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神祕的《心經》到底說了些什麼?(二)

上一篇把心經的題目講了一下,下面我在往外拓展一下,繼續斗膽講,不對的地方希望海涵。

在佛教的世界觀裡,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叫娑婆世界,什麼都是不完美的,什麼都有缺憾,矛盾無處不在,煩惱無處不在,不管你怎麼做,命運總有辦法讓你不爽。

叔本華不是也說過嗎?人生猶如不斷的在無聊和痛苦之間切換的單擺。我們要想逃離這些苦難,就要修行,就要尋求般若智慧。度過生死之河到達智慧的彼岸。

既然叫生死的彼岸,可見對生死的討論是必不可少的。

之前在微信群裡和群友也討論過死亡,佛教對生死研究的比較深刻,佛教把生死分為階段生死和變異生死。

神秘的《心經》到底說了些什麼?(二)

我簡單說一下兩種生死。

階段生死可以簡化為“生住壞滅”,凡是一件事,一個物體,都要逃不出生住壞滅這四個階段,從事物產生,再到駐留存在,然後慢慢損壞,直到最後消亡,事物時時刻刻都在變化,此一時非彼一時。這叫階段生死。

嬰兒出生了,老人死了,我們身邊每天都在上演這樣生死離別,悲歡離合不斷循環演繹。

在佛教的世界觀看來,在沒有達到般若智慧的彼岸之前,死亡和新生只是六道輪迴的一個階段而已。我們的今生是一段,往生是一段,來世也是一段。我們所說人死不能復生,這個死亡這也是階段生死。

說到這裡可能有些善於思考的朋友該說了,這是迷信,人死如燈滅,肉體與意識一起消亡,我只過好我的這段人生就好,管什麼來世,來世再好與我何干?還有比較極端的,會說我死後哪怕洪水滔天,來世再壞沒關係,我也不知道。

這個問題我也思考過,後來在佛教八識裡找到了答案,問題可能沒我們想的那麼簡單。我們現在所謂的我,只是意識層面的自我,在意識層面自我之外還有至少兩個我存在。

意識層面的自我是通過眼睛、耳朵、鼻子、舌頭、皮膚這些七竅感官感受到的我。這種通過感官信號刺激建立起的自我是很低級的自我。這個低級的自我確實會隨著肉體的消亡而幻滅。

有的朋友可能又說了,我們不是還有思維嗎?笛卡爾不是說過,我思故我在嗎?

是的,確實是這樣的,現代醫學已經證實,人在呼吸心跳停止之後,眼耳鼻舌這些感官很快停止工作,此時即可判定為死亡。

但是此時此刻,人的思維還是在運轉的,還有意識,意識還會接著存在一段時間,然後慢慢陷入真正的死亡。

神秘的《心經》到底說了些什麼?(二)

由此可見,人的死亡過程由眼耳鼻舌這些感官消亡,再到最終思維意識的喪失而被最終判定為死亡。但這些是真正的死亡嗎?不是的,這只是眼耳鼻舌身意的死亡。

佛教認為,人至少是有八識的,剛才我們說的死亡,用佛教的話說這叫前六識幻滅。

除了眼耳鼻舌身意這六識之外,還有末那識和阿賴耶識。(眼識 ,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

佛教認為末那識和阿賴耶識是不會隨著肉身的死亡而消失的,所謂的來世今生的那個我,就是末那識的一部分和阿賴耶識的全部。

末那識和阿賴耶識是是沒有分別心的,簡單的說是沒有善惡好壞之心的。他們只會把你活著時候的所做所想分毫不差的記錄下來,儲存起來,然後在你肉體消亡之後隨著中陰身參與六道輪迴。

這裡還可以岔開,講一大段,是關於因果報應的,但是我們現在講的是波羅蜜,要講生死彼岸的問題,所以就不扯遠啦。

神秘的《心經》到底說了些什麼?(二)

說到這裡可能有些人該說所謂的末那識和阿賴耶識這不就是靈魂嗎?又講封建迷信,但是我要說科學也已經部分證實了以上說法呢?

現在心理學研究的潛意識按照佛經的表述就是末那識的一部分,我們現在活著的大部分行為都是潛意識或者說是無意識支配的,你以為你很理性,其實不是的,具體數字我忘了,至少有七成以上的言行其實是你的潛意識決定的,而你卻誤認為是自己獨立思考和自由意志決定的。

神秘的《心經》到底說了些什麼?(二)

(今天先聊到這兒吧!明天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