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農業廢棄物對於咱們來說處理非常費時,但是在農業機械化的今天,利用機械來處理廢棄物,指不定就變成了寶物。
農業廢棄物如果堆置不理,會汙染空氣、破壞水土資源,如果將它資源化,採用機械處理,它們就能化堵為疏,變廢為寶。
秸稈機械化增效益
秸稈粉碎壓捆機處理地裡的秸稈,並經粉碎、壓實、打捆等工序後,被整齊收集好,秸稈成了寶貝。
北京市懷柔區某一合作社平均每年能收集並銷售2000噸壓捆秸稈,僅這一項的年銷售額可達80餘萬元。
利用機械化手段,將大田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就地粉碎還田的儘量還田,部分無法還田的區域採用機械撿拾打捆離田。秸稈粉碎還田、加工青(黃)貯,及製作有機肥、菌棒 等綜合利用的模式非常受用。
圖:秸稈機械化撿拾打捆
種養廢棄物變身有機肥
蔬菜年產廢棄物(莖稈、爛果等)約3噸左右。蔬菜廢棄物大量堆積、亂堆亂倒、填埋等處理方式容易導致汙染和病蟲害滋生,
“蔬菜園區+農機服務組織+有機肥加工廠”的運行模式解決了這一問題。蔬菜園區負責設施蔬菜廢棄物的供應,農機服務組織負責廢棄物的拉運粉碎,有機肥加工廠負責加工成有機肥。
產出的有機肥料回用於農田生產,用來種植玉米、小麥、蔬菜等農作物,種養加循環發展模式值得借鑑。
圖:蔬菜廢棄物機械化粉碎
林果殘枝全量利用
常規果園每年產生的殘枝廢棄物約0.2噸/畝,標準化果園約0.1噸/畝,每年可產生的林果殘枝總量約為24萬多噸。
用高效的粉碎機將殘枝破碎,並把破碎後的殘枝分選為1—5cm、0.2—1cm、小於0.2cm這3個等級,分別用於有機覆蓋物加工、栽培基質加工和有機肥加工,林果殘枝的全量化利用就這麼實現了。
圖:彩色有機覆蓋物應用效果
這些農業廢棄物利用模式值得推廣,將農業廢棄物利用起來,實現循環發展,對農戶和環境來說都大有好處。
小編觀點:以上的模式目前在北京地區實行,如果能全面推廣到各個省市,那農業廢棄物汙染等問題能得到高效解決。
閱讀更多 三農洞察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