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什麼原因會導致頸動脈斑塊和粥樣硬化?

小頑童123


首先說說什麼是動脈斑塊和動脈硬化:

動脈硬化是指動脈管壁變得僵硬,彈性減退,並且其內壁常常存在斑塊。動脈硬化分為三種:一是粥樣硬化,主要發生於全身的大中動脈,包括主動脈、頸動脈、腦動脈、冠狀動脈、腎動脈和四肢的動脈等,是導致冠心病、心梗、腦梗最常見的原因;二是小動脈硬化,如腎小球動脈硬化,與高血壓有密切關係。若不及時有效的治療,可造成腎功能受損甚至腎衰;三是動脈中層鈣化,多發生在主動脈,隨年齡增長而多見,但不會引起動脈狹窄,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干預手段。

上述情況如果發生在頸動脈,就稱作頸動脈斑塊和頸動脈硬化。

頸動脈粥樣硬化的早期僅表現為斑塊形成。隨著病情的逐漸發展,動脈壁的斑塊越來越大,可引起頸動脈管腔變窄甚至完全堵塞,造成腦供血不足。有時候頸動脈斑塊突然破裂並形成血栓,使得管腔迅速閉塞,常常引起嚴重後果,如腦梗死。

引起頸動脈硬化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年齡增長、高膽固醇、吸菸、糖尿病、高血壓、腹型肥胖(即平時所說的“將軍肚”)、缺乏運動、飲食缺少蔬菜水果、精神緊張、大量飲酒等。在我國,高血壓、吸菸、高血脂和糖尿病是導致動脈硬化的四種最常見原因。

頸動脈硬化的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加,在身體檢查時許多老年人均存在動脈硬化。正因如此,一些患者會認為老年人發生動脈硬化是正常現象,沒什麼大不了的。其實,這是一種錯誤觀念。對於頸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治療干預越早越好,一旦形成動脈的嚴重狹窄甚至閉塞,就很難逆轉了。

預防頸動脈硬化最科學、經濟的方法就是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控制各種危險因素。例如,通過增加運動和控制飲食來減輕體重,立即戒菸,限制飲酒,科學飲食。如果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應在醫生指導下積極治療,防止這些危險因素對動脈系統造成損害。有研究發現,只要採取積極合理的預防和干預措施,90%以上的動脈硬化是可以避免的。


郭藝芳心前沿


動脈粥樣硬化是動脈硬化最常見、最重要的一種,在臨床上習慣簡稱的“動脈硬化”多指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硬化發生在心臟可導致冠心病,發生在腦血管可導致腦梗塞,發生在頸動脈可導致腦供血不足。

各種動脈粥樣硬化的共同特點是動脈管壁變硬增厚,失去彈性和管腔縮小,動脈壁上積聚者如小米粥樣的脂質和壞死組織。脈粥樣硬化斑塊中管徑狹窄度、脂質及結締組織的含量決定斑塊的穩定性以及是否易導致急性缺血事件發生。

各種動脈粥樣硬化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除了年齡、性別、遺傳及環境等之外,還包括以下可改變危險因素:

1、高血壓:高血壓與動脈粥樣硬化兩者互相影響,互相促進。

2、高血脂症:高血脂症是動脈粥樣硬化最重要的危險因素。

3、糖尿病:高血糖與動脈粥樣硬化密切相關,它們的共同基礎是慢性炎症引起的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抵抗可導致脂質代謝異常,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

4、肥胖:肥胖與動脈粥樣硬化密切相關,其中向心性肥胖有更高的心血管發病風險。

5、吸菸:吸菸有更高的脈粥樣硬化發病風險,且與每天吸菸支數成正比。

6、同型半胱氨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是造成動脈粥樣硬化的獨立危險因素。

7、代謝綜合徵:代謝綜合徵的產生容易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的發生發展和死亡危險。

8、其他:如血中纖維蛋白原、凝血因子增高;病毒、衣原體感染等。

如何預防動脈粥樣硬化?

