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工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融合發展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堅持把文化旅遊作為十大生態產業的首位產業,按照“大文化、大旅遊,大市場、大產業”的思路,統籌推進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推動文化旅遊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截止目前,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9.35億元,同比增長10.95%;累計接待遊客1610.55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03.7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5.32%和28.53%。
2019年工作開展情況:
(一)聚焦領會精神實質,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精神。把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視察重要講話精神作為工作的第一要務,把牢政治要求、方向要求和實踐要求,以深信篤行的信念,著力在學思踐悟上下功夫、在學以致用上下功夫、在狠抓落實上下功夫,圍繞黃河流域治理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點推進黃河石林大景區、沿線鄉村文化旅遊資源的保護和開發,花村·顧家善、古韻·大川渡、水韻·獨石、泉村·響泉等一批鄉村旅遊示範點蓬勃興起,金溝河生態治理等一批生態旅遊項目開工建設,沿黃四市州旅遊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品牌共建。圍繞弘揚紅色文化,重點推進國家長征文化公園建設,實施西路軍紀念館、長征文化國家紀念博覽園等11個項目。
(二)聚焦深化機構改革,著力推進文旅融合。
圓滿完成機構改革任務。緊緊抓住機構改革的歷史機遇,牢牢把握文化和旅遊大融合的背景,不折不扣執行改革路線圖,大力推進機構融合、思想融合、機制融合、產業融合、業務融合,文化和旅遊改革工作圓滿完成,做到了改革平穩推進、機構平穩合併、職能平穩整合、人員平穩過渡、工作平穩運行,發揮了“1+1>2”的整體效果,推動白銀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邁上了新臺階,文化和旅遊工作翻開了新篇章。
全面推進文旅融合。堅持文化搭臺,經濟唱戲,傾力打造情景舞臺劇《黃河之上•多彩白銀》,累計演出30餘場次,觀看人數突破10萬人次,首次用舞臺劇的形式把白銀靜態的歷史和書面的文字,轉化為生動的體驗、真實的感受、鮮活的畫面。加快非遺成果市場化轉換,積極發掘研發銅工藝品、藝術陶瓷、剪紙、鴕鳥蛋雕、刺繡、絲綢宮燈等10種白銀本地元素的文創產品,編輯出版《白銀市特色文化旅遊產品名錄》,推動特色產品進景區、進酒店,線上線下同步銷售。
(三)聚焦消費帶動,著力放大文旅效應。
堅持把項目作為主攻方向。今年以來,按照“抓項目、強基礎、補短板”的思路,充分發揮市級專項資金的撬動作用,帶動民間資本、金融資金加快投向旅遊項目。金溝河綜合治理等一批重大旅遊生態項目啟動實施,黃河石林、會師舊址、條山農莊等核心景區基礎設施提升改造項目圓滿完成,白銀—水川等一批旅遊互聯互通項目開工建設,大水䃎•青舍、平川龍華文化創業基地等一批招商引資項目落地,帶動項目建設“動能積聚”,發展後勁不斷增強。今年,全市共實施各類旅遊項目108個,實際完成投資26.82億元。
