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历史上的曹操真的是一个奸雄吗?如何评价他呢?

偉大的時代


历史上的曹操雄才大略,文武双全,自从消灭了袁绍,天下再无对手。蜀国和东吴偏安一隅,不值一提。

魏武帝曹操的政治才能主要体现在“挟天子以令诸侯”,不知比袁绍高明多少。

曹操的军事才能主要体现在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战役的典型。

曹操用人不拘一格,礼贤下士,手下人才济济,人才梯队完善。纵观三国,人才最多的就属曹魏了。陈琳,郭嘉,司马懿等名士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

曹操文采出众,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观沧海》大气雄浑,文字优美,朗朗上口,他还有很多值得推崇的作品值得我们一读。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政治家,他为稳定中原,恢复经济,人口增加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闻于天下


不要被三国演义的价值观带偏

曹操只是一个被天下大势裹携,最后成功抓住时代脉搏的伟大政治家

政治上的作为,没有单纯的好坏之分

他少年青年时也曾江湖任侠,忧心政事(见刺杀董卓),如果不是天下分裂,他大概也会和传统的士大夫一样,为官一生,直到终老

陈寿在《三国志》中对曹操的评价为:

“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 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这是太祖对曹操的评价:

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

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

能在英才辈出、世道险恶的东汉末年统一北方大部分地区,让北方地区人民免于受游牧民族的侵扰掠夺,本身就是极大的功绩了。

三国时期,汉朝气数已尽

大汉皇叔蜀国刘备称帝,江东碧眼儿吴国孙权称帝,唯独他没有称帝,直至去世。


历史交流小达人


说起曹操,相信大家对他印象最为深刻有两个:一个是他跑得快,“说曹操,曹操就到”;一个是他阴险狡诈,是最著名的“白脸大奸臣”。

说起来,曹操当年也是蛮忠诚的,他是怎们沦为大奸臣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

曹操的“奸”

曹操的“奸”是跑不掉的,史书上有很多这样的记载。

第一个例子是曹操坑害自己的叔父。曹操年轻时放荡不羁、游侠任性,(而且真的有些本事,曾经潜入宦官张让家,被张让发觉后,手舞著戟越墙逃出,全身而退。)真的不是什么“好孩子”。他叔父看不过去,经常跟他爸打小报告。

曹操很担心,就想了个鬼点子。有一次见到叔父,曹操突然眼歪嘴斜,倒在地上。叔父问他怎么了,曹操说:“不好,我羊角风发作了。”

他叔父吓了一跳,赶紧去告诉他爸。他爸来了一看,曹操正好好的站着,一点事儿都没有。他爸就问:“叔父不是说你羊角风吗,怎么回事?”

曹操说:“我没有得羊角风啊,可能是因为叔父讨厌我,所以才经常说我坏话吧。”从此他爹再不信他叔父的“小报告”了。

第二个例子是曹操跟袁绍合伙抢人家新娘。一次,有一村里举行婚礼,这两个恶少跑去捣乱,席上大喊“有贼”,然后趁着大家慌乱之际掳走了新娘。主人见新娘不见了,知道中计,赶紧追赶。

两人慌不择路,结果袁绍跌进了灌木丛,卡到里面出不来了。这时,曹操又来了鬼点子,他指着袁绍所在的灌木丛大喊一声“贼在这儿呢!”袁绍也是吓破了胆,愣是从灌木丛里爬出来了。

第三个例子是《三国演义》里。赤壁之战后,曹操痛哭郭嘉。毛宗岗的点评是:

曹操前哭典韦而后哭郭嘉,哭虽同,而所以哭则异;

哭典韦之哭所以感众将土也,哭郭嘉之哭所以愧众谋士也。

这样的奸雄,实在“奸”的可爱。

《三国演义》是小说,不足为凭,前两个事例确实能反映出曹操儿时的顽劣。对此,曹操自己也明白,他在《善哉行》里写道:

曹操的“雄”

前面讲到,曹操小时候确实十分顽劣,干过不少出格的事。但这些事只能称之为“恶作剧”,并不能证明曹操“奸”,反而表明曹操从小就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

