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歷史上的曹操真的是一個奸雄嗎?如何評價他呢?

偉大的時代


歷史上的曹操雄才大略,文武雙全,自從消滅了袁紹,天下再無對手。蜀國和東吳偏安一隅,不值一提。

魏武帝曹操的政治才能主要體現在“挾天子以令諸侯”,不知比袁紹高明多少。

曹操的軍事才能主要體現在官渡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戰役的典型。

曹操用人不拘一格,禮賢下士,手下人才濟濟,人才梯隊完善。縱觀三國,人才最多的就屬曹魏了。陳琳,郭嘉,司馬懿等名士的故事我們耳熟能詳。

曹操文采出眾,是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觀滄海》大氣雄渾,文字優美,朗朗上口,他還有很多值得推崇的作品值得我們一讀。

曹操是中國歷史上不可多得的政治家,他為穩定中原,恢復經濟,人口增加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聞於天下


不要被三國演義的價值觀帶偏

曹操只是一個被天下大勢裹攜,最後成功抓住時代脈搏的偉大政治家

政治上的作為,沒有單純的好壞之分

他少年青年時也曾江湖任俠,憂心政事(見刺殺董卓),如果不是天下分裂,他大概也會和傳統的士大夫一樣,為官一生,直到終老

陳壽在《三國志》中對曹操的評價為:

“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 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這是太祖對曹操的評價:

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

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創立魏國。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治,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發展。

能在英才輩出、世道險惡的東漢末年統一北方大部分地區,讓北方地區人民免於受遊牧民族的侵擾掠奪,本身就是極大的功績了。

三國時期,漢朝氣數已盡

大漢皇叔蜀國劉備稱帝,江東碧眼兒吳國孫權稱帝,唯獨他沒有稱帝,直至去世。


歷史交流小達人


說起曹操,相信大家對他印象最為深刻有兩個:一個是他跑得快,“說曹操,曹操就到”;一個是他陰險狡詐,是最著名的“白臉大奸臣”。

說起來,曹操當年也是蠻忠誠的,他是怎們淪為大奸臣的呢?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

曹操的“奸”

曹操的“奸”是跑不掉的,史書上有很多這樣的記載。

第一個例子是曹操坑害自己的叔父。曹操年輕時放蕩不羈、遊俠任性,(而且真的有些本事,曾經潛入宦官張讓家,被張讓發覺後,手舞著戟越牆逃出,全身而退。)真的不是什麼“好孩子”。他叔父看不過去,經常跟他爸打小報告。

曹操很擔心,就想了個鬼點子。有一次見到叔父,曹操突然眼歪嘴斜,倒在地上。叔父問他怎麼了,曹操說:“不好,我羊角風發作了。”

他叔父嚇了一跳,趕緊去告訴他爸。他爸來了一看,曹操正好好的站著,一點事兒都沒有。他爸就問:“叔父不是說你羊角風嗎,怎麼回事?”

曹操說:“我沒有得羊角風啊,可能是因為叔父討厭我,所以才經常說我壞話吧。”從此他爹再不信他叔父的“小報告”了。

第二個例子是曹操跟袁紹合夥搶人家新娘。一次,有一村裡舉行婚禮,這兩個惡少跑去搗亂,席上大喊“有賊”,然後趁著大家慌亂之際擄走了新娘。主人見新娘不見了,知道中計,趕緊追趕。

兩人慌不擇路,結果袁紹跌進了灌木叢,卡到裡面出不來了。這時,曹操又來了鬼點子,他指著袁紹所在的灌木叢大喊一聲“賊在這兒呢!”袁紹也是嚇破了膽,愣是從灌木叢裡爬出來了。

第三個例子是《三國演義》裡。赤壁之戰後,曹操痛哭郭嘉。毛宗崗的點評是:

曹操前哭典韋而後哭郭嘉,哭雖同,而所以哭則異;

哭典韋之哭所以感眾將土也,哭郭嘉之哭所以愧眾謀士也。

這樣的奸雄,實在“奸”的可愛。

《三國演義》是小說,不足為憑,前兩個事例確實能反映出曹操兒時的頑劣。對此,曹操自己也明白,他在《善哉行》裡寫道:

曹操的“雄”

前面講到,曹操小時候確實十分頑劣,幹過不少出格的事。但這些事只能稱之為“惡作劇”,並不能證明曹操“奸”,反而表明曹操從小就機智警敏,有隨機權衡應變的能力。

一個人是“忠”是“奸”,要看他在大是大非面前是如何抉擇的,而不是看他的細枝末節。在這方面,古人其實有清醒的認識,從時人對曹操的評價就可以看出。

喬玄對曹操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南陽何顒評價說:“漢室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南陽的許劭以知人著稱,他也曾對曹操說過:“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此據《後漢書·許劭傳》)

