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快手、抖音,龍頭決戰就在今年房宮一柳

每隔兩週的週五下午5點,快手CEO宿華都準時出現在快手自建的咖啡廳,用一個小時來回答5個辦公區共2000多名員工的問題,從產品改進到公司近況。2018年3月後,越來越多的新同事會將問題指向抖音。

抖音打到了快手門口,搶奪短視頻頭部交椅。根據Quest Mobile的數據,抖音在2月春節期間增長了近3000萬日活,快手則為1000多萬。而從4月起,兩款產品的日活線開始膠著——抖音追平快手,同位於1.2億日活量級,甚至部分日期超越快手;日均使用時長上,抖音接近60分鐘,略超快手。

僅僅一年前,行業第一快手日活4000萬,抖音還只有幾十萬日活。

抖音創造了一個月1000萬日活左右的新增,將行業龍頭的決戰縮短至三個月。在行業人士眼裡,短視頻這場仗已經打完上半場——突破1億日活水平並保持增長的只有快手和抖音兩款產品。“現在的滲透率把活躍網民洗得差不多了,都知道抖音和快手。”一位快手投資人對記者說。

但在抖音和快手眼裡,這還只是個開頭——用戶平均每天花4個小時上網,目前抖音和快手時長均為50多分鐘,這意味著重疊的用戶中,花在對手裡的每一分鐘,都可能擠壓自己。快手在年初定下了1.8億左右的日活目標,增量之間必然與抖音交鋒。

快手、抖音,龍頭決戰就在今年房宮一柳

事實上,兩者雖然同處短視頻領域,因為活躍度相當被放在一起比較,但在流量分配、運營主體、產品規劃、商業化程度上,兩款產品都有很大的不同。即使是相似之處,背後的目標也有所差異。儘管日活同為1.2億左右,但是4月快手月活2.2億,抖音1.6億,這意味著快手用戶群體更為廣泛。

面對同事們關於抖音增速的問題,宿華通常會這樣回答:“本質上來說我們和抖音是非常不同的產品,只是在前往各自終點的路上碰到了一起。”

這場對戰,戰局多維。首先是重量級對手越來越多,巨頭們陸續入局——騰訊重啟短視頻產品微視;百度宣佈全面擁抱視頻時代,將投入重金扶持全民小視頻;阿里也在內部研發電商短視頻產品,這些巨頭將在資源投入上牽制兩家創業公司。其次,戰線拉出了國界,抖音快手在日韓、東南亞等地區的競爭漸漸激烈。

對於今日頭條和快手兩家公司,這場戰爭極具堡壘意義——據記者瞭解,快手已經關閉上市前最後一輪融資;而在內涵段子關停後,抖音扛起了今日頭條保持並拉昇活躍度總盤,以及國際化的任務。

更具運營優勢的抖音將更多強調社交關係鏈,抖音在6月上線了圍繞“關注”“互動”的重大改版,被稱作“短視頻版的朋友圈”;更具關係鏈優勢的快手,在持續強調“記錄”外,也將更加重視內容運營,補齊產品能力。用戶將很快沉澱,決勝就在今年。

抖音激進快手平穩

春節期間,快手投入3億多元營銷費用,增長率低於抖音;春節之後,抖音並沒有大的產品改版,產品勢能開始爆發,時長、日活等活躍度數據已經基本追平快手。

揹負了頭條增長壓力的抖音,春節前定下了2018年20億營銷預算。一位頭條員工告訴記者,既然已經數據追平,投入將更激進。

在快手滲透率較低的一二線城市主力用戶,抖音迅速搶奪了一批短視頻新用戶。根據企鵝智庫《快手&抖音用戶研究報告》,2017年3月有近三成抖音用戶使用過快手。2017年12月起,重合用戶比例呈下降趨勢,2018年2月,14%左右的快手用戶是抖音用戶,這意味著抖音獲取了更多非快手新用戶或者離開快手的用戶。

另一方面,抖音的聲量更大。抖音有創造流行、輸出文化的能力——帶火了海草舞、小豬佩奇、海底撈等多個話題、引發全民參與視頻生產。而快手只有“雙擊老鐵666”“一根面”等大眾流行符號。

