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箭穿心》是2012年上映的電影,豆瓣評分高達8.6,著名社會學家李銀河甚至評價它是“《雷雨》之後最好的一個悲劇”。
沒錯,這部電影就是一部悲劇,講述的是發生在90年代一個武漢普通家庭的故事。潑辣粗鄙的女人李寶莉逼死了身為國企廠辦公室主任的丈夫,之後她辛辛苦苦培養兒子考上大學,兒子卻對她恨之入骨,絕情地將她掃地出門。
電影開始便是李寶莉在跟搬家工人討價還價,那股剽悍蠻橫勁兒,很讓人生厭。
記得剛上映的時候,我看了開頭,就不想再看下去了:“我幹嘛要看一部潑婦罵街的片子?”
是啊,李寶莉分明就是我鄰居家尖酸刻薄的張嬸兒,而李寶莉的丈夫馬學武分明就是斯文儒雅的張叔。每次張嬸兒大著嗓門罵自己男人的時候,我都覺得張叔好可憐。
那時候,我還是涉世不深的未婚女孩,轉眼七年過去了,再看這部電影,卻猛然發現,自己也像李寶莉。
那個可惡的女人,我再也恨不起來,只是覺得她可悲又可敬。可悲的是,她一腔熱血,卻暖不了家人的心,反而燙傷了他們。可敬的是,她從不迷信風水和命運,閨蜜說她的新房位置不好,在風水上看是“萬箭穿心”,而她偏偏不認命,憋著一股勁兒要證明是“萬丈光芒”。
但她卻沒有找到改變現狀的方法,只是憑著一股蠻力,在人生困局裡左突右撞。
1.本是溫柔善良之人,誰願張牙舞爪變潑婦
看到很多人說,李寶莉的悲劇是因為她太強悍太作,總是拎不清。其實,她並不是粗鄙無腦的潑婦,在很多時候她溫暖而精明。
李寶莉在漢正街小商品市場幫人賣東西,有顧客買了兩大包,叫“扁擔”來挑貨。一個“男扁擔”趕緊跑過來攬活兒,沒曾想李寶莉喊過來了她的好朋友何嫂子,對顧客說:“老闆用她,她精細些!”
“男扁擔”不樂意,李寶莉笑著說:“這麼輕的東西,你個大男人好意思啊!快去,那邊又叫了。”
李寶莉知道何嫂子家裡困難,很仗義地幫她攬活兒,還通過關係為她免去“清潔費”。
在魚龍混雜的市場上,李寶莉遊刃有餘,工作時的她顯得善良機智,會說話,會來事兒。
這樣一個熱心腸的女人,回到家裡,怎麼就只會對丈夫張牙舞爪呢?是因為生活的磨礪,是因為愛而不得,她得不到丈夫的回應。
電影第一幕裡,李寶莉光著腳不斷蹭丈夫馬學武的腿,想要求歡,而馬學武冷冰冰地拒絕了她。
第二天,他們要搬家,離開髒亂逼仄的平房,搬到工廠分給馬學武的新房子裡。李寶莉在樓下跟搬運工討價還價,馬學武在樓上,只是嫌惡地看了一眼,並沒有出面解決,而是很快地閃到窗戶後面。
東西搬完後,李寶莉坐在拉傢俱的貨車裡,回頭衝著丈夫笑得很燦爛,她說:“馬學武,你別掉隊啊!”
而馬學武騎著自行車,載著兒子,跟在貨車後面。只見他頭一撇,對李寶莉不屑一顧,甚至有以她為恥的意味。
搬到新房子以後,再也沒見過李寶莉那樣明媚的笑容了。因為馬學武當天晚上就提出了離婚。
李寶莉懵了,她還沉浸在搬入新房的幸福之中,為什麼丈夫突然就要離婚呢?她想不通!
當年,她貌美如花,熱情直爽,儘管家裡是賣菜的,卻也有很多男孩子追求她,而她嫁給了鄉下來的窮小子馬學武。
然而,是什麼讓她從一個熱情漂亮的女孩,變成了披頭散髮的粗鄙女人?
