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垃圾箱(斗)周边、在居家医学观察人员家的院坝里、在复工企业职工宿舍区、在乡村小道上,甚至在田间地头......重点场所消杀、体温监测、防疫知识宣传,他们的身影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他们是清镇市暗流镇的18名村医。
战“疫”以来,作为疫情防控的“马前卒”,他们始终奋战在一线,一心“移疫”,时刻守护,以自己的“疫”无反顾,确保全镇人民的平安健康,有力助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
一个个奔走的身影,一个个感人的故事,生动诠释着医护人员的责任与担当。
郎启琴:履职尽责,朴素情怀为民“奔”
2月26日,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响水河村村医郎启琴又开始了紧张忙碌的一天,这是她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第36天。1月22日,接到疫情防控工作安排后,她毅然决定把一个6岁、一个2岁的小孩交给父母,自己则投身到疫情防控中。“疫情施虐,事态严重,我们不上谁上?你们没有专业知识,让我们来!”说完,郎启琴拿着她的白色手提袋又奔走起来,挨家挨户发放宣传资料,耐心讲解防疫知识,“逢人”就掏出体温计,体温监测无异常后才放心离开。每天体温测量结束后,郎启琴又回到村卫生室坐诊看病,安抚病人情绪。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人大代表,又是村医,我更应该冲在前面,做好表率。”郎启琴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刘开友:冲锋在前,防控一线展担当
“关口村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作为村医,我一定要把它守好,这是我的责任。”关口村村医刘开友说。
60多岁的刘开友,本该是含饴弄孙的年纪,但是疫情当前,他却选择冲锋在前,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1月26日以来,刘开友从未好好休息过,每天与村支两委成员一起入户宣传防疫知识、对重点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加强对返乡人员的排查、对公共区域消毒进行指导....只要是村里疫情防控需要的地方,总能看到刘开友奔走的身影。
村里有村民家里亲人过世了,刘开友急忙赶到现场,劝导:“侄儿啊,虽然卡点撤了,但卡点撤除不等于疫情解除,我们一刻也不能放松啊,听话,少聚集,让亲戚们少来点人,情谊到了就行。”在刘开友的耐心开导下,来送别的亲戚们及时返回,其余人员也做到分时分餐,最大限度降低聚集性交叉感染的风险。
宋林:勇挑重担,舍弃小家为大家
36.2,36.3,36.7,36.5,36.4......木刻村村医宋林每天的工作由一串体温数据开启。为了全面掌握木刻村群众身体情况,他每天进组入户监测群众体温情况,对重点人员坚持每天两次体温监测,确保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40多岁的年纪,上有老下有小,都需要宋林去照顾,但是为了打赢疫情防控战,他舍小家为大家,开展疫情防控32天以来,一直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防控知识宣传、体温监测、消毒指导等等,步伐从未停歇,工作一样没落下。
“爸爸在和怪兽战斗,别怕,战斗结束我就回来陪你们玩啦!”宋林给一个多月未见的孩子打电话说道。因为疫情,他无法照看孩子,但是为了全体村民的安全,他勇往直前,每天穿着白大褂,提着一支体温枪行走在村寨里,为群众保驾护航。
郑禹新:一心“移疫”,守好阵地守护家园
“医学观察期间,每天体温监测2次,希望大家积极配合,既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身边的人负责......”说话人是矿山村村医郑禹新,他正在为云峰铝铁矿山员工做体温监测。
郑禹新不仅是有着12年党龄的老党员,更是有着28年村医经历的老村医,作为土生土长的本村人,疫情防控当前更是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作为暗流镇规上企业,云峰铝铁矿山就在矿山村,2月中旬以来,来自外省籍的近百名员工陆续返岗,投入火热的复工复产工作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缺一不可,不可偏废,而且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全力助推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常态。
“大疫当前,我们责无旁贷,只要守住阵地,就能守护家园......”面对每天为员工测量一遍体温都要花上一两个小时的任务,郑禹新充满自信地说道。
郎启琴、刘开友、宋林、郑禹新只是暗流镇18名村医中的代表,其他战友和他们一样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没有防护服,只有一身白衣,一个一次性口罩,一顶一次性医用帽,但是他们都有一颗为群众守护健康的大爱之心。
来源: 贵州日报新闻客户端 天眼新闻 供稿:王国红
閱讀更多 清鎮市文明實踐中心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