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万箭穿心》改编自方方的小说,讲述的是一个武汉女人坎坷无奈的人生故事,故事的主角叫李宝莉,由演技派女演员颜丙燕出演(她还跟朱一龙一起演过《家宴》呢),剧中儿子小宝由如今大火、当时出道不久的李现饰演。
电影的名字来自于主人公的新房因处于多条道路交汇处,被朋友认为是“万箭穿心”,风水不好。
电影中暗黑阴沉的氛围贯穿整个影片,给人一种压迫感:低矮紧凑的房子、商贩们嘈杂刺耳的吆喝声、浓厚的市井气息————这就是李宝莉从小生活成长的环境,也似乎是造成她性格的最大原因。
可以说,在这个形象身上,没有文化的世俗粗鄙的小市民特点极其突出。
影片开头搬家的那场戏,那飞扬跋扈的态度,或许让很多观众都对她心生厌恶。搬运家具时,工人好言相对,她却是耀武扬威,骂骂咧咧;在装好车奔向新家时,她又露出一幅穷人乍富的样子,刚到楼下就指给工人说他们家在哪、是电梯房,流露出一副很了不起的样子;工人搬运东西,她不断提醒让他们不要踩脏了她家地板;丈夫给辛苦的工人点根烟,她也大声呵斥……这些都将她那种小市民形象体现得淋漓尽致。
她的言行有时就像一个泼妇,观众看到这里,心中会不自觉地涌出对她丈夫的同情。
她的丈夫马学武,是一个懦弱无能的知识分子。作为一个国家干部,在外人看来很是体面,但是实际活得很窝囊。老婆如此霸道蛮横,泼辣粗俗,让他颜面尽失,尊严扫地。
就连一个搬运工都说:“我们虽然出卖劳动力,干粗活,但屋里的老婆都还贤惠,活得比你自在。我看得出来,你在外面大小是个干部,可是当了干部又怎样,被这种女人罩着一辈子,比条狗都可怜。”
也许是这一席话,点燃了压抑在马学武心中的那团怒火,他提出了离婚:他已经忍了很久了,普通的工人都能过上舒心的日子,“我”为什么要活得如此压抑呢?
但刚刚还沉浸在兴奋中的李宝莉不这么想,她觉得她虽然是卖菜人家的女儿,没有什么文化,但是她年轻漂亮能干,当年追她的人一大把,嫁给乡下人马学武,也算是下嫁了。现在马学武条件刚变好了,就向她提出离婚,她无法忍受,但是她也很无助,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她一心守护的家,为什么突然就要散了呢?她做错了什么?她想不明白,她不甘心!
看来就算再泼辣的女人,在面对失去家庭、婚姻破裂这种事情时,还是恐惧惶惑的。
再后来,面对丈夫的出轨,她选择报警抓奸这种让人惊讶的方式,企图报复小三,挽回丈夫,保住自己的家。
这个没有文化、泼辣、有些霸道的女人竟然选择用这种方式应对家庭危机,给人一种“聪明反被聪明误、没把聪明用到点子上”的感觉。
如果说报警是她面对背叛时冲动或无奈的选择,那么她后面的所作所为更是将丈夫逼上绝路。在马学武跟她回家后,各种冷嘲热讽、尖酸刻薄让人心力交瘁,无力招架。
她本来是有机会重新把握自己的家的,可是当丈夫把独居的老母亲接来新房居住时,她却是冷眼相对,一点面子和温暖都不给那个可怜的男人。
这是武汉典型的城市底层劳动妇女的形象:言语粗俗,性格暴躁,缺乏男人喜欢的那种温婉贤淑,善解人意。这也直接影响了她的命运发展,是造成她人生悲剧的根源所在。
终于李宝莉还是逼死了她那原本就脆弱的丈夫,她周围所有人都这么认为,包括她年幼的儿子都吼叫着让她还他的爸爸。
对于懦弱又缺乏担当的马学武来说,家庭生活不如意,窝囊压抑;出轨被自己的媳妇报警抓奸,颜面扫地;又被单位告知即将下岗……一系列的事情将他彻底击垮了,索性纵身一跃跳进长江,了结这悲剧的生活。
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要见的是他的情人,这曾经给过他一点温柔的女人,还把情人的照片夹在家中的书里;而他的遗书里却没有给自己的妻子留下一个字,让人不得不想象他是有多痛恨李宝莉。
