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崇禎皇帝和嘉靖皇帝有哪些區別?

李進


如果把兩個朝堂人員全部都對調一下,嘉靖完全有可能撐下去。

雖然我對嘉靖也並不感冒(我對明朝絕大多數皇帝都不感冒),但要是從把持朝政的水平上看,嘉靖遠遠勝過崇禎,兩人根本就不在一個等量級上。



咱們從幾個方面分別進行解析和對比,看看兩個朝堂的差距,那是相當巨大的。

一、君主:嘉靖VS崇禎

1.嘉靖“明”、崇禎“昏”

從智商上看,我認為,嘉靖肯定在170以上,而崇禎能不能達到70我都懷疑。

咱們從嘉靖的處理政治的能力來看,還是相當厲害的,“有不世之奇謨六,無競之偉烈四,而又有震世之獨行五”。

咱們從幾件事上分析這個嘉靖的政治水平

正德駕崩,朱厚熜兄終弟及,在安陸以興王的身份接見了司禮監、皇室和朝廷代表組成的使團,受太后詔,前往北京承繼大統。到達北京城外的良鄉時,楊廷和安排禮部,要用太子的禮儀迎接,由東華門入,居文華殿。朱厚熜當場拒絕,“遺詔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雙方僵持,但朱厚熜態度十分強硬,最後由皇太后令群臣上箋勸進,在郊外受箋,從大明門入,於奉天殿即位。

對比崇禎也是兄終弟及,張皇失措,膽戰心驚,鼠頭鼠腦,哪有嘉靖的半點氣勢。他魏忠賢再牛,能和楊廷和比?

即位不久,嘉靖帝與楊廷和、毛澄為首的武宗舊臣們之間展開長達三年半的大禮議之爭。尊生父為皇考,諡尊入廟,擊潰楊廷和等,成功將皇權徹底收回獨攬。



2.嘉靖“穩”,崇禎“浮”

嘉靖持重,驅楊廷和,誅錢寧,殺江彬,攬內外大政,裁抑司禮監,撤廢鎮守太監,肅監察,分廠衛,扶嚴倒嚴,任徐階,留張居正。確實是個很有決斷和手段的人。

崇禎輕浮,任人則疑,疑人則殺,甩鍋負心,毫無擔當,更換內閣頻繁,政事飄浮。

3.嘉靖“懶”,崇禎“勤”

嘉靖清楚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多放手,少摻合,只抓關鍵點,關鍵人,很少直接插手具體事務。盯得緊,管得松。

崇禎勤快,什麼事都想親自上手,完全不熟悉的領域也要摻合,摻進去就壞事,樂此不疲,越幹越糟。

4.嘉靖“深”,崇禎“淺”

嘉靖搞的是權術平衡,讓臣子互相牽制,掌控能力強。

崇禎沒有心機,毫無城府,認知淺薄,被人捉弄。



二、朝廷重臣對比

這個方面,嘉靖的優勢實在是太明顯了。

王守仁,楊廷和,楊一清,張璁、桂萼、嚴嵩,夏言,曾銑,李時,徐階,張經,張居正,陸炳,高拱,沈煉,楊繼盛……

隨便拉出一個嚴世蕃來,就能把崇禎朝堂上的所有臣工們都玩死。

崇禎朝:

周廷儒、楊嗣昌、溫體仁……一個個都是垃圾中的垃圾,那窩名字提都不想提。



三、大員與戰將對比

嘉靖朝優勢依然十分明顯:

胡宗憲遠勝孫傳庭

戚繼光遠勝袁崇煥

譚綸,唐順之遠勝盧象升

俞大猷遠勝祖大壽

李成梁遠勝吳三桂

嘉靖還有劉顯、劉綎、張經、楊博、周尚文、馬芳等人,遠勝滿桂、趙率教等。

同樣,嘉靖朝也曾經被蒙古人攻到京城。但通過調兵遣將,有針對性的進行防禦和打擊,很快就消除了威脅。

崇禎被後金軍打到城下,居然臨陣擒拿本方大將,驚走關寧軍,朝中大亂,方寸盡失。不要說袁崇煥應不應該殺毛文龍,就是袁崇煥捅死了崇禎的親爹,這種情形下,也決不是翻臉的時候啊。比起嘉靖的手腕來,差得不是一星半點。



如果把嘉靖這個朝堂換到崇禎時代,面臨的是崇禎的局面,把嘉靖的人馬分別調出來:

1.外患:蒙古人與後金

嘉靖人馬:胡宗憲、徐渭、戚繼光、李成梁、俞大猷、曾銑

2.內患:李自成和張獻忠

嘉靖人馬:王守仁、譚綸、唐順之、楊博、周尚文、張經

3.財政:缺錢

嘉靖人馬:張居正、嚴世蕃、鄢愗卿

4.天災:多處大旱

嘉靖人馬:趙貞吉、海瑞、張璁

這麼一分派,感覺問題好像還不算太難過嘛。

我的觀點:如果嘉靖的朝堂班子放到崇禎年間,應該完全是能夠撐下去的。



結論:崇禎要麼是個大廢材,要麼就是清朝的大臥底。


饞嘴肥貓鏟史官


和嘉靖比,崇禎皇帝作為一個明朝的皇帝來說,就完全不合格了。

嘉靖的智商很高,這肯定沒問題。不但智商很高,而且情商也很高。這從他剛被確立為皇帝繼承人之後的大禮議開始,就能看出來。

本來他從外藩入繼大統,是很容易被太后和大臣們控制,變成傀儡的。而且,他當時的年齡也不大,之所以被選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普遍認為他之前的名聲溫良恭儉讓,是個當傀儡的好材料。

