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2 掏空「6个钱包」给你买房,谁给「钱包」养老

掏空「6个钱包」给你买房,谁给「钱包」养老

掏空「6个钱包」给你买房,谁给「钱包」养老

朋友聚会,冷场的时候聊啥好?

当然是孩子和房子啊!

前几天跟伙儿朋友吃饭,大家吃饱喝足后,场面开始变得冷清。

一个爸爸打开手机相册,给大家展示女儿照片,整个场子立刻热闹起来,变成「奶爸交流大会」。

我这个未婚纯情少年,只能干坐在一边儿。

看着他们聊得热火朝天,我的内心毫无波澜,甚至还有点想再加个菜。

饭局结束,大家还有点意犹未尽。一个开车来的朋友就把我们挨个送回家。

车上,一个刚满月的新晋奶爸提出了另一个话题——房子。

他一直跟老婆租房,俩人工资不低,又不用还房贷,每天日常就是胡吃海喝买买买。

孩子一生下来立马有压力了,人生进入看房买房的困难模式。

他俩看中了新洲,说那边学位不错。

但一算账就傻眼了。

70多平,480万,光是首付差不多就要150万。

他俩没多少存款,各自问了爸妈得出结论——举全家族之力,差不多能凑个首付。

然后接着往下算,月供2万4,又傻眼了。

他俩现在每个月都给两边的老人各5000的家用。

如果买房了,他俩工资还完房贷还剩不到1万。

一个养着孩子的三口之家,每个月开销只有不到1万,这些不但要给自己消费降级,而且家里长辈把全部积蓄都拿来付首付,往后的三十年可能也没办法给他们家用补贴。

养老怎么办?

其实这种现象很常见。

前段时间,樊纲在一档电视节目中就「年轻人应该租房还是买房」这个问题,发表了一个观点。

其中就提到了这个现象——六个钱包

「年轻人如工作不稳定,还在变化、迁徙当中,可以考虑租个房子。但是如果考虑结婚生子,并且小夫妻俩上面的六个钱包都能起作用——父母算一个钱包,爷爷奶奶一个钱包,姥姥姥爷一个钱包,爱人的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和父母——这六个钱包凑在一块儿能够帮着支付首付的话,建议还是买房子的好。」

——樊纲

掏空「6个钱包」给你买房,谁给「钱包」养老

我当时看完节目就心想:什么六个钱包啊!这不就是啃老吗!

以目前深圳的房价来看,大部分人起码要等到35岁以后,才有底气说我要靠自己买房。(还不一定买得起)

所以,身边父母帮忙凑钱付首付的情况也很常见。

前段时间某BBS上有个话题,「现在不靠父母自己付首付买房的人还有吗?」

下面的回帖里没几个是靠自己存够首付的。

少数几个说是自己付首付的,仔细一看,基本上都是四线城市。

当年轻人已经陷入必须要靠掏空父母钱包才能当上房奴的恐慌时,「六个钱包」这个概念,又把啃老的范围从父母扩大到了6个家庭。

抛开道德层面不谈,假如掏空「钱包」能让你及时上车,那也不错啊。

问题是,首先你要保证有这么多钱包给你掏!28岁买房,父母和岳父母大概已经五六十,祖父祖母是否还健在已经是个问题。

其次,你还要保证这些亲人有足够的积蓄。

而掏空了「钱包」相当于拿走了全家老人的养老钱,这已经是极限,却也只是付个首付而已。

以后月供完完全全变成了你自己的负担,家人再也没能力帮你。

你以后只能辛苦工作,不能辞职,不能生病,人生不能有意外,工资只能涨不能跌。

这个风险是显而易见的。

考虑的更长远一点,假如现在就把家里老人的养老钱全部拿出来买房。

以后,又要如何负担他们的养老?

搞笑的是,提出这个理论的樊纲,在2年前的电视中曾经公开表示过——年轻人不该拿父母积蓄买房。

掏空「6个钱包」给你买房,谁给「钱包」养老
掏空「6个钱包」给你买房,谁给「钱包」养老

「年轻的时候正是自己发展的好时机,所以如果父母现在要给你出钱,先不要买房,要更加努力奋斗,才能回报父母。」

关于樊纲的心理历程,我有两个理解:

一、这两年房价涨得太离谱,单靠自己是追不上房价了;

二、房价不会跌,掏空全部身家也要上车。

今年4月博鳌论坛上,经济学家管清友也表示——「买不起的时候,恰恰要全力多买。」

这个暗示可以说很明显了——如果现在你买不起,以后更买不起了。

掏空「6个钱包」给你买房,谁给「钱包」养老

这些言论不仅仅刺激刚需的购房者,更大程序上鼓励了想要投资的那些人。

在这种「房价已经很高,还会持续涨高」的暗示下,现在很多年轻人放弃了梦想,放弃了自由,不敢去享受生活。

前段时间网上传出,山西太原有10名大学生集资凑首付买房。

「一套房100万,每人出5万,贷款50万,而房子出租后,租金差不多可以偿还月供,等房价上涨,卖掉就可以分利润了。

看起来很有商业头脑是吧?

但是,在最应该做梦的年纪,这些年轻人却已经开始考虑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了。

「六个钱包」可能解决不了高房价。

你不必听那些经济学家的话。

毕竟,他们只是负责预测市场的走势,而你的决定,才能影响你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