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1 集祠、家、堡于一体,具有防卫特征的坚固民居,江西赣州赣南围屋

赣南围屋,亦称之为赣南围,主要分布在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定南县、全南县、信丰县、安远县、寻乌县6县境内。围屋产生于明末清初,尚存500余座,大的占地面积万余平方米,而最大的龙南栗园围竟达37000平方米,小的五六十平方米。从平面上可分"口"和"国"字形成两大类。其形制多是方围,也有部分圆形、半圆形和不规则形的。结构形式则既有三合土、河卵石构筑的,也有青砖、条石砌垒的。尚存最具代表性的围屋有龙南关西的新围、杨村的燕翼围、桃江的龙光围、安远镇岗的东生围、定南鹅公的田心围等。

集祠、家、堡于一体,具有防卫特征的坚固民居,江西赣州赣南围屋


赣南围屋绝大多数是方形,四角(少数在对称两角)都构筑强固的碉楼。外墙为坚实的封闭体,遍布-眼口。外形森严冷峻,固若金汤。很明显,它的形象与广州墓明器“坞堡”和鄂州出土东吴“孙将军门楼”十分酷似。

集祠、家、堡于一体,具有防卫特征的坚固民居,江西赣州赣南围屋


赣南围屋不论小到一边只有三开间的“猫柜”到大至占地11亩多的关西“新围”,它同样都具有坚固的防御功能和宗族群居的亲和性,方围四周都是简单的围屋,一般都有是两三层,也有多至四层者,为悬挑外廊结构。较大围子内部还建有祖厅;更大的则是多层的套围。围子外墙多是河石、麻石、青石、青砖构筑的坚固墙体,厚度甚有达两米者。内部粮仓、水井、排污道等等一应俱全。这种易守难攻的围楼简直就是一个独立王国,一座小小的城池。

集祠、家、堡于一体,具有防卫特征的坚固民居,江西赣州赣南围屋


景区看点;关西新围位于龙南县关西镇新围村,建造于清嘉庆年间,已有18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竣工于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历时29年。因规模宏大、保存完整,是迄今国内外发现保存最为完好、赣南现存500多座围屋中面积规模最大的一座结构功能最为齐全的一处赣南围。

集祠、家、堡于一体,具有防卫特征的坚固民居,江西赣州赣南围屋


燕翼围

燕翼围位于龙南县杨村镇杨村村境内。建于清顺治年间,距今已320多年,为杨村赖福之所建,取山海经中“妥先荣昌,燕翼贻谋”中“燕翼”二字为围名,是深谋远虑、荣昌子孙之意。燕翼围高14.3米,墙厚1.45米,长41.5米,宽31.8米,外墙厚实坚固、笔直矗立,如千仞陡壁。[3]

景区看点;栗园围是赣南最大的围屋,位于龙南县里仁镇,占地68亩,始建于弘治辛酉年,迄今已有五百余年。四周围墙均为毛石砌造,几百间民房错落有致,密布其间。围内三口鱼塘并列成湖,翠竹柳影,散落沿岸。虽说是典型的客家围屋,却有着江南景物的韵致。栗园围的居民都姓李,相传是明代大将军李清公的后人。李将军追随著名的儒将王阳明统军平叛,战功卓著,还乡后就用赏赐的土地建了围屋,据说"栗园围"这三个字都是王阳明亲笔题写的。