1、一級預防

提倡飲食清淡;不吸菸,不飲烈性酒;堅持適量的體力活動。積極治療與動脈粥樣硬化有關的疾病,如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症、痛風、腎病綜合徵等。

2、二級預防

如使用普利類藥物降壓、阿司匹林抗栓、他汀類藥物降脂等。


逸仙藥師


段醫生答疑在線🔑頸動脈粥樣硬化以及斑塊🔑

動脈粥樣硬化和斑塊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基礎,嚴重威脅者人們健康和生活。通過檢查頸動脈彩超,能發現是否有粥樣硬化以及斑塊形成,並反映全身的動脈情況。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粥樣硬化和斑塊,又該怎樣預防和治療呢?



檢查頸動脈彩超的重要性

動脈對於人體的重要,就好比是給人們供水的水管,粥樣硬化就是水管內長鏽了,斑塊就是在水管的某部位全部或者不全部堵塞了,長年累月,水管可能全部堵死,或者水管內的東西脫落,進而堵塞更細的水管,導致供水停止。在人體就是供血停止,臟器因缺血缺氧而壞死。

全身的動脈都是相通的,如果從一個地方發現動脈粥樣硬化和斑塊,那麼,其它地方肯定也有。一是因為頸動脈位置表淺,檢查方便,二是因為它是給大腦供血的重要血管,如果斑塊脫落,直接堵塞大腦的供血小血管,造成腦梗等嚴重情況。所以,通過彩超檢查頸動脈,能反映全身的動脈情況,以及時採取措施,儘可能預防嚴重情況的發生。


導致頸動脈粥樣硬化和斑塊的原因:

沒有必然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因素,只會是多個危險因素共同作用於動脈,增加動脈粥樣硬化和斑塊的可能。這些危險因素包括:

①年齡:其實從兒童時期開始,動脈就開始硬化,40歲以後開始,硬化的進程就此時加速。

②性別:女子比男子動脈硬化發生的時間晚,但是女子才絕經之後,動脈硬化會加速。

③遺傳:動脈粥樣硬化有家族聚集現象。

④高血壓:無論是高壓還是低壓升高都會增加動脈粥樣硬化,並且隨著血壓的升高而加重。

⑤高血脂:動脈斑塊的最主要的成分就是血脂,尤其是膽固醇,所以,高血脂是動脈粥樣硬化最重要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膽固醇血癥、高甘油三酯血癥。

⑥糖尿病:血糖升高也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危險因素。

⑦肥胖和超重:超重和肥胖的人群中發生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的比例更大,對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也就很大。

⑧吸菸和大量飲酒:吸菸會直接損傷動脈,加速動脈硬化和斑塊。大量飲酒也會增加動脈粥樣硬化。

⑨不好的生活習慣:包括進食過多、高脂飲食、運動太少、高鹽飲食、睡眠不規律、情緒緊張等。

預防和延緩動脈粥樣硬化和斑塊的方法:

年齡、性別和遺傳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事實。但是其它的危險因素是可以治療和預防的。①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少吃多運動,合理飲食,作息規律,心態平和,戒菸限酒;②積極的治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③控制體重;④如果存在動脈斑塊,為了預防嚴重情況發生,需要長期服用抗血栓和穩定斑塊的藥物,如他汀和阿司匹林。

段醫生特別提醒:

(1)動脈粥樣硬化和斑塊不是一日之功,是長年累月而形成的,所以,我們應該長期堅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2)很多的疾病都存在家庭聚集現象,比如血脂高。為了全家人的健康,請培養良好的家庭健康氛圍,作為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青年人,更應該做出表率。

👇關注段醫生,健康又養生!👇


段醫生答疑在線


動脈粥樣硬化是心血管系統疾病中最常見的疾病,也是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病。由於在動脈內膜積聚的脂質外觀呈黃色粥樣,所以醫學家們將這種病變叫做動脈粥樣硬化。由於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表現為脂質和壞死組織的驟聚,有醫學家認為動脈粥樣硬化是退行性病變,就是血管老化的過程,好比水管用久了就生鏽了。

動脈粥樣硬化的病因尚未完全確定,對常見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所進行的廣泛而深入的研究表明,本病有多種因素作用於不同環節所致,這些因素稱為危險因素,危險因素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1.年齡、性別

有學說稱動脈粥樣硬化是退行性的病變,所以和年齡相關,人越老發病率越高。49歲以後進展較快。但近年來,臨床的發病年齡有年輕化趨勢,女性的發病率比男性低,但在女性在更年期後發病率增加,可能與女性激素水平相關。

