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考研讓我變成了社會邊緣人

1

考研三年讓我變成了社會邊緣人

小陸從2011年本科畢業開始考研,2013年7月拿到了理想院校的錄取通知書。

考研的那幾年,他在目標院校的教學樓複習,與該校學生共用教學資源,共用食堂。但與他們不一樣的是,他不屬於這裡,每晚學習結束後要回到自己租的小單間。

知道自己考研成功的那一刻,他沒有激動,也沒有解脫感。“當時好像整個世界都停下來了,我的內心很平靜,沒有任何感覺。”


考研讓我變成了社會邊緣人


回憶起考研那幾年,小陸說:“當時覺得就是在孤軍奮戰。我不屬於我正在努力靠近的學校,不屬於畢業的母校,也不屬於社會。”

當時小陸每天早晨6點半準時起床,到食堂吃完早飯後就去固定的教室、固定的位置開始學習。除了吃飯和半個小時趴在桌上的午休,他每天都待到深夜11點管理員清場才會離開。

教室清場了,但學習並沒有結束,小陸通常會跑到銀行的自動提款機旁,藉助取款機的燈光繼續學習,也會在出租屋裡,邊泡腳邊背單詞,那時候的人,是不正常的。無論什麼學習方法,只要能夠提高成績,都會做。時間被他擠得絲毫不剩,就連在等待教學樓開館前的幾分鐘時間,也在翻看單詞本。“洗澡時腦子裡飄過的都是書中的內容”。

“因為不是本校學生,會遇到很多麻煩。”為了把教學資源留給本校學生,教學樓管理員會時不時來“清場”。“他們會讓我們出示學生證,這種時候我們只好整理一下書本,灰溜溜地逃出教室。”

“後來我就知道了哪些教室被清場的次數少。”後兩年他有了自己固定的教室,固定的位置。

“吃飯也是個大問題。我們沒有校園卡,卡是找那些教職工偷偷買的,每個月要給他們400塊錢,而且這種卡不容易買得到,所以我們都是好幾個人用一張卡。”

小陸也會懷疑這樣學習有什麼用。“每年知道自己沒有考上後的4~6月都是迷茫期。一直在思考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做。”

考研讓我變成了社會邊緣人

那段時間小陸到處找學長或教授們“取經”。有一天因落榜而失落的他路過本科畢業的校園裡的農田時,看見有個老教授在田裡像農民一樣用手搓稻穀。小陸就在他旁邊不做聲地蹲了下去,這位老教授給他算了一筆賬。大概的意思是本科畢業後即使做個農民生活質量也會不錯,沒必要在最年輕的時候浪費時間去做一件看不到結果的事。

“那個時候看來,考研就是一件沒有結果的事情。可我覺得那種生活並不是我想要的。我還是要改變自己,我一定要和別人不一樣。”而考研在他看來是唯一能夠使自己更上一層樓的臺階。

“我現在覺得很值得。現在每天都有聰明的小夥伴在周圍,能接觸到那麼優秀的老師,對於那時的我來說,是不可想象的。”

考研結束後,小陸曾經回到他複習考研的那個固定的“位置”,他說看見那個“位置”時有一種莫名的傷感。 “其實我不太喜歡考研蟻族 這個稱號。感覺螞蟻很渺小,而我們是為了夢想而努力的,我覺得這是個很大的事情。”

2

循規蹈矩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

“考了這麼多次,狀態最好的就是這一次和第一次。第一次成功進了複試,排名第五。可是沒有好好準備複試,被淘汰了。”說起自己的考研之路,已經奮鬥了5年的小董(化名,女)表示,今年能夠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自己在最後衝刺階段保持順其自然的好心態。

“這一次考研,即便到了考試前一個月,我還在跟朋友聊微信。困了就睡覺,也不會每天6點半起床,睡到幾點是幾點,保證充足的休息。”

小董甚至調侃說,為了考研成功,自己都有些“不要臉”了。“去自習室複習,只要看到空位置我就坐下複習,過了幾個小時佔座位的同學跟我說這是他的座位,但我已經顧不得別人了,就繼續坐在那兒學習。”

堅持考研5年、4次進入研究生考試考場的小董,回憶起她的考研之路不禁感慨實在艱辛。本科畢業於青島某大學的她,今年9月將如願進入她為之奮鬥5年的北京某知名高校。面對採訪,她的臉上少了“考研成功”的興奮和激動,取而代之的是平靜和淡然。