堅持把鄉村旅遊作為有效載體。擴大鄉村旅遊規模。堅持用旅遊的理念規劃鄉村,用景區的標準改造環境,用文化的元素豐富內涵,大力發展以農耕文化為魂、以田園風光為韻、以村落民宅為形、以生態農業為基的鄉村旅遊,帶動全市鄉村旅遊遍地開花、發展形勢如火如荼,已建成“六朵金花”、水韻·獨石、會寧厙弆•杏花村、石村·大水䃎等為代表的鄉村旅遊示範村52個,帶動全市新建高標準農家樂129個。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有效融入到旅遊產業開發、景區項目建設之中,以旅興農、以農助旅,通過板塊化佈局、區域化聯動、集合式推進、差異化發展。初步形成了紅色帶動型、景區輻射型、通道景觀型、城郊休閒型、農業觀光型等鄉村旅遊扶貧模式,使鄉村旅遊成為加快脫貧致富步伐、建設幸福美好新白銀的有效抓手。
堅持把產業融合作為發展途徑。推進體旅融合。把康體養生與競技體育有效融入到旅遊開發建設之中,成功舉辦了黃河石林國際滑輪積分賽暨全國滑輪錦標賽、黃河石林馬拉松暨百公里越野賽、黃河石林徒步大會、靖遠國際全程馬拉松賽、平川首屆半程馬拉松賽、白銀區“健身花海溼地間·暢遊沿黃景觀帶”萬人徒步活動、白銀區全民健康跑等一系列參與性、互動性強的體育賽事;黃河石林國際滑雪場彌補了我市旅遊淡季短板,豐富了冬春旅遊產品。
加大農旅融合。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依託靖遠東灣、白銀區大坪、重坪、景電高揚程灌溉區、甘肅農墾基地等國家省級農業示範園區,因地制宜打造田園綜合體。會寧五七農場、平川華辰生態產業園、景泰紅沙峴生態體驗園等21個農旅融合綜合體異軍突起。通過農業搭臺,旅遊唱戲,持續向綠水青山要效益,在鄉村“好風景”中培育了“好前景”。充分依託白銀特色農產品,深度挖掘地方飲食文化,持續推廣靖遠枸杞,小口大棗、靖遠羊羔肉、大廟香水梨、會寧雜糧等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積極培育“名菜、名小吃、名廚、名店、名宴”五大特色飲食品牌,持續做強酸爛肉、靖遠羊羔肉、一窩絲、水川長面等旅遊特色小吃,不斷提升旅遊餐飲品質。深化工旅融合。積極探索工業搭臺、旅遊唱戲的產業振興新路子,平川古瓷窯被列為國家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銀山路東側觀光旅遊火車道路規劃即將完成。(四)聚焦文化惠民,著力做好文化事業。
文化惠民工程出新出彩。深入實施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後續建設,白銀城市書吧即將建成使用,全市69個鄉鎮、9個街道、701個行政村、99個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達標率達到100%。紮實推進公共文化領域改革,全市建成縣級文化館分館49個,建成縣級圖書館分館58個。大力開展文化惠民活動,市、縣區圖書館、文化館下基層服務次數達到500多場次。嚴格做好文物保護,會寧紅軍會師舊址消防工程、明長城靖遠段長城本體保護項目竣工,完成4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1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32個市縣文物保護單位基礎信息名錄建檔工作。邀請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的Horseshoe Road(馬蹄之路)樂隊來白銀舉辦“小提琴與絲綢之路”專場巡迴演出,促進中美民間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圍繞弘揚紅色文化,召開景泰西路軍組成研討會,建成趙家水紅西路軍景泰組成紀念園和大拉牌紅西路軍戰鬥紀念碑,啟動白銀紅色旅遊資源普查工作。圍繞新中國成立70週年,成功舉辦 “獻禮共和國成立70週年”文藝展演、白銀市“致敬中國”書畫展等活動50餘場次,2019年全市共開展各類群眾性文化藝術展演活動3000餘場次。拍攝完成“我和我的祖國”快閃。
