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粮食保护价降了,种粮大户们该怎样应对?

登西麦瑞


为什么下调最低收购价?

农业部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进行粮食种植的人群,60%是零散农户,还有40%从属于新型经营主体(包括家庭农场、合作社等)

下调最低收购价,主要是为了改革粮食价格机制,促进水稻、小麦种植结构的调整,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出发点是保护农民利益。

2018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每50公斤120元、126元和130元,比2017年分别下调10元、10元和20元。

2018年小麦最低收购价为每公斤115元,相比2017年最低收购价下调3元。

2018年的定价是综合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产业发展状况等多方面因素而定的。

同时,粮食最低收购价出台,并不一定表示农户会减少每亩200元的净利润,而是价补分离,新的粮食补贴政策将在未来几个月内陆续出台。

种植大户如何应对收购价下调?

种植大户关心的不是最低收购价的下调,而是未来粮食价格的走向和补贴政策。随着粮食最低收购价的下调,预示着粮食价格更市场化,粮食价格两极分化,优质优价,低质低价,所以种植大户着重关注市场上的优质品种及价格。

实行价补分离政策,加大对规模种植户的直接补贴。对于种粮大户未来更应该关注如何获取规模种植补贴。

其实很多种粮大户,他们早两年就已经察觉到收购价要降低的趋势,因此积极寻求绿色农产品认证,加强种植管理,也是以提升品质来不变应万变。因为每年都会对市场需求有一个预判,然后及时调整生产方式。再加上有技术优势,他们主要以优质小麦、优质水稻占领市场,因此小麦、水稻价格下调对于他们几乎没有影响。

更多农业知识,欢迎关注【云众地】。云众地服务宗旨:一个有态度、专注农业种植技术的农业自媒体,帮助农民科普种植技术知识,解决农民的难题。谢谢!


云众地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2017年的全国粮食总产量为61791万吨(12358亿斤),比2016年增加166万吨(33亿斤),增长0.3%。

每年产量的上升必然符合一个道理,供大于求就会降价。也许正是这个道理,国家下调了2018年的收购价格。

具体价格如下:

2018年小麦最低收购价为每公斤115元,相比2017年最低收购价下调3元。

2018年经国务院批准,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的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每50公斤120元、126元和130元,比2017年分别下调10元、10元和20元。这是自2006年我国施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以来,首次下调价格。

有人说种植成本在不断的上升,粮食价格却在下降,这种情况是在逼迫农民放弃种地转行。这种说法不完全对。

国家公布粮食的收购价,其实是一种根据大数据进行的宏观调控,每个数据都是有根有据的,收购价的下降是根据市场需求和产量库存情况合理的给出指导意见。农民可以根据指导价合理优化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对效益比较差的,要适当调减面积。我们应该正确的考虑国家粮价调整政策,做到盯着市场种、跟着需求走,这样的话才能最小程度的减少损失。

对于重粮大户来说更应该重视政策,重视市场。种粮大户在粮食市场摸爬滚打这么多年,都拥有自己的经验,肯定能很好的把控市场,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种植成本的提高

关于种植成本的提高,这个是显而易见的问题,但也不是不能解决。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是人,农民朋友们可以留意关于农业的高科技产品,提高种植、管理、收割、储存、销售等各方面的效率,效率的提高自然会提升利益空间。

综上所述,上有天,下有地。粮食是生存大计,每一个政策都是良性指导,对于粮食收购价的下降,不必担心,市场规律而已。

如果讲的还行,记得点赞和关注哦。我是小张,一个专注讲述三农文化的美男子。


三农文化


这些年经常去调研粮食生产情况,和农民、种粮大户都有很多交流。实事求是的说,这几年种粮的农户受到的损失太大了。粮食价格下跌,天气不好使得粮食减产减质,更是影响了收益。辛辛苦苦拼搏一年,甚至还亏损了不少。有几个情况说种粮大户的:

1.投入大,机械要买,场地要建,租地费用也高,规模大的大户还要长期雇人,农忙再多雇工。

2.补贴少了。有的地方大户反映,以前给的种粮大户补贴,这两年也没有了。本来种粮就不挣钱,又少了补贴,压力更大。

3.靠天吃饭,但天气总是不帮忙。大户租地,靠的就是产量有保证,品质有保证才能卖个好价钱。但是,这几年的天气很反常,比如2017年秋收的时候,华北持续连阴雨,玉米、花生都霉变超标了,有的农户亏的一塌糊涂。还有2016年的小麦收获期,赤霉病,连阴雨,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几个省的小麦不完善粒超标,有的地方小麦价格只有7毛8毛,还不好卖。

2018年,国家把小麦的最低收购价下调了3分,到1.15元;稻谷的最低收购价下调幅度更大,粳稻下调2毛到1.3元,早籼稻下调1毛到1.2元,中晚籼稻下调1毛到1.26元。

粮食价格下调了,农资价格比如化肥农药种子还有石油等甚至还涨价了,对种粮大户的收益影响更大,我了解的,已经有不少种粮大户提前结束了包地合同,不再种地了。但坚持下来的应该怎么办呢?

我想,这也是他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结合调研了解的情况,提几个案例供农民朋友参考:

1.种粮大户的土地范围大,集中度高,管理水平高,有不少和种子公司签约订单,以高于市场价格收购,高多少需要商谈,小麦为例,有高于市场价每斤1-2毛。

2.种植优质粮食品种,和大型加工企业对接,签订订单。

3.发展多种经营,通过合作社等方式,提供种子化肥等农资的集中供应服务,指导散户种植等。


粮小咖


今年保护价下降但是会转变为补贴的形式发放,对种粮大户来说整体并不会有大影响。

但是此次最低收购价下调并不是最重要的关注点,最重要的是粮食将开放市场,这也意味着未来粮食价格将面临两极分化的局面。

如何分?

粮食像市场开放也就意味着粮食将逐步向商品转变,其中品质优良、有产品特色或宣传推广到位的粮食将迎来涨价的局面,而同质化严重、无特色点的粮食可能面临薄利多销的景象。

为何要降价?

在过年时期有人分析过国家的粮食局面,其实我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达到了高峰,俗话说“量变到质变”,在满足粮食产量的基础上,我国粮食应该像提高粮食质量进行转变,一方面是巩固农业大国的国际地位,另一方面也是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同时也可以提高农民朋友的收入。

种粮大户该如何做?

优化种植模式

发掘产品特色

打造产品品牌

有条件的可以开始准备市场调研、市场推广的工作,实现由生产者到产品塑造者的转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