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人壽險市場的十年:平安猛追國壽,大小險企日子都挺好

如果將人身險市場的原保險保費收入的統計週期拉長,會發現很多有意思的現象。比如,自2008年以來,儘管中國人壽一直穩坐“壽險一哥”位置,但後面的追趕者似乎不怎麼服氣,“市場老二”平安人壽一直在加速追趕,兩者市場佔有率的差距已經從近20個百分點縮小到去年的3個百分點,似乎再探一探手,就可以和“一哥”起齊頭並進。

從總體來看,一個無法改變的趨勢是,十年來,人身險市場的集中度越發分散,大保險公司縱然過得滋潤,但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保險需求的增長以及細分市場日趨豐富,小保險公司也不賴,總之“都挺好”。

集中度下降

十年來,我國的人身險市場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原保險保費收入從當初的7337.57億元躍升至2.63萬億元,平均每年全市場的原保險保費收入都要增長超過2000億元。

與此同時,保險的深度與密度也在不斷延伸,十年前,人們關於保險探討最多的是該不該買,會不會被騙,現如今則是該買哪一種或是幾種。儘管目前的人身險深度密度依舊低於成熟保險市場,然而隨著消費升級、主力購買人群擴大以及保障理念的提升,充足的保障需求是長期趨勢。

中國銀河證券研究院投資研究部非銀行金融分析師武平平認為,未來有望保持13%左右的保費增速。

作為保險行業的經營主體,保險公司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2008年,全市場共有人身險公司56家,其中中資30家、外資26家。2018年,中資保險公司已升至63家,外資保險公司28家。

雖然外資保險公司的數量增長不明顯,但一個改變正在發生。近日,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王兆星在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9年會時說,銀保監會正在抓緊研究新一輪開放措施,包括研究放寬外資進入中國銀行保險業的數量性限制等。

市場規模的擴大也為越來越多的人身險公司提供了發展空間,十年來,我國人身險市場的集中度在逐年下降。

比如,2010年,包括中國人壽、太保人壽、平安人壽、新華人壽、泰康人壽和太平人壽前6家人身險公司,共同佔據市場超過80%的份額,在2011年則下降到79%,2012年為74%,2014年為67%,2015年為59%,2016-2017年一直在50%到60%之間。但有意思的是,在2018年,這個趨勢出現了變化,市場份額突然集中,前6家總市場份額接近59%,重新回到了2015年的水平。

去年,在多重因素疊加的背景下,保險行業經歷了一場變革,人身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僅增了0.85%,具體到壽險業務,全年未能改變負增長的局面,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下降3.41%。

在這樣的行業劇烈變動之下,大公司的適應能力更強,很快調轉了方向,並在年尾還衝刺了一把;而小型人身險公司受到的衝擊更大,並回吐了一些份額。

那麼,這種市場集中度分散的長期趨勢會因此出現逆轉嗎?市場對此也是各執一詞。有人認為市場集中度會進一步提升,有人認為長期會趨於分散。

此前,平安人壽CEO餘宏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公司大小,因為市場是可以細分的,小公司只要適應市場,一樣可以在細分市場做大做強,關鍵在於這家公司準備做什麼,或者是抓住什麼。中國壽險市場如此大,每一家公司都是有機會的。”

格局生變

從微觀角度來看,市場份額的不斷分散,就是大型人身險公司市場佔比不斷下降的過程,其中下降得比較明顯的非國壽莫屬。2011年,國壽的市場佔有率高達35%,幾乎是全市場的1/3,在此後的數年間不斷下降,2018年稍微搶回來一點,為20.42%,佔全市場的1/5。

太保人壽、平安人壽、新華人壽、泰康人壽和太平人壽的大體趨勢也是如此。那麼,他們的市場份額給了誰?

第一財經記者的統計數據顯示:一方面,市場競爭者在增加,每家都要“混口飯吃”,尤其是還出現了一些明星級的、前期保費衝得比較猛的公司,比如前海人壽、富德生命人壽。其中,華夏人壽的市場份額如今的市場份額為6.03%,在全市場處於第四位。

外資險企的力量也不可忽視。儘管外資人身險公司多年來在保險市場上的存在感不如中資人身險公司,但外資的努力卻是紮紮實實的,從十年來的數據來看,外資人身險公司的整體市場佔有率一直處於上升態勢,2018年達到8.1%。

國信證券分析師楊曉琴認為,隨著金融領域外商投資的限制逐步被放開,未來行業或面臨更激烈競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