一个人是“忠”是“奸”,要看他在大是大非面前是如何抉择的,而不是看他的细枝末节。在这方面,古人其实有清醒的认识,从时人对曹操的评价就可以看出。

乔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南阳何颙评价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南阳的许劭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此据《后汉书·许劭传》)

而《三国志》的评价则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被《三国演义》改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

在国家动荡不安之际,曹操充分显示了自己的担当精神和理政才能:

熹平三年(174年),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京都洛阳为郎。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洛阳为东汉都城,是皇亲贵戚聚居之地,很难治理。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蹇图用五色棒处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皇甫嵩等人合军进攻颍川的黄巾军,结果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随之迁为济南相。济南相任内,曹操治事如初。济南国(今山东济南一带)有县十余个,各县长吏多依附贵势,贪赃枉法,无所顾忌。曹操之前历任国相皆置之不问。曹操到职,大力整饬,一下奏免十分之八的长吏,济南震动,贪官污吏纷纷逃窜。“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曹操一出手就显示了自己的非常治理才能,后来领兵起义,逐步统一北方,更看出才能的全面和非凡。就连曹操后来的强大对手,诸葛亮也对他赞不绝口:“曹操智计, 殊绝于人, 其用兵也, 仿佛孙、 吴。”(《后出师表》)

至于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则主要是政治对手的攻击了,就像国民党当年骂共产党“穷凶极恶”、“惨无人道”一样。不能说没有这样的成分,但实际作用并不大。

当时诸侯割据,不管是张绣、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公孙瓒、高干,还是刘备、孙策、孙权,哪一个会被要挟而听令于他?袁绍想另立刘虞为帝,袁术则干脆自己称帝,真的没人把汉献帝当回事。

说起来,还是曹操实在些,他在文章中表露心迹: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

……

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縢》之书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让县自明本志令》)

曹操解释说,他并非不想把权力还给汉献帝,关键是汉献帝管理不了这些虎狼之师,势必又回到原来的混乱局面,而且曹操家族肯定遭到覆灭。

作为一个出色的政治家,曹操的头脑清醒无比;而作为一个顺应时代的英雄,他绝不会为了皇帝一家的兴替,而置天下百姓的幸福安康于不顾。曹操不是这样的人,文天祥、于谦也不是这样的人,他们都是了不起的英雄。

在曹操的诗文里,有很多咏怀百姓疾苦的诗句,感人至深。在其代表作《蒿里行》里,就有这样的诗句: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抑制豪强,发展生产,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为人民做了不少好事。在宋朝之前,诗词文章大部分都是称赞曹操的。唐太宗甚至还专门为他写过祭文,其中有这样的话:

昔汉室三分,群雄并立。夫民离政乱,安之者哲人;德丧时危,定之者贤辅。伊尹之匡殷室,王道昏而复明;霍光之佐汉朝,皇纲否而还泰。立忠履节,爰在於斯。帝以雄武之姿,常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乎往代。

评价相当之高!

再比如李白的《赤壁歌送别》: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既然称呼曹操为曹公,就不是贬义。能看出整个唐朝,及唐朝以前,对曹操是很推许的。


毛毛之心


曹操,字孟德,俗称曹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成就了乱世奸雄之名号。史书评价其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等等。说到对他的评论,有褒有贬,有好有坏,但是话说回来,世间事皆人人事,人人事皆世间事,在任何环境中人们都只能顺势而为,而曹操所做的一切也只不过是时代推进的产物而已。只能说世说由人,功过也不由己。但是可以想象的是,如果我们身处那样的时代或者环境,后人口中这样的曹操,我们会追随么?曹操身边的文臣武将不少吧,为什么大多数都是一路追随?反观吕布,结局如何?所以很多事情值得我们去深思……此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谢谢。



牧十一尐


曹操(155——220)

政治家。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他父亲夏侯嵩是汉桓帝时大宦官曹腾的养子,隨曹腾改姓了曹。

曹操从小就很聪明机智,善于随机应变。名士许劭评价他说:“你在治世时,会成为能干的大臣;在乱世里,会成为奸雄。”

黄巾起义后,曹操建立了自已的军事集团,由于他能审时度势,又广泛地招纳人才,所以势力发展十分迅速。他又听从谋士的建议,于公元196年迎汉献帝入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同时,他又大力发展生产,经济实力也大大增强。随后,他陆续吞并黄河以南的各个军阀,成为北方唯一能与袁绍抗衡的军事集团。

