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薌齋宗師曾言,大概意思是:螺旋力必由三角支撐力而出。
這就是樁架結構的力量。
沒有三角結構,打出的就沒有鑽拳,只有勾拳。
勾拳的手臂屈伸與鑽拳類似也不動,肘部保持約90的樣子,主要是下弧線擊腹、肋、胃等處。
勾拳的明顯特點是小臂不旋轉,可能是為了省時間。
勾拳與搏擊所有拳擊打的特點都一樣,都是打空,對方軀幹防守的空虛所在。
大成拳鑽拳不同,鑽拳小臂有旋轉。
實施鑽拳,打擊者一定會考慮到,自己小臂會遇到自上而下的格擋。
從下往上擊腹、肋、胃,對方一定會下砍格擋,那麼我之手臂要保持頸(肩)、肘、腕的三角支撐。
除此之外,遇到下砍類的格擋,小臂要拳心由裡向外旋轉,克服外力下砍,靠斜向上方的小臂滾點實施打擊。
這裡是研究力學,不是為了打架,武術既是養生之學,又有處處顯現技擊力學的魅力。
那麼我們站樁,意想站樁抱架之小臂前方受到外力壓過來的時候,兩手心要手心向上翻,形成小臂向前向上的滾鑽。
其中頸、肘、手腕不能丟掉三角結構,體驗小臂的上鑽旋轉,只是微動。
受到上肢受力的影響,相應腰胯、兩膝、兩足也有三角支撐。
不要靠胳膊、腿任何單一局部的力量來抵抗外力,要懂得利用結構。
撲、劈、崩、炮等拳及所有發力,無不蘊含樁架結構的力量。
結構,可以使我們的用力趨於合理的分散與集合,使全身各個部位、各個點相互依存、支持,彼此形成一股合力、整力。
小臂、大臂的受力、前胸後背的受力、下肢的受力,無論來自哪個方向,我們身體反應出來的,都是大的、小的、局部的、整體的,彙總到一起的三角結構。
比如整體大框架:頭向前上方領勁、身形微微前傾腹實坐胯、足心暗縮腳如踩彈簧。
又如局部:肩、肘、腕,胯、膝、足之類。
還有前文提到的,頸椎與兩肘、腰椎與兩胯之類。
凡此種種,都是我們站樁所要體驗的,堪稱樁法之部分精微。
閱讀更多 大成拳黃景文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