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台湾《中国时报》官员综艺咖化

最近岛内政治人物全都在疯直播、卖萌、呛辣、搞“网红”,而且纷纷把直播作为维系声量的法宝。但民众可别轻易被这时髦的社群传播工具所迷惑,更应该冷静观察他们说的话里到底有没有牛肉。

追逐选票是政治人物的本能,想办法拼能见度和声量自是无可厚非。问题是政治人物要干的正职是苦民所苦、福民所福的实事,而不是像“网红”一样追求愈高的能见度和愈大的声量。尤其是官员,怎能拿了民众的俸禄却天天去干演戏、唱歌的兼差工作,还要选民帮他们按赞?

自媒体作为传播工具最令人诟病的是,表面上直播的是当事人从头到尾的真情流露,但往往其中隐含置入性营销或商业性质的广告。影视歌星们乐在其中无可厚非,政治人物舍弃主流媒体的平台,则是刻意的偷懒、希望躲避监督及平衡报导,也是对于第四权社会公器的公然漠视。

“行政院长”苏贞昌是二次回锅任“阁揆”,应有自信在短时间内交出施政成绩单,现在不思拿出真功夫,却像还在搞选举一样,要求“阁员”上脸书、拍视频、玩直播,多做营销“接地气”。问题是,如果“苏内阁”推不出福台利民的好政策,再怎么搞噱头,民众也很难天天按赞吧!

网络的流量不等于政策的含金量,会说、会演的官员不一定就是会做事、负责任的好官员。民众的好奇心、新鲜感和社群传递的倍数效应可将政治人物在短时间内捧上天,但只会在自媒体里说大话或作大秀的政客们也很容易会被网友打入冷宫的。

当政治人物都一窝蜂地追逐网络声量时,民众应该洞察网络灌水声量的真相,何况政坛本来就经常充斥着高明的骗术,千万不要喝到政治人物给的一点点汤就发烧,得先尝尝里面有没有货真价实的牛肉。

“认知心理”指出改变别人的想法是从唤醒、清醒到觉醒的过程。唤醒容易,要使人清醒有它的客观性,已有些难,觉醒则不容易,因为它要大部分人承认没有发现问题的存在,而且又能肯定它改变的价值和意义。政治人物直播玩的都是短暂性的搏感情,几乎只有唤醒而没有觉醒的功能,因为他们诉求的就是灌迷汤,不要民众太清醒。

主流媒体才是符合社会公器的第四权,因为它有制度性的运作,对政治人物进行舆论的监督,所以具有激发大众觉醒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当今世上最会玩社群媒体的政治“网红”非美国总统特朗普莫属,想想如果没有美国主流媒体第四权的监督制衡,特朗普可能更加嚣张,更无视于世界公认的人类价值及美国价值。

岛内的政治人物往综艺化发展,恐怕会让社会更趋向滥情。民众看戏归看戏,就不必随着起舞了。

(作者黄丙喜为台湾公益发展协进会理事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