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 包頭的“走西口”,究竟是怎麼回事?

本文簡述“走西口”。

每逢到了廟會,走進包頭東河的老城區,時常會聽到老人們說起:

“我們祖輩就是走西口過來的。”

那走西口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維基百科給出解釋是:

是指明,清至民國初年,由長城內的山西,陝西北部、河北及鄰近地區的居民因經商或謀生而向長城外少數民族地區的移民活動。

而所謂“西口”,原本是指山西省右玉縣的殺虎口,稱為西口。

但在“走西口”的過程中,此“西口”就並不是專指殺虎口了。

張家口以西,晉北、陝北與內蒙交界的長城沿線各關口皆稱為“西口”。

正所謂 “東口到西口,喇嘛廟到包頭。”

包頭的“走西口”,究竟是怎麼回事?

包頭的“走西口”,究竟是怎麼回事?

包頭的“走西口”,究竟是怎麼回事?

包頭的“走西口”,究竟是怎麼回事?

包頭的“走西口”,究竟是怎麼回事?

這就是包頭的“走西口”。

當年,大批的山西籍商人在包頭、呼和浩特(歸綏市)經商成功,從此形成了中國特有的商業群體——晉商。

其中,最負盛名的傳奇人物喬家先祖喬貴發就是在包頭這片土地上,發了家。

生於乾隆年的他,因生活所迫去包頭謀生。

十年間,從在當鋪做夥計,到經營出包頭最大的商號“復盛公”

而隨著“復盛公”的壯大,包頭也由塞外村莊發展成為大城市。

於是民間常稱:“先有復盛公,後有包頭城”。

如今,“走西口”已距今過去百年,當年那些來包的晉商逐漸成為包頭人。

“走西口”時的堅韌不拔,與蒙古民族的寬大包容,已共同融入包頭這座城市的血脈。

感謝對慢時光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