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永遠的憤青郁達夫丨渣男、文豪、英雄?

永遠的憤青郁達夫丨渣男、文豪、英雄?

曾經風語

沒有情感的理智,是無光彩的金塊;

而無理智的情感,是無鞍鐙的野馬。

——郁達夫

壹 導師。

1922年秋,文學青年沈從文離開了湘西,

帶著僅有的積蓄來京求學,

正式成為一名文化界的北漂。

他租住在一間煤棚改的小平房,

半年之後,他的錢花光了,

沒有收入,沒有工作。

投奔同鄉也沒有人搭理,

生活陷入了窮困之中。

百般無奈之中,

文人的想象力迸發,

創造性的踐行了全新自救方式:

向一些陌生的名人寫信,

懇求他們的幫助,

期待那意外的關注和驚喜。

理所當然地,

基本沒有人回信或理他,

但意外還是降臨了。

有個北京大學的教師來了,

這位就是郁達夫。

他不僅請沈從文吃了頓飯,

還給他留了一點點錢。

回家後,仍覺意猶未盡,

就給沈從文寫了一封掏心窩的信,

句句都是男默女淚的大實話,

給今天的青年看依然能振聾發饋。

這封信還比較長,

但話講得非常的重,

其中最輕的幾句是這樣說的:

大學畢業就可以有飯吃,

你這種道理,

是哪一本書上翻來的?

難道你拿到畢業文憑的那一天,

天上就忽而會下起珍珠白米的雨來的麼?

……

此信後來還被郁達夫發表出來,

刊發在1924年的《晨報副刊》上。

據說當時許多文青都看哭了,

不少人還因此信離開了北京。

當時的郁達夫才27歲,

比沈從文大不了多少,

剛剛從東京帝國大學畢業回國,

是北大經濟系統計學講師。

因為發起文學團體“創造社”,

發表中國第一部白話短篇小說集《沉淪》,

一時間轟動中國文壇。

順便說下收到這封信的沈從文,

他最終在北京堅持下來,

按照信中的“非建議“,

靠著在印刷廠打零工,

並堅持給報刊寫稿,

又在學校旁聽半工半讀,

幾年後終於混出頭來了。

筆者強烈建議,

所有身處逆境中的人,

都可去讀讀郁達夫的這封信,

《給一位文學青年的公開信》,

無論你身心漂在哪裡,

都能讓你重新審視生活與現實。

永遠的憤青郁達夫丨渣男、文豪、英雄?

貳 英雄。

1945年8月29日晚8點左右,

印尼蘇門答臘島的巴爺公務鎮,

當地“趙豫記”酒廠剛剛打烊。

老闆趙廉是一名華僑,

租住在一棟荷蘭人留下的別墅中。

他的酒廠生產兩種酒,

一種叫“雙清”,一種叫“初戀”。

這時,他正和幾個朋友在家商量,

如何儘快結束酒廠生意的事。

就在這時,

來了一個講印尼語的當地青年,

把趙廉叫出去講了幾句話。

趙廉回來時臉色並無異樣,

只是告訴朋友:

我出去一下就回來,你們先坐坐。

他走得忽忙,

身上還穿著睡衣和木屐,

但這一去之後,就杳無音信,

生不見人,死不見屍。

後經多方查證,

相對可信的說法是:

酒廠老闆趙廉當晚被誘騙離家,

後被日本憲兵隊秘密綁架,

將他殘忍殺害在一處山崖之下。

他的第三任妻子叫何麗有,

第二天為他產下了一名遺腹女,

此時,距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

剛過14天。

幾天後,妻子終於知道了丈夫的真正身份,

他的枕邊人不是普通的酒廠老闆,

而是名滿天下的作家——郁達夫。

經營酒廠只為掩護和潛伏,

而趙廉,只是他的化名。

郁達夫曾寫詩:

百年原為客、半世悔為儒。

千古文人都有一個英雄夢,

而郁達夫定是最勇敢和堅決的一個。

自1937年起,

文人郁達夫就踏上了抗戰救國的征途,

他用他的行動和文字,

從福建的《救亡文藝》開始,

一路戰鬥到了武漢,

再到取得了首次大捷的臺兒莊,

後又輾轉到了新加坡,

用近千篇激昂的文字,

喚起全國乃至全東南亞抗日的熱潮,

始終堅信:最後的勝利,當然是我們的。

在他的倡導和影響下,

海外華僑紛紛為抗日捐款捐物,

許多華僑甚至直接回國參戰。

新加坡淪陷後,

郁達夫等28位文化界人士流亡印尼。

那個“趙豫記”酒廠的趙廉,

利用自己精通日語的優勢,

在給日本人當翻譯的7個月內,

大量的文化界流亡難友、愛國僑民,

都得到他暗中救助和保護。

但終究因為他知道的太多了,

犧牲在了小日本的屠刀之下。

抗戰勝利後,

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告訴夏衍:

郁達夫不僅掩護了我,

還援救了許多被日本人逮捕的華僑。

1952年,新中國追認郁達夫為“革命烈士”。

郁達夫卻曾說:

我不是一個戰士,

我只是一個作家。

永遠的憤青郁達夫丨渣男、文豪、英雄?