快手、抖音,龍頭決戰就在今年房宮一柳

抖音帶火了西安摔碗酒後,不少外地遊客剛下火車(或飛機)就趕到西安永興坊排隊等候喝摔碗酒,喝摔碗酒並錄製視頻成了許多遊客來西安的必修課。圖/視覺中國

這背後比拼的是內容運營能力。抖音有內容運營團隊,工作之一是創造挑戰賽的內容,激發用戶參與和生產,製造話題,不斷推出運營活動。抖音產品負責人王曉蔚曾表示,他們不會刻意控制流量分配,但會通過運營和推薦的形式,將一些流量分配給符合抖音價值觀的視頻或挑戰。

如果按消費者和生產者定義來看,抖音更像是個媒體。抖音從“潮、酷”音樂短視頻出發,從頭部往下輻射。一些觀點認為,抖音的核心能力之一是以推薦算法、挑戰、濾鏡共同創造流行,流行文化會藉助“媒體”自上而下傳播開來。

而被步步緊逼的快手,在核心產品理念上非常堅持。快手堅持不運營創作者,不與明星和網紅主播簽訂合作條約,也不將裡面的內容進行欄目分類或者給作者下定義,比如定義某一類人是美女,某一類視頻是搞笑或者嚴肅。

快手產品負責人徐欣告訴記者,快手每日上傳視頻數量為千萬級,每一條視頻都會經過5000人的人工內容審查團隊。過濾出來的數百萬量級的視頻,都會給流量,讓每個合規的作品都有機會被人發現。這是不會改變的產品理念。

“基尼係數”,這個在經濟學裡是指貧富差距調控的概念,被運用在快手產品中。快手至今仍不鼓勵內容的頭部效應,“頭部有流量,普通人就沒有機會了。我們強調普惠,普惠長期來看有利於GDP。”快手戰略負責人馬宏彬說。

一位快手員工如此描述,“快手的算法,讓一些人即使只拍地板都能獲得觀看,但是讓拍漂亮地板比拍普通地板獲得更多觀看。”

在抖音快速成長的同時,2017年下半年開始,快手作為一款從創立起沒有大改的產品,罕見地經歷了較多的內部討論。

一個明顯的信號是,快手開始組建內容運營團隊了。這個工作被快手稱為“內容精選”,展現位置是在快手“搜索欄”裡的“標籤頁”。

通過運營話題,或是將快手上相同主題的內容選出來,組成搜索頁內的一個話題標籤,或是組織活動,如春節期間,快手與人民日報聯合舉辦的“#拍拍你那條家鄉路”短視頻徵集。這個功能在2017年下半年上線,位置將越來越重要。

另外,快手從2017年年底開始測試作品間快速切換。這本來是快手與抖音的明顯產品區別——抖音首頁視頻是全屏,下滑刷新視頻,而快手首頁推薦頁是瀑布流展示,一屏有六個左右的視頻展示。

“快手用戶自主判斷意識挺強的,首頁多展示也是想給用戶選擇權。”徐欣表示,但是目前在作品間連續觀看的體驗上,快手也正在嘗試。

這些改進或許會讓兩款產品在形態上有更多共同點,但徐欣認為背後的目標並不相同。

高維快手低維抖音

2018年5月24日,抖音安卓版更新了功能,用戶可以和喜歡的主播同框互動。據記者瞭解,這是抖音加強互動產品改版的第一步——它將越來越重視用戶的關注關係。6月初,抖音上線了類似“短視頻朋友圈”的關注頁,把關注關係推向臺前。

“如果說快手是關注和推薦兩條腿走路,那抖音只有一條腿:推薦。”一位頭條員工告訴記者。

日活由新增和留存兩部分組成,對應的增長思路也有不同。

對於日活破億的產品來說,新增空間在縮小,保持用戶留存越來越重要——社交關係鏈是保持用戶長期留存(創作+消費)的靈藥。

這輪競爭的核心點之一是,誰能更多地沉澱用戶關係,誰的壁壘就更強。因為“人”才是社區生命力的核心。關係鏈越深,產品越高維,長期優勢越大。

相對於抖音的媒體屬性,快手在社交上更有優勢,互聯網底部用戶天生社交圈窄,很容易基於地理位置產生熟人社交。快手在產品設計上也更強調社交——快手首頁下滑就來到評論區。關注、推薦,還有八卦欄目,可以及時看朋友的動態,形成了非常開放的社區體驗。“你可以說它是社區,在某些地區說它是朋友圈也不為過。”一位快手的投資人告訴記者。

