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组照片是19年2月最冷那几天去鸡西市滴道矿大同拍的,又有人叫它为大通沟,当年,这里也是老煤矿之一,兴盛的时候,人口繁密,市场喧哗,小卖店每天都聚集着拉家常和打麻将的人,我有一个同学是大同的,她每天骑车从大同到矿一中上学,单程一个多小时,是个有刚儿的女孩儿。
图为从洗煤厂往大通沟走,右手边经过的特殊时期的大烟囱,上面的时代特色标语大字依旧清晰可见,在没有高楼大厦的矿区,这一直都是地标,打听谁在哪儿住,直接以大烟囱为标的,“瞅着大烟囱没?捋着它左边肋巴叉子往上走,我革道儿边等你……”
虽然去年的二月份并没有交通管制,但一路上也没什么人和车,因为那时候已经黄矿有一段时间了,大通沟里的人逐渐搬离了原本生活的地方,外地有亲属的出去找活儿干,还有的动迁到滴道区或鸡西,山脚下的大地里,散落着一些牛羊,他们是留守的人的活路。
这是途径河北地区靠山的那一片民居,当时还有几户的烟囱冒着青烟,河北的加长户外厕所还在服役,黄色的外墙,在灰呛呛的天地人背景之下,格外醒目。
在经过几片被冰雪覆盖的大地后,我们正式进入了大同,路边的房子和童年印象里的大不一样了,大概就是它们太老了,佝偻了吧,如今再看,都像东北版霍比特王国的房子,几分破败,几分可爱,更多的是亲切。
此行一起的还有在这儿出生长大的二哥两口子,他一路给我们讲解,这嘎哒曾经老辉煌了,大通沟地区的圣殿,表彰大会、誓师会、团代会、大型联欢会都在这儿开,有时候还有跳舞的,小孩不让进,就在外头听里头的架子鼓,它真新奇,好像能带人走出这个穷山沟子。
如今的工人文化馆已经封上好几年了,大窗户被木板条死死钉上,从大门的缝隙里,能看见里头堆着旧桌椅等杂物,繁华过后,更显寂静,和民房不同,它依旧威严高大,像矮人国的巨人。
再往前走就是一排很有上世纪风格的建筑群,红色砖房,中间是一个灰色门脸,写着:大通沟商店,红房子是其附属建筑,五角星是上世界80年代左右这批国营单位的设计标配,两边写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二哥说,当年他家界壁儿是家养牛大户,有钱,但光有钱没底气,后来儿子娶了个商店的营业员当媳妇儿,那可是个响当当的好工作,不但收入高,而且油水大,走到哪儿都脚着脸上有光,不禁感叹:此一时彼一时。
这座大房子谁知道它的过往?如今开了家超市,从外观上看,它就与众不同。
从大同水库往回走的路上看见一个拱形建筑,只露个头,赶紧下车去近处瞅瞅……
附近没有住户,也没人可问,同行的伙伴说有可能是储存炸药的库房,也有可能是通风口,里头被人用红砖和水泥砌死了,进不去了……
内部,看,拱顶是灰色的砖,即便表皮剥落,露出的砖头也是灰色,而新砌的是红砖,明显不是一个时代的,谁熟悉当地情况,欢迎分享一下关于大通沟的历史和故事,如果你是从这儿走出去的朋友,希望这组照片,能为你们解解乡愁,恐怕日后就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