考研讓我變成了社會邊緣人


2010年,第一次考研的小董就通過調劑被中國建築學專業排名前10的北方某院校錄取,但她為了心中的“名校夢”放棄了這次機會。

原來,在高中時期就學習成績優異的她,承載了父母的厚望,立志考取中國一流院校。高考失利,她沒能如願進入心中的理想院校,成了小董心中最大的遺憾。

大學畢業時,看到自己的同門師姐成功考取了頂尖院校的研究生,那個深埋心底多年的“名校夢”又一次被喚醒。

“那個師姐也是各方面條件都很普通,我覺得這個目標是可以夠得著的,所以就決定去做了。”

5年之後,小董笑著說當時自己都沒有勇氣跟別人說要報考哪所院校,因為害怕別人的質疑和勸阻。但她內心對於自己的目標無比堅定,第一次考研後,她拒絕了調劑院校的錄取通知書,開始了自己漫長的堅守。此後的四年,小董一邊在一家建築工作室打工,一邊堅持考研。

這段打工經歷給她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影響,最讓她難忘的,是在她眼裡被視作“父親”的一個人——這家工作室的老闆。

提起這段記憶,小董的眼眶紅了。當時公司將她作為骨幹培養,而她卻仍然選擇了放棄,繼續第五次考研。

說起“考研蟻族”的稱謂,她對此並不介意,因為無論被叫做什麼,那都是別人的看法,重要的是自己奮鬥的過程。“住在條件差的出租屋裡,可以考上。住在條件好的大房子裡,也可以考上。”跟居住條件差還要勞累工作的“北漂”一族相比,她覺得自己已經很幸福了,是“痛並快樂著”的。

考研讓我變成了社會邊緣人

“或許考研不能徹底改變我的命運,但至少可以改變我的思維方式”,提起5年奮戰的收穫,她這樣說道,“循規蹈矩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所以我會為我的決定負責。”這個堅持了5年的考研者對自己的未來信心滿滿,她準備畢業後成立自己的工作室,“為普通的人建適合他們的房子。”

3

考研使我變成被流放的啃老族

今年9月將入讀廣西某高校古代文學研究專業的小慶,對於此次被調劑的結果非常滿意。本科學習新聞學的他,在第一次跨專業考研的時候選擇了一個非常冷門的專業——中國古代文獻史。在他報考的院校裡,一年只有不到10個人報考。兩次考研,他分別考了第二名和第一名的好成績,卻因為單科沒有達到分數線,遺憾落榜。

談及考研兩年的收穫,小慶覺得最重要的是有了很多的閱讀時間,豐富了自己的知識面。“現在看本科畢業論文,覺得那時候的思想非常淺薄。”

其實,小慶大三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著手準備考研。因為是跨專業考研,他用了整整一年時間彌補該專業本科階段的知識,直到畢業一年後才有底氣去報考研究生。


考研讓我變成了社會邊緣人


“我考的中文方向有很多知識點,例如古文方面的,一時很難補上來。”從新聞學跨專業備考古代文獻史,他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由於中文專業是基礎性專業,就業會更容易。雖然這是個專業冷門,但真的能學到東西。”

“考研是件很痛苦的事情,我不建議別人過這樣的生活。”小慶坦言,在備考期間,自己處於無業遊民的狀態,非常焦慮。備考兩年,他幾乎從不跟朋友交流,一直“活在陰暗處”,因為覺得自己“很丟人”。

看著同齡人在工作上已經小有成就,但自己仍在“啃老”,只為了一個非常渺茫的目標。他深刻地覺得自己被“流放”了,完全找不到適合自己的社會角色。面對這樣的壓力,小慶曾經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

即便這樣,固執的他還是選擇了二次考研。現在的小慶已經成功考上了研究生,雖然考上的研究生院校比不上本科院校的排名,可是他很滿足,很想自豪地跟別人說“我是一箇中文系的學生了。”他說,“我想一直做學問,好好感受一下什麼叫做真正的學問。”

當然,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得到幸運之神的眷顧。考研這條路上有成功就有失敗,不管你是追求名校情結而考研,還是為了獲得更高的文憑而讀研,抑或是為了逃避就業這個現實問題,當你踏上征程的那一刻,這些都已經不重要了,前行,就是你唯一的目的。

對於有些人奮戰多年只為考研的做法,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王嘯教授表示:“每個人的生活背景都不同,不要把所有的希望寄託在考研一條道路上。”同時,他還提醒考研學子,在成為一名研究生之前,先是作為一個人、一名家庭成員而生活著。不能因為考研就把自己與家庭、社會完全脫離。學習是一生的事,文憑只是一時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