2.血脂異常

醫學界的共識是:血脂異常是動脈粥樣硬化最重要的危險因素。好比一根水管,水管內的誰雜質多,水流慢就很容易沉積,日積月累水管就堵了。

3.高血壓

臨床數據統計表明,60%-70%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患者有高血壓。人體血壓高時,血流對血管壁的壓力和衝擊作用,引起血管內皮的損傷和功能障礙,使內膜對脂質的通透性增加,脂質蛋白滲入內膜,單核細胞黏附並遷入內膜,血小板的黏附以及中膜平滑肌細胞遷入內膜等變化,均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

4.吸菸

吸菸者與不吸菸者比較,發病率增高2-6倍,且與每日吸菸的支數呈正比,吸二手菸也是危險因素。

5.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本病發病率較非糖尿病者高出數倍,且病變進展非常迅速。

6.其他的危險因素尚有

肥胖者、久坐不動者、精神壓力大者、性情急躁及好勝心和競爭性強者,還有遺傳因素等。

動脈粥樣硬化如何預防?

1.一級預防

在飲食上進行控制:提倡飲食清淡,多食新鮮蔬菜、瓜果和豆類及其製品;不吸菸,不飲烈性酒。

再一個是保持良好輕鬆的心態。

建議35歲以上每年至少體檢一次。

預防應從娃娃抓起:從兒童期開始,即不宜進食高膽固醇、高動物性脂肪的飲食,也應該避免攝食過量,預防肥胖。

2.二級預防

不要諱疾忌醫,應該積極治療與本病有關的疾病,如高血壓、肥胖症、高脂血症、痛風、糖尿病等。遵醫囑服用相關藥物,切不可隨意停藥。

動脈粥樣硬化多發生於心髒冠狀動脈及椎動脈,很容易造成冠心病、心臟功能松損傷、腦供血不足、腦神經損傷。如果身體發現不適,一定要及時就診。早發現早治療才能更好地預防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

醫聲護事


大家好!我是福爸,執業醫師。專注體重管理和疾病營養治療二十年。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用。

現在如果是頭暈去醫院看病,醫生經常會開出頸部頸動脈B超檢查,一些高檔一些的體檢套餐裡面也包含了頸動脈B超檢查。這個檢查的目的就是了解頸動脈有沒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之所以如此重視頸動脈粥樣硬化,是因為頸動脈供應大腦,非常重要。頸動脈狹窄會造成腦部缺血,斑塊脫落會造成腦梗。


頸動脈粥樣硬化不是孤立的,動脈粥樣硬化是全身性的病變。造成動脈粥樣硬化的原因很多,多種因素長期共同作用於動脈,最終形成粥樣斑塊,堵塞血管或者引起血管破裂。這些因素有些是不受控制的,有些是人為可以控制的,很多慢性病也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致病因素。

不能人為控制的因素

  1. 遺傳:動脈粥樣硬化有比較明顯的家族遺傳傾向。通俗的說就是,如果父母有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人,更加容易發生動脈粥樣硬化。臨床上經常看到一些年紀輕輕生活習慣也還算健康的人,得了冠心病等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就是受家族遺傳的影響。
  2. 年齡:早在青少年時期,動脈粥樣硬化就已經開始了。只是開始階段發展非常緩慢而已。隨著年齡增大,動脈粥樣硬化進展速度也逐漸加快。
  3. 性別:女性體內較多的雌激素有保護血管的作用,所以絕經前女性心腦血管病風險比男性低得多。但是絕經後雌激素大幅度減少,男性女性心腦血管病發病率就差不多一樣了。


可以人為干預的因素

  1. 飲食習慣:高熱量高脂高糖飲食,蔬菜和粗糧吃得少導致缺乏膳食纖維、某些維生素和礦物質,會明顯加快動脈粥樣硬化的速度。

  2. 生活習慣:缺乏運動、生活不規律、長期熬夜、情緒波動大或者抑鬱、壓力大等,會促進動脈粥樣硬化。抽菸和酗酒這兩個不良嗜好和動脈粥樣硬化有著直接而且緊密的關係。
  3. 超重和肥胖:對此大家都有直觀的認識,就是越胖的人越容易得心腦血管疾病。

慢性疾病

  1. 高血壓: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因素之一。無論是高壓高還是低壓高都會促進動脈粥樣硬化,而且血壓越高速度越快。

