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創獨家。點擊右上角“關注”,分享更多親子教育好文】
01
我的很多辣媽朋友都跟我抱怨,說:“自從有了娃之後,家裡全是娃的東西,特別是各種各樣的玩具。”
前天陪表嫂逛街,小侄女哭著鬧著要買一個芭比娃娃,可是家裡已經有無數個類似的娃娃,但是還是想買。
表嫂說不許買,她就坐在地上哭鬧,最後還打滾。
最後,表嫂還是沒有忍住,把小侄女想要的芭比娃娃買下來了。
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我的辣媽朋友會抱怨孩子的玩具太多,原因是受不了孩子的哭鬧,在“愛妥協之下”才買的,可見這種情況十分普遍。
可是,這種妥協真的好嗎?
心理教授李玫瑾說過:“父母在孩子3歲前主要實施情感撫養,4-6歲實施性格撫養,要學會在孩子6歲前對其說‘不’。”
在培養孩子性格的過程中,父母要剋制其任性、防止其壓抑、抵制其衝動、避免其自私和嬌氣。
小侄女今年五歲了,因為是幼女,所以表哥和表嫂對她百般疼愛,經常無條件滿足她的一些不合理要求。
比如,小女兒從小就不愛吃素,總是大口大口地吃肉,現在才五歲,體重就接近40公斤,按照這樣的體重發展下去,她很容易因為肥胖而不自信。
可是,每次跟小侄女談判的時候,她總是會贏,表哥表嫂多說幾次,她就會以吃飽了為理由拒絕吃青菜,或者就直接哭著說不想吃青菜。
她甚至還說:“因為爸爸小時候給我吃的第一口飯是牛肉,所以我不愛吃青菜都是有原因的。”
然後,大家都在歡笑聲中停止了對她的要求,她又贏了。
孩子是天生的談判專家,這種孩子們屢戰屢勝的場面是不是十分熟悉呢?
可是,對孩子說不,是他們成長道路上很重要的一課,而且這個“不”字要在6歲之前說,因為這樣可以達到控制任性的效果,有助於孩子性格的養成。
心理學研究表明:
孩子3歲之前的哭鬧和要求是不帶有目的性的,因為他們很無助,只能依靠父母;可是4歲之後,他們的要求開始變得有目的性。
他們會因為想得到某物而跟你哭鬧,開始學會用愛來威脅父母。
所以,6歲之前說“不”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訓練,這個時候,刻意地對孩子做“說不”的訓練有助於他們養成完整的性格。
02
“當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時,一定要對他說不,不要隨便滿足他的要求。”
一是,讓孩子學會剋制,明白交流有用;二是,避免孩子進入青春期的時候跟你無話可說,減少代溝,和孩子的關係更和諧。
如果發生這樣的事情,父母可以這麼處理:
首先,安全第一。當孩子哭鬧的時候,父母要把小孩抱到一個安全的地方,例如臥室。
父母可以用四個“不要”的方法對他們進行“說不”的訓練。
不要罵他,因為父母的責罵很容易給孩子留下不好的觀念,不好的觀念形成了就會有副作用。
不要打他,打孩子不利於公平教育。
不要說教,因為孩子在鬧的時候,跟他們有過多的交流容易讓孩子覺得他們有機可乘,通常會越說教越容易鬧。
不要走開,因為孩子哭鬧是鬧給你看的,所以父母一定要看著他鬧,訓練也是一種陪伴。
四個“不要”的方法,其實是在向孩子傳遞一個信息:如果你的要求不合理,我是不會滿足你,也不會跟你鬧。
在訓練的過程中,父母也要把握一個度:不要讓孩子覺得你不愛他了,很多父母因為訓練過度而與孩子產生隔閡。
兒童心理學家的建議是:父母可以等到孩子哭鬧到精疲力竭的時候,給孩子洗洗臉。
此時,父母還是不能心軟,而是應該問孩子:“還想哭鬧嗎?如果還想的話,可以繼續鬧。”
通過這樣的一次深刻的訓練,孩子就會明白,鬧是沒有用的,要學會講道理。
等孩子停止哭鬧了,父母這個時候要做的就是,不要讓孩子太壓抑。
這時候,父母應該跟他溝通,告訴他們:“以後要好好說,如果能說服我,而且要求合理,會考慮滿足你的要求。”
這其實是在給孩子留一條路,也是一種鼓勵孩子跟你交流的好方法。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明白交流有用,同時讓他們明白不是所有的要求都會被滿足。
