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閒聊
說起青樓女子,可能會有部分人會同情這些女子,但是更多人的還是不理解,為何在沒有身份證的古代,卻沒有發生過青樓女子私自出逃的事情。為什麼她們不敢逃?這一點是很多人的疑惑。
確實古代是沒有身份證,但是古代有路引。瞭解路引的人,應該都知道古代的路引和現代的身份證並沒有什麼區別,路引上會詳細記載這個人的面貌特徵身上的特點,沒有路引就沒有辦法出城門,沒有辦法出城又要往哪裡逃呢?
就算僥倖出了城門到了村裡,古代的存在都是以宗族的形式存在的,也就是說,這個村子裡的所有村民都是互相認識的,在這個時候,一個孤身的女性肯定會被盤問,如果要在這個地方定居,是要去縣衙登記的,只要去了縣衙身份肯定要暴露。
這樣數下來,青樓女子如果出逃的話,也就只能往深山老林裡逃了,但是逃到深山老林中,弱女子要怎麼生活?自己建房子,自己趕野獸,自己打獵,就算這些都能做到,但是人作為一種群居生物,真的有人能受得了這種孤單的生活嗎?這種連個對話的人都沒有的生活,真的有人能夠接受嗎?
可能會有人想到存在於唐朝和宋朝時期的女戶了,女戶指的家中沒有男丁的人家,才有的特權,一般這種人家都是招婿的,而且這種戶口也是需要去縣衙辦的。可能會有人想到,曾經在明清兩朝存在了大約三百年的自梳女,但是這種類型的女性也是要戶籍,要證明自己身份的東西才能在眾多朋友的見證下做自梳女。
所以並不是,青樓的女子不想逃,而是她們想逃卻無路可去。
不靠譜的歷史研究者
1985年,我16歲,從一個小縣城搭上去省城的班車,晚上要住旅館,服務檯問我要大隊開的外出證明,不然的話不給登記入住,也就是說90年代以來中國人才有身份證,以前都是集體戶口登記制度,所以說以前要離開出生地要官方同意的,更不用提古代的了,逃不了的。我們的人口能夠自由流動也是近十幾年的事。
用戶91684330
妓女的由來
妓這個行業最早的創辦者是管仲,最早是犯罪的奴隸或者抓獲外國的俘虜,被稱為“奚”的人轉變而來。從奚的甲骨文我們就可以看出,這些人是被繩索所捆綁的,也就是被嚴密看押的人。奚上面是個“爪”,中間是捆綁的繩子,最下面是人的甲骨文。
妓女最早的時候時候被稱作“內人”,在《北志裡》中提到:“誤陷其中,不得自脫”。在《教坊記》中記載:“妓女入宜春苑,謂之內人”。在《禮記》中鄭玄註解:“內人,女御也”。這裡的女御是指宮女,古代也稱“宮妓”。在古代典籍中“內人”大多數時候都是指代的妓女。在張祜的詩中曾提到:“內人已唱《春鶯囀》,花下傞傞軟舞來。”
所以現在很多人說自己的妻子為內人,這種說法實際上是不對的,而正妻的正確稱呼應該是“內子”。在《宴子春秋》中提到
“飲酒,酣,公見其妻曰:‘此子之內子邪?’ 晏子對曰:‘然,是也。’”在《禮記》中鄭玄註解內子為:“內子,大夫之妻也”。在《左傳》中杜預則註解到:“卿之嫡妻為內子”。其實妓女還有很多稱呼,比如“神女”,“仙女”等等。自從李商隱的詩:“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後來人們總是用“神女”和“仙女”指代妓女。那些網上自稱小仙女的,這些詞不知道也就罷了,因為神女和仙女原本不是指妓女,但是有人再稱自己的妻子為“內人”就真的是在作踐自己了。
妓女為何不逃跑?