但讓選他當繼承人的皇太后和大臣們大跌眼鏡的是,從他拿到詔書開始,就已經開始和皇太后,和大臣們鬥。要知道,這時候他除了那個所謂的遺詔之外,其實並沒有任何其它可以憑藉的東西。

但他就是通過在這個遺詔上做文章,贏了。首先是他拒絕以過繼的皇子身份繼承地位,而是堅持遺詔上說的那四個字,“倫序當立”。孝宗無後,武宗無後,要找人繼統,就該輪到我,因為我是憲宗的孫子,不需要給孝宗當兒子。這是朱元璋的祖訓就說了的。

所以,他不但不同意把自己過繼給孝宗當兒子,而且還要把他爹追封為皇帝。大臣不同意,又是廷爭,又是集體抗議,結果是他用集體打板子回應,最後輸了的還是大臣。沒幾年,他就把原來立他當皇帝的那些人都趕出了朝廷,自己完全掌控了朝廷。

到中期以後,雖然嘉靖帝不怎麼上朝了,清修去了,甚至連自己的兒子也不肯見面,但是朝廷上的事情,始終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因為他很清楚,什麼事是自己必須要管的,什麼事自己不用管,尤其是重要的人事任命,他始終都控制在自己手裡。

所以,哪怕到了中後期,長期任用嚴嵩,已經造成了比較嚴重的後果,但嘉靖並不著急,因為還有高拱、徐階這些人比他還著急,都在等著嚴嵩父子垮臺。時機成熟以後,他只需要輕輕一推,嚴嵩就倒了。而且,他沒有把事情做絕,嚴嵩只是罷官而已。

而且,雖然嘉靖帝給人感覺喜怒無常,天威難測,但他也是有容人之量的。比如說著名的海瑞上疏。別人上疏都是彈劾別人,就算批評皇帝,也都得委婉一點,講究點策略。海瑞就不同了,那就基本上是破口大罵,完全沒有任何遮掩。但嘉靖生氣是生氣,只是關起來而已,並沒有殺。

實際上,雖然嘉靖看起來要比崇禎厲害很多,大臣也要怕得多,但是嘉靖其實並不怎麼殺大臣。雖然也殺過錢寧這種的倖臣,但是其它時間大多數時候並不殺大臣,也就是罷官而已,最大不了就是流放充軍,很少真的下死手。

相比之下,崇禎就差得太遠了。崇禎完全不知道怎麼在明朝當好一個皇帝,不懂權術,也不會用人。對一個人信任的時候恨不得掏心掏肺,捧在手裡,含在嘴裡,一旦出了事兒,不信任了,或者需要用來背鍋,馬上就可以翻臉拉出去砍了。

嘉靖對任何人的信任都是有保留的,也能看得出來誰值得信任,誰不值得信任,即便是再信任一個人,他也會準備個備胎,隨時可以替換,平時也可以用來牽制。崇禎就不懂這一套,信任的時候毫無保留,不信任了直接砍頭,也算是愛之深恨之切。

其實,以崇禎的資質和能力,放在清朝康熙以後的時期,尤其是承平的時期,完全可以當個好皇帝。因為他很勤政,司禮監和內閣該乾的活兒他都自己一個人包了,內閣的大臣也就是備位而已,不需要說話,不需要幹事兒,悶聲大發財,這是墜吼的。


蕭武


“朕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崇禎皇帝上吊自殺前的遺詔。

在我看來,崇禎皇帝簡直是厚顏無恥之人!什麼叫臣皆亡國之臣?

可以說,沒有一個亡國皇帝的處境比崇禎更好了。崇禎繼位後,面對權勢熏天的魏忠賢,能聯合文官徹底連根拔起,說明文官集團還是心向著大明的。兩京一十三省,地方大員都對中央俯首帖耳;精銳部隊,如關寧鐵騎、盧象升的天雄軍、孫傳庭的秦兵,中央都能完全控制得了。就這麼好的局面,居然在崇禎皇帝朱由檢的宵衣旰食下,亡國了!

崇禎絕非昏君,他是智商極高,內心十分敏感的皇帝,他最大的缺點在於,他既不願意分權又不願意背鍋。在大明政府的運轉流程中,皇帝固然是最高決策者,但皇帝有時候會把權力交由內閣及六部行使,批紅權由太監代替皇帝行使。哪一方出了問題,皇帝都可以聯合另一方除掉這一方,以保持權力的繼續運轉。然而崇禎幹了什麼?兵部尚書內閣首輔說殺就殺,將領打了勝仗被猜忌,打了敗仗被殺掉。即使後來決定是否遷都南京時,崇禎手下都沒一個大臣願意當奸臣,支持皇帝陛下南遷!原因無他,一旦失誤就會被殺掉。

相反嘉靖皇帝,也是個智商極高的皇帝。嘉靖懂得分權制衡,懂得讓人背黑鍋。他缺錢,嚴嵩嚴世蕃幫他搞黑錢;南方倭寇北方韃靼入侵,嚴嵩提拔的胡宗憲等人幫他禦敵。即使後來嚴黨萬人唾罵,嘉靖也不過換掉嚴黨再找一個背鍋俠就是了。

推薦一本書《崇禎皇帝傳》,看看崇禎是如何日夜辛勞把大明搞亡國的。


琅琊笑笑生


差遠了,嘉靖是學霸,每天不上學,照樣掌控朝政,想用清流用清流,想用奸臣就用奸臣,想給老爸升級送廟裡吃臘肉就吃臘肉。可崇禎呢,每天上學,按時完成作業不說還自我加練,結果愣是大學沒考進。想議和,沒臣子願意擔責,想遷都也沒願意有臣子願意提議,可憐到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