說“不”的訓練可以達到兩個效果:
孩子的很多心理問題都源於12歲之前父母對子女的撫養方式,作為父母最不能錯過的是孩子心理教育的最佳時點。
若等到12-14歲之後的青春期再說“不”,他就可能用過激方式回應你,因為他們有能力去反駁父母無限制的愛了。
之前《今日說法》有一個報道讓人揪心,一個12歲的孩子因為被父母拒絕上網,而跳樓自殺,讓人唏噓不已。
湖南元江中學的尖子生因為與班主任討論功課的時候意見不合,而用刀捅死自己的班主任。
我們還經常從新聞上看到一些大學生因為失戀跳樓,因為論文答辯不通過而自殺;一些年輕人因為工作不順心而結束生命,這樣的悲劇每天都在上演。
請記住6歲前一定要學會對孩子說“不”,訓練他們剋制任性和受挫能力。
03
當孩子願意交流的時候,父母也要注意交流的方法,遵守三比一的原則,意思就是在孩子提出三次要求後,可以考慮滿足他們一次。
這種交流方法,還可以達到訓練孩子的自我剋制的能力。
有一個方法很管用,可以考驗孩子在父母不在身邊時的剋制能力,具體的做法如下:
很多小孩都有自己喜歡的零食,例如巧克力。開始的時候,父母可以嘗試三天給他們一份巧克力。
連續半個月後,可以對孩子提出這樣的要求:
如果他們可以堅持三天不吃掉今天的巧克力,三天後,可以額外獎勵他三份;如果吃掉了今天的巧克力,那麼三天之後一份巧克力都沒有。
一個懂得等待的人,他們更加堅信自己的追求,不容易被誘惑,同時也是訓練孩子耐心的好辦法,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明白等待的意義。
父母不能做兒女24小時的保鏢,這個訓練還可以訓練孩子在獨自面對誘惑時的剋制力。
經不起誘惑的人,很容易掉入“貪婪”的陷阱,沒有等待的耐心,很容易始亂終棄。
之前,看過一則新聞,讓人毛骨悚然。
小男孩,今年14歲,是某市重點中學的學生,跟平常一樣,週五放學後在校門口等家人過去接他。
就在他剛出校門口的時候,有兩個男人走到他面前求助,說:“小帥哥,我們想去這個地方,請問怎麼走?”
小男孩,知道男人所說的地址,而且離學校門很近,就熱心地給他們指路了。
可是,那兩個男人還說:“我們剛到這個地方,不太熟悉,你能帶一下路嗎?我們的車就在路邊。”
小男孩猶豫地說:“不行,我要等我爸爸過來接我。”
那兩個男人,繼續說:“小帥哥,能不能幫一下忙?這個不耽誤你的時間的。”
小男孩還是猶豫。
隨後,有一個男人說:“小帥哥,我們真的去這個地方有急事,要不,我給你100塊吧,你上車帶我們去吧。”
說完,把錢遞到他手上。
此刻,小男孩的心理防線完全被攻破了,跟著兩個男人上了車。
幸運的是,他上車的那一刻,爸爸剛好趕到,看他上了陌生人的車就立馬叫住,可是那兩個男人急忙地把他推上車,匆匆忙忙地開車走。
小男孩的爸爸立馬拍下對方的車牌,報警,然後自己也開車追上 ……
通過兩個小時的追擊,加上警方的追擊,終於把那輛車攔截下來了。
那兩個男人,加上一名同夥當場被抓獲,小男孩全身發抖,哭的稀里嘩啦。
後來,通過警方的調查,那幾個男人是做器官販賣的,經常瞄準一些中學生下手,通常用錢或者物質的好處利誘,據不完全數據顯示:每年這樣被騙的學生不下於五萬人。
如果不是小男孩的父親及時趕到,並且報警,後果真的不堪設想。
生活很美好,但社會上總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風險,父母不可能一輩子陪護孩子,而能做的就是教會他們如何堅守自己的底線,不要輕易被誘惑。
如果你的孩子過了3歲,正在慢慢地成長,請記得不要心軟,請抽出寶貴的時間為他們做一次深刻的說“不”訓練吧。
十年二十年之後,你和你的孩子都會感謝你的。
願每一個孩子都可以健康快樂地成長。
作者簡介:拉小姐,富書籤約作者,愛讀書,愛寫作,愛折騰,用走心的文字記錄生活的每一個點滴,立志在文字的漫漫旅途中,生根,成長,簡書@拉小姐。本文首發爸媽內參(ID:shenduwenhua)
閱讀更多 爸媽精讀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