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信訪宣傳丨64天完成6000人的搬遷安置,怎麼做到的?

“貫徹新思想 展示新作為 開創新局面”微信創作大賽啟動以來,各地信訪部門積極響應、踴躍投稿。今天,我們來看雲南省信訪局推薦的參賽作品。

信訪宣傳丨64天完成6000人的搬遷安置,怎麼做到的?

撫仙湖位於雲南省玉溪市澄江、江川、華寧三個區縣之間,是國家一類飲用水源地。由於歷史、經濟、社會、自然等多方面原因,近年來,撫仙湖流域入湖汙染量已超過湖泊水環境承載能力。為從根本上改善撫仙湖流域生態環境,確保撫仙湖長期穩定保持1類水質,玉溪市委、市政府決定舉全市之力啟動實施以“四退三還”(退人、退房、退田、退塘,還湖、還水、還溼地)為重點的撫仙湖生態文明建設工程。

信訪宣傳丨64天完成6000人的搬遷安置,怎麼做到的?

(航拍撫仙湖 李江 攝)

在整個保護建設過程中,最考驗黨委政府的工作就是生態移民。撫仙湖生態移民涉及沿湖周邊的世居群眾和中央、省、市、縣的企事業單位。由於涉及生存和發展的切身利益,要讓這些單位和沿湖群眾搬遷,難度可想而知。為此,工作推進中,玉溪市緊緊抓住群眾利益這個核心,充分發揮群眾工作優勢,通過“四個到位”,即調查研究深入到位、合理訴求解決到位、思想工作細緻到位、後續工作完善到位的工作方法,僅用64 天就完成了澄江縣撫仙湖·廣龍小鎮6000餘人的搬遷安置工作。

信訪宣傳丨64天完成6000人的搬遷安置,怎麼做到的?

(澄江壩子 馬慶 攝)

1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項目啟動之初,市縣共抽調500餘名黨員幹部組成群眾工作組,層層召開黨員會和村組幹部會宣傳動員,統一黨員和村組幹部思想認識。同時,工作組還根據群眾外出和作息時間,進村入戶,與群眾面對面、全方位深入交談,宣傳政策,使群眾意識到生態保護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算清這筆長久的生態賬。同時利用各種媒體平臺,大力宣傳保護母親湖(撫仙湖)的重要意義,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

2共建美好家園,立足長遠發展,解決後顧之憂

以改善群眾居住條件、增加群眾財產性收入、完善城市基礎設施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來科學制定生態搬遷規劃。將村民們退出的沿湖地帶建設成生態溼地,打造生態旅遊項目,為村民提供就業崗位。村民們實現了從農民到旅遊從業者的身份轉變,不僅增加了家庭收入,還帶動了周邊產業轉型升級。澄江縣撫仙湖·廣龍小鎮就是嚴格按照創建全國一流特色小鎮和國家5A級旅遊景區的標準來定位規劃的。廣龍社區4組的居民張大媽屬於第一批簽訂徵遷協議的居民,她說:“我們世世代代居住在撫仙湖邊,讓我們搬離母親湖我們當然不願意,但要是為了保護撫仙湖,我們當然支持。而且政府也沒讓我們吃虧,生活會越來越好。”談到搬遷後的新生活,張大媽充滿期待。

信訪宣傳丨64天完成6000人的搬遷安置,怎麼做到的?

前期徵求意見會場

信訪宣傳丨64天完成6000人的搬遷安置,怎麼做到的?

3切實為搬遷群眾解決實際困難,溫暖人心

為了能夠及時快速地解決群眾在搬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撫仙湖·廣龍小鎮成立了臨時黨總支,下設9個黨支部,同時,整合政法、信訪、民政、殘聯、工會、共青團、婦聯等力量,在廣龍社區和各居民小組建立“仙湖衛士”黨群工作室、社區議事協調委員會及法院巡迴庭,隨時隨地幫助群眾解決搬遷中遇到的困難。同時對搬遷範圍內的貧困孤寡老人、困難老黨員、農村低保戶開展幫扶,贏得了搬遷戶的信任和支持,使搬遷工作實現由“要我搬”到“我要搬”的轉變。

信訪宣傳丨64天完成6000人的搬遷安置,怎麼做到的?

撫仙湖畔櫻花開(徐永健 攝)

這個季節,正是撫仙湖最美的季節,沿著撫仙湖邊的時光棧道漫步,撫仙湖如一顆藍色的寶石鑲嵌在大地上,白鷺在湖中翩翩飛舞。如此愜意的清新景緻,正是得益於玉溪市、澄江縣黨委政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民生利益至上,正確處理好了保護、發展和穩定的關係,真正使移民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