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唐河上最後百年渡口:船工365天無休


“小心河岸的坡度,開車慢點 ”話音剛落地,一位身穿棕色皮衣的中年男子將一條手指粗的鐵鏈從木樁上解開,兩隻焊在一起的鐵皮船也隨著他手中的纜繩慢慢向河對岸劃去,大約一分鐘後,渡船靠岸。

渡口所在的位置是河南省新野縣和唐河縣的分界線,渡口在唐河上,唐河是漢水的支。這個渡口讓船工老楊成為周邊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人。

渡口所在的東邊是新野縣前高廟鄉的龍潭村。西邊是唐河縣的蒼臺鎮,但是因為渡口西邊的幾個村落離蒼臺鎮太遠,唐河縣境內的這幾個村落的村民都是到龍潭鎮來趕集。 龍潭村盛產黃酒,百年以來都是集市,龍潭村附近的自然村都是到龍潭來趕集。同時,因為路橋不暢,龍潭集市近幾年也慢慢的沒落了。而渡口經歷百年的變化,依舊方便著兩岸的村民往來。


渡船是新野縣的龍潭村和唐河縣的陳排灣村在80年代共同出資購買的,渡船已經有20多年曆史,渡船運回的時候也挺有意思,是十幾個人從湖北襄陽沿河拉縴拉回來的,一共拉了十幾天。

早些年,渡口很熱鬧,兩岸的村民比較多,往來也頻繁,一天裡要擺渡許多次。後來,村裡的年輕人都跑到外面去了,留在村裡的都是婦女、老人和小孩,再說就是趕集也懶得徒步去了,出門都是先到鄉政府所在地,再乘車子去外地。於是,渡口越來越冷落下來,有時一天僅擺渡五六個人。然而,就是這麼少數的人,也得從渡口擺渡。雖然現在當船工顯得比較清閒,但不能缺了崗。老楊每天均不能長時間離開渡口。

現在渡船是以承包的方式包給個人的,前幾年行人過是5角錢一個人,後來村委減免了一部分承包費用,要求給過往的行人免費。


老楊考慮到這個渡口的實際情況,在渡口邊修建了一個小亭子。董仁圓從此不再像前任那樣住簡易棚了,吃住到亭子裡去。

老楊的夥計每三天來一次,從晚上七點到第二天的晚上七點,二十四個小時。來的時候會帶上面條和青菜,船上有個小屋,能睡覺和做飯。

老楊說不太想再做船工,希望政府能把路給打通或者修一個浮橋,因為現在唐河的水位越來越低了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清沙,把堆積在渡船附近的沙清走,要不渡船被沙堵住是拉不動的。

拉船是個體力活,有時候老楊一個人拉的吃力,附近經常過橋的村民,上船後會自覺的幫忙拉船。

有時候夜裡不沒有車過河車或者只過一兩輛車,老楊也得起床擺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