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馬函三烈士 抗日民主政府的好縣長

馬函三烈士 抗日民主政府的好縣長

馬函三烈士 抗日民主政府的好縣長

馬函三生於1902年,犧牲於1943年,名立元,字函三,鄒平縣由家河灘村人。

1915年,馬函三考入周村文昌閣高小,畢業後在本村小學任教。1930年,受聘到長山八區高等小學任國語教員。1936年,馬函三被選為長山縣八區自衛隊區隊長。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軍舉兵南侵,國勢艱危,馬函三去找馬耀南,並與共產黨員姚仲明、廖容標促膝長談,贊同共產黨抗日救國主張,當即表示接受共產黨的領導,回八區後,投入抗日洪流。他以八區隊伍為基礎,組織了抗日遊擊隊,憑藉長白山的有利地形,利用區隊長的合法身份,收集鄉間零散槍支和國民黨軍的散兵武器,擴充抗日遊擊隊的力量。

1937年12月下旬,日軍進攻周村,長山形勢突變,黨組織認為時機已到,集合了百餘人的隊伍,於12月26日宣佈成立“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27日第五軍軍旗插上黑鐵山之巔,廖容標任司令員,姚仲明任政委,馬耀南任參謀長,趙明新任政治部主任。一時間,山東抗日救國第五軍成為遠近聞名的抗日中堅力量。1938年1月下旬,廖容標帶領山東抗日救國第五軍到由家河灘休整,馬函三即率部參加第五軍,被任命為三支隊七團三營營長。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面山、劉家井、馬旺莊等戰鬥,作戰勇敢,指揮有方,顯示出優秀的軍事指揮才能。

1938年8月13日,為配合武漢會戰,第三支隊一部聯合鄒(平)章(丘)齊(東)抗日義勇軍向日偽軍盤踞的濟南發動進攻,在黃臺橋、青龍橋、西關、南關等處與敵人展開激戰,一度攻至普利門附近。此役共斃傷日偽軍近千人,受到國民黨大本營的通令嘉獎及各大報的讚譽。同年底,第三支隊改編為“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三支隊”。

1940年,馬函三被選為長山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他經常深入邊緣地區和敵戰區,宣傳抗日政策,擴大民主政府影響,全力支援抗日武裝鬥爭。早在1939年10月,我黨就建立了鄒長抗日民主政府,由中共清河地委管轄。因鄒長抗日根據地狹長,不便行政,就於1940年3月在鄒長縣南部建立長山縣抗日民主政府,也稱南鄒長,為紀念1939年7月犧牲的八路軍山東縱隊司令員馬耀南烈士,1943年改名耀南縣,同年7月在鄒長北部地區建鄒平縣抗日民主政府(也稱北鄒長),最初兩縣仍直屬中共清河地委領導,1941年1月屬清河行政區清西分區(同年7月改稱清西專區)。

抗日民主政府以工人階級(通過共產黨)為領導,工農聯盟為基礎,團結一切贊成抗日的民主人士,對漢奸和反動派實行專政,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人民民主專政。在抗日根據地,凡年滿18歲的贊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國人,不分階級、民族、黨派、男女、信仰和文化程度,均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抗日民主政權施政方針的基本出發點是: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保護抗日的人民,調節抗日各階層的利益,改良工農的生活,鎮壓漢奸和反動派。擔任縣長後,馬函三堅持武裝抗日,發動各區成立工會、農救會、婦救會和民兵自衛隊,村村建立代耕隊,擁軍優屬。同時,團結縣內知名人士,擴大抗日力量。

1941年以後,日本鬼子反覆殘酷地“掃蕩”“蠶食”清河抗日根據地,推行“治安強化運動”,實行軍、政、經、文、特相結合的所謂“總力戰”。與此同時,清河區的國民黨頑固派組成“剿共聯軍”,不斷圍攻、襲擊抗日根據地,使得清河區的抗日鬥爭形勢更加緊張、複雜。在這種形式下,馬函三於1942年倡議尚莊、西庵村建立集市,倡導辦起了東峪抗日高小,並在馬莊和迴路峪建起了後方醫院。既為抗日培養後續人才,又為軍隊辦起了後方的醫療保障。

馬函三嚴於律己,平易近人,與群眾同甘共苦,被群眾譽為“我們的好縣長”。1942年大旱歉收,政府籌糧困難,馬函三與戰士們一齊吃糠菜度荒。

1942年至1943年,是清河區根據地最為艱難的階段,日偽對清河區進行了20多次、5000人以上的大“掃蕩”,使我根據地遭受了重大損失。

1943年8月,馬函三奉命調任渤海銀行工作,未到任,即在11月11日反掃蕩戰鬥中犧牲。1944年,長山八區曾改名為“函三區”,以志紀念。

馬函三入選第二批在抗日戰爭中頑強奮戰、為國捐軀的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此外,在西董鎮由家河灘村東小山上還有個烈士紀念碑。

紀念碑雄偉高大,坐南面北,碑座高2米,寬3米,碑身6米。在古雅的花紋邊飾中,鑲嵌著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題寫的“為國犧牲永垂不朽”。紀念碑左前方另有一小石碑,高5尺,頂部殘損,正面上書浩氣常存,背面記載馬耀南等烈士們的不朽功績。此碑原立於西董鎮東峪村,是長山縣委、縣參議會、縣政府、縣大隊、縣各救會為紀念在抗戰期間犧牲的馬耀南及400多名革命烈士而立的。1946年冬,國民黨軍隊進犯長白山區,砸毀了刻有400多革命烈士英名的紀念碑。1972年,鄒平縣政府將殘碑移至河灘東山,修建紀念碑,並將此地作為長白山區抗戰紀念地。

馬函三烈士墓

馬函三烈士墓位於西董街道辦事處由家河灘村西普路路東,1943年馬函三犧牲後葬於家鄉。2003年鄒平縣人民政府為其重修墓並立碑,墓冢高約1.8米,直徑3.2米,用黃山土堆積而成。該墓為研究鄒平抗日戰爭史和抗日民主政權的建立提供了實物資料。2012年被鄒平縣人民政府公佈為鄒平縣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家河灘村東小山上還有個烈士紀念碑。紀念碑坐南面北,碑座高2米,寬3米,碑身6米,上書“為國犧牲永垂不朽”。紀念碑左前方另有一小石碑,高5尺,正面上書浩氣常存,背面記載馬耀南等烈士們的不朽功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