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初冬,我和好朋友們自駕車從成都到瀘沽湖冬遊,瀘沽湖一直是我向往去一探究竟的神秘之地;摩梭人家女兒國、摩梭族“男不婚,女不嫁”走婚部落、最後一個母系社會的活化石、、、、、,這些詞彙一直在我的腦海中時隱時現,是我對瀘沽湖的初步認識。以前有朋友從西昌經過鹽源縣去過瀘沽湖,一打聽,西昌到鹽源的路很爛不好走,所以一直沒有成行。去年(2015年)四月,從西藏返回時,走滇藏線到了麗江,四處打聽,麗江到瀘沽湖還在修路,路不好走,也只有放棄了,從永勝經攀枝花、西昌回到成都。
走之前,在網上查詢了有關資料,選擇了12月初出遊,因為初冬季節,在早晨太陽快升起來時,湖面上就會升騰起一片片薄霧,整個湖面籠罩在霧中,隱隱約約的好似人間仙境。清代詩人曹永賢盛讚瀘沽湖如蓬萊仙境,並賦詩云:“祖龍求神仙,三山渺何處。不知漢武皇,開鑿南來路。靈鰲鼎足蹲,飄渺凝飛渡。莫載欲人俱,恐為風引去。”
從成都到瀘沽湖,經過西昌、鹽源縣,路程近700公里,其中成都到西昌是G5京昆高速公路,428公里左右,要行駛5個多小時,從西昌到瀘沽湖245公里,因為是老省道,要翻山越嶺走盤山路,儘管路面已全修好全柏油路,但是時速也在三十公里左右,我們早晨七點半鐘從成都上高速,晚上八點過鍾才到達瀘沽湖,整整開了十一個小時。
在瀘沽湖住了四晚三個白天,先在洛窪北碼頭處住了一天,早晨七點過就起床到湖邊山路上去拍攝日出,拍攝王妃島,然後去草海,走婚橋,再去女神灣,再沿著湖邊公路到裡格半島,在裡格村住宿一晚,從霧霾籠罩的成都來到瀘沽湖,久違的太陽讓我們驚喜若狂,坐在湖邊的露天茶座喝喝茶,曬曬太陽舒服極了。離開裡格島,又沿著湖邊公路環湖行駛,在縱觀瀘沽湖全景的祭神臺上,我們拋撒了祝福平安吉祥的隆達。中午在草海邊上的一戶摩梭農家小院午餐,“附片燉豬腳”這道大菜是第一次聽說,第一次品嚐,附片可是毒性很大的一味中藥,不過,經過他們的烹飪,毒性去除,就成了一道滋補養身祛病的美味佳餚了。飯間同男主人交談知道;摩梭人現在走婚也不是絕對的了,婚姻狀況也在發生變化,也在接受其他民族的婚姻形式。也弄清楚了——瀘沽湖畔居住著眾多民族,以蒙古族為主(注:不是“摩梭族”,中國56個民族中沒有“摩梭族”。新中國成立後,國家民委等部門在第一次民族識別中,將雲南瀘沽湖畔的摩梭人識別為納西族,而四川瀘沽湖畔的摩梭人則為蒙古族),摩梭人有自己的母語摩梭語,與鹽源縣的其他地區的蒙古族語言相通,但是沒有自己的文字。其文化為達巴文化,信奉藏傳佛教。
環湖一圈後,又回到洛窪北碼頭,另找了一個臨湖邊的客棧,掀開窗簾就可以看到瀘沽湖,還有一個露臺,坐在露臺上便可喝茶,欣賞瀘沽湖景色,在這裡又住了兩晚,從洛窪北碼頭順著湖邊的環湖山路一直到女神灣,是最美的風景區,我們最後一天就順著山路,走了十幾公里的路,欣賞著瀘沽湖的美景,走走停停,又來到女神灣,在農家小院裡喝茶、曬太陽,拍照,再走山路返回住所。因為是冬季了,遊客比較少,我們也沒有去參加摩梭村裡舉辦的摩梭篝火晚會,人文景觀拍的很少,主要拍攝的是風光片了,這樣我已經很滿足了。
第一次來到瀘沽湖,已經被她的美景所陶醉了,這裡古樸的民風,秀麗的湖光山水與濃郁的傳奇風情,充滿了神秘的色彩。特別是你身臨其境,水天一色,水平如鏡,緩緩滑行於碧波之上的豬槽船和徐徐漂浮於水天之間的摩梭民歌,還有越冬來到這裡的紅嘴鷗,使其更增添幾分古樸,幾分寧靜,是一個遠離囂市、未被汙染的處女湖; 藍天白雲,倒映湖中,寧靜致遠,景象奇麗,它猶如一塊明珠鑲嵌在群山懷抱之中,碧波盪漾,風光迷人,山清水秀,空氣清新,瀘沽湖被當地摩梭人奉為“母親湖”,也被人們譽為“蓬萊仙境”。瀘沽湖以其典型的高原湖泊自然風光和獨特的摩梭母系民族文化形成了特色突出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本世紀初,美國探險隊隊長洛克先生也發出由衷的讚歎:“英吉利之甘巴蘭湖也沒有這樣的美麗……籠罩在這裡的是安靜平和的奇妙,小島像船隻一樣浮在平靜的湖上,一切靜穆的,真是一個適合神仙居住的地方。”
閱讀更多 麗航行攝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