既然妓女身份如此低下,那為什麼沒有人逃跑呢?實際上古代雖然沒有身份證但是不代表不需要證明身份。商鞅在被指謀反後,連住店都沒人敢收,並不是人家知道他是罪犯,而是他沒有身份證明。據《史記》記載
商君亡至關下,欲舍客舍。客不知其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無驗者坐之”。商君喟然嘆曰:“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去之魏。意思就是收留沒有憑證的客人,是犯法的。商鞅變法中有兩條重要的條款,其一編輯戶籍,其二,禁止遊宦。這兩條被大多數朝代所繼承下來。這是重農抑商的重要手段。你想一個大男人沒有憑證都寸步難行,何況一個女人呢?
有人說可以隱居,是,你可以隱居,但是永遠不要和外人接觸。因為商鞅變法還有一項連坐之法,戶籍規定五家為一伍,十家為一什,如果有人犯罪,要連坐的,戶籍制度隨著後世的不斷加強,逐漸在宋朝轉變為完善的保甲制。直到民國時期保甲制還一直存在,有人說儒家愚民,法家又何嘗不是呢?儒家頂多愚弄一下知識分子,法家愚的可是全國。試問一下這種情況下,誰敢收留你呢?
漁耕樵讀
有少數的香樓女子是逃走了的,比如清末賽金花開的青館裡,就有一個小丫頭夥同賽金花的男人,捲走了她的財產,逃之夭夭。但這種情況少。
古代香樓女子不逃走的原因:
一、因為香樓能吃飽穿暖
很多女孩子被賣進去時,年齡尚小,有的才5、6歲……古代沒有有效的避孕措施,孩子特別多,一個家庭有七八個孩子是常事。因為貧困,大多數孩子常年處於飢餓狀態,穿的是哥哥姐姐們的滿是補丁的舊衣服。
(慎兒被帶入香樓)
在被賣掉時,父母己經做好各種哄騙的思想工作,比如:去了香樓,你有新衣服穿,能吃飽飯。
這些小女孩根本就不能理解將要面臨的人生,就算沒有打手看護,買了他們的"媽媽″給他們幾件漂亮的衣服,和一碗熱呼呼的湯飯,飢腸轆轆、衣衫襤褸的他們,心裡感激又滿足。
離開香樓,等待他們的就是淪為乞丐或餓死。
有的小女孩是被拐賣的,人販子可能幾道易手,中途這些小女孩可能會被虐待打罵。被賣進了香樓後,"媽媽″甜言笑語,在他們的生命裡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他們逃出去,再遇到人販子或窮兇極惡之人,下場更加悲慘。
(晚媚被賣後逃出)
二、香樓也可以改寫人生
在香樓,小女孩子們被教以琴、棋、舞、樂等,從此,他們的人生目標就是爭奪花魁,一舉成名!
14歲準備開苞時,"媽媽″要把精心栽培養大的女孩子隆重宣傳、包裝,女孩子們在"畫舫”或"花船"上爭奇鬥豔,文人騷客與達官貴人們賭酒品賞。
一旦爭得花魁稱號,這些人一擲千金,就把女孩子買走當為妾侍。蘇軾的愛妾王朝雲12歲被蘇軾買走為妾,從此脫離煙花之地,雖然妾室地位低下,但人生有了依靠。
香樓裡的女孩子也分三六九等,有的雖然沒有被買走,但憑自己的美豔與氣質,留在香樓裡接上等貴客,比如李師師,接的可是皇帝。這些貴客會給他們一些金銀珠寶或直接為她們贖身,柳如是、賽金花等直接被贖身。
(李師師劇照)
有些女孩子把這些東西存起來可以為自己贖身,然後找個老實人從良,出香樓後才有活下去的資本。《賣油郎獨佔花魁》的故事裡,那個從良的花魁,遇到的賣油郎就很好,從良後兩人生活幸福,因為花魁攢了很多金銀珠寶,非常聰明,而且有智慧。
當然,也有像杜十娘這樣的遇人不淑,結局就比較悲催了。
三、成年女子落入香樓往往無路可逃
有的女孩子被賣入香樓的時侯已經成年,有了獨立的思想意識。這部分女孩子,香樓的"媽媽"們會看菜下飯。
性格倔強不服從安排的,毆打禁閉!根本難以踏出香樓半步。
他們被鎖在房間裡,插翅難逃,然後等著嫖客霸王硬上弓。一旦失身,就算逃出去,也沒什麼活路,尤其是明清時期,女子名節重於泰山。所以有些性格剛烈的女子,不願淪落風塵,會在香樓裡自殺。
例如:賽金花的金花班裡有一個叫鳳鈴的女孩子,不甘墮落風塵,最後自殺身亡。
(賽金花畫像)
四、宗親氏族聚居的封閉性
香樓女子簽了賣身契之後,屬於合法的買賣,香樓的人可以把他們抓回來。
古代沒有飛機火車,就算逃出去也走不遠。加上中國古代的社會里,屬於宗親氏族聚居,具有封閉性和排外性,隨便一個外人進入某個村莊。都會引起人們矚目,無處可藏。
參考文獻:《紅顏無盡:賽金花傳奇》
陳賢史話
我是津城沐雨,我來回答。
古代沒有身份證,青樓女子為何不敢私自逃走,而要贖身才能走?