叄 憤青。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

後人在郁達夫的文字中,

較少看到其文藝的高度和價值,

更多的看到他特立獨行的真性情。

他敏感、陰鬱、叛逆、偏激、多情,

說到底,他就是一個真正的憤青。

他的人生經歷,

也是一部活脫脫地憤青成長史。

清廷甲午戰敗後第二年,

郁達夫出生在一個破落書香門第。

2歲時父親因病去世,

聰慧、敏感、貧窮的童年,

對學識和現實的超常認知,

加上憂鬱孤傲的氣質,

讓他對世間的“憤”肆意萌芽。

1913年,17歲的郁達夫,

隨兄長遠赴日本留學,

作為“東亞病夫”的弱國子民,

經常感受小日本的輕蔑。

雖然,他憑成績考上官費留學生,

還有日本漢詩圈寫出名堂,

但在異國他鄉常被叼難,

還被罵作“叭兒狗”。

他悲哀,他難過,

憤世嫉俗的抗激也漸漸累積。

雖不至於親自上陣舞刀弄槍,

但他始終用文人的方式,

尖刻地表達他的激憤。

他和郭沫若等人組創了“創造社”,

想為中國文壇樹立一面旗幟,

打出一片新天地來。

可惜出版的季刊《創造》銷路並不好,

連書商老闆也沒給他們好臉色看,

兩個上街喝酒解悶,

連喝三家,直到不省人事。

郁達夫乘著酒勁,

突然跑到街道中間,

對準飛馳而來的,

有錢人才開得起的小汽車,

以手為槍,作射擊狀,

高呼:我要槍斃你們這些資本家。

在他的遊記《蘇州煙雨》中,

寫在去蘇州的路上,

遇見幾位明眸皓齒,

青春勃發的女學生。

起初郁達夫對她們充滿好感,

後卻因出風頭,

女學生們一直因英語交談。

氣得郁達夫心想,

為這一件事的原故,

我不能把她們當作同胞看;

還想到媚外的外嫁女郎,

不願為中國人的糟糠之寶,

而願枕蓆於猶太種的下流商人。

甚至在給沈從文的那封信中,

大罵讀了書能混得好的,

都要是會爬烏龜鑽狗洞的;

而要麼革命要麼行竊的鼓動,

也全然是一副老憤青的調子。

仇富、仇洋及對現實的痛罵,

看起來似乎有些幼稚可笑,

與現時的那些憤青別無二致。

但在國家被列強欺辱的年代,

萬民活在水深火熱中的年代,

正需要郁達夫這樣的憤青們,

因痛恨而去批判、控訴和改變。

今天的憤青大多無腦,

那時的憤青才算血性。

永遠的憤青郁達夫丨渣男、文豪、英雄?

肆 文豪。

作為文人和作家的郁達夫,

才是他性情中最具鮮明個性的一面。

筆者認為,

郁達夫與其他任何文人相比,

最大的不同是,

他在文字和真實中都是同一個人。

雖然這種極端的一致性表達,

有時過於頹廢、直白和露骨。

但郁達夫的觀點是:

“文學作品,都是作家的自敘傳”,

無一例外地,

他的作品都是“自我的表現”,

而且是最為坦誠、露骨的自我表現。

在讓他名聲大躁的《沉淪》中,

他無視社會道德和封建禮教,

著力描寫青年人因青春萌動,

帶來的情慾火苗和性苦悶。

在名古屋上學時,

他愛上了房東的女兒後藤隆子。

但或許是自卑於自己中國人的身份,

怕她看不起他這個“支那人”,

雖內心如火,但表面冷淡,

似乎從來沒有告白過,

只是暗地裡寫下“我意憐君君不識,

滿襟紅淚奈卿何”的詩句。

最後只能用偷窺其洗澡的方式,

來滿足自己對於隆子身體的渴望;