  2. 糖尿病:血糖高會損傷血管內膜,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和血糖高低和糖尿病患病時間成正比。

  3. 高脂血症:任何類型的高脂血症都會加快動脈粥樣硬化進展,尤其以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最為顯著。

  4. 高尿酸血癥:都知道尿酸高會引起痛風,還會傷害腎臟,卻不知道尿酸高還會損傷血管內皮,引起動脈粥樣硬化。

  5.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如果合併高血壓(H型高血壓),作用更加明顯。


動脈粥樣硬化就是在這些致病因素共同作用下,用數十年時間緩慢發展而來的。一旦形成明顯的粥樣斑塊,要想徹底逆轉已經不可能了。因此,動脈粥樣硬化重在預防。養成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保持正常體重,積極治療慢性病,可以大幅度減少嚴重的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的風險。


福爸聊營養


現在一些中老年人的心腦血管病發率很高,而且嚴重的甚至可以致死,而主要導致這些病變的主要還是心血管病變及一些脫落的栓子堵塞血管,導致腦部組織出現缺血及缺氧,使得大腦功能異常,而頸部有動脈的分叉部位,所以容易導致出現血液的渦流,隨著年齡的增大會導致該部位一些血液雜質的沉積,容易形成硬化斑塊。


下邊小克為大家普及一下哪些因素導致勁動脈斑塊及粥要硬化?

1、年齡,因為人體很多器官包括血管都會隨著年齡的增大而功能逐漸下降,尤其是一些老年人,由於血管壁逐漸失去彈性,導致血管硬化及脆性增加,所以容易導致血液循環障礙,出現血流緩慢,容易形成斑塊。

2、長期的吸菸,因為煙裡邊含有很多有害物質,而這些又害物質吸入人體後會對於人體血管上皮造成損傷,導致血管內皮脫落容易出現斑塊。

3、體型肥胖、高脂肪飲食,因為人體血液裡的血脂在正常範圍內的,而過度肥胖及高脂肪飲食會容易導致人體血液中的血脂含量增加,容易導致出現血液的流動緩慢及脂肪斑塊。

4、還有些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都會導致出現斑塊及動脈的粥樣硬化,因為血液的血糖升高容易導致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導致血流緩慢,而血壓過高容易導致血管內皮損傷及血管彈性的損傷,所以容易導致一些心腦血管疾病的出現。

關注小克,為大家普及更多健康知識,謝謝!


小克大夫


頸動脈是全身動脈中最淺的血管,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可清晰地探察頸動脈中膜厚度和粥樣斑塊,頸動脈中膜厚度每增加0.2mm,缺血性腦卒中增加28%。

什麼是頸動脈內中膜增厚、頸動脈斑塊

不少朋友體檢結果經常顯示頸動脈增厚、斑塊,這是什麼意思?頸動脈分為三層,外膜、中層和內膜。正常情況下頸動脈內膜與中層厚度(簡稱為IMT)相加不超過0.9mm。如果頸動脈IMT>0.9mm,就是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增厚;如果>1.3 mm時,就是頸動脈斑塊形成了。如果斑塊進一步增大,則會導致頸動脈管腔狹窄,嚴重時會導致頸動脈供血減少甚至中斷,導致腦梗死等嚴重後果。

頸動脈斑塊是機體老化的自然屬性,是全身動脈粥樣硬化的局部表現,其發展階段包括:脂紋期、纖維斑塊期、粥樣斑塊形成期、繼發性病變(斑塊內出血、破裂、血栓、鈣化)。60歲以上老年人或多或少都會出現頸動脈斑塊。頸動脈斑塊一般沒有症狀,有一部分(20-30%)會進展為短暫腦缺血發作(TIA)、腔隙性腦梗塞及嚴重的腦卒中。

影響頸動脈斑塊的常見原因

1、有高血壓的患者2、高血脂者3、糖尿病患者4、高尿酸者5、高齡6、吸菸酗酒的人7、活動少、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

