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历史上参战人数过百万的战役有哪些,为什么有这么多人?

浅读历史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在抗日战争中出现过三次中日双方参战人数超过百万的大型会战,分别是1937年的淞沪会战、1938年的武汉会战和1944年的豫湘桂会战(日军称为一号作战);在解放战争中国共双方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中参战人数也超过百万,上述战役的特点是普遍历时较长,是在广大区域内进行的大兵团会战。

而在短时间内结束战斗,且在相对狭小地区内完成百万规模战役集结的只有人民解放军的渡江战役,其中解放军投入总兵力120万人,国民党军队约70万人。



三大战役结束后,长江以北的中原、华北和东北地区尽为解放军所控制,国民党较为精锐的黄埔系中央军损失殆尽,仍然相对完整的只有西北地区的胡宗南所部,蒋介石因此被桂系逼迫下野。但是蒋介石一边将李宗仁推到前台进行和谈,一边在幕后着手成立11个编练司令部,准备将军队重新扩编到350万人左右(至1949年2月,国民党军杂七杂八加一起只剩204万人)。

因此,渡江战役是不能拖延的,同时,解放军没有海军和空军,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立体防御”,必须一次性投入足够的兵力,从而保证迅速完成登岸和突破。



(汤恩伯)

蒋介石嫡系汤恩伯的“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负责防守长江下游地区,共辖19个军60个师约35万人,可以看出每师兵力平均只在5000人左右,战斗力直线下降,二线预备队是福州绥署朱绍良的两个师1万人;而桂系白崇禧的“华中剿总”负责防守长江中游地区,共辖12个军37个师约32万人,编制还算完整,二线预备队是长沙绥署程潜的9个师约4万人,上述两部总计兵力约72万余人,另附空军、海军和130多辆坦克,仍具有一定的战斗力,解放军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是十分必要的。

在杜聿明集团还没有被完全消灭前,西柏坡已经电示淮海战役总前委继续行使渡江战役的指挥权,集中二野和三野主力突破长江下游防线,而以第四野战军一部前出至江汉地区,牵制白崇禧集团,口号是“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解放军渡江战役的具体布署为:二野的第3、第4、第5共三个兵团9个军35万人组成“西突击集团”(刘帅指挥);三野的第7、第9兵团7个军30万人组成“中突击集团”(谭震林指挥);三野的第8、第10兵团8个军3个独立旅35万人组成“东突击集团”(粟裕指挥),这是名符其实的百万雄师。同时,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萧劲光)的两个军以及江汉军区、桐柏军区等地方部队约20万人,进至武汉以北地区,策应主要突击地段的作战。

1949年4月20日下午6时,渡江战役打响,22日大举渡江,23日南京解放。



国民党军的江防防线傾刻间土崩瓦解,最先登岸的是三野27军聂凤智部,他口授了一封著名的电报:“我们已胜利踏上江南的土地”,4月21日,朱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令》,命令中第二条有“特别注意缉拿匪首蒋介石”。


度度狼gg


古代史上参战人数过百万的说法基本不怎么可信,真正双方参战人数过百万的战役要到近现代。

抗战中的武汉会战、豫湘桂战役

抗战中1938年6月份到十月份的武汉会战,中国军队和日本侵略军参战总人数过百万。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约110万,侵华日军参战总兵力约25万人。

中国军队虽然作战英勇,给日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但日军还是达成了战略目标,占据了武汉。

抗战中1944年4月到12月的豫湘桂战役,也是一场双方累计参战兵力过百万的战役。中国军队累计参战兵力超过100万,日军累计参战兵力约40万。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各战场都节节胜利之时,由于国民党政权的无能,却造成中国战场上的一场空前惨败。中国军队兵力总损失高达五六十万,日军成功实现了打通大陆交通线的目的,占据了河南、湖南、广西等地的大片中国领土。

解放战争中的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解放军和国民党军在东北战场进行了一场战略决战,史称辽沈战役。辽沈战役解放军参战兵力约70万,国民党军参战兵力约55万人。辽沈战役解放了整个东北,解放军伤亡6.9万人;国民党军损失47.2万余人,其中伤亡5.68万人,被俘虏32.43万人,其余部分损失则是国民党军战场起义。