古代女子入青樓者,都是會讓女子籤賣身契的,從此,這個女子就屬於青樓了,並不能隨隨便便離開,要想不幹了,只能花錢贖身,才能獲得自由。
那為什麼不能逃走?
不是不想逃,而是根本就不敢逃。
青樓是一個魚龍混雜的場所,什麼樣的人都有,為了維護正常的運轉,防止外人搗亂、女子逃走,僱傭著大量的打手,如果你敢逃走,被抓住了會被殘酷的懲罰。
古代沒有身份證查驗,為什麼擔心被抓?
古代是沒有身份證,但是有賣身契,這就是證明,在古代是合法的“合同”,女子如果沒有贖身就逃走,等於是“違法”,一旦被抓住,付出代價會很大。
女子贖身離開青樓,大多是找到了“依靠”,出去就是為了自由,如果逃走天天過著東躲西藏的日子,又有何自由而言。
所以,古代女子要想離開青樓,是需要贖身的,否則後果很嚴重。
知歷史,明興替,懂得失,本文由津城沐雨原創,歡迎大家隨手關注,您的支持是我不斷創作的動力。
津城沐雨
青樓女子中大多不是不知廉恥,願意一雙玉臂千人枕,一點朱唇萬人嘗的。可是為什麼青樓女子不敢私自逃走呢?因為妓女逃走會有幾大難關。
一,妓院有打手。凡是公開的有一定規模的青樓都會請有打手,就相當於大戶人家的保鏢護院一樣。而且,妓院老鴇龜公等高層管理人員對妓女採用封閉式管理,並不允許妓女隨意外出,而閒雜人員也不允許隨意進出。如果不經同意,隨便外出,遇到打手之類,會受到很可怕的懲罰和蹂躪。
二,外出需路引。古代雖然沒有身份證,但是卻有路引,而路引是那些遠離所居地百里之外的人,向當地政府部門申請而拿到的一種類似介紹信、通行證之類的公文,而妓女本身沒有人身自由,根本沒有資格拿到外出的"路引"。而沒有路引,一經發現則要依律治罪的。
三,妓女沒有人身自由。古代人口買賣也是合法的。妓女們不管因為什麼原因被賣身到青樓,都必須籤賣身契。而賣身契則是一紙把妓女賣給青樓的契約,簽過賣身契之後,鴇兒就是妓女們的主人,妓女就相當於是鴇兒的私有物品。如果妓女們敢逃跑,鴇兒就可以上報官府,若被官府通緝,抓回,依法也要嚴懲。
萍風竹雨123
這個問題讓我們從三個方面來回答。
一、青樓女子想不想逃走?
