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虎視快訊:《電商法》未實施 代購提前涼了?

2019年1月1日電商法將正式實施,而現在,已經有地區開始在規範電商行為上做更深入的動作了。

虎視快訊:《電商法》未實施 代購提前涼了?

日前,杭州已經提前對代購商戶進行“營業執照核實”。法律法規的完善正加速代購商戶的規範化過程。

上門核查代購的“營業執照”

虎視快訊:《電商法》未實施 代購提前涼了?

據上述知情人透露,從本月9日開始,杭州大批量代購商戶被執法人員上門查核電商營業的規範性。規範性主要分為兩個方面:電商營業執照和是否合規繳納相關的進口稅。

億邦動力瞭解到,今年8月3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電子商務法》,並規定該法案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該電商法對電商經營者有了明確定義。

《電商法》第九條指出,電子商務經營者,是指通過互聯網等信息網絡從事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經營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包括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平臺內經營者以及通過自建網站、其他網絡服務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電子商務經營者。

虎視快訊:《電商法》未實施 代購提前涼了?

而《電商法》第十條則明確指出: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但是,個人銷售自產農副產品、家庭手工業產品,個人利用自己的技能從事依法無須取得許可的便民勞務活動和零星小額交易活動,依照法律、行政法規不需要進行登記的除外。)

這也意味著,在淘寶等電商平臺以及微信等社交平臺銷售產品的代購被定性為電子商務經營者。因此,代購都需要營業執照。本次杭州執法人員上門首先查核的就是代購商戶的營業執照。

虎視快訊:《電商法》未實施 代購提前涼了?

虎視快訊:《電商法》未實施 代購提前涼了?

“執法人員會直接到代購的家裡或倉庫進行查核。看完營業執照後還會查關稅,查到有漏稅行為就必須補稅。這表明國家已經非常重視代購行業的合法合規性了。”該知情人士說道。

百花齊放的代購業 進口稅如何界定成難題?

值得注意的是,跟微商和淘寶賣家不同,代購本身銷售的是海外的產品,因此除了需要擁有營業執照外,還得確保進口稅的合規繳納。那麼,代購商戶在過去是如何被徵稅的呢?

一名深耕代購行業多年的商戶以採購方式的差別向億邦動力分析了目前主流的3種代購商戶以及其在做代購過程中會產生的稅項:

第一種為海外商戶代購產品直郵至國內。代購商戶的主體在海外,通常為留學生。當國內消費者下單後,海外代購在當地進行採購。產品寄回國內有兩種模式:1. 直接把產品從海外郵寄到消費者手上;2.先把產品寄到國內倉庫,然後轉發到消費者手上。但不管哪種方式,產品通過郵政渠道進入中國,若被查驗,將會按照行郵稅的方式徵稅。

(編者注:行郵稅是行李和郵遞物品進口稅的簡稱,是海關對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個人郵遞物品徵收的進口稅。由於其中包含了進口環節的增值稅和消費稅,故也為對個人非貿易性入境物品徵收的進口關稅和進口工商稅收的總稱。課稅對象包括入境旅客、運輸工具,服務人員攜帶的應稅行李物品、個人郵遞物品、饋贈物品以及以其他方式入境的個人物品等。)

第二種為中國代購商戶到國外採購商品並帶到國內,通過電商平臺和社交渠道進行銷售。代購商戶的主體在國內。通常活躍在微信朋友圈。這類代購商戶會採集用戶的需求,並按照用戶需求到國外採購相應的產品,並帶回國內,再把產品發貨給購買的消費者。在帶著採購產品進入中國境內時,若被查驗,也會按照行郵稅的方式徵稅。

第三種為中國代購商戶直接從分銷商採購商品。代購主體在國內,銷售渠道涵蓋社交平臺和淘寶等電商平臺。貨源則來自於國內外的分銷商。當產品在國外分銷商採購,那就需要把產品從海外先郵寄到國內然後再銷售,這裡採取行郵稅的方式徵稅。當產品在國內分銷商採購時,代購商戶並不需直接承擔進口稅項。當然,從國內分銷商採購商品時,其產品真偽性查核就更為困難。

一位進口電商從業者向億邦動力指出,代購行業在稅務上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於代購利用了行郵稅查驗率的漏洞來把個人自用的商品先進口到國內,再銷售給消費者。

“如果這種依靠查驗率漏洞進口的產品量特別大,這無疑是將個人自用渠道用作商用。當代購都依法登記後,這種行為就會暴露在大家眼底。執法人員是有權去讓代購依法繳稅的。”上述從業者說道。

但對此,一位跨境電商研究專家卻認為該種行為是合法合規的。實際上,大部分代購走的產品量都較少(屬於零星小額交易),且供給的用戶都是個人自用的消費者(以親戚和朋友為主),所以並不適合採用跟大額進口的貿易商一樣的處理方式。

有合規意識才能走得更遠

對於《電商法》以及《電商法》會對自身產生的影響,大部分代購是處於“懵圈”狀態的。不少代購商戶向億邦動力反饋,對《電商法》規定代購要辦理營業執照的事情並不知情。

此外,有杭州代購商戶反饋,因為商戶本身還沒開始進行規範化佈局,所以當獲知杭州正核查代購的規範性時,不少代購選擇先暫時離開杭州,隨後再想辦法解決規範性問題。

當然,部分已經有有一定規模的代購企業已經開始規範性佈局。一位以淘寶為主要銷售渠道、年流水近100萬人民幣的代購商戶向億邦動力表示,申請營業執照並不是難事,所以在《電商法》正式實施(2019年1月1日)前,會完成各種規範動作。

而針對代購稅務的問題,上述商戶則表示可以通過兩種渠道來規範自身的稅務行為:

第一,採用分銷商渠道進貨,只要供貨的源頭正規合法,就能確保產品質量和稅務陽光。

第二,將備貨倉庫設置在香港,產品從香港直接發貨。產品從香港郵寄到消費者手上物流時長大概5天,這種方式對用戶體驗的影響並不會非常大,但整個流程是合法合規的。

“代購是可以做得規範的,市場上也已經有很多成熟的解決方案,商戶可以直接去使用。”該商戶認為《電商法》能更好地規範代購行業,而作為企業要有合規意識才能走得更遠。

對於用戶來說,《電商法》對代購行業的規範也是有利的。一位經常從代購商戶購買商品的消費者告訴億邦動力,很多時候消費者面對的其實是一些“無法查明身份”的賣家,因為買家缺乏可靠的信息渠道去了解眼前的店鋪。現在代購的商戶信息陽光化,就可以避免被高仿假貨矇騙、維權無門等問題。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消費者對海外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大,而代購和跨境電商等模式很好地解決了這部分需求。但要讓行業進行茁壯成長,規範化是必需進行的過程。在行業中的商戶也必須時刻跟緊政策,做到合法合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