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在北京、天津等地彻底歼灭了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史称平津战役。平静战役解放军参战兵力约100万人,国民党军参战兵力约52万人。解放军伤亡3.9万人;国民党军损失52万人,其中伤亡2.1万人,其余则被俘或者接受改编。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解放军参战兵力约60万,国民党军参战兵力约80万。解放军以劣势兵力,歼灭了大部分参战国民党军。

解放军伤亡失踪13.6万人,国民党军损失55.5万人,其中伤亡17.1万人,被俘虏32万人,投诚3.5万人,起义改编2.8万人。

1949年4月21日至1949年6月2日,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成功击垮国民党的长江防线。渡江战役解放军参战兵力约100万人,国民党军参战兵力约70万人。

解放军伤亡6万余人,国民党军损失43万余人,其中伤亡2.1万人,被俘虏31.5万人,起义3.5万人,投诚6.7万人。

一战、二战的欧洲战场,参战过百万的战役众多

一战、二战的欧洲战场,由于列强工业化程度高,能动员的兵力远高于中国战场。虽然欧洲列强人口比中国少,但能参战的兵力其实比中国高很多。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战场参战兵力超百万的战役很多,仅略举几例。

1916年2月21日–12月19日的凡尔登战役,法军和德军各自投入兵力均超过100万,总参战兵力高达200多万。法军伤亡约50万,战死15.6万,德军伤亡约40万,阵亡14.3万。

1940年5月10日—1940年6月22日的法国战役,德国以不战优势战斗力稍强的兵力短时间内灭亡了法国。此战德军参战总兵力约157个师300万人,法军及其盟军参战总兵力约330万人。德军伤亡15.5万人,法军及其盟军伤亡35万人,被俘190万人。


仁勇校尉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七次大战役,参战人数超过百万。

1,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国军80万人,日军30万人 。

这场战役持续了三个月,国军以伤亡30万人的代价,消灭日军4万余人,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此战中,蒋介石动用了江浙地区的所有中央军嫡系部队,德械师,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和税警总团也都参与了这场战斗。(由于中国运力有限,中国军队实际到前线40万人。)另外,中国空军200多架飞机,和海军约40余艘海军舰艇也参与了这场战役。

本次战斗的指挥官有:司令长官:冯玉祥(后由蒋介石兼任);副司令长官:顾祝同。下属将领:张发奎,刘建绪,朱绍良,张治中,朱绍良,廖磊,陈诚,薛岳,罗卓英。

本次战役中,中国军队阵亡校尉级以上军官近千名,其中少将以上高级军官14人。

2,武汉会战:1938年6月至10月,国军110万人,日军30万。

这次会战,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 。

在经历大小数百次战斗以后,国军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5.7余万(日方统计不到4万人),消耗了大量日军。这次战役后,抗日战场进入了相持阶段。万家岭大捷是这次战役的亮点,抗日名将薛岳指挥国军在万家岭,巧设"口袋阵",打死打伤侵华日军106师团万余人。

3,豫湘桂战役:1944年4月至12月,中国军约130万名士兵,日军41万士兵。

1943年,日军为了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发动了贯穿中国河南、湖南和广西等地区的“一号作战”。此次战役,国军损失50多万军队,日军伤病10余万死2.4万。

豫湘桂战役是国军在正面战场上的第二次大溃退,也是日军最后一次主动进行的大规模会战。国军的腐朽在这场战役中,全部暴露出来。不过,日军也是强弩之末。不久,又撤出了豫湘桂战役占领的大部分地区。

4,辽沈战役:1948年9月,东北野战军70万人,国民党军 55万人。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之一,东北地区是全国唯一一个人民解放军军力超过国民党军队的地区。也是因此,辽沈战役是国共决战的第一个战场。

东北野战军的指挥官是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国民党一方是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廖耀湘,杜聿明、郑洞国、范汉杰。

此战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军47.2万余人。其中俘虏32.43万人,国军少将以上高级军官186名。国民党损失各种火炮4709门,轻重机枪13347挺和其他枪支175361支。

