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 清朝的“文狀元”和“武狀元”會被授什麼官職?誰的級別更高?

清朝的“文狀元”和“武狀元”會被授什麼官職?誰的級別更高?

清朝的“文狀元”和“武狀元”會被授什麼官職?誰的級別更高?

清朝會試每三年在京都舉行一次,會試中舉的貢生(地方儒學生員(秀才)升入京師國子監就讀的稱貢生,意思是以人才貢獻給皇帝),在太和殿舉行進士考試,取得第一名次的考生,由皇帝欽定即“狀元”,二、三名為“榜眼”、“探花”,合稱為“一甲進士”,可以得到皇帝賜的“進士及第”(“二甲進士”賜“進士出身”,“三甲進士”賜“同進士出身”)。只有“一甲進士”在金殿唱名後,立即按規定封授官職。“狀元”的職名叫做“翰林院修撰”,是個從六品官,相當於現在的文化部副廳級幹部;而“榜眼”、“探花”二人,則封授為“翰林院編修”,正七品官職,相當於現在的縣處級。

清朝的“文狀元”和“武狀元”會被授什麼官職?誰的級別更高?

武舉考試揭曉後,在太和殿唱名,西長安門外掛榜,並賜給武狀元盔甲。然後由巡捕營護送武狀元歸第,炫耀恩榮。第二天,在兵部舉行盛大的“會試宴”,又賞給武狀元盔甲、腰刀等,賞給眾進士銀兩等。殿試以後,通常立即由兵部授予官職。順治三年(1646)丙戌科是清朝武舉第一科,當時規定武狀元授正三品的參將,武榜眼授從三品的遊擊,武探花授正四品的都司。雍正五年(1727)規定,武狀元授御前一等侍衛(正三品),武榜眼、探花授二等侍衛(正四品)。

清朝的“文狀元”和“武狀元”會被授什麼官職?誰的級別更高?

“武狀元”的參將和一等侍衛(都是正三品),已經類似於今天的“少將”軍官(正軍級),而“文狀元”的翰林院修撰只是副廳級。所以,狀元的第一次授官“武狀元”要高於“文狀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