栗园围出名的所在是一祠三厅,即:纪缙祖祠、栊梃厅、新灶下厅和梨树下厅。其中纪缙祖祠是整个围屋的主祠,族人集会议事婚丧嫁娶都要来这里。新灶下厅竣工于嘉靖末年,这里出了两个五品大夫,成了栗园围里著名的"大夫第"。第二位五品大夫李遇汉在95岁高龄的时候又喜得重重孙,"五世同堂"的大夫第一时传为佳话。相传500多年前,这里是一片数百亩的板栗树林,名叫"栗树园"。板栗树林西边长着几十棵枝繁叶茂的梨树,形成了一块天然梨园,人们管它叫"栗树园"中的"园中园"。有一年夏天天气非常炎热,李家很多人得了肺热之病,久治不愈。有个过路的老妇人告诉大家,旁边梨园中的梨非同一般,能清热排毒润肺,再挖取树根煎水熬膏便能治好疾病。村民依言而行,果然不久之后就痊愈了。此时,那位传授药方的老妇人却已不知去向。一位游方道人点破天机,原来老妇人正是梨山老母变化而来,为百姓除灾去病的。由于挖了太多的树根,梨树林慢慢枯死了。但这片"梨园"却留在了李家人心中。在扩建栗园围时,就在"梨园"的位置建起一座"围中围",起名为"梨树下",祠堂里也供起了梨山老母的牌位,永远感谢她对李家的救助之恩。

渔子潭围位于龙南县里仁镇新里村,始建于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 年),道光十八年(1838 年)竣工,系粟园围十八世孙李遇德所建,最多可住108户。李遇德从事客家酿酒致富后建此围,因此,渔子潭围自古就有"客家酒堡"之誉。渔子潭围是赣南围屋中山水格局保存最完整的围屋代表。

渔子潭围山环水绕,后有靠山,前有案山,四周砂山屏立,呈藏52风聚水之格局。围西侧濂江上修建有风水桥,分水桥以西河的拐弯处,左有象形山,右有狮形山,乃水口之形。当地人称之为"狮象把水口"。渔子潭围大门正对案山,形成良好的对景效果,寄托了人文昌盛的寓意。

渔子潭围坐西朝东,呈长方形,面阔55 米,进深45 米,占地2475平方米,平面布局呈"回"字形,是集家、堡、祠、内院、门坪五者功能为一体的赣南客家方围。围内分三层高9 米,为砖木、石木混合结构,四角建有炮楼,炮楼四层高12 米。围墙及炮楼开有枪眼、炮窗,有较强的防御能力。东西两侧围屋二层向内挑出设有内走马,整座围屋是研究赣南清代社会史和文化史的宝贵载体。

雅溪围屋是赣南围屋的佼佼者,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约在公元1885年),现存有石围和土围两种,总占地面积为1010平方米。

其中,土围高3层,每层有17间房,围长29.8米,宽20.2米,高10.4米,占地约800平方米,大门设两层,有防火设备。石围呈正方形,围高12米,占地面积约410平方米,坐东朝西,依山傍水,地下排水系统良好,具有四水归堂的特点,大门用排石条砌成,3层门固如碉堡,4层围屋均用砖木结构,外墙采用三合土与卵石夯筑而成,围墙及碉楼上设有枪眼和瞭望孔,屋内有一口冬暖夏凉而甘甜的水井,围屋可攻能守,大门左侧原刻有"例授进士陈学士造"字样。

桃江龙光围;整座围屋用麻条石浆砌而成。此围建于清嘉庆 午年,这种坚固建筑在客家民居围屋中实属罕见。龙光围为方形体,四角有炮楼,高约6米,墙厚0.8米,围屋占地面积近1200平方米,仅在西边开有一拱门供出入。

镇岗东生围位于安远县镇岗乡老圆村,说它是客家第一方围,是因为围屋长94米、宽73米,是国内目前留存下来最大的方型围屋。登高远跳,我们便可感受围屋宏大的气势。

这座围屋建于清朝道光二十二年,为当时一位陈姓富人耗时八年建成。这座围屋共有199间房间,最多可以容纳近千人居住,东生围不仅规模巨大,在客家建筑艺术上也是别具一格,就像它的门楼四根柱子之间的楼牌式结构,上面题着"光景常新"四字,不仅气派还蕴含了客家人的美好愿望。在这座围屋的正厅,还留有一块御赐牌匾,上面写着"金母长生"四个字,是当时的皇帝赐给东生围内一位四个儿子都在朝中当官的女性的。东生围内不仅有着这种记载过显赫家世的东西,还有着许多反映客家人质朴思想的东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