5,平津战役:1948年11月29日,解放军100万,国民党军52.1万。

1948年,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第三兵团共一百万人,联合对国民党傅作义集团发动了平津战役。解放军的指挥官是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国民党是傅作义,陈长捷,卫立煌和郭景云。

此战役,以北平和平解放结束。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被歼灭和改编。

6,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解放军60万加40万民兵,国民党军:理论满编80万,实际50多万。

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对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中华民国国军五个兵团部,共计55万人进行围歼。此战中,解放军以伤亡十余万的代价,歼灭国民党55万人。

解放军的指挥官是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许世友等。国民党指挥官为

刘峙,杜聿明、黄维、孙震、刘汝明、冯治安、韩德勤、李延年、邱清泉、胡琏、黄伯韬等。

7,抗美援朝: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直到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志愿军最多时出兵135万人(以轮战方式先后入朝参战的各种部队共计190万;韩军和联合国军最多时出兵120万。双方大战3年,中朝军队伤亡百万人(死亡人数 148793人)的代价;美联社公布的"联合国军"伤亡总数是147万余人(美军自己统计美军作战减员共计142091)。

此战中,中国共计消耗560余万吨物资,军费25亿美元;美国消耗物资7300余万吨,军费400亿美元。

抗美援朝证明:列强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看了看其他答主的回答,我不禁有些失望。历史上参战人数过百万的战役与我们所有人都有关,那就是三大战役中的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简介

淮海战役又被称为徐蚌会战,顾名思义,主要发生在徐州、蚌埠地区,这片区域正是当时国军大部分主力部队的驻扎区域。

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史料记载,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中华民国国军五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

双方参战兵力

一般历史上记载国共双方参战兵力,多为概数,即我军60万,国军80万,总人数达140万。但是人民解放军还发动了400万的民众支援,因此陈毅元帅曾经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根据史料记载,双方详细兵力见下所述:


我军方面:
(两大野战军,23个纵队,63-66万人加40万民兵 )

总前委:
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
华东野战军(十六个纵队加四个旅,40多万人)
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豫东战役后一直在中原野战军司令部任副司令员)
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
副政委谭震林
参谋长陈士渠
政治部主任唐亮
副参谋长张震
政治部副主任钟期光
后勤部长刘瑞龙
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叶飞(第一、第二、第三师)
第三纵队代司令员孙继先、政委丁秋生(第八、第九师)
第四纵队司令员陶勇、政委郭化若(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师)
第六纵队司令员王必成、政委江渭清(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师)
第八纵队司令员张仁初、政委王一平(第二十二、第二十三师、二十四师)
第十纵队司令员宋时轮、政委刘培善(第二十八、第二十九师)
特种兵纵队司令员陈锐霆(炮一、炮二、炮三团、工兵团、骑兵团、坦克大队)
两广纵队司令员曾生、政委雷经天
第35军军长吴化文政委何克希(第103、104、105师)
鲁中南军区司令员傅秋涛
苏北军区司令员管文蔚、政委陈丕显
冀鲁豫军区司令员赵建民、政委潘复生(独一、独三旅)
江淮军区司令员陈庆先、政委曹荻秋(第三十四、独立旅)
山东兵团
司令员许世友(未参战)
政委谭震林(兼)
副司令员王建安
参谋长李迎希
政治部主任谢有法
第七纵队司令员成钧、政委赵启民(第十九、第二十、第二十一师)
第九纵队司令员聂凤治、政委刘浩天(第二十五、第二十六、二十七师)
第十三纵队司令员周志坚、政委廖海光(第三十七、第三十八、第三十九师)
鲁中南纵队司令员钱钧、政委张雄(未参战)(第四十六、第四十七师)
渤海纵队司令员袁也烈(新一、新十一师)
苏北兵团
司令员韦国清
政委陈丕显
副政委吉洛(姬鹏飞)
参谋长覃健
第二纵队司令员滕海清、政委康志强(第四、第五、第六师)
第十一纵队司令员胡炳云、政委张藩(第三十一、第三十二、第三十三旅)
第十二纵队司令员谢振华、政委李干辉(第三十五、第三十六旅)
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加三个旅,近20万人)
司令员刘伯承
政委邓小平
副司令员陈毅、李先念
副政委张际春
参谋长李达
第一纵队司令员杨勇、政委苏振华(第一、第二、第二十旅)
第二纵队司令员陈再道、政委王维纲(第四、第六旅)
第三纵队司令员陈锡联、政委彭涛(第七、第八、第九旅)
第四纵队司令员陈赓、政委谢富治(第十、第十一、第十三、第二十二旅)
第六纵队司令员王近山、政委杜义德(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旅)
第九纵队司令员秦基伟、政委李成芳(第二十六、第二十七旅)
第十一纵队司令员王秉璋、政委张霖芝(第三十一、第三十二、第三十三旅)
豫皖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独立旅)
豫西军区司令员 曾希圣、政委张玺(独立旅)
陕南军区司令员 刘金轩、政委汪峰(独立旅)