答案是沒有,首先大家都知道,古代女子是弱勢群體,地位是非常低下的。
在青樓的女子一般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無路可走,無家可尋,無人可靠。實在是走投無路了只能墮入紅塵尋找棲身之所,對於這類女子來說,那座樓就是她們的後盾,那個房間就是她的家,可能有人會說那也能算是家?但對於這類女子來說,就是她的家!
而且是唯一的家,除了這個家,她們無路可走,去哪?沒有家,沒有親人,沒有依靠。對於這類女子,一句話、你讓她逃?她一會說一句:我逃了你養我啊?那你給我贖身我跟你走!
第二、青樓女子敢不敢逃?
實話是、不敢!古代首先每個青樓都有“保護組織”,都有打手,古代青樓又不是和現在一樣,違法!古代又不違法,你報官都沒用,古代又沒有手機,又不是地球村,又不像現在一樣滿地都是自媒體,隨時能把身邊發生的不公平的事曝光引起關注。就算是引起關注了,又不違法?誰幫你?人家還報官抓你!而且你以為那些打手是養著整天吃喝的?整天看著你,你連出門的機會都沒有!
第三、就算你逃走了,你去哪?
我們設想一下。
啊,終於逃出來了,然後舉目四望、往哪走?去哪啊?交通工具是什麼?怎麼生活?住哪?難道一直住旅店?以後怎麼養活自己?
算了,還是回去吧。
這就是當時的現狀,不像現在一樣,你做個火車汽車就逃了,隨便找個地方,哪怕進個廠,包吃包住,還能掙錢。說不定遇到個情投意合的光棍漢就湊合一輩子了。古代呢?沒有那麼多工作機會?更別說女子的工作機會了。古代活動範圍那麼小,你知道的地方頂多也就一個縣的範圍,沒幾天該是讓抓住。
過了幾天,怎麼還沒找到我啊?這些打手這麼笨?
總結來說就是、古代青樓女子,一般要麼是無路可走,要麼被人賣去,要麼被貶為青樓女子,無論哪種身份,都沒有辦法逃,逃了,也沒法養活自己!
穿棉背心的新青年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假設該女子是想逃出青樓的。
那麼她有多大的可能性可以成功逃脫呢?
答案是很小。
原因主要是如下幾個方面:
1.青樓管理嚴格
這個不肖多說,在古代,青樓女子屬於賤籍,是沒有獨立的身份的,她們屬於青樓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在這種情況下,鴇母對她們是有處置權的。
不聽話的妓女,會被折磨,毒打。何況還有龜奴看守,整個一監獄。除非武力值爆表,否則很難踏出一步。
假設該女有奇謀,終於活著離開了青樓。那麼可以開始自由人生了嘛?不高興的太早!
2.古代有著嚴格的戶籍管理制度
不要以為古代沒有人口普查,大錯特錯,古代的戶籍管理相當成熟完備,是要落實到人頭的,因為涉及到稅收,歷朝歷代都很重視。甚至還會“大索貌閱”糾出黑戶。
出來之後沒有戶籍和正當身份,根本無法立足。很有可能就被抓住送回青樓。
不是沒有人得以逃脫政府的監管。但那基本上要靠附庸於豪強大族。不然幫了你地方長官可能還要吃掛落,沒好處的事情誰幹?
而一妓女要能得到庇護除非是給這些官吏貴人當妾吧?都要給人當妾了何必自己私逃?求人贖身即可。
你說好吧,那這個地方我混不下去,我換個地方還不行嘛?難不成還能追我到天涯海角?