公元200年,袁绍进攻曹操。但曹操以声东击西的战术调开袁绍主力,破坏了袁军的后备,导致袁军军心大乱,于是在官渡一战,曹操大获全胜。官渡之战成为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随后,曹操又逐渐清除袁氏集团的残余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为其与孙、刘集团争雄对峙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东汉末年这个战乱的时期,曹操以其机变的权术、过人的胆识及叱咤风云之势被称为“乱世枭雄”。


文藻巧翁


在《三国演义》中,争议最大的莫过于曹操了,相较于其他人来说,曹操这个人物是极其复杂的。

魏种背叛曹操时,曹操可以赦免他。尽管关羽是刘备的结义兄弟,并明确表示不会投入曹操麾下,但曹操依然赠袍赐金,哪怕关羽过关时杀了自己手下的爱将,曹操也大度的给送过去通关令牌。然而,德才兼备的崔琰因为在曹操称帝这个事上多说了几嘴,就被曹操下令处死。荀彧可以说是曹操手下一枚能臣了,可就是因为他反对曹操受魏公,过往的一切功劳被尽数抹去,二人从此决裂。

曹操年少时,不畏权贵,独身一身便去行刺董卓。曹操掌权时,唯才是举,赏罚分明。然而,曹操也有抹不掉的黑点。好色,霸占臣妇,残忍,坑杀降卒,屠城。曹操一生没有登基,但却对皇帝多番侮辱。曹操总是能给我们惊喜,当你认为他会这样做时,他偏偏就不那样做。善良又残忍,重情又寡情。曹操的性格如此多变,但就一点可以肯定,曹操的气度在三国里觉得是数一数二。打了败仗可以一笑置之,打了胜仗也不骄不馁,我敢做的事我就敢当,这是何等的胸襟与气魄。

如果说英雄是以光明正大的磊落手段取得胜利,且为了天下人愿牺牲自己。那么奸雄就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奸”曹操可当之,“雄”曹操亦可当之。





钱途无限极


在《三国演义》中,争议最大的莫过于曹操了,相较于其他人来说,曹操这个人物是极其复杂的。

魏种背叛曹操时,曹操可以赦免他。尽管关羽是刘备的结义兄弟,并明确表示不会投入曹操麾下,但曹操依然赠袍赐金,哪怕关羽过关时杀了自己手下的爱将,曹操也大度的给送过去通关令牌。然而,德才兼备的崔琰因为在曹操称帝这个事上多说了几嘴,就被曹操下令处死。荀彧可以说是曹操手下一枚能臣了,可就是因为他反对曹操受魏公,过往的一切功劳被尽数抹去,二人从此决裂。

曹操年少时,不畏权贵,独身一身便去行刺董卓。曹操掌权时,唯才是举,赏罚分明。然而,曹操也有抹不掉的黑点。好色,霸占臣妇,残忍,坑杀降卒,屠城。曹操一生没有登基,但却对皇帝多番侮辱。曹操总是能给我们惊喜,当你认为他会这样做时,他偏偏就不那样做。善良又残忍,重情又寡情。曹操的性格如此多变,但就一点可以肯定,曹操的气度在三国里觉得是数一数二。打了败仗可以一笑置之,打了胜仗也不骄不馁,我敢做的事我就敢当,这是何等的胸襟与气魄。

如果说英雄是以光明正大的磊落手段取得胜利,且为了天下人愿牺牲自己。那么奸雄就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奸”曹操可当之,“雄”曹操亦可当之。


蒙森的生活记


曹操是不是奸雄这个问题,这应该是没有争议的,我们当代人都称他是”乱世之奸雄”。为啥没有这么评价别的历史人物而偏偏是曹操?

注意哈,我这里所说的“乱世之奸雄”并没有贬意,因为曹操这个人物嘛,虽然说后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他的雄才大略是无可否认的。

而且,有一个不能否认的事实就是,喜欢曹操的人要远比不喜欢的人多。且听我说道说道:

先听听官方是咋说曹操的吧(这里的官方就是指几乎我们都知道的那种大众说法)――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魏政权奠基人。

这让人听着就感觉很厉害,政治军事文学书法家,这不是全能么?读过三国就会知道,人家说的并没有错。人家曹操确实堪称全能(当然,除了武功不太高哈……),读三国前倾向刘备,读三国后喜欢曹操,这是很多人都会有的心里变化。为啥呢?因为曹操的人格魅力比刘备要大得多。大在哪里呢?