而《三國志》的評價則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被《三國演義》改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

在國家動盪不安之際,曹操充分顯示了自己的擔當精神和理政才能:

熹平三年(174年),二十歲的曹操被舉為孝廉,入京都洛陽為郎。不久,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洛陽為東漢都城,是皇親貴戚聚居之地,很難治理。曹操一到職,就申明禁令、嚴肅法紀,造五色大棒十餘根,懸於衙門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殺之”。皇帝寵幸的宦官蹇碩的叔父蹇圖違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將蹇圖用五色棒處死。於是,“京師斂跡,無敢犯者”。

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曹操被拜為騎都尉,受命與皇甫嵩等人合軍進攻潁川的黃巾軍,結果大破黃巾軍,斬首數萬級。隨之遷為濟南相。濟南相任內,曹操治事如初。濟南國(今山東濟南一帶)有縣十餘個,各縣長吏多依附貴勢,貪贓枉法,無所顧忌。曹操之前歷任國相皆置之不問。曹操到職,大力整飭,一下奏免十分之八的長吏,濟南震動,貪官汙吏紛紛逃竄。“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曹操一出手就顯示了自己的非常治理才能,後來領兵起義,逐步統一北方,更看出才能的全面和非凡。就連曹操後來的強大對手,諸葛亮也對他讚不絕口:“曹操智計, 殊絕於人, 其用兵也, 彷彿孫、 吳。”(《後出師表》)

至於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則主要是政治對手的攻擊了,就像國民黨當年罵共產黨“窮兇極惡”、“慘無人道”一樣。不能說沒有這樣的成分,但實際作用並不大。

當時諸侯割據,不管是張繡、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公孫瓚、高幹,還是劉備、孫策、孫權,哪一個會被要挾而聽令於他?袁紹想另立劉虞為帝,袁術則乾脆自己稱帝,真的沒人把漢獻帝當回事。

說起來,還是曹操實在些,他在文章中表露心跡:

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或者人見孤強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評,言有不遜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

……

所以勤勤懇懇敘心腹者,見周公有《金縢》之書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然欲孤便爾委捐所典兵眾,以還執事,歸就武平侯國,實不可也。何者?誠恐己離兵為人所禍也。既為子孫計,又己敗則國家傾危,是以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此所不得為也。(《讓縣自明本志令》)

曹操解釋說,他並非不想把權力還給漢獻帝,關鍵是漢獻帝管理不了這些虎狼之師,勢必又回到原來的混亂局面,而且曹操家族肯定遭到覆滅。

作為一個出色的政治家,曹操的頭腦清醒無比;而作為一個順應時代的英雄,他絕不會為了皇帝一家的興替,而置天下百姓的幸福安康於不顧。曹操不是這樣的人,文天祥、于謙也不是這樣的人,他們都是了不起的英雄。

在曹操的詩文裡,有很多詠懷百姓疾苦的詩句,感人至深。在其代表作《蒿里行》裡,就有這樣的詩句:

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曹操抑制豪強,發展生產,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發展,為人民做了不少好事。在宋朝之前,詩詞文章大部分都是稱讚曹操的。唐太宗甚至還專門為他寫過祭文,其中有這樣的話:

昔漢室三分,群雄並立。夫民離政亂,安之者哲人;德喪時危,定之者賢輔。伊尹之匡殷室,王道昏而復明;霍光之佐漢朝,皇綱否而還泰。立忠履節,爰在於斯。帝以雄武之姿,常艱難之運。棟樑之任,同乎曩時;匡正之功,異乎往代。

評價相當之高!

再比如李白的《赤壁歌送別》:

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

烈火張天照雲海,周瑜於此破曹公。

既然稱呼曹操為曹公,就不是貶義。能看出整個唐朝,及唐朝以前,對曹操是很推許的。


毛毛之心


曹操,字孟德,俗稱曹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一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成就了亂世奸雄之名號。史書評價其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等等。說到對他的評論,有褒有貶,有好有壞,但是話說回來,世間事皆人人事,人人事皆世間事,在任何環境中人們都只能順勢而為,而曹操所做的一切也只不過是時代推進的產物而已。只能說世說由人,功過也不由己。但是可以想象的是,如果我們身處那樣的時代或者環境,後人口中這樣的曹操,我們會追隨麼?曹操身邊的文臣武將不少吧,為什麼大多數都是一路追隨?反觀呂布,結局如何?所以很多事情值得我們去深思……此評論僅代表個人觀點,謝謝。



牧十一尐


曹操(155——220)

政治家。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他父親夏侯嵩是漢桓帝時大宦官曹騰的養子,隨曹騰改姓了曹。

曹操從小就很聰明機智,善於隨機應變。名士許劭評價他說:“你在治世時,會成為能幹的大臣;在亂世裡,會成為奸雄。”