從他們以前住的破爛平房來看,他們的生活條件並不好。而李寶莉或許是被生活的壓力磨礪出了一股潑辣勁兒,她罵罵咧咧地跟人討價還價,費心地計算著家庭開支。而馬學武要麼袖手旁觀,要麼裝好人,拆妻子的臺。
馬學武后來的出軌對象也說,他不懂女人的心。可見,馬學武不是一個能夠理解女人、體貼女人的男人。即使李寶莉再熱情也被馬學武的日漸冷落給逼得抓狂了。
很多人都看到了李寶莉對馬學武的辱罵,卻沒有看到馬學武的不屑,更像一把尖利的刀,刺在李寶莉熱乎乎的胸口上。
正如《無問東西》裡的教授許伯常,連學生都同情他天天被妻子打罵。而他是怎麼打妻子的,卻無人看見。就像他妻子說的那樣:“你不是用手打的,是用你的態度。”
一個男人對女人的致命打擊,或許不是出軌,而是你就在他眼前,他卻對你熟視無睹。任憑你掏出一顆赤誠之心,他也不屑一顧。
面對長期的冷暴力,女人變得張牙舞爪、歇斯底里,也不過是想以這種方式,想要反抗丈夫的無視。
但這種本能的、靠著蠻力反抗的方式太過愚蠢,最終只能兩敗俱傷。
2.文化水平和眼界的侷限,讓她只會向外使蠻力
李寶莉自詡為城裡人,卻沒讀過多少書。而馬學武雖是鄉下的,好歹也是大專畢業的知識分子。
文化水平的差異,讓馬學武越來越看不上粗鄙的李寶莉。離婚不成,他就看上了單位的女同事周芬。他在嬌小可人的周芬面前侃侃而談,儼然一個見多識廣的領導,而回到家裡,卻不肯對李寶莉多說一句話。
李寶莉跟蹤馬學武,找到了旅館房間,聽見裡面傳出女人陣陣的呻吟聲。她沒有破門而入,而是鬼使神差地跑到外面打電話報警。
男人被抓了,被單位批評,李寶莉卻在這個時候,表現得不卑不亢,她對廠領導說:“男人嘛,有女人主動貼上來,哪個不像貓掉了爪子。有人跟他,是他是有魅力,我不計較就行了。”
李寶莉再一次在婚姻裡佔了上風,她表現得那樣寬容大度。馬學武被處分,不再是辦公室主任,又犯了錯,就只能在她面前低頭,踏踏實實地過日子。但她沒想到,馬學武想不開,再加上面臨下崗,就跳江自殺了,遺囑裡沒有給她留一個字,更是極盡了無視之能事。
到頭來,她只能和何嫂子一起挑扁擔養家餬口,辛辛苦苦供養兒子上學。然而兒子討厭她,毫不客氣地頂撞她:“ 你除了問作業寫完了沒,還能說點別的嗎?”
而她竟然沒有覺察到兒子內心對她的牴觸,或者說覺察到了,只是本能地像鴕鳥一樣選擇了視而不見。兒子對她的頂撞,多麼像她冷嘲熱諷地數落男人,都不過是為了表達不滿,可惜她身在其中而不自知。
她只顧每天在外挑扁擔賺錢,拼命賣苦力,累壞了什麼也不想就可以倒頭就睡。
兒子學習很好,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大學,李寶莉很開心,做了一大桌子菜,開了瓶酒。而兒子卻要與她斷絕關係,把她趕出家門。
李寶莉又懵了。那些圓滿和幸福的高潮到了她這裡,都會戛然而止,變成了如墜深淵的絕望和無措。
在外,她拼命挑扁擔,身體裡好像有使不完的勁兒。然而對內,她卻從來沒有關照過孩子的內心,也從來沒為自己想過。
她只是被生活的皮鞭趕著,狠著勁往前狂奔。直到她絕望地坐在馬學武自殺的那個江邊,她看見了一群比她兒子小一點的孩子,在歡快地慶祝生日,她才想到她的兒子從來沒有那樣笑過。
李寶莉太后知後覺了,等到她發現問題的時候,都已經無可挽回了。她拼命生活的韌勁兒值得敬佩,但她生活的方式卻不夠明智。
3.跳出思維侷限,人生悲劇本可以避免
同樣是面對出軌,她的閨蜜小景就聰明得多,清楚自己想要什麼。離婚後,爭取到自己應得的財產,依舊過得很體面。
而李寶莉卻一根筋,硬是把男人搞臭了,自己落得個逼死丈夫的罵名,最後還被一手養大的兒子趕出家門。
世界一直在變化,而李寶莉卻一直按照自己的固有經驗生活。馬學武曾說過要照顧她一輩子,面臨男人的變心,她接受不了,做出了愚蠢的挽回行動。如果她能聽進去閨蜜對她的勸告,改變自己的脾氣和態度,或者理智地答應離婚,悲劇是不是就可以避免呢?