  • 性格上不惧世俗,豪放不羁。在错杀了吕伯奢的家人后,换作旁人肯定会愧疚的要命,而曹操却为了斩草除根把明知无辜的吕伯奢给杀了。面对陈宫责问,曹操说出了那句闻名天下的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其实史上说的是“宁教我负人,休教人负我”
  • 曹操用兵如神。相信很多人看三国纷争史会有一种感觉――喜欢看曹操带兵打仗而不是刘备孙权,看曹操带兵有一种放心的感觉,这种感觉当然不是凭空出现的,因为曹操确实擅长带兵打仗。出现这种感觉时,读者其实已经开始喜欢曹操了,所以才会对他表示放心,否则应该是担心曹操输不了才对呢。
  • 曹操善用人,爱惜人才。关羽当年被曹操逮住的时候,关羽说要他投降的条件是之一就是以后如果知道刘备在哪就要马上去继续追随刘备,而曹操即没有杀他也没有为难他,反而好吃好喝美女伺候着,还把名贵的赤兔马送给了他,却换来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报答。典韦为保护曹操战死的时候,那时候曹操一个儿子和一个侄子也战死了,曹操却只哭典韦。用人是曹操的一大擅长,惜英雄更是曹操的一大特点
  • 曹操有好文采。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句像“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等(在这就不一一例举了,确实是很多)。而且平心而论,曹操写的诗词确实是非常好,让人感觉非常豪气,好像瞬间能把人带入诗词意境中。不似有的人,明明肚里没二两墨水确爱充文人,曹操是那种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

曹操对当时的“正统王朝”汉朝而言当然是奸雄,对那些死忠与汉朝而不愿意顺天命的人而言当然是奸雄,但这并不影响现代人喜欢曹操,这完全是他自身魅力所致。

听完编者的看法,是不是瞬间觉得曹操的魅力很大?我们的开国领袖毛主席对曹操其实也有很高的评价。曹操有“东临碣石”,毛泽东有“东临碣石有遗篇”。曹操有“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毛泽东有“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这,无疑也是毛泽东对曹操的一缕思绪。


观今昔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最出名的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这就是曹操最能突出自己野心的一面,他可以错,但是他的部下不能错,有句歇后语就就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为得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此为孟得之雄才大略之体现,他不急于求成,知道韬光养晦,不挣一时之得,深谋远虑,可是智者千滤必有一失,他的多疑之心无意是他吃败仗之原因。

他的野心亦能体现在他的生性残忍,为报父仇,攻城屠杀百姓数万,无辜的残骸把汜水都堵的水泄不通。

可是他的雄才大略依然为我们至尽传诵。

曹操是中国百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千百年来对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誉之者为为命世英雄、毁之者称其为逆贼奸臣。曹操有统一北方的历史功绩,这是无法泯灭的历史事实。在北方统一的战争中,曹操发挥了杰出的才干,官渡之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说曹操是军事家,这点我很同意。有的学者认为曹操是个诗人,我也赞同。因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样的诗句不是一般文人所能达到的文学意境。

不管他人如何评价,正确的阅读史书,三国志等等,每个人或许评价不同,但是在当时的年代,我们不得不承认,曹操是百年难出的一代枭雄,三国鼎立时期,单看刘备孙权智能谋略的,并没有人超过曹操


邸家姑娘


《三国》中我还是比较喜欢曹操的,他能文能武,是个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说他是奸臣奸雄,只不过各人评价他的立场、角度不同而已。尤其在三国那个乱世,想要生存并出人头地,想要一统天下,没有点头脑没有点计谋,你只能是别人砧板上的肉。三国里那些有头有脸的人物,谁不奸诈?“时势造英雄”,所以曹操是那个时代的英雄,一代枭雄!唯一遗憾的是,就是疑心病太重。(他头疼病犯了,华佗想给他开颅医治,他怀疑华佗想害他。杀了华佗,还毁了华佗许多医学著作,真是太不应该了。)

不管怎样,我还是挺安徽老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