国民党军方面:(编制总兵力在80万左右,但是由于部分部队分散,战时未及时归建,因此实际大约有65万左右)

第二兵团
(在陈官庄地区被歼)
司令:邱清泉
副司令:舒适存、谭辅烈、王长海、高吉人
参谋长:李汉萍
副参谋长:董熙
第六兵团
(增援黄维的部队)
司令:李延年
参谋长:梁栋新
第七兵团
(在碾庄地区被歼)
司令:黄伯韬
副司令:黄国梁、唐云山
参谋长:魏翱
第八兵团
司令:刘汝明
副司令:田镇南、曹福林、米文和、刘汝珍
参谋长:朱秀德、杨然
副参谋长:杨然、李诚一
第十三兵团
(在陈官庄地区被歼)
司令:李弥
副司令:赵季平、陈冰、李九思
参谋长:吴家钰
副参谋长:周羽皋
第十六兵团
(在陈官庄地区被歼)
司令:孙元良
副司令:曾苏元
参谋长:张益熙

副参谋长:高健、熊顺义


结论

从题主的要求来看,淮海战役是最符合题主要求的,双方参战兵力就算保守估计都达到130-140万!!


青年史学家


一、历史上参战过百万的战役应该是不多的,历史上很多都是号称百万的,比如前秦对东晋的淝水之战是号称百万,曹操对孙刘的赤壁之战也是号称百万,但其实都没有这么严重!人数虽然会很多,但过百万只是虚张声势,吓吓人罢了!

古代史上战争频发,多数老百姓都收到战争迫害,不是饿死,就是战死,人数是很少的,上百万人数的战役自然少之又少。典型的一个就应该是长平之战了。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之间进行的一场载入史册的大战,也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此战赵军约四十五万、秦军约六十万,总人数超百万。由于纸上谈兵的赵括指挥不当,赵军不敌白起带领的秦军,45万几乎被全歼(一部分被杀,投降的被坑杀),秦军则伤亡过半。由于此战的加成,白起也是成为了杀过百万人的人屠了。

之后最接近百万的战役没有,战争倒是有那就是秦灭楚之战,秦王翦出六十万,楚国自卫近四十万。

自此中国古代几乎没有上百万人数的战役,连人口基数这么大的中国没有,在古代人数更少的其他地方自然也是没有的。

二、百万战役多出在近代,近代经济越来越发达,人口也越来越多,世界逐渐连为一体也让人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国家组合起来攻击别的国家也越来越普遍,联合起来上百万也就简单了。

索姆河会战

一战时期,英法联军对德国的大战。英法有86个师参战,德军有67个师参战,当时一个师大多有有一万五以上人数,所以双方都有近百万人数,单伤亡就达到120万。

凡尔登战役


此战号称一战绞肉机,英法和德国双方共投入200万部队,伤亡70万左右,是一战最大战役。

列宁格勒保卫战

二战转折点,苏联参加人数多达九十三万人,德国也有七十二万人之多,加起来多达百万。最终德国伤亡约三十九万人,而苏联最终胜利了,也付出了伤亡三十三万人的代价。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该战役是近代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双方伤亡估计约二百万人,参与该场战役的人数也比历史上的其他战役都来的,光伤亡就过百万了。