馬學武死後,她能想到的努力賺錢的方式,便是像何嫂子一樣挑扁擔。閨蜜想要幫助她,讓她進自己的公司幹。她想都沒想就拒絕了,她說幹不了,然後匆匆忙忙去攬活兒。
如果她能想著去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去新的環境工作,是不是就可以改變自己固有的想法,會更多地關注自己的成長,也有更多的時間去了解兒子的內心?
身邊的人給李寶莉很多的提醒和幫助,可惜她從來都沒有認真聽進去。她一頭扎進自己的小世界裡,就是想著挑扁擔多賺錢。
一直喜歡她的男人建建告訴她,扁擔遲早要被淘汰的,應該弄輛手推車,可她不以為然。直到有一天,有個擁有手推車的女人跟她搶活兒,她還能巧舌如簧,對顧客說,那車子不穩妥,會把東西顛壞。
很多人說,李寶莉跟馬學武的悲劇是文化水平造成的,她跟建建才合適。的確,在市場上收“清潔費”的建建也沒啥文化,痞裡痞氣的,但對人實在,跟滿是市井氣的李寶莉很配。
然而,建建雖沒什麼文化,卻是個思維活躍的人,對外界的改變有著敏銳的覺察力。他曾經因為打架傷人在牢裡呆了十年,十年後出來依然很快融入這個社會,搞了個貨運站。
沒文化不要緊,世界就是一部偌大的生活指南,不停地學習,才能跟得上這個時代的腳步。
相反,馬學武雖然有文化,但壓死他的最後一根稻草,除了李寶莉,還有下崗。他空有一肚子墨水,卻沒有勇氣接受時代的改變!
而李寶莉如果不思進取,不去適應時代的變化,到最後恐怕還是會被建建拋棄的。
4.悲劇不是為了賺取觀眾的眼淚,而是為了喚醒大家的思考
李寶莉的悲慘人生,透著那個時代普通女人的迷茫和無措。
面對生活和婚姻的鉅變,李寶莉堅韌地活著,勇敢地扛起生活的重擔,想要拼出一個美好的明天,然而她突破人生困局的方法卻總是那麼笨拙。
劇情之外,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困局。有的人想要升職加薪,有的人想要找個好伴侶,有的人想要功成名就……但所有這一切,你或許苦苦努力,卻始終沒有達成心願。
也許,你應該停下來思考一下,你採取的方法是否是切實可行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很多人都容易陷入瞎忙的怪圈,被生活趕著往前走,沒有時間停下來思考該怎麼提升自己,只是憑藉著舊經驗,想要拼出個新未來,這何其荒誕!
像李寶莉那樣,任由生活驅趕著向前,憑藉著固有經驗向外使蠻力,左突右撞,只能讓自己陷入糟糕的惡循環。
一個能夠改變自己人生的人,必定是懂得適時反省自己的,在反省的過程中否定自己,改進自己,不斷突破自己的侷限,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達成自己的目標。
正所謂,向內深耕自己,才能向外收穫美好!
閱讀更多 乘夢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