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开始于伊拉克,三个美国大兵月黑风高开着运输车。导演在此处便植入了一场道德辩论,关于伊拉克战争的对错。大兵A显然是激进的好战分子,他笃定唯有武力是解决伊拉克混乱的唯一方法。大兵B则呈现天真的态势,他是个爱国小伙,相信通过战争虽然残酷,但最终他们会帮助伊拉克建立民主政治,真正拯救其逃出水火之中。前两者很自然地在使用武力展开杀戮上达成了一致。“凡是总有对错,只要你有的选”男主关了车灯冷静的说道:“没有选择的人生就像是没有前照灯在黑暗中行车。当你无法掌舵的时候,看见与否又有什么区别呢?”如上的对话很好的点出了导演或者编剧对伊战,特别是参战的美国大兵的观点:这帮士兵响应祖国号召来到大洋彼岸。有人杀红了眼成了激进分子,有人还被征兵时的美好宣传所迷惑,自以为是新秩序的建立者,肩负神圣使命。而就算是像男主那样知悉这场不义之战的本质又能怎样?没有选择即没有方向,无法掌舵即无法决定,无论真相如何,意义如何,你能做的只是闷头开,闷头撞,接下来发生的都是命运使然。不是在你身上,也是在别人身上。的确,作为局外人来看战争,语气中终究只能是深深的无奈。这是我对导演设计片头的理解。
接下来,故事开始缓缓铺开。战争,恐怖,悬疑,丧尸,吸血鬼,B级,超级英雄,警匪,科幻,政治,各种题材组成的一出出令人捧腹的黑色幽默乱炖,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导演D. Kerry Prior的精湛叙事和多风格糅合能力。我开始怀疑他之前是不是像昆汀一样也是混过录像店的。一幕幕熟悉的致敬也穿插于其中,诸如处刑人,警探哈里,丧尸特警等等。这体现了几乎所有处女作惊艳的导演共有的亮点。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拍摄,希望把自己的想法完整展现给观众而没有过多地顾忌,完全纯粹自我的影片,有时还夹杂了很多往昔的情愫。希望D. Kerry Prior在接下来的第二部作品中还能保有如此这般的特质。
D. Kerry Prior还有一点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随着故事的进行,他并没有停止“执著而有益的说教”。在男主Bart因为Joey怂恿,去医院偷血包的时候,她碰上了絮絮叨叨的护士,在此导演借她之口来了一出心理辅导暗讽了吸毒者和宗教迷信者。同时也指出在亚历山大的当代社会,人们应该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同时要及时释放缓解自己的压力,不要走向极端。在韩国城超市,导演同样借黑人抢劫这啼笑皆非的一段影射了种族歧视问题。黑人高呼自己是在为无政府主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很显然这是美国严重的社会问题。不同人种之间的歧视导致意识形态的变化进而激化社会矛盾引发社会安全隐患。人们为丧尸侠行侠仗义的行为欢呼而不顾及其实他们也伤害了生命,同样反映出美国警方的治安力度和城市治安状况。类似的说教镜头还有很多,例如流浪汉,例如后来好基友误打误撞干翻了四个贩毒警察,警界腐败也是老美长期的问题了。
两条情感线诠释的功过相抵。基友方面,Joey做的足够好,几乎毫无保留的帮助了Bart,Joey会变成丧尸也是因为看到Bart身处险境。整个故事的发展其实基本依赖于Joey的唆使,Bart在两人关系中是个彻彻底底的“受”。后来尽管Joey告知Bart他上了其女友导致两人闹翻。但最终,好基友,一辈子,所言非虚。Bart不计前嫌,在临别之前,送上了一句我爱你....可歌可泣。让我值得注意的事,在Joey这个人物的处理上导演显然加入了某些观点:随着两人行侠仗义的次数越来越多,Joey显然被利益熏心了,他已经一步步走向癫狂,沉浸其中。他是那个被利益慢慢腐朽了的人。观影期间我也在想如果换成西蒙·佩吉和尼克·弗罗斯特来演会不会喜感更足,但后来再想,绝无必要!因为他俩表现的已然够好!
爱情方面,导演对女友珍妮特的处理显然不能让我满意。葬礼之后的失控,重逢之后的感慨,一首They Say Surrender倾诉出太多情感。但是在此之后,导演却一直把故事控制在基友主线,对珍妮特的情况仅仅让马蒂出面一口带过:她在找方法救你。后来面对珍妮特的无私奉献,Bart吸干了她的血,到头来一句我爱你也换不来。在片中,珍妮特几次说bart没有对她表达过情感,没想到导演让这遗憾一直留到了最后。导演用另一种方式进行了弥补:当男主在地铁上看完女友写给自己的信之后,开始暴走,满满的爱意,深深地不舍让亲手杀死她的自己无地自容,他选择突出重围来到十字架山等候阳光的洗礼以便让自己灰飞烟灭。结局大阴谋终于上演,美帝别有用心地收集了受害者,作为生化武器空投去了伊朗从一个战场到另一个战场,命运终究是他无法操控和选择的。结尾与开头成功连接,形成轮回,影片完美落幕。
閱讀更多 謝大廚的娛樂之旅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