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本無憂, 因風皺面;
青山原不老, 為雪白頭。
清人李文甫,少時隨老師出遊,師指積雪山峰出上聯相試,李低頭沉思,見一池碧水被風吹皺,悟出下聯。
此聯的意思:水本來是沒有什麼煩愁的,因為他像鏡面一樣平靜沒有一點皺紋,但當風吹過的時候就起了波瀾,就像起了皺紋,山原來是不會老的,但是因為山頂的白雪而顯得好像白了頭一樣!擬人的方式,比喻因為外界別的原因使自己改變。
此聯的美麗之處在於作者巧妙的運用了水波與人"皺面"的相似,以及白雪與"白頭"的相似,意境十分美妙、形象生動,而且富有創意。兩句集中反映了作者的憂愁、煩惱之心事,十分形象。
煙鎖池塘柳,
燈垂錦檻波。
陳子升在其《中洲草堂遺集》中,作了三個對句,寓於四首《柳波曲》詩中。皆以五行對五行。其一為:燈垂錦檻波。所在之詩為:"煙鎖池塘柳,燈垂錦檻波。回波初試舞,折柳即聞歌。""燈垂錦檻波,煙鎖池墉柳。妄夢五湖湄,郎家大堤口。"一般地說,詩中之對仗,若未單獨使用,不當作對聯看。但陳氏在兩詩自序中說:"客有以'煙鎖池塘柳'五字具五行以屬餘為對句,因成《柳波曲》二首,與好事者正之。"可見 "燈垂錦檻波"是專為對"煙鎖池塘柳"而作的,相對獨立,故這裡作對聯看了。
冰凍兵船,兵打冰,冰開兵出;
尼姑泥鞋,尼洗泥, 泥落尼歸。
清朝大學士李鴻章到巢湖遊玩,夜宿姥山寺。次日清晨巢湖封凍了,李鴻章急於趕路,乃命水兵鑿冰行船。這時一個正在巢湖邊刷鞋的尼姑即興作對吟道:“冰凍兵船,兵打冰,冰開兵走。”李鴻章沉思片刻便對出下聯:“泥沾尼鞋,尼洗泥,泥淨尼歸。”
遊西湖,提錫壺,錫壺掉西湖,惜乎錫湖;
擎酒碗,過九碗,酒碗失九碗,久惋酒碗。
相傳北宋時期,蘇軾任杭州知府時,有一天與文人學士乘船遊西湖,一歌女提錫壺給蘇軾等斟酒,不慎失手將壺掉入湖中。一文人來了靈感,據此吟出此聯。聯語中的“錫壺”“西湖”“惜乎”聲韻相同,這是難點和絕妙新奇之所在。幾百年來,一直沒有令人滿意的下聯,直到1986年《瀋陽群眾文藝》以此聯廣徵下聯,才有瀋陽的趙嚴華對出下聯:“擎酒碗,過九碗,酒碗失九碗,久惋酒碗。”
望江樓,望江流,望江樓下望江流,
江樓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
月井萬年,月影萬年。
相傳有一名士來成都遊覽緬懷詩人,登上望江樓頂層,舉目遠眺,感觸萬端,遂情不自禁地吟出此聯。聯中“江樓千古”是指此樓,因薛濤而名垂千古;“江流千古”則是抒發作者對時間長流的歷史感慨。可是吟完上聯後,他卻怎麼也想不出下聯,乃惆賬而去。多少年過去了竟無人續就,遂成“絕對”。
直到上世紀三十年代,成都附近什邡縣有李吉玉者,某日去縣城北面的珠市壩散步,見該處有一井,井旁清代石碑上刻有“古印月井”,乃觸景生情,突發聯想,對出下聯:“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萬年,月影萬年。”
上下聯語對仗工巧,可謂珠聯璧合。正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由於李吉玉是位默默無聞的普通人,在1939年辭世,致使這一下聯長期未能廣為流傳。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成都市在望江樓舉行賽詩會,會上亦有人吟出另一下聯:“賽詩臺,賽詩才,賽詩臺上賽詩才,詩臺絕代,詩才絕代。”
然而,細加品味,感到美中不足的是二聯中的“印月井”及“賽詩臺”的聲名皆不能和望江樓相媲美,令人引以為憾。
煙沿豔簷煙燕眼,
霧捂鳥屋霧物無。
清朝末年,相傳一人在門前生火,灶間柴煙沿那豔麗的屋簷氤氳地湧入了燕子窩中,大燕子飛出巢去,小燕子在窩中被燻的嘰喳亂叫。有人以此為題寫出一副上聯,七字同音、講述了一個美麗的故事,以此索對。此聯的難度不僅僅是七字同音,轆轤格的形成讓這句上聯變得難上加難!
◎本文轉載自“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閱讀更多 大道知行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