由被日本人歧視帶來的家國悲哀也好,

因身體發育而帶來的性苦悶也好,

所有這一切帶著些許病態頹廢的思想,

都被他寫進了小說《沉淪》中。

大膽的自我暴露式寫法,

不加掩飾的表露自己的一切,

無論身世、思想、感情、癖好甚至病態,

他說他寫的是“性的要求與靈肉的衝突”。

從而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文學特色,

一下子助力他成為了文壇的名人。

畢竟,那個年代的中國青年,

在半覺醒中普遍流淌著苦悶和傷感,

更與他塑造的那個生則於世無補,

死亦於人無損的零餘者形象,

心念相通、同病相連,

能從他的小說裡讀出共鳴與感慨。

在後人的眼中,

這種以頹廢和憎恨為基調,

無時不渲洩著作者思想和身體的放縱,

滲透著濃厚傷感情緒的文字,

甚至被當作黃書豔文加以歸類。

他的《感傷的行旅》《歸航》等作品中,

可以看出其拼命地發洩一個人的本能,

竭力要在病態中滿足自我。

但是,這種徹底的自剖和自嘲,

不但意味著覺醒和抗爭,

也表達著那個時代無與倫比的勇氣。

恣肆坦誠的自剖式文字,

迴腸蕩氣的詩的調子,

憂鬱頹廢的感傷情調,

從《沉淪》到《故都的秋》、,

從《春風沉醉的晚上》到《遲桂花》,

郁達夫一直給我們展現他的個性,

也是他說的“散文的心”。

永遠的憤青郁達夫丨渣男、文豪、英雄?

伍 渣男or情種

郁達夫的朋友中有兩人值得一提,

一個是他的中學同學徐志摩,

一個是一起留學創業的郭沫若。

這三人有三個共同點:

一是三人都才華出眾,

詩文流淌、著作等身;

二是三人都感情經歷豐富,

甚至都做到了拋妻棄子;

三是都擅長寫情書。

郁達夫的情書更是另僻蹊徑,

不僅感情濃烈,

而且充滿了哲理和思辨。

我們先捋一捋鬱的感情經歷,

他的原配叫孫荃,

包辦婚姻、小腳媳婦。

一個是舊式的大家閨秀,

一個是留學東洋的才子,

雖然婚後萌生了些感念和憐惜,

但終究挽留不住天差地別的心,

何況她的男人是郁達夫。

他的風流多情是出了名的,

在日本時就留戀妓院,

結婚後,感情上也很忙,

安慶的海棠,北京的銀娣,

露水情緣更是數不過來。

連他自己也認為,

在感情上定要荒唐地度過一生。

但命中註定的人,

卻這樣不經意地出現了。

她叫王映霞,那一年20歲,

被稱為“杭州第一美人”。

她畢業於浙江省立女子師範學校,

接觸過新文學,

魯迅、郭沫若等大家的作品沒少讀,

也看過《沉淪》,佩服作者文筆細膩且放浪。

記得那個萬千哀怨橫亙在心中的男子,

被世界拋卻的“零餘者”,

當然,沒想到四年之後會和作者有段不解之緣。

第一次見面是在朋友孫百剛的家中,

郁達夫第一眼就被她的美貌俘虜,

登時大獻殷勤,反客為主。

天雷勾地火地首次見面之後,

郁達夫回家就寫了一封信:

“可愛的映霞,我在這裡想她,

不知她可在哪裡憶我。”

王映霞小有心動,但卻猶豫,

於是回信拒絕。

郁達夫不甘心,

通過朋友再次約見,

並再次寫信告白:

“兩月以來,我把什麼都忘掉。

為了你,我情願把家庭、名譽、地位,

甚而生命,也可以丟棄。”

王映霞被這份熾熱燙得有點害怕,

為了躲避郁達夫,

他離開了上海到杭州,

郁達夫追到了杭州。

王映霞從杭州又躲到了上海,

郁達夫追到了上海。

王映霞又跑到了杭州,他又緊隨其後。

最後還是情書一錘定音:

“你願意做了家庭的奴隸嗎?

你還是情願做一個自由的女王?”

大義凜然,醍醐灌頂,

王映霞終於從了。

在追女生這一點上,

郁達夫較徐、郭二人不只強一點兩點,

而是甩幾條大街,

情書攻勢結合徹底的行動派,

很少有人跟他在一個量級上。

永遠的憤青郁達夫丨渣男、文豪、英雄?