在初始關係鏈導入上,快手優勢更明顯。半年以前,快手能導入QQ關係鏈。而直到2018年5月初,抖音才開放導入頭條賬號體系。

關係鏈深淺,更多是由產品屬性決定的。快手產品對頭部效應的削弱,鼓勵用戶更多去關注感興趣的創作者,形成關注,產生互動。據記者瞭解,快手的互動率(評論+私信數/總播放量)的比例遠遠大於5%,抖音相關比例不足2%。

在記者對抖音和快手內部人員採訪中,他們均表示出了對“Instagram”的認可和學習——Instagram將推薦流和關注流、媒體和社交融合,包涵全世界各地的精美內容,關注的日常內容、開放關係鏈和私密關係鏈。這或許是兩款產品調整的方向。

快手、抖音,龍頭決戰就在今年房宮一柳

在定位上,抖音在向社交進攻。春節後抖音共進行了兩輪改版,拍照上傳圖片、私信發送表情和多人互動,以及即將上線的“關注流”改版,都意在鼓勵互動和社交。

2018年4月抖音發佈了“記錄美好的生活”的Slogan,而快手的Slogan是“記錄生活記錄你”。記錄,是創作者視角而非內容消費者視角,鼓勵用戶在平臺上更多創作和互動。

這也意味著內容將更多泛化。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抖音嘗試調整內容算法模型,更多增加隨機內容的權重。一位快手投資人提醒說,媒體類產品要泛化,強調創作者的感受,很可能要面臨時長下滑的壓力。

與此同時,在社交上,快手還在持續優化用戶間的互動和內容生產體驗。徐欣透露,近半年來,通過長圖、圖集及K歌功能、輔助硬件,讓用戶能找到願意創作方向,同時讓用戶更方便加入討論中。

快手還將豐富私信的交流形式,從發送圖文、表情,到可以分享快手上喜歡的視頻,強化私信功能將更加鞏固快手已有的關係鏈。

值得注意的是,短視頻戰爭從媒體進入社交層面後,入口作用明顯,巨頭公司按捺不住,紛紛將資源向短視頻傾斜——騰訊重啟短視頻產品微視,30億元補貼內容創作者;百度宣佈全面擁抱視頻時代,將推出系列短視頻APP;阿里也在內部研發電商短視頻產品“獨客”,6月上線。

不過,記者採訪的行業人士普遍認為,目前這兩款日活破億的產品已經形成規模效應,其勢能很難被後來者超越,即使後來者有巨頭資源加持,巨頭的猛攻可能也只會牽制一部分市場精力。

此時,關係鏈的深淺作用將更加明顯。一位接近快手的行業人士告訴記者,在這方面,作為騰訊被投公司的快手,受到投資條款限制,做社交空間可能不如抖音大。

商業化作戰

商業化不僅是對投資人的答卷。想保持長期留存,就需要形成生態,形成生態的標誌是,上面的人都能賺到錢。

這考驗的不僅是兩款產品生命力,更是公司整體能力。而這一輪競爭中,短視頻產品並沒有完整的變現模型可以照搬,目前已知的短視頻產品商業化方式,主要是廣告和直播。其餘的電商、自制遊戲、遊戲聯運等途徑,兩款產品都在探索中。

這是一塊巨大的市場。一個可供參考的對標,騰訊2017年社交廣告收入是256.1億元。

無論是信息流短視頻廣告,還是短視頻自媒體的內容植入,都能更好適應用戶的觀看預期。此外,短視頻產品在電商上也有機會,無論是自建平臺還是對接外部鏈接。

探索的結果未來會指向——是否能撐起快手估值,順利上市。抖音是否能完成今日頭條激進的KPI指標,為頭條上市前融資鋪路。

抖音揹負著頭條較為激進的商業化指標,一位頭條員工告訴記者,2018年頭條希望實現近400億元收入,抖音可能需要承擔四分之一。一位接近抖音人士告訴記者,抖音目前已經實現日入千萬級,而且是在抖音的直播功能下線的情況下。