这场由苏联对德国的大战,苏联参战人数多达250万人,而德国加上附庸国也有近200万人。苏联牺牲了一百万多人,德国也付出了八十五万人的代价。

诺曼底登陆战役

英法美联军对德国的大反攻,单盟军就有约290万之多,德军有38万。

三、近代中国作为抗日的前沿上百万战役也有不少。

淞沪会战


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它是整个中日战争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国军八十万,日军三十万,中国伤亡30万人,日本伤亡4万余人。中国虽然战败,但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武汉会战

这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国军动员110万,日本有35万。中国40余万死伤,日本25.7万死伤。

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也都是破百万的,辽沈战役:共军70万,国军55万。淮海战役:共军60万,国军80万。平津战役:共军刚经过辽沈战役取胜合计百万人,国军近60万。


夏目历史君


但凡投入总兵力在上百万人规模的战役,一般都是拿民族、国家、军队做一次豪赌,真正实现了全国总动员。赢了,民族复兴、大国崛起、军队彪炳史册。输了,那就是国家民族危在旦夕。

列举几个,

1、长平之战

战国末期两个秦、赵两个强国之间的一次对决。没有任何一个史书或是观点证明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赵军兵力接近50万,秦军兵力不详,但是有一点可以证明那就是秦国为了打赢这一仗征召国内15岁以上男人全部参军。作为头号强国的秦国,其兵力自然也在40万以上。秦国都全国动员了,那么赵国自然也是全国动员。所有的男人都出去打仗了,国内的生产自然就全成了女人的事,根据那会儿的生产力水平,国家为了打仗,基本上把国内的生产全停了。此战最后以赵国大败、全军覆没而告终,昔日东方强国一下子处于灭亡的边缘。而战胜国秦国也因为损失过半失去了灭赵的最后力量。

2、淝水之战

公元383年,游牧民族——氐族刚刚统一中国北方、建立秦帝国不久,随即发动了对南方汉族人统治的晋王朝的战争。这些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野蛮人征召北方各族人民当兵,蚁聚90万大军向南开进。晋王朝以训练有素的8万精兵迎战,一战就将其号称“投鞭断流”的百万秦军击败。称霸一时的秦帝国也随之瓦解。

3、隋炀帝三次进攻高丽

隋朝第二任皇帝隋炀帝杨广为征服朝鲜半岛的高句丽王朝,发动三次大规模讨伐战争,前后动员兵力在150万左右,千里远征。结果三次全部以惨败告终,强盛一时的大一统王朝——隋朝随之灭亡。

4、苏德战争中列宁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柏林之战双方参战兵力全都是数以百万计。两个国家、两个民族、两个政党、正义与邪恶,为了各自的生死存亡真正做到了举国动员、殊死相拼。


大将军威武K


偏师奇兵,卢库拉斯智灭亚美尼亚二十万

阿莱西亚,凯撒大帝围溃三十三万高卢人

高加米拉,亚历山大痛击五十万波斯大军

上帝之鞭,天骄阿提拉聚五十万出征高卢

壮哉罗马,埃提乌斯合六十万众御之沙隆

困兽犹斗,殷纣王发七十二万拒武王于野

赤壁遗恨,曹阿瞒八十三万水陆尽没于火

王志在远,波斯王征五百万人伐不臣希腊

天兵天将,我大明七十万之师讨逆臣安南

胆大包天,叛贼安南集七百万乌合抗天命

恭迎佛珠,缅甸三千万圣师讨伐无道天朝

上古神战,阿三募天下过亿之兵争天夺地

一廓巴尼,四十二方神教兵众卫我佛圣王


大德大威宝宝龍龍


投入兵力最多的战役要在苏德战场上找:

莫斯科保卫战——苏军125万vs德军100万;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双方投入兵力超过200万;

库尔斯克战役——苏军191万vs德军91万;

柏林战役——苏军262万vs德军80万;

……

苏德战场还有许多战役规模宏大,持续时间很长,已经难以计算大体的投入兵力规模了。

相比之下,中国战场上的大型战役无论是规模还是烈度无法与苏德战场相提并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