,挤在众阿哥中怎么也靠近不了父皇,连看都费劲。康熙走后,满心遗憾的他趴在地上,使劲嗅父亲留下的脚印。
胤祥还具备高超的政务能力,雍正即位后,他为皇兄毕生操劳,成为雍正最得力的助手。雍正就评价胤祥:“朕实赖王翼赞升平,王实能佐朕治平天下。咸谓圣王贤臣之相遇数千百载而一见,今且于本支帝胄之间得之。”视胤祥为肱股之臣。
总之,胤祥是康熙皇帝诸皇子中才学、人品、能力最出众的一个。因此他深得康熙皇帝喜爱,自胤祥12岁起,康熙皇帝每一次出行都比带他随行,这是任何一位皇子都无法得到的恩宠。八阿哥的老师曾经就说过:十三阿哥深得宠信,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可是,康熙四十七年的废太子案,被父皇捧在手心里的胤祥,竟然突然被圈禁,而且此后再也没有得到过父亲的宠爱。胤祥被圈禁了多长时间,一直存在争议,有的说一年,有的说四五年,还有的说一直到康熙六十一年康熙驾崩后,整整十四年!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使康熙对最宠爱的儿子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又为什么,康熙帝终其一生,都再也没有对他回心转意?遗憾的是历史并未做任何交代,随着失宠,胤祥这十几年仿佛失踪了似的,直到他四哥即位,他才再次出现人们的视野中。
失宠之谜
关于这段历史,在二月河的《雍正王朝》里表述的理由是,有一次胤祥因为兄弟相煎,愤慨之下说了句“最是无情帝王家”,这句话激怒了康熙皇帝,从而导致他的悲剧命运。情节虽然安排的非常合理,但不是正史,康熙连儿子们无所不用其极的卑劣手段都忍了,还不允许胤祥发自内心的一句牢骚话?更不会因为一句话,囚禁最喜欢的儿子这么多年。
首先要排除胤祥做了有违道德的事这种可能性,在诸皇子中,胤祥的道德水准无可指摘。也要排除胤祥个人角逐太子之位的可能性,即便后来他出现九子夺嫡中,他保的是四哥胤禛,不是他自己。除此而外,还有三种可能性存在。
一、胤祥替人背了黑锅
替谁背黑锅呢?极有可能是太子胤礽或四阿哥胤禛。按照胤祥的品行,为了保护太子或四哥,牺牲自己,这样的事情他是可以做得出来的。笔者猜想,很有可能太子眼看就要身遭大难,胤祥或主动或被动地替太子承担了某些罪责,也许这些罪责也涉及到了胤禛。而这些罪名性质还比较严重,使康熙对胤祥的人品产生了怀疑。
二、胤祥被他人陷害
在九子夺嫡过程中,康熙的儿子们相互倾轧已经到无所不用其极的程度,就差刀兵相向。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大阿哥胤褆为了搞垮太子,使用巫蛊之术。三阿哥得知情况后,又悄悄向康熙告密。手段卑劣得令当父亲的康熙恨不得抽自己耳光。
在这种情况下,胤祥被人陷害是有可能的,毕竟他太得康熙宠爱了。那么会是谁对胤祥下手呢?从史料中还是可以找到一点蛛丝马迹的,这个人很可能就是三阿哥胤祉。胤祉在夺嫡过程中势力最单薄,基本就是外朝的几位文臣。他本来是没有力量,也不应该生出野心参与夺嫡。但可能觉得自己编撰《古今图书集成》得到康熙赏识,觉得自己还是有机会的。这个胤祉参与夺嫡的手段有点让人不齿,告密是他绝招。恐怕他不知道,他以告密的方式搞臭兄弟们,也不可避免地给自己留下不光彩的印迹。
胤祉身上除了告密的污点,还有“违礼不孝”的劣迹,在胤祥母亲敏妃丧气期间,他违礼剃发,为此被康熙夺爵惩处。十六阿哥胤禄评价他的三哥是:乖张不孝,父恶子顽,心怀嫉忌。胤祥去世后,胤祉表现得非常出格,他参加丧礼迟到,又提前离场,因此被雍正削爵禁锢。
可见胤祉跟胤祥一直不对付,这个嫉妒心极强的伪君子,极有可能因为敏妃丧期自己的不检点,受到惩罚后而对胤祥产生报复心理。
三、康熙为了保护胤祥
这个说法显得有点残酷,但逻辑上说得通。笔者曾经看多一个孩子的作文,题目叫《残酷的爱》,大意是说他从小沐浴母爱,突然有一天母亲性情大变,每天变着法子折磨虐待自己。由此儿子幼小的心灵对母亲只有一个“恨”字。不久母亲去世了,父亲给他找了一个后妈,后妈很爱他,让他体味到了缺失已久的母爱。直到很久以后,父亲拿出了母亲临终前留下的一份遗书,他才明白当初母亲的行为。原来母亲发现自己得了绝症,她担心饱受溺爱的儿子将来接受不了后妈,所以在剩余的岁月里,故意把自己扮演成“毒妈”。
康熙会不会也是一位对儿子爱得如此深切的父亲呢?有这种可能。暮年的康熙看清了儿子们的嘴脸,他担心他最爱的儿子会成为夺嫡的牺牲品,为了保护胤祥,他狠心把胤祥打入“冷宫”,以此换得兄弟们对他的忽略。
《雍正王朝》的说法是胤祥性格过于直率,康熙怕他连累心目中的储君胤禛,圈禁胤祥是为了保护胤禛。不过,从胤祥的行事风格来讲,他显然不是行事草率的人,二月河先生的说法,是基于小说的表现形式,是对人物的二次塑造,不能当真。
当然,关于“侠王”一说,也不必较真。
所幸的是,雍正即位后,胤祥很受皇帝信任,成为他四哥非常得力的助手,后人以“棠棣情深”来夸赞他兄弟二人。胤祥得到了他一生中别人最难以企及的两大荣誉,一是被赐“铁帽子王”,二是恢复本名“胤祥”,不必避皇帝讳(其他兄弟一律改“胤”为“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