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廣安:鄉村振興的“華鎣攻略”

9月15日一大早,觀音溪鎮高坪村村民胡松群就將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她這樣做,不僅僅是為了迎接客人到來,而是已經養成的生活習慣。

在謀劃鄉村振興的這篇大文章中,華鎣市把“繁榮興盛農村文化、煥發鄉風文明新氣象”作為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來抓,著力讓農村群眾“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

精準分析、精準施策:

開出文明新風“良方”

脫貧攻堅中,華鎣市委市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通過走訪和調研發現,一些貧困村和群眾受落後習俗的影響,內生動力不足,不少群眾因不健康的衛生生活習慣引發重病、大病、慢性病而致貧;有的因懶惰、賭博等惡習致貧;村民之間攀比心理嚴重,因“高價彩禮、重金厚喪”致貧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好習慣可以‘攢積分’,攢下的積分可以換商品。”胡松群說,村裡從2016年開始推出“積分換商品”活動,村上每月對各家各戶的環境衛生、生活習慣、鄰里關係等進行綜合評價和打分,並張榜公示,得分高的家庭就可以到村裡的電商平臺免費兌換相應價值的生活物品。

一個小活動,就撬開了高坪村群眾積極改變生活陋習、養成良好習慣、形成良好村風的“大門”。

和高坪村相鄰的跳石溝村曾經也是省級貧困村。除了地勢偏遠、基礎設施建設落後、產業發展滯後等原因外,村民文化素質偏低,“等、靠、要”依賴思想嚴重也是重要的致貧因素。

怎樣才能讓群眾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讓跳石溝村早日脫貧摘帽?跳石溝村駐村工作隊創新思維、改變方式,充分利用入戶宣傳、召開院壩會等方式,加強對村民的宣傳教育,引導他們改變陋習;在教育文化等部門的幫助下,精心編制和教唱歌曲《文明新風歌》和《扶貧謠》,編排了壩壩舞等。

群眾的思想和鄉村的風氣改變了,致富也不再是難題。跳石溝村發展了油樟、花椒等特色產業,高坪村發展起了稻田養魚、脆李等特色產業,村民的收入大幅增加。今年1月,兩個村均摘掉了“窮帽”。

通過精準分析、精準施策,華鎣市開出文明新風“良方”,以精神脫貧帶動物質脫貧,引導貧困群眾從“要我脫貧”變為“我要脫貧”。該市不斷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培育農民正確的價值取向;編印發放《華鎣市新農民教育讀本》和《華鎣市鄉風文明建設學習手冊》,成立慈善義工、職工志願者、助農惠農志願者等工作站13個;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向農村地區延伸;成建制招募106個行政村文化志願者,規範農家(社區)書屋管理,開展送圖書下鄉和全民閱讀活動,放映農村公益電影1200場以上,舉辦“農民夜校”活動26場以上。

豐富活動、強化治理:

滿足農村群眾文化需要

6月14日,華鎣市文化館全體演員到

高興鎮花廟嘴村文化廣場開展“送文化、送科技、送衛生、送法律、送紀律”下鄉惠民演出活動。

“五下鄉”“歡樂農家”、農民運動會……豐富的文化活動開始點亮農村業餘生活。近年來,華鎣市把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和脫貧攻堅工作結合起來,緊緊圍繞“四好村”創建工作目標,以活動為載體,涵育農村文明新風。

該市長效開展結對共建“潔美家園”活動,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新風尚;開展村村比環境、家家比衛生、人人比文明“三比”活動和潔美文明新村、潔美文明戶、好婆婆、好兒媳、脫貧之星評比“五評”活動,鄉風文明得到規模化提升。

該市舉辦以“慶佳節·助脫貧”和“農民運動會”為主題的歡樂農家大賽,集文藝演出、趣味體育、扶貧政策知識搶答等活動於一體,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華鎣市司法局組建的“背篼法律圖書館”、華鎣市攝影家協會策劃的“關愛留守老人和兒童”攝影志願服務,鎮村幹部和學校師生聯動開展的“關愛環境·彎腰行動”志願服務相繼走進該市鄉村、院壩,面向廣大群眾開展法律知識及扶貧政策宣講、免費攝影、白色垃圾清理等志願服務活動,讓農村群眾的文化視野不斷開闊。

同時,華鎣市把“農家書屋”作為文化惠民工程之一和助推鄉風文明及智力扶貧的重要載體。在該市106個行政村分別建起平均藏書5000冊以上“農家書屋”的基礎上,對該市25個貧困村的“農家書屋”進行新建和擴建,並增添了政治、文化、科技、衛生等大量實用性藏書,配置了音像電子讀物,切實解決了貧困群眾“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問題。

此外,華鎣市還堅持以德治為引領,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加強農村群眾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素質培育,引導和發揮“新鄉賢”在鄉村治理中的積極性,開辦道德講堂、文化禮堂等,進一步滿足農村群眾的文化需要。

腰包“鼓起來”,腦袋“富起來”,生活“美起來”……如今的華鎣農村,正闊步走在致富奔小康的康莊大道上。(來源:廣安日報 華鎣記者站 遊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