陸 渣男or情種2

當時的王映霞已定婚約,

而郁達夫則早有家室,

但他們還衝破一切阻礙結婚了,

因為愛情。

1928年春天,

兩人在西子湖畔舉行了婚禮,

將他們的婚姻關係公之於世。

雖然,當時郁達夫與孫荃還未離婚,

而且,還有四個子女。

大文豪柳亞子特意贈詩郁達夫,

稱兩人是“富春江上神仙侶”。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裡吳音相媚,

他們的生活一片靜好。

好日子大概持續了六七年,

七年之癢的出現應該有兩個原因,

一是郁達夫風流多情的本性,

二是王映霞杭州第一美人的屬性。

首先是郁達夫發現後院起火,

因為許紹棣給王映霞的三封情書,

同時,王映霞發現自己懷孕了,

據說,孩子是戴笠的。

大吵一架之後,

郁達夫發現王映霞不見了。

於是他做了幾件又猛又蠢的事,

將許紹棣的情書複印分發旁人,

還請來郭沫若來現場公證;

同時在《大公報》上登報尋人。

在朋友家作客的王映霞震驚了,

因為報紙全是自己的新聞。

生活爆炸了,下面更精彩,

在那個真正的第三者戴笠居中協調後,

郁達夫又登報道歉了,

並說明:始知全出於誤會。

但火玩大了卻很難熄滅,

感情的裂縫也越來越大,

郁達夫後又繼續燒火。

1939年,香港的《大風》刊物上了頭條,

郁達夫發佈著名的《毀家詩紀》。

其中19首詩、1首詞,

大膽公開披露這愛恨情仇,

各種在現代社會頻繁上演的不堪,

出軌、外遇、第三者、私生子,

所有細節一一批露無遺。

1940年3月,他們的婚姻走到了盡頭,

在怨恨中結束了13年的相愛相殺。

王映霞的後半生歸於平靜,

在遇到鍾賢道後相守到老。

郁達夫的餘生仍然在感情路上折騰,

第三任妻子何麗有登臺亮相,

為他生下一男一女。

在新加坡時,

還有一位同居情人李筱英。

他的愛固然熱烈,卻不忠貞。

王映霞曾以為,

她和郁達夫抬頭對望的目光裡,

只隔著一層窗紙,

其實,他們之間還隔著千山萬水。

或許男人永遠不懂女人,

郁達夫雖然深愛王映霞,

卻並不瞭解她。

永遠的憤青郁達夫丨渣男、文豪、英雄?

柒 民國第一性情中人。

1932年深秋的夜上海,

燈紅酒綠的浮華背後,

是風雨如磐的險惡江湖。

魯迅剛被北洋政府解職,

從北京回到了上海,

這晚他和柳亞子一起相聚在郁達夫家中。

本來主廚的鬱夫人說好“莫談國事”,

但經不住幾杯酒下肚,

文人的豪氣干雲又淌一地。

郁達夫分享了他的舊作《釣臺題壁》,

本來是壯懷激烈的家國情懷,

沒想其中的兩句成為了他一生的譏語:

曾因酒醉鞭名馬,生怕情多累美人。

而回到寓所的魯迅,

夜不能寐,輾轉反側。

狠狠磕了三下菸斗,欣然命筆。

一首不世之作《自嘲》橫空出世,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既是 “詩眼”,又是“文膽”。

後人的解注中從沒往郁達夫身上套過,

但怎能說沒有他的影子呢。

他從一個窮屌絲成長為大憤青,

才華橫溢又風流多情,

最後憑藉文學上的造詣和愛國行動,

讓自己逆襲成功,

變成了文學大師、變成了烈士英雄。

他一生閱女無數,

除了有三位老婆,還有一位情婦,

另有無數個露水情緣,

戀情一段接著一段。

渣男、情種、憤青、文豪、英雄,

筆者是無法定義。

郁達夫和王映霞的兒子鬱飛,

從小隨父母在新加坡讀書,

是子女中同父母相處最久的,

在1992年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我的父親是一位擁有明顯優點,

也有明顯缺點的人,

他很愛國家,對朋友也很熱心,

他不是什麼聖人,只是一名文人,

不要美化他,也不要把他醜化。”

王映霞晚年回憶:

“如果沒有郁達夫,

也許沒有人知道我的名字,

沒有人會對我的生活感興趣。

歷史長河的流逝,

淌平了我心頭的愛和恨,

留下的只是深深的懷念。”

郁達夫最對不起的應該是他的髮妻孫荃,

新婚之夜送他的鑽戒被賣到日本,

去為一名風塵女子贖身;

在她懷孕期間郁達夫跟別人結婚了,

他一生還出軌無數,

她實在有太多理由怨恨。

但當她看到郁達夫在國難當頭,

心懷民族大義,以身殉國,

她原諒了過去所有的傷害,

她知道他是個英雄,

既然是英雄,就不該用兒女情長去定義。

郁達夫是一個真性情的人!

筆者不敢再總結了。

永遠的憤青郁達夫丨渣男、文豪、英雄?

風雅曾經——屌絲視角解讀民國文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