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西泠印社,延续百年的江南文脉

说起西泠印社,可能大多数人还很陌生,甚至于没有听说过它。

但是它在中国近现代的文化界占有一席之地,甚至于不可或缺。


西泠印社创立于清光绪30年,即1904年,由当时的浙派篆刻家丁辅之,王福庵,吴隐,叶为铭等人发起。建立西泠印社的的初衷是为“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保存优秀传统文化和文化遗产,这也是这些篆刻家一生的追求。

印社坐落于孤山南麓,环境幽雅,东至白堤,因靠近西泠桥而得名,南北接邻内外西湖,地理位置不可谓不优越。

西泠印社的名气不光是金石书画藏品,更是云集了一大批当时优秀的文人画家。历任社长无不是“诗,书,画,印”四绝,第一任社长吴昌硕就是清末海派四大家之一,蜚声中外。先后经历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饶宗颐七任社长,这些名字中无一例外皆是当时文化界的翘楚,是泰山北斗式的一代大师。

西泠印社,延续百年的江南文脉


最后一任社长饶宗颐更是当代硕果仅存的国学大师,汉学泰斗,获得法兰西文学院汉学儒莲奖,此奖也被誉为“汉学界的诺贝尔奖”,足可见其学问之精深。晚年饶老定居香港,甚至于被盛赞为:“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西泠印社社长的含金量,可见一斑。

西泠印社是对外免费开放的,来来往往的人极多,走进印社的大门,迎面而来的是历史的古朴气,更是沉淀了百年的文人风骨。印社依山而建,所建房屋皆为晚清民国样式,内悬挂文人笔墨,或是书于宣纸,或刻于石碑,供后人瞻仰。近百年来,西泠印社云集了整个中国的篆刻大师,文学泰斗,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社”。

漫步四望周边,走入柏堂,里面有对西泠印社历史的的描述,其中更有历任社长的生平讲述,无一不是对西泠印社的发展起到里程碑式的作用。文字的风骨像极了文人的气节,刚正不阿又不失韵味,时光流转却又历久弥新,像极了印社的百年发展。虽风雨兼程却仍能屹立不倒,这大概就是西泠风骨了吧。


西泠印社,延续百年的江南文脉

越往里走,看见的是一排排的青石台阶,越往上看,越是青翠可人,透露了出生命的绿色。来来往往的人不是很多,愈看愈体现出印社的历史文化使得无数的人对它趋之若鹜。走上一级级青石台阶,张目四望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春色满园,走到高点的时候有古朴的凉亭,有坐卧在石窟内的雕像,无一不在突出西泠印社的的文化底蕴。

西泠印社,延续百年的江南文脉

顺着指示往下走,也是一级级的台阶,两旁是望不尽的绿色,这大概就是西泠印社的魅力之所在吧。将自身与这孤山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是由于西泠印社的存在,使得孤山不孤并扬名海内外。到了底下发现了秋瑾墓,旁边还树立了秋瑾的雕塑,秋瑾是民国时期赫赫有名的革命党人,她那一句:“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让多少人为这位鉴湖女侠敬佩不已,然而为有牺牲多壮志,她把自己宝贵的生命献给了自己所无限热爱的革命事业,九死不悔。


西泠印社,延续百年的江南文脉

秋瑾这位烈士的陵墓立于西泠印社,更多的是在于西泠人对这位烈士的所做所为表示了由衷的赞赏。秋瑾的一生都在践行自己的夙愿,致力于推翻帝制,反抗压迫。她的心性比同时代的大多数男人都更坚韧,做了他们做不到的事情,所以她赢得了世人的尊重,可谓不朽。

西泠印社,延续百年的江南文脉

走出印社,眼前就是一望无际的西湖和来来往往的旅人。杨柳依依,像是西湖对我们这些路人的挽留,伸出他们的纤纤细手,把我们留在西湖这无边美色当中。旁边的桥是印社名由来的西泠桥,走过西泠桥,再回头望一眼西泠印社,做最后的告别。

西泠印社,延续百年的江南文脉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