文物保護工作紮實推進。加大地方文物保護,起草制定《永泰龜城文物保護管理辦法》立法法規,正提交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做好文物的保護與修繕,國家重點文物項目會寧紅軍會師舊址消防工程、明長城靖遠段長城本體保護項目竣工,景泰縣明長城景泰段部分長城及烽火臺修繕工程、明長城景泰段城北墩1段牆體搶險加固工程、會寧紅軍會師舊址消防工程、明長城靖遠段本體保護項目、會師舊址修繕工程、館藏文物保護項目完成初驗,全市全年落地實施文保項目9個,到位項目資金2647萬元,其中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專項經費2338萬,省級文物保護經費309萬。全面推進文物建檔立卡工作,完成4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1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32個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基礎信息名錄建檔輸入,完成全市不可移動革命遺址、遺蹟普查工作和全省可移動革命文物鑑定定級工作。
狠抓廣播電視工作。實施智慧廣電建設工程,建成6個廣播電視媒體融合中心,深入推動我市廣播電視媒體融合發展。實施公共廣電服務工程。認真做好全市6個骨幹臺站和30個鄉鎮臺站無線數字化覆蓋工程運營監管工作。進一步推進全市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實施靖遠縣縣級廣播電視臺製播能力提升項目和平川區無線發射臺基礎設施建設二期項目。全年爭取中央省級廣播電視項目資金2000萬元。
(五)聚焦文旅融合,著力夯實產業發展基礎。
加快核心景區建設步伐。全面啟動黃河石林國家5A級景區創建和省級旅遊度假區創建工作,紮實做好黃河石林帳篷酒店、世行二期文化自然遺產保護與開發、跨河玻璃棧道和龍灣村特色風貌改造等重點工程。白銀火焰山國家礦山公園主題公園成功晉級為3A級旅遊景區,順利完成全市A級旅遊景區年度複核檢查工作。
宣傳推介成效顯著。堅持“請進來”與“走出去”並重,先後成功舉辦白銀市第三屆黃河風情文化旅遊節、荷花美食節、陶瓷文化節、枸杞愛心採摘節等一批特色節會,借會發力、借題發揮,持續增加了白銀旅遊知名度。加強旅遊形象和旅遊產品的普及推廣,針對特定時間段旅遊消費,營造“荷你一起去水川”、“約團到高灣轉轉”等多個旅遊熱點和精彩瞬間,釋放“人人都是宣傳員”的旅遊宣傳效應。充分運用線上線下兩種方式,擴大旅遊客源市場,白銀智慧文旅一期項目上線運營,不斷完善一部手機遊白銀,主動通過騰訊、今日頭條、抖音、百度、《新甘肅》APP等各類主流網絡媒體和自媒體開展白銀文旅動態宣傳,並積極向《甘肅日報》《微遊甘肅》等平臺推送白銀文旅宣傳信息,不斷放大美麗白銀標籤。積極培育陝、青、寧、新、蒙等多級客源市場,在廣州、重慶、成都、西寧等城市開展了重點推介,達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堅持擴大宣傳和提升軟硬環境質量並舉,“五一”“中秋”和“十一” 黃金週等時間段全市旅遊景區景點遊客持續爆滿,黃河石林大景區僅2019年“十一” 黃金週就接待遊客11.5萬人次,同比增長23%。
推進文化旅遊依法行政。強化文化旅遊市場執法檢查,今年,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1000餘人次,檢查各類經營場所1321家次,整頓規範經營場所35家,全市文化旅遊市場秩序明顯好轉,群眾和遊客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顯著增強。全力做好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工作,共排查全市553家文化娛樂場所,對查處112家證照不全經營的娛樂場所勒令整改,對9家無證經營的娛樂場所依法進行了取締;對查處的23件文化行業市場亂象問題進行依法處理(其中主動摸排查處數12件,轉辦數11件,已辦結22件);省掃黑辦轉辦線索1件,已按規定時間和轉辦程序上報核查情況。
2020年工作謀劃
01、科學制定規劃
牢固樹立“規劃科學是最大效益,規劃失誤是最大浪費,規劃折騰是最大忌諱”的理念,科學編制以全市“十四五”文化旅遊產業發展規劃為總綱、縣區規劃為框架、專項規劃為基礎的產業發展規劃體系。按照“全市一盤棋、縣縣有精品”和“多規合一”的要求,把“十四五”文旅產業總體規劃與國民經濟、土地利用、生態文明建設以及其他產業規劃有機統一起來,打出“組合拳”、奏響“大合唱”,為文旅產業發展留下更多的空間。
02、深度研究政策