頸動脈斑塊的預防

1、 控制好血壓、血脂、血糖

2、 戒菸、限酒。

3、積極進行體育鍛煉,控制體重。

4、定期進行頸動脈斑塊篩查。美國心臟協會已建議在無症狀的成人進行心腦血管疾病篩查時行頸動脈超聲檢查

5、如果是不穩定性斑塊或斑塊伴斑塊狹窄50%以上者,無論血脂是否異常,均建議使用他汀類藥物治療,使LDL-C控制在1.8mmol/L以下。

6、對於頸動脈斑塊伴斑塊狹窄50%以下者,如果血脂在正常範圍以內,根據斑塊的穩定性和用藥的風險效益比個體化考慮是否選用他汀類藥物治療。

7、嚴重的頸動脈狹窄可考慮手術或介入治療。


醫患家


動脈粥樣硬化是指動脈內膜有脂質等血液成份沉積、平滑肌細胞增生和膠原纖維增多的病理改變,久而久之導致血管壁僵硬、變厚、彈性變低(外觀呈黃色粥樣,因此稱之為粥樣病變)。動脈粥樣硬化的基本病理改變是在動脈內膜面形成斑塊,有脂質條紋、纖維斑塊和粥樣斑塊。隨著病情的進展可出現鈣化、粥樣潰瘍形成、血栓形成和斑塊內出血等繼發性病變。



什麼原因會導致頸動脈斑塊和粥樣硬化?

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很多因素有關:

①年齡,隨著年齡的增加血管就會老化,血流也會變緩,清除脂質及其他物質的能力減弱;

②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患者比正常人更容易發生頸動脈粥樣硬化,由於血管功能障礙或者血液變得粘稠,會促使脂質在血管壁的沉積;

③吸菸、喝酒都會導致血管壁僵硬,彈性變差,最終會促成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

④其他因素,如肥胖、精神壓力大、長期睡眠不足等因素都是促使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的誘因。



頸動脈粥樣硬化不僅僅發生在老年人群中,也很有可能發生在中青年階段,頸動脈粥樣硬化一旦發病就會引起身體的其他臟器病變,因為頸動脈發生病變,其他器官的血管也可能存在一樣的病變,因此要及早的診斷,並儘早的治療。疑似頸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可以先做血常規檢查,檢查血脂的水平,接下來可以做X線、動脈造影、多普勒超聲檢查,有助於疾病的診斷。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帶來幫助!喜歡就點個贊吧!


汪醫生小課堂


動脈硬化性閉塞症(arterioclerotic occlusive disease),亦稱動脈粥樣硬化性肢體缺血(atherosclerotic limb ischemia)。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好發於大、中型動脈,如腹主動脈、髂動脈、股動脈、膪動脈,男性多於女性,發病年齡多在50歲以上。動脈硬化後,動脈發生狹窄或閉塞。導致狹窄或閉塞動脈遠端的血流減少,引起相應器官或肢體供血不足,而出現缺血癥狀。

引起動脈硬化的原因是什麼?

引起動脈硬化的原因還不十分清楚,但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1)血脂增高多數病人較肥胖,有攝取脂肪過多史,血中膽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等增高,高密度脂蛋白低。

(2)高血壓有相當一部分病人有高血壓,高血壓可能也是本病易患因素之一。

(3)糖尿病 因糖尿病病人有脂肪代謝異常,導致動脈硬化,而且糖尿病病人的動脈硬化發病早,病變也較廣泛,可累及下肢小動脈,並易發生足趾潰瘍和壞死,以及繼發感染。

(4)吸菸菸草中的尼古丁、菸鹼,可使外周血管痙攣,因此被認為,吸菸與動脈硬化也有一定關係。

因此說動脈硬化性閉塞症的病因是多方面的,是由多種因素促成。

動脈硬化性閉塞症的病理生理有哪些特點?

(1)病變部位病變多見於動脈的分叉部,即在各主要動脈的末端,如腹主動脈的末端、髂內和髂外動脈的分支部、股動脈和胭動脈的分叉處。為什麼多發於這些部位,據認為因分叉處血流易形成渦流,致使動脈內膜損傷。

(2)病理變化病變在早期只是動脈內膜受到血漿脂蛋白的滲透和血脂沉積,繼而動脈內膜發生增生及粥樣斑塊形成,動脈中層的彈力纖維發生退行性變,但很少侵犯動脈外膜。隨後鈣質在粥樣斑塊上沉著,然後斑塊逐漸增大、變硬,並向動脈腔內突出。當斑塊向動脈腔內突出到一定程度後,即影響血流通過,併產生渦流和血栓形成,使動脈腔完全閉塞。

