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體發現“河北經貿大學”與“武漢經貿大學”兩個網站高度雷同,而在教育部公佈的2914所全國高等學校名單內,檢索不到“武漢經貿大學”這一院校。河北網信辦經過調查,及時關停了該“克隆”網站,並表示將聯合公安、教育等部門對涉事網站及相關人員開展進一步調查。
近年來,高考招生詐騙案層出不窮,如上述通過虛構網站“克隆”出的“野雞大學”實施詐騙的手段並不鮮見,讓招生存在不少陷阱。高考招生詐騙為何每年都捲土重來?高校輕易被“山寨”,“野雞”學校“吹又生”,癥結何在?招生即將拉開帷幕,記者對近年來的相關案件進行調查分析,並採訪相關專家深入解讀,探究杜絕高考招生詐騙的辦法。
圍繞高考招生已形成詐騙黑色產業鏈
除了最近曝出的“武漢經貿大學”這樣的虛假大學,高考招生市場上還存在許多花樣詐騙法。記者梳理了中國裁判文書網2009年到2017年關於高考招生詐騙的刑事判決書,統計出內部錄取指標、承諾上軍校、花錢改分、藝考生加分優惠、獎(助)學金電信詐騙、寄送偽造錄取通知書等6種常見詐騙方法。
從案情來看,高考招生詐騙近幾年已經形成黑色產業鏈,查分、填志願、寄送錄取通知書、開學報名,各個環節都有“專業團隊”在運作,讓考生和家長防不勝防。
按年份看,2009年度到2013年度的高考招生詐騙案件刑事判決書數量每年都在10件以下,2014年度卻突破40件,截至2017年度甚至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值得關注的是,有的招生詐騙並非“無中生有”,有不法分子的身份是高校招生辦的離職人員或者是跟招生辦有千絲萬縷關係的人。這也間接造成招生信息的洩露和招生漏洞被非法利用,從而讓犯罪分子能以不同的幌子“量身定製”實施詐騙。
“辦成了是黑色交易,辦不成則是詐騙。”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朱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辦成事兒”幾乎不可能,玩兒這個的大多數都在詐騙。不少家長有病亂投醫、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讓不法分子號準了脈,為黑色產業鏈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野雞”頻頻飛舞,誰來管?
“武漢經貿大學”這種虛假大學,並不鮮見。它們通常採用與知名大學容易混淆的名稱,魚目混珠,欺騙考生,濫發假文憑。教育部每年都會在網站上公開一批“野雞大學”名單,為何仍有數量不少的考生和家長上當受騙?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一是“野雞大學”屢禁不止,換個名字再來;二是信息不對稱。很多考生、家長對於公開的高考政策和信息缺乏瞭解,或因條件所限無法全面瞭解,因此容易受到虛假大學的誘惑。
對網絡上頻頻出現的“野雞大學”,監管的責任主體是誰?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首先教育主管部門守土有責,應當堅決查處、曝光“野雞大學”,並且在報考環節層層加強官方信息到達率,減少漏洞,讓考生和家長能有更權威、方便的渠道識別。
“網絡服務商也負有處置責任。對於已經被舉報過的‘野雞大學’網站、鏈接,教育部門等應及時通知網絡服務商將其屏蔽。如網絡服務商明知是‘野雞大學’網站仍提供廣告服務,應認定違法。”劉俊海說,在公安機關、教育部門、網絡主管部門還有市場主管部門之間,要建立信息共享和聯合預防打擊合作機制,以便在第一時間發現並曝光“野雞大學”。
嚴查非法招生淨化招錄環境
許多高招詐騙案中,不法分子對被騙考生的分數以及個人情況十分清楚。詐騙的精準化,源於考生信息的洩露。有的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希望知道分數、志願分數線的心理,開設各種虛假的查分、填報志願網站,吸引考生去填寫。
“一旦填寫就留下痕跡,被不法分子收集起來進行詐騙或者賣給其他騙子。”劉俊海說,考生千萬不要相信非官方的聲稱提前查分數、報志願的網站,以免信息洩露。
“有的學校、網站對考生信息進行出售,要視情況追究刑事責任。”朱巍表示,防範高考招生詐騙,堵住信息洩露的通道很重要,要追查信息洩露源頭,嚴加追責。
被騙考生和家長既是受害者,其實也是“加害者”。“家長主動尋求‘門路’去買‘內部指標’‘補錄名額’,這類行為本身也是違法行為,還助長了高考招生詐騙產業鏈的形成。”熊丙奇說,分數是招生的唯一標準。在高考招生方面,廣大家長和考生一定要清醒認識到沒有任何潛規則可言,不可心存僥倖。
受訪專家們一致建議,教育部門、網絡監管部門在高考之後應重點嚴查“野雞大學”的非法宣傳和非法招生廣告,並拓寬對這些非法宣傳的舉報渠道,不斷壓縮“野雞大學”的生存空間,讓廣大考生和家長在更安全的招錄環境中報考理想大學。
閱讀更多 青城公安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