一是深度研究國家產業導向,用足用好國家和省上加快發展文旅產業的政策機遇,進一步加強銜接對接,爭取有更多的文旅項目進入國家和省上的總盤子。以規劃為引領,聚焦傳承紅色文化,依託會寧會師聖地和景泰紅西路軍組成地、首戰地、出征地的歷史,重點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和紅西路軍戰鬥遺址公園建設。
二是聚焦黃河上游保護,著力打造沿黃旅遊品牌。依託沿黃獨特的地質資源、農業水利資源、民間民俗資源,重點推進黃河石林大景區和花村•顧家善、水韻•獨石、石村•大水䃎、泉村•響泉、小黃灣古村等為代表的鄉村旅遊示範點建設,承辦好沿黃四市州旅遊發展聯盟秘書處工作推進會議,共同打造黃河風情旅遊線,切實做好黃河的文章。三是聚焦高質量發展,凝練爭取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業旅遊、生態旅遊等前瞻性強、發展前景廣闊的項目進入國家盤子。四是聚焦彌補旅遊淡季短板,依託白銀國家冬季運動訓練基地,加快提升黃河石林國際滑雪場綜合質量,加大宣傳力度,建立完善全市旅遊景區、旅遊飯店等淡季價格優惠聯動機制,千方百計做熱冬春旅遊市場。03、協力拓展業態
充分發揮旅遊“一業興”帶動“百業旺”的聯動作用,跳出旅遊看旅遊、抓旅遊,以盤活工業遺存打造標誌性片區,以立足鄉村特色資源擴大品牌影響力,以圍繞體育賽事培育新型業態,以厚植特色文化講好“白銀故事”為重點,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作為做好“旅遊+”“+旅遊”這篇大文章,推動旅遊與體育、農林和商貿深度融合發展。
04、做大龍頭景區
對照國家5A級景區建設標準,推進黃河石林國家5A級景區建設,發揮資源優勢,搶抓發展機遇、補齊發展短板,在嚴格保護地質遺蹟的基礎上,深度挖掘文化資源,科學實施旅遊項目,精心打造文旅產品,拓展豐富文旅內容,加快提升景區管理服務水平,努力把黃河石林建設成為省內一流、國內知名的旅遊目的地,使其成為引領白銀旅遊騰飛的龍頭景區和優勢品牌。
05、全力抓好產業
本著“宜融則融,能融盡融”的原則,依託我市重要的文化資源優勢,繼續在挖掘提升、傳承創新上下功夫,提升《黃河之上•多彩白銀》演出效果,全力打造白銀特色文化產品。加強黃河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和地方歷史文化資源的挖掘、整理、保護和開發,加強國粹傳承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鼓勵支持企業設計研發“白銀禮物”伴手禮,讓白銀特色產品更有顏值的同時,更具氣質和價值。
06、致力文化事業
進一步鞏固公共文化示範區創建成果,大力培育文化創意和旅遊商品品牌,充分發揮城市書吧、博物館、美術館公共文化服務窗口作用,通過舉辦系列主題講座、文化沙龍等互動活動,擴大高端文化供給,深化書香白銀建設。加大資金爭取力度,推出更多優秀演藝、娛樂、節慶、展覽等傳統文化產品。繼續做好文化進社區、進鄉鎮、進學校,推動公共文化資源下沉。嚴格文物保護,完成明長城牆體和部分烽火臺加固維修工程、“十三五”文化旅遊文物保護基礎設施保護項目等4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修繕工程和市博物館安防提升工程、柳州城遺址基本設施圍欄項目等5項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維修項目。
07、加強市場監管
堅持一手抓執法監管,一手抓服務引導,持之以恆做好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一以貫之做好廣播電視安全輸出工作。依法依規做好文化領域市場監管工作,加大文化隊伍培訓力度,不斷提高執法隊伍信息化建設水平,深入做好安全風險評估、安全教育提示、安全執法檢查,健全文化旅遊安全監管的長效機制。
2019年已接近尾聲,在白銀文旅人不懈的努力下,白銀文化旅遊事業發展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2020年,我們將繼續擼起袖子加油幹,腳踏實地大步向前。在建設旅遊強市的偉大進程中,努力奮進,開創新篇!
閱讀更多 白銀文化旅遊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