3.古代還有更嚴格的關驗制度。
在古代,百姓能隨意活動的範圍很小,政府不允許百姓到處流竄,未免生亂。有事出城去其他地方,必須出示通行證。唐代叫“過所”,宋朝沒有過所,但是去遠一點的地方,遇到關禁,還是要驗看公憑,元朝叫“文引”,明代叫“路引”。
沒有路引的私自流竄是偷渡,一旦被抓住會依律治罪。
古代行走在外的女子本就不多,加之青樓女子除非毀容,不然也還是比較顯眼的。想不讓別人注意你都難,可以僥倖逃脫的真是少之又少。逃脫之後因為沒有正當身份,後半生也是躲躲藏藏。
成功率不高,但是失敗了後果又很嚴重。所以想要離開的也往往會選擇通過贖身這條正途脫離青樓。
蘇唯文
首先要清楚一點,妓院和青樓並不是一回事,二者是有區別的。
青樓一般是比較高級一點的,她們結識的往往也是一些文人雅士,比如秦觀和柳永這些才子,就經常去青樓。秦觀就曾為青樓女子寫過《鵲橋仙》“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青樓女子主要是賣藝,比如北宋末年的李師師,當然如果遇到合適的人她們也會賣身,但那是自願的。
(青樓女子李師師劇照)
而妓院不同,妓院中的女子往往沒有才能,也就沒有辦法賣藝,只好賣身來取悅別人。而且去妓院的往往也是一些地痞流氓、土豪等。
青樓的起源,以及建國後青樓女子的去向。
在三國曹植的詩《美女篇》中有這樣一句“青樓臨大路,高樓結重關”,說明至少在三國時期青樓這個詞就出現了。其實史書記載在周時就已經有娼妓,但是那時候沒有青樓一說。
從三國開始青樓一直延續到大清結束後,民國時期依然存在。建國後,我國法律不允許有青樓的存在,那麼那些青樓女子都去了哪裡呢?
青樓女子雖然大多是不潔之身,但是往往貌美如花,而且有些更是能歌善舞,所以民國時的那些青樓女子有很多在建國後都找到了不錯的人家嫁人了。也有一些比較普通的女子,最終孤獨終老。
古代沒有身份證,沒有先進的網絡技術,青樓女子為什麼不逃走呢?
在我國古代是農耕社會,商業很少,一個女子就算是逃出去又能做什麼,靠什麼為生呢?所以很多青樓女子並不願意逃走,因為她們不知道離開青樓,自己哪一天會餓死街頭。
再者,青樓之中不乏達官顯貴、青年才子,如果她們能遇到一個合適的,讓這人為自己贖身,然後搖身一變,就成了富家太太,這不是很好嗎?
此外,古代青樓是合法的存在,青樓女子是沒有自由的,她們大多是被買賣來的。青樓之中,一般也有看家護院的,她們很難逃出去。就算是僥倖逃出去了,那麼官府也會開始搜捕她們,對於一個弱女子而言,要和官府對抗,顯然有些力不從心。
青樓女子,往往由於要靠技藝取悅別人,因此很多都是多才多藝之人。
斯幽說歷史
誰說古代沒有身份證,古代是沒有帶有照片和刷卡功能的身份證,人也是有一個片片,時代的不同,當然這個片片的材質也不同的身份證的。身份證上,雖然簡略,但也明確記載了出生地,何族何家人士,性別,年齡,和體貌特徵,基本上,是能夠跟本人對上的。
而且,古代對人口戶數查的很嚴,你基本上是沒辦法隱藏的,一一對印,這是沒問題的。沒辦法,要徵兵徵稅啊。
青樓女子不是不敢私自逃走,而是一來沒必要,二來,也逃之無門:
第一,古代是農耕社會,敢在路上走,走村竄鄉的,只有官兵、商人和逃犯劫匪。而且,逃犯劫匪也不敢在村落待啊,一待,準被發現。
第二,因為,古代村落,城鎮,人口嚴重固定,突然少了一個人,不好發現;但突然多了一個人,那幾乎就是禿子頭上的蝨子,簡直明顯得再不能明顯了。
在這種情況下,青樓女子,往哪兒逃啊。
第三,在青樓的古代女子,又有多少是自願的,都是生活所迫,離了青樓,怎麼生活啊?
能達到贖身的,無非兩種,第一種是自己積蓄了一大筆錢財,贖身後也夠生活一輩子了,於是,樂得過隱居生活去了;第二種,就是有男人要娶她,或為妻或為妾,於是,也贖身了。
所以,青樓女子不是不逃走,而是逃走幹嗎?去外邊餓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