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王安石传世名篇《游褒禅山记》出处——安徽含山县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该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更成为世人常用的名言。

该文是王安石34岁时(1054年)从舒州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褒禅山,三个月后以追忆的形式写下的。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12年后(1070年)罢相。他不顾保守派反对,积极推行新法。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与本文的观点也有相似的地方。

从文章后面有“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字样,据此可知这篇名文是作者在宋仁宗(赵祯)至和元年即公元1054年写的。当年4月,王安石从舒州(今安徽潜山县)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探亲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作者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所见到的景物,以及游山经过,并以此为喻,说明要实现这大理想,在研究学问上要“深思而慎取”。我们知道,王安石是主张变法的,青年时他就有志于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但他也认识到,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必将遇到重重阻碍,要成功,“志、力、物”缺一不可,但“物”与“力”不可强求,一个人要想为社会有所贡献,我们能做的只有“尽吾志”。“尽吾志”思想正是王安石后来百折不挠实行变法的思想基础,也是他文章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

含山县概况:

含山县,隶属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地理位置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皖中东部、巢湖之滨。总面积1047平方千米。

含山自唐武德六年(623年)置县以来,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春秋吴楚故地,素有吴头楚尾之称。含山旅游景点众多,主要有太湖山、华阳洞两个国家AAA级景区。


风景名胜

含山旅游景点众多,主要有太湖山、华阳洞两个国家AAA级景区。褒禅山风景区,包括因楚国名将伍子胥智过昭关的历史故事而闻名遐迩的古昭关、因北宋宰相王安石传世名篇《游褒禅山记》而胜名远扬的褒禅山华阳洞、商周时期的仙踪大城墩遗址、江淮之间现存唯一一座大三孔明代石桥——仙踪江淮桥以及与半汤温泉一脉水系的昭关温泉等。太湖山风景区,包括别号“江北小九华”的太湖山,群峰连绵、佳木葱茏、清雅幽深的太湖山国家森林公园,华东第一的太湖山养鹿场,1998年中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凌家滩古文化遗址等。

王安石传世名篇《游褒禅山记》出处——安徽含山县

褒禅山褒禅山,旧称华山,位于含山县城东北7.5千米处。因唐贞观年间慧褒禅师结庐山下,卒葬于此而得名。山上多井,有民谚云:黄山三百六十顶,褒山三百六十井。下有慧空禅院(即华阳寺),为明人郑和所建,后屡有修建。院内古柏参天,有大、小石塔各一,今已毁坏。褒禅山势突兀,景色秀丽,北宋大臣王安石曾游此作《游褒禅山记》文章中说;“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王安石传世名篇《游褒禅山记》出处——安徽含山县

昭关景区昭关风景区位于含山县城北7.5千米处,东有马山、西有城山,整个山脉呈东西走向,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昭关两峰对峙,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古昭关之所以闻名遐迩不仅仅因为它是一个古战场,更主要的是这里曾演绎了一场流传百世的“伍子胥过昭关”的故事,人们被他为父兄报仇的勇敢精神所感动,故在昭关设祠(伍相祠)以示纪念。据《含山县志》记载,伍相祠始建于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和州州守郭继芳重修,万历三十三年扩建。伍相祠为明三暗五的砖瓦青石结构,雕梁画栋、翘角飞檐、气势不凡,遗憾是古迹毁于战火。

王安石传世名篇《游褒禅山记》出处——安徽含山县

太湖寺太湖寺,也叫太湖禅寺,位于含山县南部的太湖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是安徽省重点寺庙之一,因太湖山地名而得名。经过历代修缮,太湖寺已建成具有相当规模的一个寺庙建筑群。从山门到顶峰的天台呈一轴线,沿轴线分布天王殿、大雄宝殿、二圣殿、龙王殿和天台。太湖寺于宋元丰二年(1709年),由高僧无用禅师创建。明洪武三年(1307年),僧行庆重建。清光绪年间均有修建。祖师殿中间为无用肉身塔,塔由岩石砌成,高4米,底径2米,故称屋内塔,也称普明塔。由于塔十分坚固,虽经兵荒马乱年代仍得以幸存,是太湖禅寺两大奇景之一。

王安石传世名篇《游褒禅山记》出处——安徽含山县

凌家滩遗址凌家滩遗址1985年发现于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村,遗址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经测定距今约5300年至5600年,是长江下游巢湖流域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自1987年以来,由安徽省文物考古所主持的4次考古发掘发现,出土大批精美玉礼器、石器、陶器等,反映出同时期其他遗址中所罕见的精美程度和工艺水平。凌家滩遗址因其各类遗存齐全,文化内涵丰富,被列为上世纪中国100处考古遗址大发现之一,为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是中国第一个以地势分层次建筑的聚落遗址。

王安石传世名篇《游褒禅山记》出处——安徽含山县

华阳洞

褒禅山华阳洞位于含山县城东北环峰镇华阳行政村境内,山高481米。古称华山,当地人叫褒山。主要为石灰岩、花岗岩峰林地貌,其中最著名有灵芝山、起云峰、鳌鱼岭等大小山峰。有史记载,褒禅山的开发始于唐贞观年间,主要是祭祀活动。最早慧褒和尚结庐,死后弟子宋高僧中会建褒禅寺。南宋哲学家叶适任沿江制置史,曾来寺求雨如愿。宋庆元六年,和州州守祈雨后筑喜雨亭。北宋元和元年,舒州通判王安石回乡探亲,率其弟、友四人游览考察褒禅山,写出千古名篇《游褒禅山记》。此文被国内和港、澳、台地区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