黃巾起義後,曹操建立了自已的軍事集團,由於他能審時度勢,又廣泛地招納人才,所以勢力發展十分迅速。他又聽從謀士的建議,於公元196年迎漢獻帝入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同時,他又大力發展生產,經濟實力也大大增強。隨後,他陸續吞併黃河以南的各個軍閥,成為北方唯一能與袁紹抗衡的軍事集團。

公元200年,袁紹進攻曹操。但曹操以聲東擊西的戰術調開袁紹主力,破壞了袁軍的後備,導致袁軍軍心大亂,於是在官渡一戰,曹操大獲全勝。官渡之戰成為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隨後,曹操又逐漸清除袁氏集團的殘餘勢力,基本上統一了北方,為其與孫、劉集團爭雄對峙提供了有利條件。

在東漢末年這個戰亂的時期,曹操以其機變的權術、過人的膽識及叱吒風雲之勢被稱為“亂世梟雄”。


文藻巧翁


在《三國演義》中,爭議最大的莫過於曹操了,相較於其他人來說,曹操這個人物是極其複雜的。

魏種背叛曹操時,曹操可以赦免他。儘管關羽是劉備的結義兄弟,並明確表示不會投入曹操麾下,但曹操依然贈袍賜金,哪怕關羽過關時殺了自己手下的愛將,曹操也大度的給送過去通關令牌。然而,德才兼備的崔琰因為在曹操稱帝這個事上多說了幾嘴,就被曹操下令處死。荀彧可以說是曹操手下一枚能臣了,可就是因為他反對曹操受魏公,過往的一切功勞被盡數抹去,二人從此決裂。

曹操年少時,不畏權貴,獨身一身便去行刺董卓。曹操掌權時,唯才是舉,賞罰分明。然而,曹操也有抹不掉的黑點。好色,霸佔臣婦,殘忍,坑殺降卒,屠城。曹操一生沒有登基,但卻對皇帝多番侮辱。曹操總是能給我們驚喜,當你認為他會這樣做時,他偏偏就不那樣做。善良又殘忍,重情又寡情。曹操的性格如此多變,但就一點可以肯定,曹操的氣度在三國裡覺得是數一數二。打了敗仗可以一笑置之,打了勝仗也不驕不餒,我敢做的事我就敢當,這是何等的胸襟與氣魄。

如果說英雄是以光明正大的磊落手段取得勝利,且為了天下人願犧牲自己。那麼奸雄就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奸”曹操可當之,“雄”曹操亦可當之。





錢途無限極


在《三國演義》中,爭議最大的莫過於曹操了,相較於其他人來說,曹操這個人物是極其複雜的。

魏種背叛曹操時,曹操可以赦免他。儘管關羽是劉備的結義兄弟,並明確表示不會投入曹操麾下,但曹操依然贈袍賜金,哪怕關羽過關時殺了自己手下的愛將,曹操也大度的給送過去通關令牌。然而,德才兼備的崔琰因為在曹操稱帝這個事上多說了幾嘴,就被曹操下令處死。荀彧可以說是曹操手下一枚能臣了,可就是因為他反對曹操受魏公,過往的一切功勞被盡數抹去,二人從此決裂。

曹操年少時,不畏權貴,獨身一身便去行刺董卓。曹操掌權時,唯才是舉,賞罰分明。然而,曹操也有抹不掉的黑點。好色,霸佔臣婦,殘忍,坑殺降卒,屠城。曹操一生沒有登基,但卻對皇帝多番侮辱。曹操總是能給我們驚喜,當你認為他會這樣做時,他偏偏就不那樣做。善良又殘忍,重情又寡情。曹操的性格如此多變,但就一點可以肯定,曹操的氣度在三國裡覺得是數一數二。打了敗仗可以一笑置之,打了勝仗也不驕不餒,我敢做的事我就敢當,這是何等的胸襟與氣魄。

如果說英雄是以光明正大的磊落手段取得勝利,且為了天下人願犧牲自己。那麼奸雄就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奸”曹操可當之,“雄”曹操亦可當之。


蒙森的生活記


曹操是不是奸雄這個問題,這應該是沒有爭議的,我們當代人都稱他是”亂世之奸雄”。為啥沒有這麼評價別的歷史人物而偏偏是曹操?

注意哈,我這裡所說的“亂世之奸雄”並沒有貶意,因為曹操這個人物嘛,雖然說後世的評價褒貶不一,但是他的雄才大略是無可否認的。

而且,有一個不能否認的事實就是,喜歡曹操的人要遠比不喜歡的人多。且聽我說道說道:

先聽聽官方是咋說曹操的吧(這裡的官方就是指幾乎我們都知道的那種大眾說法)――曹操,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曹魏政權奠基人。

這讓人聽著就感覺很厲害,政治軍事文學書法家,這不是全能麼?讀過三國就會知道,人家說的並沒有錯。人家曹操確實堪稱全能(當然,除了武功不太高哈……),讀三國前傾向劉備,讀三國後喜歡曹操,這是很多人都會有的心裡變化。為啥呢?因為曹操的人格魅力比劉備要大得多。大在哪裡呢?