所以,从这些意义上说,李宝莉可悲又可怜,甚至有些可恨 。
作为妻子,李宝莉是彻彻底底的失败者,于是她极力地想在做母亲这个角色上取得成功,但是她的人生像是被别人下了毒咒一样,不给她任何翻身的机会,接连粉碎她人生的希望。
影片后半部分几乎都是在刻画李宝莉这个母亲的形象。
在她准备捉奸的那场戏里有个细节:在她准备用灭火器破门而入捉奸时,刚好楼道里出现了一对母子,他们的对话让她放下手中的灭火器。
她的家庭观念非常浓重,一系列事情的出现,都一定程度与这个观念有关系,所以为了儿子,她也要保全这个家庭————虽然最终她还是失去了马学武,原本就不美满的家庭,更面临着破碎。
可是她在渡江的轮渡上对朋友说的话,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女人:“马学武这个懦夫往江里一跳,他算是解脱了……可奶奶和小宝,我越是要罩着。你说万箭穿心,我越是要说,这是万丈光芒。我不会让这个家散了的。”
不能不说,这个可恨可怜的女人又是坚强的,可敬的。
或许轮渡过江这个镜头也是在告诉我们,她开始过渡到她另外一种悲剧的生活了。
为了撑起这个家,为了让儿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她拒绝了好友的帮助,开始了她的“扁担”人生。
这一挑就是十年,曾经的风韵消失殆尽,她活脱脱变成一个皮肤粗糙、蓬头垢面、土里土气的劳动妇女。
她为了这个家,为了儿子,几乎放弃了自己的人生。为了挣钱,她在外面还是很强势,争着抢着干活,不顾被骂;但是回到家之后,再也不是那个颐指气使的李宝莉了:挣的钱全部交给婆婆;在儿子面前说话小心翼翼;不管多忙多累,还是跑去给儿子开家长会,但还是会让儿子觉得给他丢人,还是无法得到儿子的谅解、理解。
看到此处,这个卑微的母亲,不禁让人心酸。
在何大姐的儿子住院需要钱的时候,她也热心地将自己的血汗钱拿给何大姐作为救命钱,这是她同样为人母所产生的母爱之心。
可是让更多人痛心的事,高考前一天,李宝莉想在家给儿子做些好吃的,却被婆婆劝说离开,因为她在家会让小宝觉得心烦障眼,会扰乱小宝的情绪。
她没有一句怨言,默默地拿起扁担出门去了。看着她的身影,是多么的无奈又悲痛,这十年陪她走过来的,一直都是那根压在她肩上的扁担。
最后彻底将她击垮的是儿子高考得状元后对她的态度:否定了她十年的含辛茹苦,否定了她所做的一切,甚至否定了她这个母亲。
面对丈夫的死,面对艰苦的生活都没有流过半滴眼泪的李宝莉,这一次彻底崩溃了,她嚎啕大哭。
那天晚上,与李宝莉的满脸憔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绚丽的烟火和活力四射的年轻人。但面对这一切,最终她还是选择面带微笑,继续生活。
或许在那一刻,她想明白了,她挑着扁担离开的那个万箭穿心的家,没有任何怨念,也原谅了赶她出去的儿子,似乎也理解了那个跳江的丈夫。
作为妻子,她确实是可恨的,但是作为母亲,她又是坚强的可敬的,她应该赢得尊重和敬佩。
其实李宝莉是生活在底层的万千女性中的一个缩影,她们不遗余力地守护着自己的“信仰”,有些时候或许有些极端,有些可恨,但是也有值得敬佩的地方。
这个故事里到底谁对谁错呢?或许都有错,但也都有无奈,有自己的道理。家,始终不是一个说“理”的所在,而是一个讲“情”的地方。
有理由相信,多年之后,经历过一些世事磨砺之后,对她充满怨念的儿子也许会原谅这个粗俗却坚强的母亲。
閱讀更多 博文書苑若愚談白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