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在参加伊犁看花团的时候,无意间听到领队小太阳讲起了一个古老的哈萨克族习俗,让我顿时坐直了身体,点燃了兴趣。她说在很久以前,游牧的哈萨克族有一个
还子的习俗。何谓还子呢?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把孩子还给谁,那么到底是谁的孩子还给谁呢?还请你听她娓娓道来。哈萨克老人有收养长孙或长孙女,并将之视为自己的“小儿子”或“小女儿”的习惯,这就是还子习俗。也就是说你是老年人,你把你的孙子/孙女带在身边,像儿子/女儿一样抚养成人。你的儿子也因为这个原因,产生了辈分上的改变,称这个孩子为弟弟/妹妹,即便是他亲生的孩子。它的形成有其特定社会历史原因:为了缓解游牧社会老人孤独,减轻年轻父母负担的一种特殊方式而产生。
更多人对“还子”习俗认为是哈萨克青年对父母尽孝的一种表现方式,因此大力宣扬这种习俗。在过去,年轻的牧民会到远方放牧,留下年迈的父母无人照顾,因此将长子留给父母来替自己完成对父母的养老送终。但事实上,由于社会形式的转型,越来越多的牧民住进了城镇,过起了定居的生活,加之城镇实行计划生育,还子的习俗目前呈现衰微之势。
我有一个和我爸爸一样年纪的舅爷爷,小时候我并不懂为什么和奶奶一样辈分的人居然如此年轻,他们家的孩子和我一样大,我却得叫姑姑和叔叔。我以为这就是老人所说的辈分。直到长大了对自己的父母有了一个深度的采访,才知道还子这个习俗,也就是这样的原因,本来和我一样辈分的人突然变成了长辈。虽然这对我们现在的生活也毫无影响,心里总是觉得这种习俗让我与同辈之间的感情有了些生疏。我们同样是高中生,我却不能和她谈论高中趣事,因为他在名义上是我的长辈。
很多人认为,这是哈萨克族敬老的习俗,一个马背上的民族,常年驰骋于草原上,他们只有这样,才能那怕走多远都不至于被老人们所拖累,心安理得的从事牧业生产,才能使世代繁衍的事业进行下去。少有所教,老有所养,中有事业可做……这是自人类社会分化出来以后的重要分工任务。这样他们才不至于迷失自己,不迷失方向,才会在种族的发展与壮大的道路上不断进步,与人类文明进步同频道。
也有很多人认为,这种习俗并不利用孩子的成长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链接就此而断,也对孩子造成了伦理认知上的障碍,父母有权享受养育后代的快乐,爷爷奶奶没权利剥夺父母的孩子。另一方面,还子习俗最大的受害者往往是孩子本身,当他知道自己是“还子”后,会对其心里打击比较大,如对自己的亲生父母没有感情,不听亲生父母的话,对他们产生排斥心理,不愿接受。
任何习俗都是为了满足当时社会生活需求而创造的一种文化手段,当社会继续发展变迁时,这样的习俗也会发生变化。当习俗与现实社会发展产生冲突时,它就会慢慢走向衰落。哈萨克还子习俗从产生到消失,顺应了社会变迁发展的潮流。
关注我们
长按二维码
閱讀更多 新疆雷鳥戶外俱樂部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