在廣告方面,抖音就以強大的品牌號召力,吸引了大量品牌廣告主和效果廣告入駐。廣告收入是抖音收入主要來源,其中效果廣告佔到90%以上。

2017年8月,抖音日均播放次數超過十億的時候,開始嘗試商業化。之後,抖音開放了開屏頁、橫幅等多個傳統廣告位給品牌廣告主,還創新了“抖音貼”、“挑戰賽”“推廣賬號”等廣告方式。抖音可以將有趣的原生廣告植入到用戶的全屏觀看體驗中,一些內容製作精良的品牌廣告,如阿迪達斯、Airbnb等能獲得百萬點贊。

比如以話題驅動的視頻徵集活動“挑戰賽”,內容爆了就能引起連鎖反應,如抖音海底撈花式吃法挑戰賽,截至3月20日共吸引了1.5萬人參加,出現相關視頻2000多個,累計播放量超過5000萬,海底撈豆泡的訂單量因此增加了17%。

但是,以話題驅動的視頻徵集活動“挑戰賽”,不是每個廣告主都能獲得高參與度。

一位消費品巨頭營銷經理告訴記者,抖音挑戰賽入門費高達350萬以上,交了入門費之後,還要買廣告位,製作視頻,然而反饋得到的參與度遠遠低於預期,“實際效果比較難說服客戶復購,但抖音的玩法非常火,上面也有很多品牌想要的90後,很多品牌商還是會排著隊去嘗試”。

一位接近抖音商業化的員工告訴記者,購買信息流廣告位能夠保證曝光,但是類似挑戰賽的活動可能不能保證用戶參與度,產品模型還在摸索。抖音對原生廣告管控非常嚴格,只要沒有買廣告位,即使是創意內容的軟廣告也可能會被識別、限流,以保證抖音在廣告上的話語權。

而以直播收入為主的快手,暫未全部開放能力。早在2017年,快手上線了信息流廣告。但目前,快手“對廣告收入KPI沒有要求,考慮到產品體驗,目前比較謹慎,100條短視頻裡可能都碰不到一條廣告”。快手戰略負責人馬宏彬告訴記者,除直播外,快手包括廣告在內的其他收入為每月億元級別。

快手產品上幾乎沒有品牌廣告展示位置,類似橫幅、開屏等,能力還待挖掘,這和2006年的騰訊有著相似的痛,也意味著或許有更多挖掘空間。

對於電商,兩款產品呈現了不同的生態。

抖音在達人主頁內,上線了自有店鋪入口,這項功能並非自有店鋪,屬於抖音購物車功能的一部分,用戶點擊進入後,是淘寶鏈接的聚合頁,目前仍在小範圍內測。

據瞭解,抖音更大的野心還是自建電商平臺,不過短視頻電商團隊非常小,產品還在打磨基礎。

抖音外部電商還在測試,但快手上已經有了豐富的商家生態。快手開放了對淘寶、微店等外部鏈接的支持,做著類似阿里媽媽的生意——承接站內廣告。

抖音此前還嘗試過自己做MCN(Multi-Channel Network),對紅人籤獨家協議。但據記者瞭解,這項業務在4月停掉了,因為孵化紅人對於抖音來說投入產出比並不高,花費銷售精力太多。目前抖音正在準備接入跟MCN的獨家合作,一級MCN需要原創帳戶25個以上,總帳號月播放次數8000萬,此外還有多個合作檔位,這意味著抖音收入向其分成。

而對於外界關注的遊戲聯運領域,兩者都還在測試中。快手已上線,快手小遊戲APP目前沒有商業化計劃。而抖音還未成立遊戲產品團隊。

從2014年開始商業化的頭條,幾年來高速增長的收入,已經證明了其商業化能力;挑戰在於激進增長與創新探索間的平衡。

面對外界對快手商業化進程的質疑,馬宏彬表示,快手想做商業化很容易,只是目前比較謹慎。快手2017年才成立商業化團隊,基礎能力仍在建設中。這對於快手是一場硬仗,需要在不遠的將來,用結果來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