  • 性格上不懼世俗,豪放不羈。在錯殺了呂伯奢的家人後,換作旁人肯定會愧疚的要命,而曹操卻為了斬草除根把明知無辜的呂伯奢給殺了。面對陳宮責問,曹操說出了那句聞名天下的話“寧教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其實史上說的是“寧教我負人,休教人負我”
  • 曹操用兵如神。相信很多人看三國紛爭史會有一種感覺――喜歡看曹操帶兵打仗而不是劉備孫權,看曹操帶兵有一種放心的感覺,這種感覺當然不是憑空出現的,因為曹操確實擅長帶兵打仗。出現這種感覺時,讀者其實已經開始喜歡曹操了,所以才會對他表示放心,否則應該是擔心曹操輸不了才對呢。
  • 曹操善用人,愛惜人才。關羽當年被曹操逮住的時候,關羽說要他投降的條件是之一就是以後如果知道劉備在哪就要馬上去繼續追隨劉備,而曹操即沒有殺他也沒有為難他,反而好吃好喝美女伺候著,還把名貴的赤兔馬送給了他,卻換來了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報答。典韋為保護曹操戰死的時候,那時候曹操一個兒子和一個侄子也戰死了,曹操卻只哭典韋。用人是曹操的一大擅長,惜英雄更是曹操的一大特點
  • 曹操有好文采。現在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句像“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東臨碣石,以觀滄海”,“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等(在這就不一一例舉了,確實是很多)。而且平心而論,曹操寫的詩詞確實是非常好,讓人感覺非常豪氣,好像瞬間能把人帶入詩詞意境中。不似有的人,明明肚裡沒二兩墨水確愛充文人,曹操是那種
    腹有詩書氣自華的。

曹操對當時的“正統王朝”漢朝而言當然是奸雄,對那些死忠與漢朝而不願意順天命的人而言當然是奸雄,但這並不影響現代人喜歡曹操,這完全是他自身魅力所致。

聽完編者的看法,是不是瞬間覺得曹操的魅力很大?我們的開國領袖毛主席對曹操其實也有很高的評價。曹操有“東臨碣石”,毛澤東有“東臨碣石有遺篇”。曹操有“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毛澤東有“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這,無疑也是毛澤東對曹操的一縷思緒。


觀今昔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曹操最出名的一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

這就是曹操最能突出自己野心的一面,他可以錯,但是他的部下不能錯,有句歇後語就就曹操殺呂伯奢——將錯就錯。為得天下,挾天子以令諸侯,此為孟得之雄才大略之體現,他不急於求成,知道韜光養晦,不掙一時之得,深謀遠慮,可是智者千濾必有一失,他的多疑之心無意是他吃敗仗之原因。

他的野心亦能體現在他的生性殘忍,為報父仇,攻城屠殺百姓數萬,無辜的殘骸把汜水都堵的水洩不通。

可是他的雄才大略依然為我們至盡傳誦。

曹操是中國百姓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歷史人物。千百年來對曹操的評價褒貶不一,譽之者為為命世英雄、毀之者稱其為逆賊奸臣。曹操有統一北方的歷史功績,這是無法泯滅的歷史事實。在北方統一的戰爭中,曹操發揮了傑出的才幹,官渡之戰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說曹操是軍事家,這點我很同意。有的學者認為曹操是個詩人,我也贊同。因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樣的詩句不是一般文人所能達到的文學意境。

不管他人如何評價,正確的閱讀史書,三國志等等,每個人或許評價不同,但是在當時的年代,我們不得不承認,曹操是百年難出的一代梟雄,三國鼎立時期,單看劉備孫權智能謀略的,並沒有人超過曹操


邸家姑娘


《三國》中我還是比較喜歡曹操的,他能文能武,是個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說他是奸臣奸雄,只不過各人評價他的立場、角度不同而已。尤其在三國那個亂世,想要生存並出人頭地,想要一統天下,沒有點頭腦沒有點計謀,你只能是別人砧板上的肉。三國裡那些有頭有臉的人物,誰不奸詐?“時勢造英雄”,所以曹操是那個時代的英雄,一代梟雄!唯一遺憾的是,就是疑心病太重。(他頭疼病犯了,華佗想給他開顱醫治,他懷疑華佗想害他。殺了華佗,還毀了華佗許多醫學著作,真是太不應該了。)

不管怎樣,我還是挺安徽老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