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藍一直在藏家的心中佔有重要地位,自古就有“收藏若無景泰藍,藏盡天下也枉然”之說,明清兩朝的景泰藍、琺琅彩等尤為受追捧,在各大拍賣會上頻頻出現千萬元天價。2010年秋拍,一對“清雍正御製掐絲琺琅雙鶴香爐”以1.295億港元落槌,創下了掐絲琺琅器的世界拍賣紀錄。然而,有專家透露,當前中國從事景泰藍工藝的人員不足2000人。
作為中國工藝品技藝的一絕,景泰藍的發展面臨怎樣的挑戰?未來該如何衡量景泰藍的收藏價值?
現狀:景泰藍製作後繼無人
景泰藍已經成為國家頂級禮品,其國際國內的影響力也在飆升。另一方面,國家層面非常重視工藝美術創作,給予景泰藍製作在政策、資金上的支持,這也激發了工藝大師源源不斷的創作活力。
但是,粗略估算,現在做景泰藍的人員總共還不足2000人,活躍在景泰藍創作一線上的就只有幾位大師,有的已經接近80歲了。現在的問題是,進入這個行業的人越來越少。
因為做景泰藍要耐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往往做一件作品就要幾個月,甚至一年兩年,傾注大量的心血。幹這一行,可以說15年才小學畢業,30年才大學畢業。景泰藍的製作是按照一道一道工序來的。首先是設計,之後是制胎、掐絲、點藍、燒藍、磨活、鍍金。學會一道工序就要花費很長時間,同時會點藍和制胎兩道工序的都很少見,很多師傅一生也就會一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要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做。如果一道工序疏忽了,前面的努力也就白費了。
所以說景泰藍是一個集體智慧的結晶。對於年輕人而言,這些工序是非常繁瑣和枯燥的。很多孩子學了兩三年,就離開,堅持不下去了。儘管有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但是願意靜下心來學景泰藍工藝的人並不多。
創作:繼承傳統與創新並舉
景泰藍在創作上主要有三個方向:一是傳統的宮廷藝術風格,景泰藍在歷史上一直都是皇家重器,現在繼續延續這種風格;另一種是創新路線,也就是將其他藝術創造性地跟景泰藍結合,比如把繪畫運用到景泰藍上,將青花、粉彩等和景泰藍結合;第三個方向是將景泰藍延伸到實用器具上。
收藏:產量有限仍處價格窪地
景泰藍一直以來都是皇家重器,是中國宮廷藝術的代表。跟瓷器不同,瓷器是一批一批地燒製,景泰藍一個爐子只能燒一個。工藝註定它在產量上是提不上去的。雖然數量少,但經過代代的傳承和發展,現在景泰藍的品種和花色都很豐富,景泰藍擁有深厚的文化沉澱和歷史內涵,就是它的藝術價值。
近年來景泰藍的價格走勢總體上是越來越往上走。在1994年春拍會上,一件乾隆鎏金銅掐絲琺琅塔形大香筒即以128.5萬港元成交。
從歷次交易來看,除了傳統的經典器型,如瓶、碗、壺等,一些特殊造型的器物,也受到投資者關注。在2007年巴黎佳士得的拍賣會上,一件“清乾隆掐絲琺琅鸚鵡連雀籠”就以超過估價約30倍的204.8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050萬元)拍出。
景泰藍作為傳統中國宮廷藝術典型代表,蘊涵高貴、華美的藝術風格和特質,是值得收藏的藝術品。目前市場上明清時代的孤品已經令很多投資者難以企及,不過,近年現代工藝美術大師的景泰藍收藏仍處於窪地,有很大升值空間。
閱讀更多 中金珍寶藝術中心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