若動脈粥樣斑塊脫落,可導致急性動脈栓塞。動脈壁彈力纖維變性,失去彈性,肌層變薄,加上動脈壓力的不斷衝擊,可導致動脈擴張而成動脈瘤。

(3)側枝循環形成 由於動脈硬化性閉塞症的動脈狹窄和閉塞,進展很緩慢,因此在狹窄到一定程度,而臨床上還未出現症狀之前,常常已有了側枝循環,並可隨著狹窄的加重,側枝也逐漸增多,因此臨床症狀常不明顯或不嚴重。

在腹主動脈或髂動脈發生狹窄或閉塞時,肋間動脈、腰動脈、髂腰動脈、臀上動脈以及旋髂深動脈等分支,都有側枝循環與股深動脈分支吻合。這些側枝雖不能完全代償肢體缺血,但能使肢體不出現急性缺血的表現,一般可避免肢端壞死。

胭動脈以下狹窄者,膝周圍的動脈分支,可形成側枝,但不如上述的側枝豐富,代償能力較差,常導致肢端壞死。

(4)閉塞部位的分類 根據狹窄或閉塞部位的不同,可將腹主動脈以下的動脈硬化性閉塞分為四型。

①骨盆型:病變主要位於腹主動脈和髂動脈段。

②股部型:病變主要在股胴動脈段。

③外周型:病變多在胭動脈以下。

④混合型:病變廣泛而多發。

其中骨盆型約佔1/5,股部型約佔1/2,外周型約佔1/6。

動脈硬化性閉塞症有哪些臨床表現?

在早期,病人僅感患肢輕度發涼,輕度麻木,活動後易感疲乏。當病變繼續發展,上述症狀也之加重,肢體可出現動脈供血不全的特徵性症狀,如間歇性跛行。若側枝循環不足,還可出現靜痛(即在休息、靜止時患肢也感疼痛),再嚴重可出現肢端壞死。

骨盆型的動脈硬化性閉塞症,還可出現所謂Leriche綜合徵,即除股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外,常有下腰部、臀部、大腿、小腿肌內的間歇性跛行。 ·

動脈硬化性閉塞症的臨床表現,有人將其分為四期。第一期稱輕微主訴期,患者僅感患肢稍冷或輕度麻木,活動後易感疲乏;第二期稱間歇性跛行期(見Buerger病);第三期稱靜息痛期;第四期稱組織壞死期。

檢查時,在狹窄或閉塞段以下,動脈波動減弱,足背靜脈充盈時間延長。患肢皮溫降低、肌肉萎縮、汗毛稀疏,動脈狹窄區可聞及血管雜音,Buerger試驗陽性。

參考書籍:張思源 陳亭範,基本外科主治醫生580問,北京醫科大學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


跟著Yummy學營養


主要有以下原因:

其一、年齡和性別:人越老血管一般就越差,越硬化嚴重,尤其是40歲以後。一般來說男性比女性更容易血管硬化和長斑塊,可能是因為女性分泌雌激素抵抗動脈粥樣硬化的原因。這兩個就沒辦法咯,目前不可改變。

其二、血脂異常:血脂代謝異常是動脈粥樣硬化的最重要的危險因素。記得定時檢查血脂就對了。

其三、高血壓:長期高血壓可以引起血管內皮損傷,容易引起粥樣硬化,關注血壓也很重要。

其四、吸菸:吸菸能讓動脈壁氧合不好,血管內膜下容易粘附血小板,同時血清膽固醇含量增高,容易導致粥樣硬化。所以,能戒菸就戒掉吧。

其五、肥胖:肥胖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可以導致血清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增高,而且胖的人常常伴有高血壓或糖尿病的。給自己下個目標吧:減肥!

其六、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常常也有血脂異常,有些還伴有高血壓,所以盯著你的血糖,控制它。

其七、家族史:如果你的家族裡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的,那麼還是請你多加註意,多多關注你的血壓血糖血脂情況吧。

另外,如果你不喜歡運動或是經常進食高熱量食品,比如高鹽、高糖、多脂肪的食物,請注意節制飲食,適當活動吧。

如果有了頸動脈粥樣硬化,怎麼辦?記住,適當運動,合理飲食,戒菸,控制體重,關注血壓血糖血脂,同時服藥控制,定期複查頸動脈彩超。

我是心血管專科醫生,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諮詢相關問題或者關注我的頭條號,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